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氛围(fen)省(xing)悟 吹毛求疵(ci) 扣人心弦(xidn) B.栖(q)息炮(pao)制 安然无恙(yang) 莫名奇妙(q1) C.胆怯 匀称(chen)颔(han)首低眉 粗制烂造(1an) D.唱和(he)玷(zhan)污 相辅相成( cheng) 走头无路(tou)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裨补妖娆 戳穿 得陇望蜀 B、缟素合谐 徒峭 付汤蹈火 C、避讳汉沔 猝然 不言而喻 D、和煦斟酌襁褓滥竽充数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_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 脸红起来了。(2)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然后有一天,“嘭” 的一声,天空裂了,太阳了乌云。夏天来了。(3)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他 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萌生春天的温床 (4)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A.明朗钻出延长盖B.朗润迸穿延续卧 C.明朗跳出延伸积D.朗润挤出延展铺 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一(5)题必做,(6)一(8)题任选一题完 成,都完成,以第(6)为准。6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千山高复低。(梅尧臣《鲁山山行》 (3)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陕西省渭南市 2012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4 小题,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1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氛围(fēn) 省(xǐng)悟 吹毛求疵(cī) 扣人心弦(xián) B. 栖(qī)息 炮(pào)制 安然无恙(yànɡ) 莫名奇妙(qí) C. 胆怯(qiè) 匀称(chèn) 颔(hàn)首低眉 粗制烂造(lán) D. 唱和(hè) 玷(zhān)污 相辅相成(chéng) 走头无路(tóu)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裨补 妖娆 戳穿 得陇望蜀 B、缟素 合谐 徒峭 付汤蹈火 C、避讳 汉沔 猝然 不言而喻 D、和煦 斟酌 襁褓 滥竽充数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 脸红起来了。(2)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然后有一天,“嘭” 的一声,天空裂了,太阳 了乌云。夏天来了。(3)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他 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萌生春天的温床…… ⑷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A.明朗 钻出 延长 盖 B.朗润 迸穿 延续 卧 C.明朗 跳出 延伸 积 D.朗润 挤出 延展 铺 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5)题必做,(6)--(8)题任选一题完 成,都完成,以第(6)为准。6 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千山高复低。(梅尧臣《鲁山山行》 ) (3)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6)予独爱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7)“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8)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完成后面题目。(6分)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 (xin)的家也难免有俗物琐事、闲言粹语乃 至小吵小闹。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 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 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qi),家就是供我们休 (qi)的温暖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 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傍晩,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 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 (ming)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 回家的人们!” (1)在文中拼音处填上汉字。 (2)文中“琐屑”的意思是 “摇曳”的意思是 (3)请写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描绘你对家的理解 6、名著阅读。(3分)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是啊,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一次次地 陶醉阅读,一回回地徜徉书海。在一年四季的轮回中,在书香的熏陶下,我们一天天的懂得 生活的真谛,感受成长的快乐。下面一段话就节选自初中必读名著中的一篇。 “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 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 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 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选文出自名著《 》,这是主人公 的一段内心独白。从他的内心 独白中,我读懂了他是一个 的人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某媒体在网上就“看病贵”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査。请你结合调查表两 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你发现的问题。(3分) (1)您身体不舒服时有前往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可能会去不打算去
(6)予独爱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7)“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8)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完成后面题目。(6 分)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 (xīn)的家也难免有俗物琐事、闲言粹语乃 至小吵小闹。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 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 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 (qì),家就是供我们休 (qì)的温暖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 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 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 (míng)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 回家的人们!” (1)在文中拼音处填上汉字。 (2)文中“琐屑”的意思是 ;“摇曳”的意思是 。 (3)请写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描绘你对家的理解。 6、名著阅读。(3 分)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是啊,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一次次地 陶醉阅读,一回回地徜徉书海。在一年四季的轮回中,在书香的熏陶下,我们一天天的懂得 生活的真谛,感受成长的快乐。下面一段话就节选自初中必读名著中的一篇。 “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 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 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 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选文出自名著《 》,这是主人公 的一段内心独白。从他的内心 独白中,我读懂了他是一个 的人。 二、综合性学习。(6 分) 7.某媒体在网上就“看病贵”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请你结合调查表两 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你发现的问题。(3 分) (1)您身体不舒服时有前往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2)影响您去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医院服务态度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办理手续是否简便 16% 29% 14% (3)针对你自己发现的问题,请你给我们的医疗卫生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力求改善百姓 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3分) 现代文阅读(4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 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 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 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 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 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 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 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 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 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一——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少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 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 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 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 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
24% 29% 47% (2)影响您去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便 41% 16% 29% 14% (3)针对你自己发现的问题,请你给我们的医疗卫生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力求改善百姓 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3 分) 三、现代文阅读(43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15 分)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 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 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 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 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 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 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 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 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 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少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 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 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 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 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
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 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 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 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 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 树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 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 深地鞠了一躬。 8.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 意简要回答。(4分) 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 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0.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4分) 1.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 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3分)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
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 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 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 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 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 树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 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 深地鞠了一躬。 8.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 意简要回答。(4 分) 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 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 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0.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4 分) 11.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 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 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 12-16 题。(13 分)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
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 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 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 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 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 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 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 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 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 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 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 “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 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 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 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 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 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 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2.文章开头引用胡总书记的话的作用是 (2分) 13.“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是 ,两者紧密结合的意义或价值 是 。(2分) 1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用现代汉语表述这句话,其大意 ,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 3分) 15.自选角度,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3分)
‘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 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 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 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 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 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 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 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 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 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 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 “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 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 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 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 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 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 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2.文章开头引用胡总书记的话的作用是 , 。(2 分) 13.“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是 ,两者紧密结合的意义或价值 是 。(2 分) 1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用现代汉语表述这句话,其大意 是 ,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 。(3 分) 15.自选角度,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