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相图 本章基本要求 (重难点)熟练掌握相图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准确通过相图解决实际问题 8.1一元相图 1.相律 F=C-P+n (8.1) 其中,F为自由度数,P为相数、C为独立组分数,为影响体系平衡状态的外界因 素,一般为温度和压力,即n=2. 2.水的相图 (液相) M (冰) 1(蒸汽) 图81水的相图 91
8 相 图 本章基本要求 (重难点)熟练掌握相图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准确通过相图解决实际问题. 8.1 一元相图 1. 相律 F = C − P + n. (8.1) 其中,F 为自由度数,P 为相数、C 为独立组分数,n 为影响体系平衡状态的外界因 素,一般为温度和压力,即 n = 2. 2. 水的相图 图 8.1 水的相图 91
-92 8相图 (1)☒域:-gas;I1-liquid;I-solid (2)线:OA一冰水平衡线;OB一冰汽平衡线;OC一水汽平衡线: (3)三相点:0: (4)M点的F=2,N点的F=1. 3.He的相图 D He(s) 2.5 He(I) () A线 He(I) C 点 He(g) 2.17 5.20 T/K 图8.2He的相图 (1)H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常压下没有固相的物质,存在超流体现象 (2)He有两个液相区,被入线分开. 8.2二元相图 1.杠杆规则 02 M125 M50 75M2 图8.3杠杆规侧示意图 已知A、B之间有一个混合物M,质量为G,M分解成两个新混合物M1和M2 质量分别为G1和G2,根据图8.3,有 (8.1)
− 92 − 8 相 图 (1)区域:I—gas;II—liquid;III—solid; (2)线:OA—冰水平衡线;OB—冰汽平衡线;OC—水汽平衡线; (3)三相点:O; (4)M 点的 F = 2,N 点的 F = 1. 3. He 的相图 图 8.2 He 的相图 (1)He 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常压下没有固相的物质,存在超流体现象; (2)He 有两个液相区,被 λ 线分开. 8.2 二元相图 1. 杠杆规则 图 8.3 杠杆规则示意图 已知 A、B 之间有一个混合物 M,质量为 G,M 分解成两个新混合物 M1 和 M2, 质量分别为 G1 和 G2,根据图8.3,有 G1 G2 = b2 − b b − b1 = JJ2 J1J. (8.1)
82二元相图 -93 2.二元凝聚体系相图的基本类型 (1)组分间无任何作用的简单低共熔型二元相图 B+ A+ A+B 图8,4组分间无任何作用的简单低共熔型二元相图 (2)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两个简单低共熔型二元相图合到一起) I. L+C A+C C+】 A 图8.5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3)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T P A+L C+L A+C A C(ABa) 图8.6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8.2 二元相图 − 93 − 2. 二元凝聚体系相图的基本类型 (1)组分间无任何作用的简单低共熔型二元相图 图 8.4 组分间无任何作用的简单低共熔型二元相图 (2)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两个简单低共熔型二元相图合到一起) 图 8.5 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3)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图 8.6 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94 8相图 3.二元相图的基本分类:匀晶、共晶和包晶 C 图87匀品、共品和包晶 (1)类共晶:偏晶、共析、熔晶: (2)类包晶:包析、合晶(宗晶) 4.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1)相邻相区的相数差1(点接触除外)一相区接触法则; (2)三相区的形状是一条水平线,其上三点是平衡相的成分点: (3)若两个三相线中有2个相同相,则两水平线之间必是由这两相组成的两相区: (4)单相区边界线的延长线应进入相邻的两相区; (5)体系中最多只能三相共存. 8.3三元相图 8.3.1组成表示法 通常以等边三角形表示,成为浓度三角形或Gbbs三角形,在等边三角形内的任 意一点都表示特定的浓度组成。 1.平行线法:顶点相对与底边的距离表示顶点对应物质含量 40 M 10 90 图8.8平行线法
− 94 − 8 相 图 3. 二元相图的基本分类:匀晶、共晶和包晶 图 8.7 匀晶、共晶和包晶 (1)类共晶:偏晶、共析、熔晶; (2)类包晶:包析、合晶(宗晶). 4. 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1)相邻相区的相数差 1(点接触除外)——相区接触法则; (2)三相区的形状是一条水平线,其上三点是平衡相的成分点; (3)若两个三相线中有 2 个相同相,则两水平线之间必是由这两相组成的两相区; (4)单相区边界线的延长线应进入相邻的两相区; (5)体系中最多只能三相共存. 8.3 三元相图 8.3.1 组成表示法 通常以等边三角形表示,成为浓度三角形或 Gibbs 三角形,在等边三角形内的任 意一点都表示特定的浓度组成. 1. 平行线法:顶点相对与底边的距离表示顶点对应物质含量. 图 8.8 平行线法
8.3三元相图 95 2.垂直线法:与从顶点处做的垂线平行的垂线段长度占整个三角形垂线段长度的 比例表示顶点对应物质含量. 图8.9垂直法 8.3.2浓度三角形的基本规则 1.等含量规则:平行于一边直线上的所有点,其组成都含有等量的对顶角成分 2.等比例规则:任一顶点向对边引一射线,线上所有各点含其余两组分的数量比 例相等。 3.背向规则:析晶过程沿着等比例规则中射线的方向,即背向顶点的方向进行。 4.杠杆规则:两个原物系的比例与连接各原物系组成点至新物系组成点的线段长 度成反比 5.重心规则:三个物系混合形成的新物系在原来三个物系对应点围成的三角形质 量重心处. 6.交叉规则:新物系在原来三个物系对应点围城的三角形之外且位于共点延长线 范围内,则位于交叉位的两个物系位于等号的同一侧. 7.共轭规则:新物系在原来三个物系对应点围城的三角形之外且位于交叉延长线 范围内,则画出新的大三角形书写关系式. 8.3.3基本类型 1.具有三元最低共熔点的系统 (1)浓度三角形为底面,高度为温度,三个侧面表示三个简单二元系统,顶部三个 点表示纯物质熔点. (2)不同温度下不同截面得到不同的等温截面图. (3)不同温度下投影组合成投影图:箭头方向为温度下降方向、三个初晶区. (4)析晶过程 2.生成一个稳定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8.3 三元相图 − 95 − 2. 垂直线法:与从顶点处做的垂线平行的垂线段长度占整个三角形垂线段长度的 比例表示顶点对应物质含量. 图 8.9 垂直法 8.3.2 浓度三角形的基本规则 1. 等含量规则:平行于一边直线上的所有点,其组成都含有等量的对顶角成分. 2. 等比例规则:任一顶点向对边引一射线,线上所有各点含其余两组分的数量比 例相等. 3. 背向规则:析晶过程沿着等比例规则中射线的方向,即背向顶点的方向进行. 4. 杠杆规则:两个原物系的比例与连接各原物系组成点至新物系组成点的线段长 度成反比. 5. 重心规则:三个物系混合形成的新物系在原来三个物系对应点围成的三角形质 量重心处. 6. 交叉规则:新物系在原来三个物系对应点围城的三角形之外且位于共点延长线 范围内,则位于交叉位的两个物系位于等号的同一侧. 7. 共轭规则:新物系在原来三个物系对应点围城的三角形之外且位于交叉延长线 范围内,则画出新的大三角形书写关系式. 8.3.3 基本类型 1. 具有三元最低共熔点的系统 (1)浓度三角形为底面,高度为温度,三个侧面表示三个简单二元系统,顶部三个 点表示纯物质熔点. (2)不同温度下不同截面得到不同的等温截面图. (3)不同温度下投影组合成投影图:箭头方向为温度下降方向、三个初晶区. (4)析晶过程 2. 生成一个稳定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