第七章药用菌栽培技术简介 我国真菌资源异常丰富,民间利用真菌入药也有悠久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茯 苓、银耳、猪苓、冬虫夏草等真菌自古系中药的组成部分,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并不 断有所发现和发展。 般意义上的药用菌,是指那些人们食用之后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能形成 大型的子实体或菌核或与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的真菌。事实上,食用菌和药用菌之间并无 明显的界限,只是各自在功能上和用途上有主次之分而已。所以它们既是餐桌上的美味 佳肴,又有很好的保健甚至药用价值,它们的许多种类就是某些中成药的成分或者被单独 提炼成药。这类真菌既是食用菌,也可称为药用菌,如香菇、猴头、银耳等。有些药用菌 则不能作食品,如多孔菌类。直接作中草药用的真菌已超过150种,它们的药理作用是多 方面的,而抗癌和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更是引人注目。 第一节灵芝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Leys.exFr.) Karst],属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层菌纲( 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灵芝菌科( Ganodermataceae)、 灵芝属( Ganoderma)。别名红芝、灵芝草、丹芝、木灵芝、瑞草、万年蕈等 灵芝的药用价值早为我们的祖先所认识,其作为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汉《神 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灵芝入药的记载,后来的《本草纲目》中有更详细的药用记载 如安神、益肺气、益脾气、利肝气、益精气等。历代医学家均认为灵芝是滋补强壮,扶 正培本的珍贵药品,有延年益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含有多种氨基酸、有 机酸、生物碱类、香豆素类、有机锗、多肽、灵芝多糖等,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临床上用作抗肿瘤和抗辐射等。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主要试制成灵芝糖浆、针剂、 片剂、酊剂、蜜丸、水剂、灵芝合剂等。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头昏失眠、慢性肝炎、肾 盂肾炎、血清胆固醇高、高血压、冠心病、白血球减少、鼻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有不同程度疗效。 上海食用菌研究所首先于1960年开始在我国进行灵芝的人工栽培。早期主要用段木 栽培,目前段木栽培、代料栽培以及菌丝深层培养并举,广泛应用于灵芝生产及其深加 工产品的不同领域 灵芝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 建、广东、广西、海南岛、贵州、四川、云南以及日本、欧洲,北美洲等地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灵芝菌丝呈白色、纤细、具有分隔,菌丝分泌有白色草酸钙结晶 菌丝前端有锁状联合现象;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菌盖肾形、半圆形,罕近圆 形,直径12—20厘米,厚达2厘米,表面褐黄色或红褐色,向边缘渐变淡,有同心环沟 和环带且有皱,有漆样光泽,边缘锐或钝,往往向内卷:菌柄圆柱形,侧生,罕偏生, 长3-19厘米,粗0.5-4厘米,紫褐色,其皮壳的光泽比菌盖显著;菌肉近白色至淡褐 色,厚0.2-1厘米:菌管长达0.2-1厘米,近白色,后变为浅褐色,管口初期白色, 后期呈褐色,平均每毫米4-5个:孢子褐色,卵形,一端平截,8.5-11.5×5-7微米
第七章 药用菌栽培技术简介 我国真菌资源异常丰富,民间利用真菌入药也有悠久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茯 苓、银耳、猪苓、冬虫夏草等真菌自古系中药的组成部分,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并不 断有所发现和发展。 一般意义上的药用菌,是指那些人们食用之后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能形成 大型的子实体或菌核或与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的真菌。事实上,食用菌和药用菌之间并无 明显的界限,只是各自在功能上和用途上有主次之分而已。所以它们既是餐桌上的美味 佳肴,又有很好的保健甚至药用价值,它们的许多种类就是某些中成药的成分或者被单独 提炼成药。这类真菌既是食用菌,也可称为药用菌,如香菇、猴头、银耳等。有些药用菌 则不能作食品,如多孔菌类。直接作中草药用的真菌已超过 150 种,它们的药理作用是多 方面的,而抗癌和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更是引人注目。 第一节 灵 芝 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 ex Fr.) Karst],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ce)、 灵芝属(Ganoderma)。别名红芝、灵芝草、丹芝、木灵芝、瑞草、万年蕈等。 灵芝的药用价值早为我们的祖先所认识,其作为药材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东汉《神 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灵芝入药的记载,后来的《本草纲目》中有更详细的药用记载, 如安神、益肺气、益脾气、利肝气、益精气等。历代医学家均认为灵芝是滋补强壮,扶 正培本的珍贵药品,有延年益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含有多种氨基酸、有 机酸、生物碱类、香豆素类、有机锗、多肽、灵芝多糖等,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临床上用作抗肿瘤和抗辐射等。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主要试制成灵芝糖浆、针剂、 片剂、酊剂、蜜丸、水剂、灵芝合剂等。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头昏失眠、慢性肝炎、肾 盂肾炎、血清胆固醇高、高血压、冠心病、白血球减少、鼻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有不同程度疗效。 上海食用菌研究所首先于 1960 年开始在我国进行灵芝的人工栽培。早期主要用段木 栽培,目前段木栽培、代料栽培以及菌丝深层培养并举,广泛应用于灵芝生产及其深加 工产品的不同领域。 灵芝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 建、广东、广西、海南岛、贵州、四川、云南以及日本、欧洲,北美洲等地。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灵芝菌丝呈白色、纤细、具有分隔,菌丝分泌有白色草酸钙结晶, 菌丝前端有锁状联合现象;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菌盖肾形、半圆形,罕近圆 形,直径 12—20 厘米,厚达 2 厘米,表面褐黄色或红褐色,向边缘渐变淡,有同心环沟 和环带且有皱,有漆样光泽,边缘锐或钝,往往向内卷;菌柄圆柱形,侧生,罕偏生, 长 3—19 厘米,粗 0.5—4 厘米,紫褐色,其皮壳的光泽比菌盖显著;菌肉近白色至淡褐 色,厚 0.2—1 厘米;菌管长达 0.2—1 厘米,近白色,后变为浅褐色,管口初期白色, 后期呈褐色,平均每毫米 4—5 个;孢子褐色,卵形,一端平截,8.5—11.5×5—7 微米
外孢壁光滑,内孢壁粗糙,中央含一个大油滴。 (二)生活条件 营养条件灵芝属于木腐真菌,生于阔叶林内伐桩上,有时生于针叶树干基部,能 引起立木干基腐朽。主要营养为碳素、氮素和无机盐,在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 素的基质上灵芝菌丝均可良好生长。代用料栽培中,碳源有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 糖菜渣等。氮源主要来自麸皮、米糠以及无机氮肥。栽培料中适量添加石膏、过磷酸钙、 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等可满足灵芝生长对矿物质如钙、磷、镁、钾等的需 环境条件 1.温度灵芝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40℃,最适温度 为26-—28℃;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范围为22-28℃,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8 30℃,最适温度为25—28℃。温度低于18℃,子实体不能正常分化,若接近30℃,子 实体质量差。变温不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容易造成薄厚不均匀的分化圈或造成菌 盖异形 2.湿度灵芝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代料栽培时,培 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0-6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60—70%利于菌丝的生长,子实体分 化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间 3.空气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尤其要注意通风,如果通风换气不 良,易出现树枝状、鹿角状的畸形菇,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甚至会造成子实体停止生长 4.光线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适量的散射光,黑暗或 阳光直射条件下均不能形成子实体。适量的散射光,是子实体色泽鲜艳的必要保证 5.酸碱度灵芝喜欢在偏酸的培养料中生长。灵芝菌丝能在pH值3-7.5的环境中 生长,但以p值5-6为最适宜。 二、栽培方法 (一)菌种制备灵芝菌的一、二、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参考第三章。下面介绍一些 培养基配方和常用于栽培的优质菌种 主料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辅料麸皮或米糠、石膏粉、蔗糖、豆饼粉等 1.二级菌种培养基配方 ①阔叶树木屑75%、麸皮24%、红糖0.8%、硫铵0.2%、水适量。 ②杂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 ③棉籽皮90%、麸皮(或米糠)9%、石膏粉1%、水适量 ④玉米芯50%、杂木屑40%、麸皮8%、豆饼粉1%、红糖1%、水适量。 ⑤杂木屑82.8%、麸皮15%、豆饼粉2%、硫酸铵0.2%、水适量 2.三级种培养基配方 ①杂木屑79%、麸皮20%、豆饼粉1%、水适量 ②杂本屑75%、麸皮24.8%、硫酸铵0.2%、水适量。 ③杂木屑44%、棉籽壳44%、麸皮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水适 ④杂木屑45%、玉米芯45%、麸皮8%、黄豆粉1%、石膏粉1%、水适量。 ⑤杂木屑30%、玉米芯50%、麸皮20%、水适量
外孢壁光滑,内孢壁粗糙,中央含一个大油滴。 (二)生活条件 营养条件 灵芝属于木腐真菌,生于阔叶林内伐桩上,有时生于针叶树干基部,能 引起立木干基腐朽。主要营养为碳素、氮素和无机盐,在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 素的基质上灵芝菌丝均可良好生长。代用料栽培中,碳源有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 糖菜渣等。氮源主要来自麸皮、米糠以及无机氮肥。栽培料中适量添加石膏、过磷酸钙、 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等可满足灵芝生长对矿物质如钙、磷、镁、钾等的需 求。 环境条件 1.温度 灵芝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3—40℃,最适温度 为 26—28℃;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范围为 22—28℃,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 18 —30℃,最适温度为 25—28℃。温度低于 18℃,子实体不能正常分化,若接近 30℃,子 实体质量差。变温不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容易造成薄厚不均匀的分化圈或造成菌 盖异形。 2.湿度 灵芝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代料栽培时,培 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 60—6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 60—70%利于菌丝的生长,子实体分 化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 85—95%之间。 3.空气 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尤其要注意通风,如果通风换气不 良,易出现树枝状、鹿角状的畸形菇,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甚至会造成子实体停止生长。 4.光线 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适量的散射光,黑暗或 阳光直射条件下均不能形成子实体。适量的散射光,是子实体色泽鲜艳的必要保证。 5.酸碱度 灵芝喜欢在偏酸的培养料中生长。灵芝菌丝能在 pH 值 3—7.5 的环境中 生长,但以 pH 值 5—6 为最适宜。 二、栽培方法 (一)菌种制备 灵芝菌的一、二、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参考第三章。下面介绍一些 培养基配方和常用于栽培的优质菌种。 主料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辅料麸皮或米糠、石膏粉、蔗糖、豆饼粉等。 1.二级菌种培养基配方 ①阔叶树木屑 75%、麸皮 24%、红糖 0.8%、硫铵 0.2%、水适量。 ②杂木屑 78%、麸皮或米糠 20%、蔗糖 1%、石膏粉 1%、水适量。 ③棉籽皮 90%、麸皮(或米糠)9%、石膏粉 1%、水适量。 ④玉米芯 50%、杂木屑 40%、麸皮 8%、豆饼粉 1%、红糖 1%、水适量。 ⑤杂木屑 82.8%、麸皮 15%、豆饼粉 2%、硫酸铵 0.2%、水适量。 2.三级种培养基配方 ①杂木屑 79%、麸皮 20%、豆饼粉 1%、水适量。 ②杂本屑 75%、麸皮 24.8%、硫酸铵 0.2%、水适量。 ③杂木屑 44%、棉籽壳 44%、麸皮 5%、玉米粉 5%、蔗糖 1%、石膏粉 1%、水适 量。 ④杂木屑 45%、玉米芯 45%、麸皮 8%、黄豆粉 1%、石膏粉 1%、水适量。 ⑤杂木屑 30%、玉米芯 50%、麸皮 20%、水适量
⑥杨树叶75%、麸皮(或米糠)25%、水适量。 ⑦杂木屑88%、麸皮10%石膏1%、红糖1%、水适量 ⑧杂木屑44%、棉籽壳44%、麸皮10%石膏1%、红糖1%、水适量。 ⑨棉籽壳88%、麸皮10%、石膏粉1%、糖1%水适量。 ⑩棉籽壳50%、木屑38%、麸皮10%、石膏粉1%、糖1%、水适量。 3.菌种选择菌种是栽培的基础,选择优良的菌种是人工栽培灵芝获得优质、高产 的保证。供人工栽培的灵芝属真菌主要有灵芝和紫芝两种,灵芝的栽培品种(或菌株)很 多,其中供段木栽培的品种以信州和慧州较好,供代料栽培的品种以泰山1号为好 信州该品种抗逆性强,经济性状妤,菌盖大而厚,单生,朵形完整,商品价值高, 产量高且稳定,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慧州单生,菌盖中型,菌盖厚,商品价值高 泰山1号菌盖大,柄短,色泽好,生长迅速,产量高。 二)栽培技术灵芝栽培可以用段木栽培或代料栽培方法。段木栽培灵芝较代料 栽培灵芝质量好,商品价值髙。但是段木栽培周期较长,同时又受森林资源制约,因而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段木栽培段木栽培分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熟料栽培一般用小口径段木栽培, 生料栽培主要用大口径段木栽培。段木生料栽培又分长段木栽培和短段木栽培,长段木 栽培段木长1米,短段木栽培段木长10-15厘米。下面我们介绍短段木生料栽培和短段 木熟料栽培两种方法 ①短段木生料栽培适于栽培的树种同香菇,即一般的硬杂木均可栽培。一般选树 龄7—10年,胸径6-15厘米的树。伐树在落叶后进行,砍伐时不要损伤树皮,然后让 其风干失水。接种前,截成10-15厘米的木段,浸水12-15小时,使木段吸足水分 在横断面上打3厘米深的孔穴,视断面大小,每个断面打孔4-8个(穴的密度为8×4厘 米),将菌种接入穴内,然后用树皮盖住穴口。接种要流水作业,边打孔,边接种,边封 穴,接种工作要在晴天进行。发菌时将段木断面相接至1米高,最底下的断面用石块或 木板等垫起,距地面10—15厘米,若干组段木排放在一起,用塑料薄膜盖住控温保湿, 每天通风1—2次 接种后,每周要将段木上下、内外翻动一次,使发菌均匀。翻堆时可适当喷细水 使树皮潮润,保护菌种不干,再将塑料薄膜盖严。第二次翻堆后,塑料薄膜要盖而不严 有利于通风和避免高温,高湿,约30天左右,接种穴和树皮下长满菌丝,表明第一次发 菌结束。 第一次发菌结束后的菌丝仅向树皮方向蔓延,木质部的菌丝量很少,所以必须进行 第二次发菌。在排水良好的地方做菌床,畦床宽1.2米,深15-20厘米,长不限,四周 开排水沟。将木段的断面朝下放在畦床内,木段间距7-10厘米。木段排放后,用无杂 质的细壤土填充在段木间,要高出段木2厘米。在畦床50厘米高度搭矮棚,盖上草帘, 外盖塑料薄膜。养菌期间的温度25℃左右,减少水分供给,使其偏干,只有在过干时才 喷水,使其达到湿润状态。约30-40天,木质部内有足够的菌丝供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 当段木两端断面出现一圈黄白色菌丝时,即进入子实体发生阶段,这时应增加空气相对 湿度和散射光,促使原基形成。如5月份接种,7月份子实体便会陆续发生,第二年和第 三年还可发生
⑥杨树叶 75%、麸皮(或米糠)25%、水适量。 ⑦杂木屑 88%、麸皮 10%、石膏 1%、红糖 1%、水适量。 ⑧杂木屑 44%、棉籽壳 44%、麸皮 10%、石膏 1%、红糖 1%、水适量。 ⑨棉籽壳 88%、麸皮 10%、石膏粉 1%、糖 1%、水适量。 ⑩棉籽壳 50%、木屑 38%、麸皮 10%、石膏粉 1%、糖 1%、水适量。 3.菌种选择 菌种是栽培的基础,选择优良的菌种是人工栽培灵芝获得优质、高产 的保证。供人工栽培的灵芝属真菌主要有灵芝和紫芝两种,灵芝的栽培品种(或菌株)很 多,其中供段木栽培的品种以信州和慧州较好,供代料栽培的品种以泰山 1 号为好。 信州 该品种抗逆性强,经济性状好,菌盖大而厚,单生,朵形完整,商品价值高, 产量高且稳定,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慧州 单生,菌盖中型,菌盖厚,商品价值高。 泰山 1 号 菌盖大,柄短,色泽好,生长迅速,产量高。 (二)栽培技术 灵芝栽培可以用段木栽培或代料栽培方法。段木栽培灵芝较代料 栽培灵芝质量好,商品价值高。但是段木栽培周期较长,同时又受森林资源制约,因而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段木栽培 段木栽培分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熟料栽培一般用小口径段木栽培, 生料栽培主要用大口径段木栽培。段木生料栽培又分长段木栽培和短段木栽培,长段木 栽培段木长 1 米,短段木栽培段木长 10—15 厘米。下面我们介绍短段木生料栽培和短段 木熟料栽培两种方法。 ①短段木生料栽培 适于栽培的树种同香菇,即一般的硬杂木均可栽培。一般选树 龄 7—10 年,胸径 6—15 厘米的树。伐树在落叶后进行,砍伐时不要损伤树皮,然后让 其风干失水。接种前,截成 10—15 厘米的木段,浸水 12—15 小时,使木段吸足水分。 在横断面上打 3 厘米深的孔穴,视断面大小,每个断面打孔 4—8 个(穴的密度为 8×4 厘 米),将菌种接入穴内,然后用树皮盖住穴口。接种要流水作业,边打孔,边接种,边封 穴,接种工作要在晴天进行。发菌时将段木断面相接至 1 米高,最底下的断面用石块或 木板等垫起,距地面 10—15 厘米,若干组段木排放在一起,用塑料薄膜盖住控温保湿, 每天通风 1—2 次。 接种后,每周要将段木上下、内外翻动一次,使发菌均匀。翻堆时可适当喷细水, 使树皮潮润,保护菌种不干,再将塑料薄膜盖严。第二次翻堆后,塑料薄膜要盖而不严, 有利于通风和避免高温,高湿,约 30 天左右,接种穴和树皮下长满菌丝,表明第一次发 菌结束。 第一次发菌结束后的菌丝仅向树皮方向蔓延,木质部的菌丝量很少,所以必须进行 第二次发菌。在排水良好的地方做菌床,畦床宽 1.2 米,深 15—20 厘米,长不限,四周 开排水沟。将木段的断面朝下放在畦床内,木段间距 7—10 厘米。木段排放后,用无杂 质的细壤土填充在段木间,要高出段木 2 厘米。在畦床 50 厘米高度搭矮棚,盖上草帘, 外盖塑料薄膜。养菌期间的温度 25℃左右,减少水分供给,使其偏干,只有在过干时才 喷水,使其达到湿润状态。约 30—40 天,木质部内有足够的菌丝供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 当段木两端断面出现一圈黄白色菌丝时,即进入子实体发生阶段,这时应增加空气相对 湿度和散射光,促使原基形成。如 5 月份接种,7 月份子实体便会陆续发生,第二年和第 三年还可发生
②短段木熟料栽培段木截成长10-15厘米的段,截面要平滑,做到边砍伐,边截 段,边装袋。如果用砍伐时间长的树,应先浸水后再装袋。方法是用聚乙烯袋,每袋装1 3段,袋口套上颈圈,塞上棉塞,灭菌冷却后接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打开棉塞 将菌种接入袋内,要求断面和周围树皮都有菌种。接种后,置25-28℃条件下培养,约 45天左右,菌丝深入木质部,当断面由白色转为淡黄色即发菌结束。冬春季接种污染率 低,发菌时间长,积累的养分充足。发菌结束后,除去袋子,将段木的一端断面朝下排 放在畦床内,段木间距10厘米,填充干净表土或沙土,上断面露出土面1—2厘米,覆 盖稻草或麦秸,搭拱棚,拱棚上面再搭荫棚。温度保持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90% 左右,有散射光,良好通风,保持较小的温差。原基发生后,分化和生长同短段木的管 2.代料栽培灵芝代料栽培常采用的有瓶栽法或袋栽法,培养料配方可参照三级种 培养基。 ①瓶栽法可用口径3—4厘米的菌种瓶,也可以用广口瓶或罐头瓶作为栽培容器。 手工装料,边装料边压实,使料松紧适中,装至距瓶口1厘米处,压平,在料中央用锥 形木棍打孔至瓶底。洗净瓶口,瓶壁,用两层牛皮纸将瓶口包扎紧,灭菌,出锅冷却后 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以菌种将料面覆盖,一瓶500毫升的菌种可接30-35瓶 接种后,将瓶子放到发菌室的架床上,瓶子之间要稍有空隙,以便散发热量,室温 保持在26-28℃为宜,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培养3-5天,检查发 菌情况,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菌种都应恢复生长,凡是有杂菌污染的瓶子都要处理掉。 室内要保持近似于黑暗的环境,以利于菌丝生长 在菌丝长满瓶后,移入出芝室内,增加散射光强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0-90% 室温控制在25—28℃为宜。当料面形成白色的原基时,将封口纸去掉,使料面直接暴露 于空气中,促进原基生长。原基生长至2-3厘米高时,开始形成菌盖,此时应将湿度提 高至90-95%之间,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从菌盖形成到采收,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菌盖成熟的特征是四周白色生长圈消失 (此时停止扩大生长),菌盖比较厚,子实体形成菌管,并隐约可见咖啡色孢子粉,说明 已成熟,达到采收要求。采收时,连同菌柄一同采下,将菌柄下端带有菌丝的部分剪掉, 晾干即可。在栽培过程中,有时在菌丝未长满瓶时即已出现原基,这样的栽培瓶可以移 入出芝室,边发菌,边出芝,但仍以菌丝长满瓶后,或已接近长满瓶时出芝为好。头潮 芝采收后,可停水一周左右,让菌丝恢复生长,聚集养分,然后进行重新出芝管理 ②袋栽法采用低压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塑料袋栽培。将塑料筒料裁成50-5厘米 长,直径15厘米的小筒备用。培养主料要过筛,挑出木刺,以免刺破塑料袋。装料时 先将料筒一端扎死呈袋形,然后分层装料,装至离口7-—8厘米处,用绳扎死,进行灭菌。 接种时,在料袋的一侧用打孔器或用直径1厘米的锥形木,按等距离打深1-1.5厘米的 孔穴,将菌种接入穴内,用专用胶布贴住,一瓶500毫升的菌种可接20-25袋。接种后 放入发菌室内培养,管理同瓶栽,约30-40天菌丝可长满袋 袋栽岀芝阶段多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进行。塑料大棚或温室栽培通风换气比较好, 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出芝前在棚(室)内做两排畦,每排畦宽80厘米,两排畦间筑- 宽0.5米的沟,畦长不限,根据栽培量和地形而定。将侧面接种穴周围用小刀割一个直 径3厘米的圆形圈,去掉袋膜,露出菌丝,然后按畦的方向排放菌袋并使接种穴朝上
②短段木熟料栽培 段木截成长 10—15 厘米的段,截面要平滑,做到边砍伐,边截 段,边装袋。如果用砍伐时间长的树,应先浸水后再装袋。方法是用聚乙烯袋,每袋装 1 —3 段,袋口套上颈圈,塞上棉塞,灭菌冷却后接种。接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打开棉塞, 将菌种接入袋内,要求断面和周围树皮都有菌种。接种后,置 25—28℃条件下培养,约 45 天左右,菌丝深入木质部,当断面由白色转为淡黄色即发菌结束。冬春季接种污染率 低,发菌时间长,积累的养分充足。发菌结束后,除去袋子,将段木的一端断面朝下排 放在畦床内,段木间距 10 厘米,填充干净表土或沙土,上断面露出土面 1—2 厘米,覆 盖稻草或麦秸,搭拱棚,拱棚上面再搭荫棚。温度保持在 25—28℃,空气相对湿度 90% 左右,有散射光,良好通风,保持较小的温差。原基发生后,分化和生长同短段木的管 理。 2.代料栽培 灵芝代料栽培常采用的有瓶栽法或袋栽法,培养料配方可参照三级种 培养基。 ①瓶栽法 可用口径 3—4 厘米的菌种瓶,也可以用广口瓶或罐头瓶作为栽培容器。 手工装料,边装料边压实,使料松紧适中,装至距瓶口 1 厘米处,压平,在料中央用锥 形木棍打孔至瓶底。洗净瓶口,瓶壁,用两层牛皮纸将瓶口包扎紧,灭菌,出锅冷却后 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以菌种将料面覆盖,一瓶 500 毫升的菌种可接 30—35 瓶。 接种后,将瓶子放到发菌室的架床上,瓶子之间要稍有空隙,以便散发热量,室温 保持在 26—28℃为宜,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0%之间。培养 3—5 天,检查发 菌情况,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菌种都应恢复生长,凡是有杂菌污染的瓶子都要处理掉。 室内要保持近似于黑暗的环境,以利于菌丝生长。 在菌丝长满瓶后,移入出芝室内,增加散射光强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 80—90%, 室温控制在 25—28℃为宜。当料面形成白色的原基时,将封口纸去掉,使料面直接暴露 于空气中,促进原基生长。原基生长至 2—3 厘米高时,开始形成菌盖,此时应将湿度提 高至 90—95%之间,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从菌盖形成到采收,大约 20 天左右的时间,菌盖成熟的特征是四周白色生长圈消失 (此时停止扩大生长),菌盖比较厚,子实体形成菌管,并隐约可见咖啡色孢子粉,说明 已成熟,达到采收要求。采收时,连同菌柄一同采下,将菌柄下端带有菌丝的部分剪掉, 晾干即可。在栽培过程中,有时在菌丝未长满瓶时即已出现原基,这样的栽培瓶可以移 入出芝室,边发菌,边出芝,但仍以菌丝长满瓶后,或已接近长满瓶时出芝为好。头潮 芝采收后,可停水一周左右,让菌丝恢复生长,聚集养分,然后进行重新出芝管理。 ②袋栽法 采用低压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塑料袋栽培。将塑料筒料裁成 50—55 厘米 长,直径 15 厘米的小筒备用。培养主料要过筛,挑出木刺,以免刺破塑料袋。装料时, 先将料筒一端扎死呈袋形,然后分层装料,装至离口 7—8 厘米处,用绳扎死,进行灭菌。 接种时,在料袋的一侧用打孔器或用直径 1 厘米的锥形木,按等距离打深 1—1.5 厘米的 孔穴,将菌种接入穴内,用专用胶布贴住,一瓶 500 毫升的菌种可接 20—25 袋。接种后, 放入发菌室内培养,管理同瓶栽,约 30—40 天菌丝可长满袋。 袋栽出芝阶段多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进行。塑料大棚或温室栽培通风换气比较好, 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出芝前在棚(室)内做两排畦,每排畦宽 80 厘米,两排畦间筑一 宽 0.5 米的沟,畦长不限,根据栽培量和地形而定。将侧面接种穴周围用小刀割一个直 径 3 厘米的圆形圈,去掉袋膜,露出菌丝,然后按畦的方向排放菌袋并使接种穴朝上
袋间距4-5厘米,填充沙土或腐殖质含量低的湿土,菌袋上面覆一层厚约1厘米的沙土。 经2周,原基可发生并伸出土面。此时应加强温度(25-28℃)、湿度(85-95%)和通 风管理,并给予一定量的散射光,适时采收 (三)孢子粉的采集灵芝孢子粉也是栽培灵芝的产品之一。用于多产孢子的菌种 主要采用“多孢灵芝”菌株,采用瓶栽或短袋熟料栽培,其生产过程与前述相同。但子 实体培养却要在水泥地面为好,摆袋前用水清洗干净,瓶(袋)间距4-6厘米,以长畦形 状排放为好。菌盖扩大的过程中,子实体逐渐成熟,形成菌管,孢子开始发育。在瓶颈 处有少量咖啡色孢子粉时开始套袋收集孢子。袋子用纸制作,一张大白纸可制成6只袋 底折角方形袋。将瓶壁擦洗干净,然后将袋子套在瓶子的上半部,用皮筋固定,袋底朝 上。套袋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温度24℃左右,有适当的散射光 和通风,使菌盖正常发育和产孢。产孢期约1个月,当栽培容器内的基质收缩,表明产 孢结束。在产孢结束取袋前,应先擦去袋外的灰尘,取下袋子,用刷子轻轻刷下袋内及 瓶颈处的孢子粉,然后置避风向阳处晒干或低温烘干。干制后,用0.17毫米筛子过筛 再用聚乙烯袋密封保存
袋间距 4—5 厘米,填充沙土或腐殖质含量低的湿土,菌袋上面覆一层厚约 1 厘米的沙土。 经 2 周,原基可发生并伸出土面。此时应加强温度(25—28℃)、湿度(85—95%)和通 风管理,并给予一定量的散射光,适时采收。 (三)孢子粉的采集 灵芝孢子粉也是栽培灵芝的产品之一。用于多产孢子的菌种 主要采用“多孢灵芝”菌株,采用瓶栽或短袋熟料栽培,其生产过程与前述相同。但子 实体培养却要在水泥地面为好,摆袋前用水清洗干净,瓶(袋)间距 4—6 厘米,以长畦形 状排放为好。菌盖扩大的过程中,子实体逐渐成熟,形成菌管,孢子开始发育。在瓶颈 处有少量咖啡色孢子粉时开始套袋收集孢子。袋子用纸制作,一张大白纸可制成 6 只袋 底折角方形袋。将瓶壁擦洗干净,然后将袋子套在瓶子的上半部,用皮筋固定,袋底朝 上。套袋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0%之间,温度 24℃左右,有适当的散射光 和通风,使菌盖正常发育和产孢。产孢期约 1 个月,当栽培容器内的基质收缩,表明产 孢结束。在产孢结束取袋前,应先擦去袋外的灰尘,取下袋子,用刷子轻轻刷下袋内及 瓶颈处的孢子粉,然后置避风向阳处晒干或低温烘干。干制后,用 0.17 毫米筛子过筛, 再用聚乙烯袋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