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Economic Geography) 课程编号:0714110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本课程课内学时:72(理论68学时,实践4学时) 学分:4 一、教学对象 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及其研究方法与进展、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经济活动 区域分析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知 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古 典区位理论和影响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并能从经济活动布局条件入手分析不同产业在不同 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 三、教学要求 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经济地理的理论知识,并能紧密联系实际,反映最新动态,课 堂信息量要大。力求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明确经济活动区位 选择的因素,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使学生分析经济地理现象 和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理论知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除绪论外,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2-6章)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部分(第7-9章)经济活动区域分析 第三部分(第10-12章)经济活动全球化 第四部分(第13-14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新进展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内容 理论学时实贱内容与学时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企业的参观与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10学时 调查,2学时。 第三意农业与工业风位理论 6学时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2学时 2、商业与服务业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区位 2学时 区位因素调查与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4学时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Economic Geography) 课程编号:0714110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本课程课内学时:72 (理论 68 学时,实践 4 学时) 学分:4 一、教学对象 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及其研究方法与进展、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经济活动 区域分析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知 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古 典区位理论和影响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并能从经济活动布局条件入手分析不同产业在不同 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 三、教学要求 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经济地理的理论知识,并能紧密联系实际,反映最新动态,课 堂信息量要大。力求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明确经济活动区位 选择的因素,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使学生分析经济地理现象 和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理论知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除绪论外,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2-6 章)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部分(第 7-9 章)经济活动区域分析 第三部分(第 10-12 章)经济活动全球化 第四部分(第 13-14 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新进展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内容与学时 第一章 绪论 4 学时 1、企业的参观与 调查,2 学时。 2、商业与服务业 区位因素调查与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10 学时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6 学时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2 学时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区位 2 学时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4 学时
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8学时 分析,2学时。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 8学时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6学时 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4学时 第十一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4学时 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4学时 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4学时 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2学时 合计 68学时 4学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以下所述内容前标有符号“*”的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地理学》课程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学科基本内容、发展历 程,认识和理解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与相邻学科间关系及学科发展趋向,并掌 握经济地理基本研究方法及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2)20世纪后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学科体系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学科性质 (2)与地理学学科的关系 (3)与经济学学科的关系 (4)与其它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学科间的关系 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2)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3)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向 本章重点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8 学时 分析,2 学时。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8 学时 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6 学时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4 学时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4 学时 第十二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4 学时 第十三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4 学时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2 学时 合计 68 学时 4 学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以下所述内容前标有符号“*”的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地理学》课程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学科基本内容、发展历 程,认识和理解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与相邻学科间关系及学科发展趋向,并掌 握经济地理基本研究方法及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1) 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2) 20 世纪后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 学科性质 (2) 与地理学学科的关系 (3) 与经济学学科的关系 (4) 与其它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学科间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2) 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3)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向 本章重点
1、20世纪后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与相邻学科间关系 4、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向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探有关经济活动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各要投入要素与经济活动区位的关 系,及市场、环境、交通与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 学会以系统的思维对经济活动区位因素进行客观和正确的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1)区位与区位理论 (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3)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自然要素的整体影响 (2)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能源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 资本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劳动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7)技术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交通要素、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1、20 世纪后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与相邻学科间关系 4、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向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有关经济活动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各要投入要素与经济活动区位的关 系,及市场、环境、交通与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 学会以系统的思维对经济活动区位因素进行客观和正确的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1) 区位与区位理论 (2) 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3)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 自然要素的整体影响 (2) 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 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 能源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 资本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 劳动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7) 技术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 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 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 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 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 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 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五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 交通要素、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2)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区位与区位理论基本概念 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基本概念以及区别与联系 3*、自然要素的整体影响 4*、各投入要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7、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典农业区位及古典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 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及其发展对农业与工业经济活动布 局的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 杜能农业区位论基本内容 (3)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4) 理论与现实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1)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韦伯工业区位论基本内容 (3)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4)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自学)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自学)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杜能农业区位论基本内容、应用研究及意义 2*、韦伯工业区位论基本内容、应用研究及意义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 基础上,了解中心地理论及其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布局及区域规划等经济活动的现实
(2) 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区位与区位理论基本概念 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基本概念以及区别与联系 3*、自然要素的整体影响 4*、各投入要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7、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典农业区位及古典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 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及其发展对农业与工业经济活动布 局的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1)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 杜能农业区位论基本内容 (3)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4) 理论与现实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1)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 韦伯工业区位论基本内容 (3) 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4) 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自学) 第四节 行为区位理论(自学)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杜能农业区位论基本内容、应用研究及意义 2*、韦伯工业区位论基本内容、应用研究及意义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 基础上,了解中心地理论及其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布局及区域规划等经济活动的现实
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2)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3)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4)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5)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自学) 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自学) 第四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本章重点与难点 1、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2*、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3、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4、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理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企业的空间演变模式、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 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1) 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2) 企业的空间扩张 第二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1)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摸式 (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3)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4)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5)模式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 第三节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1)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2)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本章重点与难点
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 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2) 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3) 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4) 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5)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廖什的中心地理论(自学)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自学) 第四节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本章重点与难点 1、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2*、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3、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4、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理解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企业的空间演变模式、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 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1) 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2) 企业的空间扩张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1) 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2) 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3) 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4)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5) 模式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1) 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2) 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本章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