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霞散成綺 晚唐詩歌創作成就 北京大學中文係杜曉勤 ○○六年五月二十六日
—— 晚唐詩歌創作成就 北京大學中文係 杜曉勤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六日
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 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 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党争 鎏金铜观音造像(五代)
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 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 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 宦官专权 ❖ 藩镇割据 ❖ 朝臣党争 鎏金铜观音造像(五代)
宦官专权 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晚唐时期,则发展到了可以掌 握皇帝废立的地步。 唐宪宗为宦官陈宏志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为宦官所立。 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 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大和九年 (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 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这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 襟,自叹“受制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 控制。武宗朝,宦官仇士良致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 皇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 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 文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 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阔外事,万机 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新唐书仇士良传》)宦官专 wm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祸根
宦官专权 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晚唐时期,则发展到了可以掌 握皇帝废立的地步。 唐宪宗为宦官陈宏志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为宦官所立。 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 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大和九年 (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 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这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 襟,自叹“受制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 控制。武宗朝,宦官仇士良致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 皇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 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 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 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 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新唐书·仇士良传》)宦官专 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祸根
藩镇割据 藩镇的叛乱与割据,是唐王朝在 节重度/州 安史之乱”后遗留下的一个痼疾。中 世度使 度置 晚唐时期,特别是宪宗、武宗时期,曾 经有过对藩镇用兵的胜利,如宪宗时平 淮西吴元济,武宗时收复昭义镇等,但 西节度便 这些短期的胜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藩 山形道节便 镇问题。 晚唐时期,实际上各个独立王国已 经形成。到昭宗朝,各割据藩镇便纷纷 立国了。大顺二年(891),王建建立 前蜀国,景福元年(892)杨行密建立 吴国,景福二年(893)钱鏐建立吴越 国,王审知建立闽国,乾宁三年(896) 吃节带 马般建立楚国。方镇与宦官争夺权力, 昭宗利用当时拥有重兵的方镇宜武节度 D同时防你使(同 使朱全忠杀尽宦官。结果,宦官清除后, 2关防传(华1 昭宗也被朱全忠所杀,唐王朝随之灭亡。 国管度使|阳喜 文成军节度使(磨州
藩镇割据 藩镇的叛乱与割据,是唐王朝在 “安史之乱”后遗留下的一个痼疾。中 晚唐时期,特别是宪宗、武宗时期,曾 经有过对藩镇用兵的胜利,如宪宗时平 淮西吴元济,武宗时收复昭义镇等,但 这些短期的胜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藩 镇问题。 晚唐时期,实际上各个独立王国已 经形成。到昭宗朝,各割据藩镇便纷纷 立国了。大顺二年(891),王建建立 前蜀国,景福元年(892)杨行密建立 吴国,景福二年(893)钱鏐建立吴越 国,王审知建立闽国,乾宁三年(896) 马殷建立楚国。方镇与宦官争夺权力, 昭宗利用当时拥有重兵的方镇宣武节度 使朱全忠杀尽宦官。结果,宦官清除后, 昭宗也被朱全忠所杀,唐王朝随之灭亡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同样给 唐王朝带来灾祸。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 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 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 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对不听朝 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 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 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唐穆宗长庆年间 (821-824)牛僧孺做宰相时,就把李德裕排挤岀朝廷。李德裕任四川节度使时,接受吐蕃 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牛僧孺却意气用事,强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吐蕃。而唐武宗时 (841-846),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闵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宜宗即位 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启用,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赶到遥远的崖州, 不久忧郁而死。 牛李党争”从中唐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亡。牛李两党在一些问题上,互有是非。牛党在 初期,敢于直言朝政过失,并因此而在初登仕途时历尽坎坷,有其可取处。李党在武宗朝平泽 路、抑宦官、反佛教等方面,有其进步意义。但是,两党在党争过程中均排斥异己,在不少地 方,带有互相倾轧的性质,实于朝政有害。唐文宗曾慨叹说:“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 “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新唐书二李元牛杨列传》) 朋党之争,实为唐王朝走向崩溃灭亡之一助力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同样给 唐王朝带来灾祸。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 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 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 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对不听朝 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 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 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唐穆宗长庆年间 (821—824)牛僧孺做宰相时,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廷。李德裕任四川节度使时,接受吐蕃 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牛僧孺却意气用事,强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吐蕃。而唐武宗时 (841—846),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闵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宣宗即位, 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启用,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赶到遥远的崖州, 不久忧郁而死。 “牛李党争”从中唐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亡。牛李两党在一些问题上,互有是非。牛党在 初期,敢于直言朝政过失,并因此而在初登仕途时历尽坎坷,有其可取处。李党在武宗朝平泽 路、抑宦官、反佛教等方面,有其进步意义。但是,两党在党争过程中均排斥异己,在不少地 方,带有互相倾轧的性质,实于朝政有害。唐文宗曾慨叹说:“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 “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新唐书·二李元牛杨列传》)。 朋党之争,实为唐王朝走向崩溃灭亡之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