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关于变构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变构效应物多为酶的底物或产物。 b.存在催化与调节两个活性部位 c.反应符合米氏方程。 d.反应曲线呈S型。 e.一般由多个亚基组成。 7.已知两种酶互为同工酶,正确的是()》 a.它们的Km值一定相同。 b.它们的等电点相同。 c.它们的分子结构一定相同。 d.它们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 8.酶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a.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构相似 和制剂利与晦作用的底物结构相以」 抑制作用强弱与抑制剂浓度无关 抑制作用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e.Vvm不变,Km变小。 9.下列酶易被DFP钝化的是()。 a.溶菌酶b.羧肽酶A c.胰凝乳蛋白酶d.异构酶 10.产生协同效应是由于()。 a.蛋白质分子解聚b.别构作用 c.蛋白质降解d.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1.正协同别构酶的Hil系数n()。 a.>1b.<1c.=1d.=0 12.米氏常数Km() 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b.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与酶和底物浓度无关。 13.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专一性相同。 都含有金属离子。 都是外切酶。 d.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同源性,有相同的催化机制。 14.下图中曲线X代表某种酶与其底物反应的无抑制的情况,其它曲线中哪一条为同一反应的竞争性 抑制曲线()。 a.Ab.Bc.Cd.D
6.关于变构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变构效应物多为酶的底物或产物。 b. 存在催化与调节两个活性部位。 c. 反应符合米氏方程。 d. 反应曲线呈S型。 e. 一般由多个亚基组成。 7.已知两种酶互为同工酶,正确的是 ( ) a. 它们的Km值一定相同。 b. 它们的等电点相同。 c. 它们的分子结构一定相同。 d. 它们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 8.酶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 a. 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构相似。 抑制剂与酶作用的底物结构相似。 抑制作用强弱与抑制剂浓度无关。 抑制作用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e. Vm不变,Km变小。 9.下列酶易被DFP钝化的是 ( )。 a. 溶菌酶 b. 羧肽酶A c. 胰凝乳蛋白酶 d. 异构酶 10.产生协同效应是由于 ( )。 a. 蛋白质分子解聚 b. 别构作用 c. 蛋白质降解 d.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1.正协同别构酶的Hill系数n ( )。 a. >1 b. <1 c. = 1 d. = 0 12.米氏常数Km ( ) 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b. 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c. 与酶和底物浓度无关。 13.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 ) 专一性相同。 都含有金属离子。 都是外切酶。 d. 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同源性,有相同的催化机制。 14.下图中曲线X代表某种酶与其底物反应的无抑制的情况,其它曲线中哪一条为同一反应的竞争性 抑制曲线 ( )。 a. A b. B c. C d. D
15.溶菌酶的催化作用机理中除了()之外,其余是正确的。 a.靠近与定向b.共价催化 c.酸碱催化d.底物形变 16.对一个遵循米氏方程的酶,当底物浓度S=Km,竞争性抑制剂浓度=K时,反应速度v应为( a.2/3Vm b.1/3Vm c.1/2Vm d.1/4Vm 17.TPCK是下列那个酶的亲和标记试剂()。 a.胃蛋白酶b.胰凝乳蛋白酶 C.溶菌酶d.3-磷酸甘由醛说氨晦 18.测定酶活性时,通常是在底物起始浓度变化()以内的速度为反应初速度。 a.0.5%b.1%c.5%d.10% 19.如果要使某酶的反应速度达到Vmax的90%,其底物浓度是该酶Km值的()倍。 a.0.11b.9c.8d.3 20.在酶反应中,底物浓度是过量的,此时增加酶浓度可引起()。 a.Km增加b.Km减少c.Vm不变d.Vm增大 第3章核酸 1提示 问答与计算 1. 一个双螺旋DNA分子中有一条链的成分A)=0.30,[G=0.24。问 a.该链上[T可+[C等于多少? b.互补链上[A+IG1T和[C]洛为多少? 2.将DNA片段的5端用32P标记,用化学断裂产生的DNA片段在四道凝胶上分离并经放射自显影得 到下列2个图,根据图写出二个DNA片段的顺序。 3.下面两条DNA片段,在同一条件下变性,再在同一条件下复性,哪一条易恢复原状? a.ATATATATAT b.TAGCCGATGC TATATATATAATCGGCTACG 4.有一核酸溶液通过实验得到下列结果 a.升温后,该溶液的紫外吸收增加37%,急速降温紫外吸收没有明显下降。 b.未变性的核酸经CsC1梯度离心后,在密度为1.77g1cm3溶液层处有一条离心带 c.核酸经热变性后迅速冷却再离心,原来浮力密度为p=1.77gcm3的区带消失,产生一个新带,其 浮力密度为1.72g1cm3。此带的紫外吸收只有原来的一半。将离心管里的组分重新混合,通过合适的
15.溶菌酶的催化作用机理中除了( )之外,其余是正确的。 a. 靠近与定向 b. 共价催化 c. 酸碱催化 d. 底物形变 16. 对一个遵循米氏方程的酶,当底物浓度[S]=Km,竞争性抑制剂浓度[I]=Ki时,反应速度v应为( )。 a. 2/3Vm b. 1/3Vm c. 1/2Vm d. 1/4Vm 17.TPCK是下列那个酶的亲和标记试剂( )。 a. 胃蛋白酶 b. 胰凝乳蛋白酶 c. 溶菌酶 d.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8.测定酶活性时,通常是在底物起始浓度变化( )以内的速度为反应初速度。 a. 0.5% b. 1% c. 5% d. 10% 19.如果要使某酶的反应速度达到Vmax的90%,其底物浓度是该酶Km值的( )倍。 a. 0.11 b. 9 c. 8 d. 3 20.在酶反应中,底物浓度是过量的,此时增加酶浓度可引起 ( )。 a. Km增加 b. Km减少 c. Vm 不变 d. Vm增大 第3章 核酸 1 [提示] 问答与计算 1.一个双螺旋DNA分子中有一条链的成分[A] = 0.30,[G] = 0.24。问: a.该链上[T]+[C]等于多少? b.互补链上[A]+[G]、[T]和[C]各为多少? 2.将DNA片段的5′端用32P标记,用化学断裂产生的DNA片段在四道凝胶上分离并经放射自显影得 到下列2个图,根据图写出二个DNA片段的顺序。 3.下面两条DNA片段,在同一条件下变性,再在同一条件下复性,哪一条易恢复原状? a.ATATATATAT b.TAGCCGATGC TATATATATA ATCGGCTACG 4.有一核酸溶液通过实验得到下列结果: a.升温后,该溶液的紫外吸收增加37%,急速降温紫外吸收没有明显下降。 b.未变性的核酸经CsCl梯度离心后,在密度为1.77g/cm3溶液层处有一条离心带。 c.核酸经热变性后迅速冷却再离心,原来浮力密度为ρ=1.77g/cm3的区带消失,产生一个新带,其 浮力密度为1.72g/cm3。此带的紫外吸收只有原来的一半。将离心管里的组分重新混合,通过合适的
温度处理进行退火,再离心,新带消失,又产生了p=1.77gcm3的原带,其紫外吸收与变性前相同。 d.将c中已变性的核酸在离心前用PH12的缓冲液处理1小时,再迅速中和至PH7,然后退火进行离 心,所得的离心带不再是1.77g/cm3,而是1.72g/cm3,根据以上现象推导该核酸样品的结构。(含 有50%G-C的双链DNA,p=1.70g/cm3,CsC1毫度梯度155-1.8g/cm3) 5 -个双链DNA0.D260=1.0,煮沸以后,0.D260=1.37,当温度下降至25C时,如果溶液的离子 强度为0.5 M NaCI,0.D260可恢复到1.12,如果溶液离子强度为0.01 M NaCl,0.D维持不变。 a.解释上述结果 b.通过化学方法用亚硝酸把碱基对中的两个碱基共价结合起来。如果在0.5MNaC中,加温至 100℃,再降至25℃,估计-个100℃时和25℃时的0.D260各为多少?为什么? c.线状poly(dG:dC)双链溶于0.5MNaC中,加温100℃,O.D为多少?降温至25℃,O.D为多 少? d.环状poly(dG:dC)在0.5 M NaCI中,100C时0.D和25C时0.D各为多少? e.有一DNA链结构如下:ATGCATATATGCAT TACGTATATACGTA 在0.5MNaC煮至100℃,0.D等于多少?降至25℃,0.D等于多少? 2提示 名词解释 1.增色效应2.Tm3.碱基堆积力 4.反密码5.退火6.粘性未端 7.DNA变性与复性8.减色效应9.互变异构 10.分子杂交11探针12.印迹法(blotting) 13.Southernl印迹法14.Northern印迹法15.Western印迹法 16.Eastern印亦法 3提示] 选择题 1.下列关于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DNA双链的走向是反向平行的。 两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维持稳定」】 为右手螺旋每个螺旋为10个减基对。 磷酸戊糖位于DNA螺旋的内侧。 望旋的直径为20A. 2.DNA的双螺旋结构中()。 ā.两条多核苷酸链完全相同b.两条链碱基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c.A+G/C+T的比值是1d.A+T/G+C的比值为1 e.碱基位于螺旋的外侧 3.下列RNA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通常以双链分子存在。 b.通常以环状单链纷子存在。 ℃.腺嘌呤核苷酸与尿嘧啶核苷酸浓度相等
温度处理进行退火,再离心,新带消失,又产生了ρ=1.77g/cm3的原带,其紫外吸收与变性前相同。 d.将c中已变性的核酸在离心前用PH12的缓冲液处理1小时,再迅速中和至PH=7,然后退火进行离 心,所得的离心带不再是1.77g/cm3,而是1.72g/cm3,根据以上现象推导该核酸样品的结构。(含 有50%G-C的双链DNA,ρ=1.70g/cm3,CsCl密度梯度155-1.8g/cm3) 5.一个双链DNA O.D260=1.0,煮沸以后,O.D260=1.37,当温度下降至25℃时,如果溶液的离子 强度为0.5M NaCl,O.D260可恢复到1.12,如果溶液离子强度为0.01M NaCl,O.D维持不变。 a. 解释上述结果。 b. 通过化学方法用亚硝酸把碱基对中的两个碱基共价结合起来。如果在 0.5M NaCl中,加温至 100℃,再降至25℃,估计一个100℃时和25℃时的O.D260各为多少?为什么? c. 线状poly(dG:dC)双链溶于0.5MNaCl中,加温100℃,O.D为多少?降温至25℃,O.D为多 少? d. 环状poly (dG:dC) 在0.5M NaCl中,100℃时O.D和25℃时O.D各为多少? e. 有一DNA链结构如下: ATGCATATATGCAT TACGTATATACGTA 在0.5M NaCl煮至100℃,O.D等于多少?降至25℃,O.D等于多少? 2 [提示] 名词解释 1.增色效应 2.Tm 3.碱基堆积力 4.反密码 5.退火 6.粘性末端 7.DNA变性与复性 8.减色效应 9.互变异构 10.分子杂交 11.探针 12.印迹法(blotting) 13.Southern印迹法 14.Northern印迹法 15.Western印迹法 16.Eastern印迹法 3 [提示] 选择题 1.下列关于β-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DNA双链的走向是反向平行的。 两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维持稳定。 为右手螺旋,每个螺旋为10个碱基对。 磷酸戊糖位于DNA螺旋的内侧。 螺旋的直径为20Å。 2.DNA的双螺旋结构中( )。 a. 两条多核苷酸链完全相同 b. 两条链碱基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c. A+G/C+T的比值是1 d. A+T/G+C的比值为1 e. 碱基位于螺旋的外侧 3.下列RNA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通常以双链分子存在。 b. 通常以环状单链分子存在。 c. 腺嘌呤核苷酸与尿嘧啶核苷酸浓度相等
d.生理PH电泳时,向正极移动. e.以平行方式与互补的DNA杂交. 4.下列关于RNA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有rRNA mRNA和tRNA三种RNA b.mRNA中含有遗传密码。 c.tRNA能携带氨基酸。 d.RNA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e.tRNA5'-端有C-C-A,可与氨基酸结合。 5.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tRNA分子的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形的。 b.由于各种tRNA3'-未端碱基不相同,所以才能结合不同的氨基酸。 C.tRNA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 d.一种氨基酸不止有一种tRNA运载 6.DNA受热变性时()。 a.在26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下降b.多核苷酸链水解成寡核苷酸 c.产生增色效应d.碱基对以共价键连接 e.形成三股螺旋 7.下列关于DNA变性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升高温度是DNA变性的唯一原因。 b.DNA热变性是一种渐进过程,无明显的界限。 c.变性必定伴随DNA分子中共价键的断裂, d.核酸变性是DNA的特有现象,RNA无此现象。 e.凡3引起DNA两股互补链间氢键浙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8.下列对环核苷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由5-核苷酸的磷酸基与核糖3'-C上的羟基脱水缩合成酯键,形成3',5-环核苷酸。 b.重要的环核苷酸有环腺苷酸及环鸟苷酸。 c.cAMP在生理活动及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被称为第二信使。 d.环核苷酸的糖分子中碳原子上没有自由轻基, e.cGMP常与cAMP有相反的生物学作用. 9.下列DNA双螺旋结构哪一项是正确的?() a.磷酸核糖在双螺旋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 b.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平行, c.遵循碱基配对原则,但有摆动现象。 d.在中性pH条件下较稳定 e.主要靠氢键维系其稳定 10.下列DNA的Tm值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只与DNA链的长度有直接关系。b.与溶液的离子强度无关。 c.与G-C含量呈正比。d.与碱基对组成无关 e.在所有的真核生物中都一样。 11.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互补的两条DNA单链将会结合成DNA双链?() a.变性b.加DNA聚合酶c.退火 d.加连接酶e.以上都不是 12.双螺旋DNA在纯水中可导致()
d. 生理PH电泳时,向正极移动。 e. 以平行方式与互补的DNA杂交。 4.下列关于RNA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 a. 有rRNA、 mRNA和tRNA三种RNA。 b. mRNA中含有遗传密码。 c. tRNA能携带氨基酸。 d. rRNA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e. tRNA5’-端有C-C-A,可与氨基酸结合。 5. 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 tRNA分子的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形的。 b. 由于各种tRNA3’-末端碱基不相同,所以才能结合不同的氨基酸。 c. tRNA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 d. 一种氨基酸不止有一种tRNA运载。 6.DNA受热变性时( )。 a. 在26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下降 b. 多核苷酸链水解成寡核苷酸 c. 产生增色效应 d. 碱基对以共价键连接 e. 形成三股螺旋 7.下列关于DNA变性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升高温度是DNA变性的唯一原因。 b. DNA热变性是一种渐进过程,无明显的界限。 c. 变性必定伴随DNA分子中共价键的断裂。 d. 核酸变性是DNA的特有现象,RNA无此现象。 e. 凡引起DNA两股互补链间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8.下列对环核苷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是由5’-核苷酸的磷酸基与核糖3’-C上的羟基脱水缩合成酯键,形成3’,5’-环核苷酸。 b. 重要的环核苷酸有环腺苷酸及环鸟苷酸。 c. cAMP在生理活动及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被称为第二信使。 d. 环核苷酸的核糖分子中碳原子上没有自由羟基。 e. cGMP常与cAMP有相反的生物学作用。 9.下列DNA双螺旋结构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磷酸核糖在双螺旋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 b. 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平行。 c. 遵循碱基配对原则,但有摆动现象。 d. 在中性pH条件下较稳定。 e. 主要靠氢键维系其稳定。 10.下列DNA的Tm值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只与DNA链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b. 与溶液的离子强度无关。 c. 与G-C含量呈正比。 d. 与碱基对组成无关。 e. 在所有的真核生物中都一样。 11.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互补的两条DNA单链将会结合成DNA双链?( ) a. 变性 b. 加DNA聚合酶 c. 退火 d. 加连接酶 e. 以上都不是 12.双螺旋DNA在纯水中可导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