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提示 问答与计算 1.今有下列蛋白质的混合物: A分子量12000pl=10B.分子量62000pl=4 C.分子量28000pl=7D.分子量9000pl=5 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当它们: (1)流经阴离子交换剂DEAE纤维素,用线性盐梯度洗脱时;(2)流经Sephadex G-50凝胶排阻柱 时; 这些蛋白质的洗脱顺序如何? (Sephadex G-50工作范围的分子量是(500-20000) 2.在PH7.0时,多肽链的顺序为: a.哪段可能形成0-螺旋?b.哪些地方转弯?c.在哪形成二硫键? 3.将下列五肽的混合物,上阴离子交换柱,以PH10到PH1连续变化的缓冲液洗脱,它们洗脱的次序 是怎样的? a.Lys-Gly-Ala-Thrb.Lys-Gly-Ala-Glu c.His-Gly-Ala-Glud.Glu-Gly-Ala-GIu e.Val-Gly-Ala-Lys 4.有A、B、C三种蛋白质,在PH7进行电泳,结果如下图。若在PH7用中性盐沉淀这三种蛋白质 哪种首先沉淀,其次是哪一种,最后是哪一种? 5.在体外用下列方法处理,对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有何影响? a.PH从7增到7.4。b.C02分压增高。 c.O2分压下降。d.DPG浓度下降 e.血红蛋白解聚成亚基。 6.比较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氧合曲线,并加以简单说明。 7.一系列的血红蛋白突变种如下: HbD(a68)Lys取代Asn HbJ(B69)Asp取代Gy HbN(B95)Glu取代Lys HbC(B6)Lvs取代Glu 将上述突变种血红蛋白与正常的血红蛋白在PH8.6时电泳,结果如下,电泳图中的a,b,c,d分别 代表那一种突变而红蛋白 8.有一肽链,其复基酸组成为LyS,Val,Arg,Phe,AIa,Tyr和Ser。此肽与FDNB反应后没有产物 生成。此肽与胰凝乳蛋白酶作用后,得到两个肽,其氨基酸组成分别为Ala,Tyr,Ser和Val,Phe, LyS,Arg。这两个肽分别与FDNB反应,可分别产生DNP-Ser和DNP-LyS。此肽与胰蛋白酶反应,同 样能生成两个肽,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分别为Arg,Va和Phe,Tyr,Lys,Ser,Ala,这个肽的一级结 构是怎样的?
第1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提示] 问答与计算 1.今有下列蛋白质的混合物: A. 分子量12000 pI = 10 B. 分子量62000 pI = 4 C. 分子量28000 pI = 7 D. 分子量9000 pI = 5 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当它们: (1) 流经阴离子交换剂DEAE纤维素,用线性盐梯度洗脱时; (2)流经Sephadex G-50凝胶排阻柱 时; 这些蛋白质的洗脱顺序如何? (Sephadex G-50工作范围的分子量是(500-20000) 2.在PH7.0时,多肽链的顺序为: a. 哪段可能形成α-螺旋? b. 哪些地方转弯? c. 在哪形成二硫键? 3. 将下列五肽的混合物,上阴离子交换柱,以PH10到PH1连续变化的缓冲液洗脱,它们洗脱的次序 是怎样的? a. Lys-Gly-Ala-Thr b. Lys-Gly-Ala-Glu c. His-Gly-Ala-Glu d. Glu-Gly-Ala-Glu e. Val-Gly-Ala-Lys 4.有A、B、C 三种蛋白质,在PH7进行电泳,结果如下图。若在PH7用中性盐沉淀这三种蛋白质, 哪种首先沉淀,其次是哪一种,最后是哪一种? 5.在体外用下列方法处理,对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有何影响? a. PH从7 增到7.4 。 b. CO2分压 增高。 c. O2分压下降。 d. DPG浓度下降。 e.血红蛋白解聚成亚基。 6.比较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氧合曲线,并加以简单说明。 7.一系列的血红蛋白突变种如下: HbD(α68) Lys取代Asn HbJ(β69) Asp取代Gly HbN(β95) Glu取代Lys HbC(β6) Lys取代Glu 将上述突变种血红蛋白与正常的血红蛋白在PH8.6时电泳,结果如下,电泳图中的a,b,c,d分别 代表哪一种突变血红蛋白。 8.有一肽链,其氨基酸组成为Lys,Val,Arg,Phe,Ala,Tyr和Ser。此肽与FDNB反应后没有产物 生成。此肽与胰凝乳蛋白酶作用后,得到两个肽,其氨基酸组成分别为Ala,Tyr,Ser和Val,Phe, Lys,Arg。这两个肽分别与FDNB反应,可分别产生DNP-Ser和DNP-Lys。此肽与胰蛋白酶反应,同 样能生成两个肽,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分别为Arg,Val和Phe,Tyr,Lys,Ser,Ala,这个肽的一级结 构是怎样的?
9.计算含有78个氨基酸的α-螺旋长度,如果是充分伸展的,多肽链长度如何? 10.某纯酶含有1.65%亮氨酸和2.48%异亮氨酸(重量百分比),计算它的最低分子量是多少? 2提示 名词解释: 1.寡聚蛋白2.超二级结构3.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4.结构域5.蛋白质的构像6.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7.蛋白质的三级结构8.蛋白质的四级结构9.变构蛋白 10.协同效应11.波尔效应12.兼性离子 13.酰胺平面14.盐析和盐溶15.构型与构象 3提示] 选择题 1.在pH7时赖氨酸净电荷为 一个正电荷时() a.两个氨基是解离的b.羧基是解离的 c.只有a-氨基是解离的d.只有c-氨基是解离的 e.所有可解离基团都是解离的 2.用0.1NHC滴定20ml0.1mol甘氨酸钠(H2NCH2 COONa)溶液,加入多少 毫升的HC就能达到该氨基酸的pK2的值()。 a.5b.10c.15d.20e.30 3.现有1mol异亮氨酸的HCI溶液10ml,用0.01 mol NaOH将它滴定到pK1时,需要NaOH溶液的毫升 数是() a.1b.50c.100d.500e.1000 4.用5ml1 mol NaOH滴定谷氨酸溶液,使溶液由pH1转变为pH7,求该溶液中谷氨酸的毫摩尔数? (Glu的pK1=2.19,pK2=4.25,pKR=9.67)() a.1.5b.3.0c.6.0d.12.0e.18.0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是下列的哪种蛋白质() a.肌红蛋白 b.胰岛素 c.血红蛋白 d.RANase 6.蛋白质的a-螺旋() a.与片层的构象相同b.由二硫键形成周期性的结构 c.是一种无规侧的构象d.可被-巯基乙醇破坏 e.由主链骨架的NH与CO之间的氢键维持稳定 7.对于蛋白质的α-螺旋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通过分子内肽键上的原子之间的氢键维持稳定 每3.6个氨基酸螺旋上升一圈 通过疏水键维持稳定 是蛋白质中的一种二级结构类型 脯腹酸残基和异亮氨酸残基妨碍α-螺旋的形成
9.计算含有78个氨基酸的α-螺旋长度,如果是充分伸展的,多肽链长度如何? 10.某纯酶含有1.65% 亮氨酸和2.48% 异亮氨酸(重量百分比),计算它的最低分子量是多少? 2 [提示] 名词解释: 1.寡聚蛋白 2.超二级结构 3.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4.结构域 5.蛋白质的构象 6.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7.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8.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9.变构蛋白 10.协同效应 11.波尔效应 12.兼性离子 13.酰胺平面 14.盐析和盐溶 15.构型与构象 3 [提示] 选择题 1.在pH7时赖氨酸净电荷为一个正电荷时( ) a. 两个氨基是解离的 b. 羧基是解离的 c. 只有α-氨基是解离的 d. 只有ε-氨基是解离的 e. 所有可解离基团都是解离的 2.用0.1NHCl滴定20ml 0.1mol甘氨酸钠(H2NCH2COONa)溶液,加入多少 毫升的HCl就能达到该氨基酸的pK2的值( )。 a. 5 b. 10 c. 15 d. 20 e. 30 3.现有1mol异亮氨酸的HCl溶液10ml,用0.01mol NaOH将它滴定到pK1时,需要NaOH溶液的毫升 数是( ) a. 1 b. 50 c. 100 d. 500 e. 1000 4.用5ml 1mol NaOH滴定谷氨酸溶液,使溶液由pH1转变为pH7,求该溶液中谷氨酸的毫摩尔数? (Glu的pK1= 2.19, pK2 = 4.25, pKR = 9.67)( ) a. 1.5 b. 3.0 c. 6.0 d. 12.0 e. 18.0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是下列的哪种蛋白质( ) a. 肌红蛋白 b. 胰岛素 c. 血红蛋白 d. RANase 6.蛋白质的α-螺旋( ) a. 与β片层的构象相同 b. 由二硫键形成周期性的结构 c. 是一种无规则的构象 d. 可被β-巯基乙醇破坏 e. 由主链骨架的NH与CO之间的氢键维持稳定 7.对于蛋白质的α-螺旋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 通过分子内肽键上的原子之间的氢键维持稳定 每3.6个氨基酸螺旋上升一圈 通过疏水键维持稳定 是蛋白质中的一种二级结构类型 脯氨酸残基和异亮氨酸残基妨碍α-螺旋的形成
8.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点是() a.肽键平面充分伸展b.多为左手螺旋 c.靠盐键维持稳定d.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 e.以上都不是 9.B片层结构() a.是一种紧密的构象b.只有反平行结构 c.α-螺旋是右手螺旋,B-片层是左手螺旋 d.士链骨架呈据齿状形成折锈片层结钩 e.肽平面的二面角与a-螺旋相同 10.下列种试剂可使蛋白质的二硫键打开?() a.溴化氰b.2,4-二硝基氟苯c.B-疏基乙醇 d.碘乙酸e.三氯醋酸 11.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 a.分子不带电荷b.分子最不稳定,易变性c.分子带的电荷最多 d.易聚合成多聚体.易被蛋白晦水解 12.将蛋白质溶液的PH值调节到其等电点时() 可使蛋白质稳定性增加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不变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增加 可使蛋白质稳定性降低,易于沉淀 e.对蛋白质表面水化膜无影响 13.有一血清清蛋白(p=4.9)和血红蛋白(p=6.8)的混合物,在哪种PH条件下电泳,分离效果最好? () a.pH8.6 b.pH6.5 c.pH5.9d.pH4.9e.pH3.5 14.有一多肽Glu-His-Arg-Val-Lys-Asp,下列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在pH12时电泳向负极移动b.在pH3时电泳向正极移动 c.在DH5时电永向正极移动d.在DH12时电永向正极移动 e.pH8是该肽的等电点 15.蛋白质恋件是由干() a.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b.蛋白质亚基解聚 c.蛋白质空间构象破坏d.辅基脱落 e.蛋白质水解 16.从组织提取液沉淀活性蛋白而又不使之发生变性的方法是加入() a.硫酸胺b.三氯醋酸c.氯化汞 d.对氯汞苯甲酸e.1N盐酸 17.下列种方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凯氏定氮法 c.280/260nm紫外吸收比值d.荧光分光光度法 e.茚三酮反应 18.下列方法中哪一种不能将谷复酸和赖氨酸分开?() a.纸层析b.阴离子交换层析c.阳离子交换层析 d.凝胶过滤e.电泳
8.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点是( ) a. 肽键平面充分伸展 b. 多为左手螺旋 c. 靠盐键维持稳定 d. 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 e. 以上都不是 9.β片层结构( ) a. 是一种紧密的构象 b. 只有反平行结构 c. α-螺旋是右手螺旋,β-片层是左手螺旋。 d. 主链骨架呈锯齿状形成折叠片层结构 e. 肽平面的二面角与α-螺旋相同 10.下列哪种试剂可使蛋白质的二硫键打开?( ) a. 溴化氰 b. 2,4-二硝基氟苯 c. β-巯基乙醇 d. 碘乙酸 e. 三氯醋酸 11.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 ) a. 分子不带电荷 b. 分子最不稳定,易变性 c. 分子带的电荷最多 d. 易聚合成多聚体 e. 易被蛋白酶水解 12.将蛋白质溶液的PH值调节到其等电点时( ) 可使蛋白质稳定性增加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不变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增加 可使蛋白质稳定性降低,易于沉淀。 e. 对蛋白质表面水化膜无影响 13.有一血清清蛋白(pI=4.9)和血红蛋白(pI=6.8)的混合物,在哪种PH条件下电泳,分离效果最好? ( ) a. pH8.6 b. pH6.5 c. pH5.9 d. pH4.9 e. pH3.5 14.有一多肽Glu-His-Arg-Val-Lys-Asp,下列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在pH12时电泳向负极移动 b. 在pH3时电泳向正极移动 c. 在pH5时电泳向正极移动 d. 在pH12时电泳向正极移动 e. pH8是该肽的等电点 15.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a. 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 b. 蛋白质亚基解聚 c. 蛋白质空间构象破坏 d. 辅基脱落 e. 蛋白质水解 16.从组织提取液沉淀活性蛋白而又不使之发生变性的方法是加入( ) a. 硫酸胺 b. 三氯醋酸 c. 氯化汞 d. 对氯汞苯甲酸 e. 1N盐酸 17.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 a.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b. 凯氏定氮法 c. 280/260nm紫外吸收比值 d. 荧光分光光度法 e. 茚三酮反应 18.下列方法中哪一种不能将谷氨酸和赖氨酸分开?( ) a. 纸层析 b. 阴离子交换层析 c. 阳离子交换层析 d. 凝胶过滤 e. 电泳
19.将Ala、Ser、le、Va混合物在正丁醇:醋酸:水系统中进行层析,相对迁移率正确的是() a.Ser>Ala>Val>lle b.Ala>Ser>Val>lle c Val Alazlle>Ser d lle>Val>Ala>Ser e.lle>Val>Ser>Ala 20.在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时,为了对二硫键进行定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 a.过甲酸氧化b.对角线电泳 c热其☑醇不原 d.离子交换层析 第2章酶 1提示 问答与计算 1.下表是一个酶促反应的实验数据,请用数字计算法(不用图解)解答下列问题。 [S](mol/L)v(umol/min) 5.0×10-20.25 5.0×10-30.25 5.0×10-40.25 5.0×10-50.20 50×10-60071 5.0x10-70.0096 (1)此酶的Vm和Km是多少? (2)这个酶促反应是否遵循米氏方程? (3)当[S=1.0×10-6mo/L时,反应速度是多少? (4)如果每一反应混合液中酶浓度增加四倍,Km和Vm是多少?此时[S=5.0×10-6moL时,反应 速度是多少? 2.有一酶促反应,其动力学数据如下 [S](Mm)V (uM/min)Vi (uM/min) (=1mM 12.001 22.651.6 4320228 请选择最简单的方法作图,并求出: (1)Km和Vm是多少? (2)Km和Vm'是多少? (3)是什么类型的抑制? (4)K是多少? (5)当S=2mM时,ES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6)当=1mM,[S=2mM时ES所占百分比是多少?(ES%指每一百个酶分子中被结合为ES的 分子数) 3.测定一种酶的活性,底物的初浓度为100μmol/10ml,反应时间为10分钟,产物生成量 50umol/10ml,蛋白浓度10mg/10ml,反应速度至少在10分钟内与酶活性成正比,试问此酶的比活
19.将Ala、Ser、Ile、Val混合物在正丁醇:醋酸:水系统中进行层析,相对迁移率正确的是( ) a. Ser>Ala>Val>Ile b. Ala>Ser>Val>Ile c. Val>Ala>Ile>Ser d. Ile>Val>Ala>Ser e. Ile>Val>Ser>Ala 20.在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时,为了对二硫键进行定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 ) a. 过甲酸氧化 b. 对角线电泳 c. 巯基乙醇还原 d. 离子交换层析 第2章 酶 1 [提示] 问答与计算 1.下表是一个酶促反应的实验数据,请用数字计算法(不用图解)解答下列问题。 [S](mol/L) v(μmol/min) 5.0×10-2 0.25 5.0×10-3 0.25 5.0×10-4 0.25 5.0×10-5 0.20 5.0×10-6 0.071 5.0×10-7 0.0096 (1) 此酶的Vm和Km是多少? (2) 这个酶促反应是否遵循米氏方程? (3) 当[S]=1.0×10-6mol/L时,反应速度是多少? (4) 如果每一反应混合液中酶浓度增加四倍,Km和Vm是多少?此时[S]=5.0×10-6mol/L时,反应 速度是多少? 2.有一酶促反应,其动力学数据如下: [S](Mm) V(μM/min) Vi(μM/min) ( [I]=1mM ) 1 2.00 1 2 2.65 1.6 4 3.20 2.28 请选择最简单的方法作图,并求出: (1)Km和Vm是多少? (2)Km′和Vm′是多少? (3)是什么类型的抑制? (4)Ki是多少? (5)当[S] = 2mM时,ES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6)当[I] = 1mM ,[S] = 2mM时ES所占百分比是多少?(ES%指每一百个酶分子中被结合为ES的 分子数) 3.测定一种酶的活性,底物的初浓度为100μmol/10ml,反应时间为10分钟,产物生成量 50μmol/10ml,蛋白浓度10mg/10ml,反应速度至少在10 分钟内与酶活性成正比,试问此酶的比活
力是多少? 4.在最适条件下,1微克的纯酶(分子量92000)以0.50微摩尔/分的速度催化一反应,计算酶的比 活力和转换数。 5.某酶在溶液中会丧失活性,但若此溶液中同时存在巯基乙醇可以避免酶失活,该酶是一种什么 酶,为什么? 6.酶促反应为什么要在缓冲体系中进行,而不能在纯水环境中进行? 2提示] 名词解释 1.活性中心2.活力、比活力3.酶原激活 4.酸碱催化5.共价催化6.化学修饰 7.电荷中继网8.同工酶9.诱导酶 10.酶的转换数11.诱导楔合学说12.竞争性抑制 13.非竞争性抑制14.核酶(ribozyme) 3提示 选择题 1.某一符合米氏方程的酶,当S1=2Km时,其反应速度V等于()。 a.Vm b.2/3Vm c.3/2Vm d.2Vm e.1/2Vm 2.Km值是指() a.酶与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b.酶与底物的亲和常数。 c.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度时所需底物浓度的一半。 d.达到1/2Vm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e.跑促反应的底物常数 3.酶的抑制剂() a.由于引起酶蛋白变性而使酶活性下降。 b.使酶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 c.只引起酶蛋白变性而可能对酶活性无影响。 d.一般为强酸强碱。 e.都和底物结构相似 4.关于全酶的正确描述是() a.全酶均有四级结构, b.辅酶或辅基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 c.酶蛋白具有催化活性。 d.一种辅酶通常只和一种酶蛋白结合 5.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点是() a.Km变大,Vm不变。b.Km变大,Vm增大。 c.Km变小,Vm增大. d.Km不变,Vm变小 e.Km不变,Vm变大
力是多少? 4.在最适条件下,1微克的纯酶(分子量92000)以0.50微摩尔/分的速度催化一反应,计算酶的比 活力和转换数。 5.某酶在溶液中会丧失活性,但若此溶液中同时存在巯基乙醇可以避免酶失活,该酶是一种什么 酶,为什么? 6.酶促反应为什么要在缓冲体系中进行,而不能在纯水环境中进行? 2 [提示] 名词解释 1. 活性中心 2. 活力、比活力 3. 酶原激活 4. 酸碱催化 5. 共价催化 6. 化学修饰 7. 电荷中继网 8. 同工酶 9. 诱导酶 10. 酶的转换数 11. 诱导楔合学说 12. 竞争性抑制 13. 非竞争性抑制 14. 核酶 (ribozyme) 3 [提示] 选择题 1.某一符合米氏方程的酶,当[S]=2Km时,其反应速度V等于 ( )。 a.Vm b. 2/3Vm c. 3/2Vm d. 2Vm e. 1/2Vm 2. Km值是指 ( ) a. 酶与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b. 酶与底物的亲和常数。 c. 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度时所需底物浓度的一半。 d. 达到1/2 Vm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e. 酶促反应的底物常数。 3.酶的抑制剂 ( ) a. 由于引起酶蛋白变性而使酶活性下降。 b. 使酶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 c. 只引起酶蛋白变性而可能对酶活性无影响。 d. 一般为强酸强碱。 e. 都和底物结构相似。 4.关于全酶的正确描述是 ( ) a. 全酶均有四级结构。 b. 辅酶或辅基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 c. 酶蛋白具有催化活性。 d. 一种辅酶通常只和一种酶蛋白结合 5. 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点是 ( ) a. Km变大,Vm不变。 b. Km变大,Vm增大。 c. Km变小,Vm增大。 d. Km不变,Vm变小。 e. Km不变,Vm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