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参天参军参观参差不齐 B.清澈撒退彻底天寒地坼 简称称道称职拍手称快 锦衾钦赐侵吞沁人心脾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诓骗精巧绝伦略胜一筹张皇失错 B.狼籍郑重其事明察秋毫心无旁鹜 C.嗔怒毛骨悚然根深蒂固囊莹印雪 D.琐屑苦心孤诣相形见绌销声匿迹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左丘明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所学的课文《唐雎不 辱使命》《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B.《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C.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豪放洒脱 飘逸的风格。 D.《变色龙》作者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法国的莫 泊桑、美国的欧·享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等。 4.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 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 事物的哲理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 《商山早行》中的“ 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啾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5.阅读下面语句,排出正确的语序 ①当你处在精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时,应当唱主角,挑重担,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社会
陕西省渭南市 2012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参.天 参.军 参.观 参.差不齐 B.清澈. 撒.退 彻.底 天寒地坼. C.简称. 称.道 称.职 拍手称.快 D.锦衾. 钦.赐 侵.吞 沁.人心脾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诓骗 精巧绝伦 略胜一筹 张皇失错 B.狼籍 郑重其事 明察秋毫 心无旁骛 C.嗔怒 毛骨悚然 根深蒂固 囊莹印雪 D.琐屑 苦心孤诣 相形见绌 销声匿迹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左丘明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所学的课文《唐雎不 辱使命》《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B.《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C.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豪放洒脱 飘逸的风格。 D.《变色龙》作者契诃夫,是俄国 l9 世纪末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法国的莫 泊桑、美国的欧·享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等。 4. 古诗词名句默写。(8 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 , ”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 事物的哲理。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 《商山早行》中的“ ,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 5.阅读下面语句,排出正确的语序: ①当你处在精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时,应当唱主角,挑重担,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社会
②人生如同一台戏 ③“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人生,再好的演员也 不可能一直在台上演下去 ④当你走出精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时,应当主动让贤,甘当配角,让更加年富力强的同志 去唱主角,挑大梁 ⑤当你年高体衰、精力不济时,应当及时谢幕,走下舞台,去当一个文明观众,心平气 和地回归群众,回归自然,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生活。 正确语序: 6.名著《格列佛游记》阅读题(6分) A )B( )C( )D( 图A:这时有一个割麦人离我趴着的田龚已经不到十码远了… 图B:(我)看到空中有一座岛,上面还住满了人 图C: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胳膊和腿被牢牢绑在地上 图D:它对着我的脸一个劲地看,显得非常惊奇… 7.材料一: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 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 材料二: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 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 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根据以上特点,概括云南泥石流和香港泥石流的共同点。 现代文(28分)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5分) 妈妈爱吃什么菜 卫宣利 ①妈妈爱吃什么菜? 提出这个问题,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那天,大家聊得海阔天空,吃得大汗淋漓,都
②人生如同一台戏。 ③“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人生,再好的演员也 不可能一直在台上演下去。 ④当你走出精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时,应当主动让贤,甘当配角,让更加年富力强的同志 去唱主角,挑大梁。 ⑤当你年高体衰、精力不济时,应当及时谢幕,走下舞台,去当一个文明观众,心平气 和地回归群众,回归自然,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生活。 正确语序: 6.名著《格列佛游记》阅读题(6 分) A( )B( )C( )D( ) 图 A:这时有一个割麦人离我趴着的田龚已经不到十码远了…… 图 B:(我)看到空中有一座岛,上面还住满了人…… 图 C: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胳膊和腿被牢牢绑在地上…… 图 D:它对着我的脸一个劲地看,显得非常惊奇…… 7.材料一: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 1966 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 材料二: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 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 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 120 人死 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根据以上特点,概括云南泥石流和香港泥石流的共同点。 二、现代文(28分) 阅读下文,完成 8-12 题(15 分) 妈妈爱吃什么菜 卫宣利 ①妈妈爱吃什么菜? 提出这个问题,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那天,大家聊得海阔天空,吃得大汗淋漓,都
很尽兴。临近酒席结束,这位朋友忽然叫过服务员,叮嘱说:“再加一个酱烧鸡翅。”大家赶 紧阻止:“都吃饱了,别浪费。”朋友笑笑,继续交待服务员:“鸡翅烧烂些,多放姜,加黄 酒,烧好了给我打包。 ②大家这才明白,原来他是要带回家去。朋友转回身来,笑问大家:“谁知道妈妈爱吃 什么菜?”这意外的问话让大家都愣住了。是啊,妈妈爱吃什么菜?还真没注意过。朋友接 着说:“以前,我和大家一样,毎次回家去,妈妈都会做一桌子我爱吃的菜,蜜汁排骨、辣 炒虾仁、糖醋鱼…吃饭时,她总是坐在我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吃,自己却一口不吃。 哪个菜我多挟了两口,她便喜得眉眼含笑;哪个菜我吃得少,她又愁得眉头深锁,一个劲地 自责检讨,说肉烧老了味重了…… ③直到谈了女朋友后,第一次带她回家,在超市里,女友说,买些你妈爱吃的菜带回去 吧,你妈喜欢吃什么菜?我下子愣在那里,是啊,我妈爱吃什么菜?她知道我熹甜嗜鍊 知道我不咳意菜知道我每顿离不了責菜,而我竟如世粗心丛未貿意过她喜欢吃什么 ④后来我开始留心,看她究竟爱吃什么菜。可是她从来不和我们一起吃饭,总是等大家 吃完了,她才开始吃。似乎,我爱吃的菜她都不爱吃,那些我不喜欢吃的剩菜,她却吃得津 津有味。 ⑤直到那次外婆过生日,席间,我年逾八旬耳聋目浊的老外婆,特意把那盘酱鸡翅转过 来,—个劲儿地往妈碗里挟,嘴里含混地小声嘟哝着:你最爱吃的鸡翅,多吃点,多吃点 ⑥朋友的眼睛有些湿润,他叹了口气,继续说:"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习惯,每次出去 吃饭,都要点一个酱鸡翅给我妈带回去,我也在学着做这道菜,总有一天,我要亲自做给她 吃……在爱的天平上,我们和父母之间,总是倾斜的,他们的砝码永远比我们重.… ⑦大家都沉默了,或许毎个人都在思索∶妈妈,到底爱吃什么菜?我想起上次妈妈生病 前我回去看她,在超市转来转去,最后带回去的,却是爸爸爱吃的牛肉。妈妈爱吃什么菜?
很尽兴。临近酒席结束,这位朋友忽然叫过服务员,叮嘱说:“再加一个酱烧鸡翅。”大家赶 紧阻止:“都吃饱了,别浪费。”朋友笑笑,继续交待服务员:“鸡翅烧烂些,多放姜,加黄 酒,烧好了给我打包。” ②大家这才明白,原来他是要带回家去。朋友转回身来,笑问大家:“谁知道妈妈爱吃 什么菜?”这意外的问话让大家都愣住了。是啊,妈妈爱吃什么菜?还真没注意过。朋友接 着说:“以前,我和大家一样,每次回家去,妈妈都会做一桌子我爱吃的菜,蜜汁排骨、辣 炒虾仁、糖醋鱼……吃饭时,她总是坐在我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吃,自己却一口不吃。 哪个菜我多挟了两口,她便喜得眉眼含笑 ....;哪个菜我吃得少,她又愁得眉头深锁 ....,一个劲地 自责检讨,说肉烧老了味重了…… ③直到谈了女朋友后,第一次带她回家,在超市里,女友说,买些你妈爱吃的菜带回去 吧,你妈喜欢吃什么菜?我一下子愣在那里,是啊,我妈爱吃什么菜?她知道我喜甜嗜辣, 知道我不吃香菜,知道我每顿离不了青菜,而我竟如此粗心,从未留意过她喜欢吃什么。 ④后来我开始留心,看她究竟爱吃什么菜。可是她从来不和我们一起吃饭,总是等大家 吃完了,她才开始吃。似乎,我爱吃的菜她都不爱吃,那些我不喜欢吃的剩菜,她却吃得津 津有味。 ⑤直到那次外婆过生日,席间,我年逾八旬耳聋目浊的老外婆,特意把那盘酱鸡翅转过 来,一个劲儿地往妈碗里挟,嘴里含混地小声嘟哝着:你最爱吃的鸡翅,多吃点,多吃点……” ⑥朋友的眼睛有些湿润,他叹了口气,继续说:“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习惯,每次出去 吃饭,都要点一个酱鸡翅给我妈带回去,我也在学着做这道菜,总有一天,我要亲自做给她 吃……在爱的天平上,我们和父母之间,总是倾斜的,他们的砝码永远比我们重……” ⑦大家都沉默了,或许每个人都在思索:妈妈,到底爱吃什么菜?我想起上次妈妈生病 前我回去看她,在超市转来转去,最后带回去的,却是爸爸爱吃的牛肉。妈妈爱吃什么菜?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考验着我们每—个儿女的心:对这个在家庭里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 女人,我们是不是忽略得太久? ⑧大约每一家庭的餐桌上,妈妈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她在厨房里辛苦忙碌,做一桌 子的美味佳肴,自己却是最后—一个上餐桌的人。吃完饭,她清理掉我们留下的剩饭剩菜,涮 洗碗筷整理厨房,她把我们毎个人的饮食喜好都牢牢记在心里,唯独忽略了她自己 ⑨妈妈爱吃什么菜?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都应该认真地问问自己。 (选自《语文报》初二版2011年第9期)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什么事 9.体会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10.体会划波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好处。 11.“妈妈爱吃什么菜”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请分析它的作用。 12.说说第⑥段中“在爱的天平上,我们和父母之间,总是倾斜的,他们的砝码永远比我 们重”的含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儿女的心:对这个在家庭里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 女人,我们是不是忽略得太久? ⑧大约每一家庭的餐桌上,妈妈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她在厨房里辛苦忙碌,做一桌 子的美味佳肴,自己却是最后一个上餐桌的人。吃完饭,她清理掉我们留下的剩饭剩菜,涮 洗碗筷整理厨房,她把我们每个人的饮食喜好都牢牢记在心里,唯独忽略了她自己。 ⑨妈妈爱吃什么菜?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都应该认真地问问自己。 (选自《语文报》初二版 2011 年第 9 期)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什么事。 9..体会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10.体会划波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好处。 11.“妈妈爱吃什么菜”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请分析它的作用。 12..说说第⑥段中“在爱的天平上,我们和父母之间,总是倾斜的,他们的砝码永远比我 们重”的含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读书美容 夏同利 ①林肯说,40岁以后,每个人应为自己的面目负责。意谓其美丑与先天遗传无关了, 其实不必等到40岁,人随时为他的面目负责。而读书乃是使美者更美,丑者亦化为美的良 方。 ②读书能美容,在古籍中是有记载的。《韩诗外传》载:春秋时,鲁国有个叫闵子骞的 人,仰慕孔子的才学,拜孔子为师。开始,他脸色干枯、蜡黄,过了一段儿,慢慢变得红润 起来。孔子觉得奇怪,便问其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的乡下,到老师门下学习做 人与治国的道理,心里十分高兴。但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又很羡 慕。两种情形时常在我的脑子里打架,因而寝食不安,脸色干枯。现在我受老师的教化,精 读做人与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益増多,能辨别是非美丑了,那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 也不能动我心,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闵子骞把自己的美容归功于读书明 理,这实在是给我们的爱美者开了个良方。 ③台湾当代散文作家林清玄,曾把化妆分为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 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④一个人只要他的内心纯净,积极向上,没有不必要的浮躁与烦恼,他一定是快乐的。 快乐的人一定精神焕发,对任何事物都满怀信心,内心的喜悦显露在脸上,想来他一定是面 色红润满面春风了“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憤”黄山谷早已发现了这个美容方法 因为内在美是真正的美。(摘自《广州日报》2011年3月2日)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①段、第③段分别引用林肯、林清玄的话,作用有什么不同?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读书美容 夏同利 ①林肯说,40 岁以后,每个人应为自己的面目负责。意谓其美丑与先天遗传无关了, 其实不必等到 40 岁,人随时为他的面目负责。而读书乃是使美者更美,丑者亦化为美的良 方。 ②读书能美容,在古籍中是有记载的。《韩诗外传》载:春秋时,鲁国有个叫闵子骞的 人,仰慕孔子的才学,拜孔子为师。开始,他脸色干枯、蜡黄,过了一段儿,慢慢变得红润 起来。孔子觉得奇怪,便问其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的乡下,到老师门下学习做 人与治国的道理,心里十分高兴。但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又很羡 慕。两种情形时常在我的脑子里打架,因而寝食不安,脸色干枯。现在我受老师的教化,精 读做人与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益增多,能辨别是非美丑了,那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 也不能动我心,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闵子骞把自己的美容归功于读书明 理,这实在是给我们的爱美者开了个良方。 ③台湾当代散文作家林清玄,曾把化妆分为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 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④一个人只要他的内心纯净,积极向上,没有不必要的浮躁与烦恼,他一定是快乐的。 快乐的人一定精神焕发,对任何事物都满怀信心,内心的喜悦显露在脸上,想来他一定是面 色红润,满面春风了。“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黄山谷早已发现了这个美容方法, 因为内在美是真正的美。(摘自《广州日报》2011 年 3 月 2 日) 1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 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5. 第①段、第③段分别引用林肯、林清玄的话,作用有什么不同? 16.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