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2011届第八次模拟语文试题 第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用具、礼器、兵器 饰物等。考古学上的青铜器则特指先秦时期质地以铜为主,加入少量锡、铅浇铸而 成,表面呈青绿色或青灰色的器物。 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精华,自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因此,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中国青铜器的发明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我 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产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 用,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文化因素。追根溯源,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 经历了约1600年,大体上与文献记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时间相当。中 国青铜器源远流长,以夏、商、周三代的为代表,其种类丰富、数量较大、分布地 区广,另外青铜器造型雄伟、文饰精美、铸造精良,如勾践剑、双羊尊、大克鼎 毛公鼎、莲鹤方壶、双雄宝剑、司母戊方鼎、长信宫灯、嵌绿松石卧鹿等。此外, 各类青铜器物铸造者根据不同的硬度要求,准确把握铜锡比例,使器皿质量优良, 这是国外青铜器铸品望尘莫及的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青铜器,是1975年在甘肃东 乡林家一处房屋遣址中出土的约为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小刀和一些铜器残片,其 属于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在较晚一些的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北、辽宁、内蒙古 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也普遍发现了青铜制造的工具、兵器、装饰 品等。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知,虽然中国的原始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有着很大 区别,但不少地区的先民还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熟知了铜的特性,初步掌握了青 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并表现出相应的装饰技巧。 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精巧绝伦。它不仅显示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创造才 能,而且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并以雄伟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古朴 的纹饰和丰富多彩的铭文著称于世,堪称中国文化宝库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艺术 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制作工艺上来说,中国的古代青铜器更是取得了挥煌的成 就。首先,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合范法,在中国古代就得到充分的发 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也 第1页共13页
第 1 页 共 13 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 2011 届第八次模拟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用具、礼器、兵器、 饰物等。考古学上的青铜器则特指先秦时期质地以铜为主,加入少量锡、铅浇铸而 成,表面呈青绿色或青灰色的器物。 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精华,自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因此,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中国青铜器的发明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我 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产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 用,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文化因素。追根溯源,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 21 世纪,止于公元前 5 世纪, 经历了约 1600 年,大体上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时间相当。中 国青铜器源远流长,以夏、商、周三代的为代表,其种类丰富、数量较大、分布地 区广,另外青铜器造型雄伟、文饰精美、铸造精良,如勾践剑、双羊尊、大克鼎、 毛公鼎、莲鹤方壶、双雄宝剑、司母戊方鼎、长信宫灯、嵌绿松石卧鹿等。此外, 各类青铜器物铸造者根据不同的硬度要求,准确把握铜锡比例,使器皿质量优良, 这是国外青铜器铸品望尘莫及的。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青铜器,是 1975 年在甘肃东 乡林家一处房屋遗址中出土的约为公元前 3000 年的青铜小刀和一些铜器残片,其 属于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在较晚一些的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北、辽宁、内蒙古 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也普遍发现了青铜制造的工具、兵器、装饰 品等。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知,虽然中国的原始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有着很大 区别,但不少地区的先民还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熟知了铜的特性,初步掌握了青 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并表现出相应的装饰技巧。 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精巧绝伦。它不仅显示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创造才 能,而且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并以雄伟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古朴 的纹饰和丰富多彩的铭文著称于世,堪称中国文化宝库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艺术 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制作工艺上来说,中国的古代青铜器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首先,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合范法,在中国古代就得到充分的发 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也
非常成熟。而随后发展出来的不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更是显示出我国青铜工匠们 的髙超技艺。另外,在很早的时候,青铜器上还出现了为增加美观度而镶嵌的装饰 至于镶嵌的材料,第一种是绿松石,这种宝石至今仍应用在首饰上;第二种是玉 有玉援戈、玉叶的矛、玉刃的斧钺等;第三种是顾铁,如铁刃铜钱、铁援铜刃等, 经鉴定铁刃均为隕铁所铸成;第四种是红铜,即用红铜来組成兽形花纹;第五是用 金、银来做镶嵌,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青铜器铸刻有文字,即铭文(也就通常所说的金文),这是中国青铜器所 独有的。我国的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从商代中期开始的,起初只有1-2个字,到商代 晚期逐渐增多,但最长也不过48个字。西周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进入大发展时 期,但到了春秋时期这种做法开始渐减少,至战国已经罕见长篇铭文。我国青铜 铭文的书体或粗犷或瘦劲、或工细或秀美,本身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同时也 是我们研究青铜器的历史,及为其断代与鉴别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郭军林的《中国青铜文化》,时事出版社) 1.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自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它是最主要的文化因素,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精华。 B.青铜器的发明,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对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C.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以铜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的工具、用具、 礼器、兵器、饰物等,且表面呈青绿色或青灰色的器物, D.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较大,分布地区广,造型雄伟,文饰精美, 铸造精良,能够准确把握铜锡比例,使器皿质量优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甘肃出土的约为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小刀和一些铜器碎片,是我国己经 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表明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 B.青铜器浇铸制作的工艺主要有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合范法,不 需分铸的失蜡法,以及浑铸、分铸、铸接、叠铸等方法 C.在很早的时候,为了增加器物的美观度,青铜器上出现了用绿松石、玉、陨 铁、红铜、金、银等材料来做镶嵌的装饰。 D.我国在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世界上独有的,从商代中期开始,到商代晚期逐渐 增多,西周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进入大发展时期 第2页共13页
第 2 页 共 13 页 非常成熟。而随后发展出来的不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更是显示出我国青铜工匠们 的高超技艺。另外,在很早的时候,青铜器上还出现了为增加美观度而镶嵌的装饰。 至于镶嵌的材料,第一种是绿松石,这种宝石至今仍应用在首饰上;第二种是玉, 有玉援戈、玉叶的矛、玉刃的斧钺等;第三种是陨铁,如铁刃铜钺、铁援铜刃等, 经鉴定铁刃均为陨铁所铸成;第四种是红铜,即用红铜来组成兽形花纹;第五是用 金、银来做镶嵌,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青铜器铸刻有文字,即铭文(也就通常所说的金文),这是中国青铜器所 独有的。我国的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从商代中期开始的,起初只有 1-2 个字,到商代 晚期逐渐增多,但最长也不过 48 个字。西周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进入大发展时 期,但到了春秋时期这种做法开始逐渐减少,至战国已经罕见长篇铭文。我国青铜 铭文的书体或粗犷或瘦劲、或工细或秀美,本身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同时也 是我们研究青铜器的历史,及为其断代与鉴别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郭军林的《中国青铜文化》,时事出版社) 1.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自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它是最主要的文化因素,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精华。 B.青铜器的发明,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对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C.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以铜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的工具、用具、 礼器、兵器、饰物等,且表面呈青绿色或青灰色的器物。 D.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较大,分布地区广,造型雄伟,文饰精美, 铸造精良,能够准确把握铜锡比例,使器皿质量优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在甘肃出土的约为公元前 3000 年的青铜小刀和一些铜器碎片,是我国已经 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表明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 B.青铜器浇铸制作的工艺主要有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合范法,不 需分铸的失蜡法,以及浑铸、分铸、铸接、叠铸等方法。 C.在很早的时候,为了增加器物的美观度,青铜器上出现了用绿松石、玉、陨 铁、红铜、金、银等材料来做镶嵌的装饰。 D.我国在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世界上独有的,从商代中期开始,到商代晚期逐渐 增多,西周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进入大发展时期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从我国最早发现的青铜器可知,原始先民已经熟知了铜的特性,初步掌握了 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并表现出相应的装饰技巧。 B.中国青铜器以雄伟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古朴的纹饰和丰富多彩的铭文 著称于世,堪称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C.从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上来说,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仅显示出古代工匠巧夺天 工的创造才能,而且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D.我国青铜铭文的书体粗犷瘦劲、工细秀美,具有很髙的书法欣赏价值,同时 也是我们研究青铜器的历史和断代史的重要依据。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常,字子权,滁人。太祖军滁,杖策谒军门。太祖夙知其名,与语意合,留 置幕下。有疑辄问,常悉以实对。诸将克和州,兵不戢。常言于太祖曰:"得一城 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太祖乃切贵诸将。搜军中所掠妇女,还其家,民 大悦。太祖以四方割据,战争无虚日,命常为文,祷于上帝。其辞曰:"今天下纷 纭,生民涂炭,不有所属,物类尽矣。倘元祚未终,则群雄当早伏其辜。某亦在群 雄中,请自某始。若已厌元德,有天命者宜归之,无使斯民久阽危苦。存亡之机, 验于三月。"太祖嘉其能达已意,命典文牍,授元帅府都事。取太平,命为知府, 谕之曰:"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数困于兵,当令得所。"常以简易为治,兴学恤民。 官廪有谷数千石,请给民乏种者,秋稔输官,公私皆足。居三年,民亲爱之,召入 为侍仪。 洪武元年,擢輸林直学士兼太常卿。帝锐意稽古礼文。群臣集议,间有异同。 常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寻以病免归。岁余,手诏征诣阙,仍故官。帝宴闲, 辄命儒臣列坐,赋诗为乐。常每先成,语多率。帝笑曰:"老范诗质朴,殊似其为 人也。"迁起居注。常有足疾,数在告,赐以安车。寻乞归,帝赋诗四章送之。赐 宅于太平。子祖,历官云南左参政,有修洁称。(选自《明史·范常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军滁,杖策谒军门 杖:拄杖 B.诸将克和州,兵不戢 戢:约束,收敛 C.帝锐意稽古礼文 稽:考证,稽查 第3页共13页
第 3 页 共 13 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从我国最早发现的青铜器可知,原始先民已经熟知了铜的特性,初步掌握了 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并表现出相应的装饰技巧。 B.中国青铜器以雄伟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古朴的纹饰和丰富多彩的铭文 著称于世,堪称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C.从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上来说,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仅显示出古代工匠巧夺天 工的创造才能,而且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D.我国青铜铭文的书体粗犷瘦劲、工细秀美,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同时 也是我们研究青铜器的历史和断代史的重要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范常,字子权,滁人。太祖军滁,杖策谒军门。太祖夙知其名,与语意合,留 置幕下。有疑辄问,常悉以实对。诸将克和州,兵不戢。常言于太祖曰:"得一城 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太祖乃切责诸将。搜军中所掠妇女,还其家,民 大悦。太祖以四方割据,战争无虚日,命常为文,祷于上帝。其辞曰:"今天下纷 纭,生民涂炭,不有所属,物类尽矣。倘元祚未终,则群雄当早伏其辜。某亦在群 雄中,请自某始。若已厌元德,有天命者宜归之,无使斯民久阽危苦。存亡之机, 验于三月。"太祖嘉其能达己意,命典文牍,授元帅府都事。取太平,命为知府, 谕之曰:"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数困于兵,当令得所。"常以简易为治,兴学恤民。 官廪有谷数千石,请给民乏种者,秋稔输官,公私皆足。居三年,民亲爱之,召入 为侍仪。 洪武元年,擢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卿。帝锐意稽古礼文。群臣集议,间有异同。 常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寻以病免归。岁余,手诏征诣阙,仍故官。帝宴闲, 辄命儒臣列坐,赋诗为乐。常每先成,语多率。帝笑曰:"老范诗质朴,殊似其为 人也。"迁起居注。常有足疾,数在告,赐以安车。寻乞归,帝赋诗四章送之。赐 宅于太平。子祖,历官云南左参政,有修洁称。(选自《明史·范常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祖军滁,杖策谒军门 杖:拄杖 B.诸将克和州,兵不戢 戢:约束,收敛 C.帝锐意稽古礼文 稽:考证,稽查
D.寻以病免归 寻:寻找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正面表明范常名儒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太祖夙知其名 ②常言于太祖曰… ③命常为文,祷于上帝 ④常以简易为治,兴学恤民 ⑤常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 ⑥常每先成,语多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朱元璋早就知道范常的名声,所以当范常来拜见太祖时,太祖就留他在 幕下任职;太祖有疑难问题时总是向范常询问,范常全都以实情回答。 B.太祖因为四方割据,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就命令范常写文章向天帝祷告 太祖非常满意他写的文辞,说他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就给范常任命了官职。 C.范常任太平知府时,遵循简单易行的治政准则,大力兴建学校,广泛抚恤百 姓,他竟然把官粮发给农民做种子,使公亏私富,但百姓非常爱戴他。 D.太祖闲暇的时候,常常让儒臣们坐下赋诗取乐,范常每次都最先写完,而且 言语很是直率,皇帝赞扬他说:"老范的诗很质朴,非常像他的为人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4分) (2)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数困于兵,当令得所。(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佈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第4页共13页
第 4 页 共 13 页 D.寻以病免归 寻:寻找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正面表明范常名儒谋略的一组是( )(3 分) ①太祖夙知其名 ②常言于太祖曰…… ③命常为文,祷于上帝 ④常以简易为治,兴学恤民 ⑤常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 ⑥常每先成,语多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祖朱元璋早就知道范常的名声,所以当范常来拜见太祖时,太祖就留他在 幕下任职;太祖有疑难问题时总是向范常询问,范常全都以实情回答。 B.太祖因为四方割据,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就命令范常写文章向天帝祷告; 太祖非常满意他写的文辞,说他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就给范常任命了官职。 C.范常任太平知府时,遵循简单易行的治政准则,大力兴建学校,广泛抚恤百 姓,他竟然把官粮发给农民做种子,使公亏私富,但百姓非常爱戴他。 D.太祖闲暇的时候,常常让儒臣们坐下赋诗取乐,范常每次都最先写完,而且 言语很是直率,皇帝赞扬他说:"老范的诗很质朴,非常像他的为人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数困于兵,当令得所。(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8-9 题。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 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8.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5分) 9.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是诗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 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圣人,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远矣, 。(韩愈《师说》) (2)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沉舟侧畔千帆过, 。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垫底的人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 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 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贵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 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 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一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央 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 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 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 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 想法也没有 第5页共13页
第 5 页 共 13 页 8.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5 分) 9.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是诗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 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远矣,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 3 ) 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 , __________________ 。 今 日 听 君 歌 一 曲 , 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 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 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 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 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 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 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 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 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 想法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