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 (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 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 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 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 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 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 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 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 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 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嬴 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 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 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 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贏、 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 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
1 山东省荣成市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 (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6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 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 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 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 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 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 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 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 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 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 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 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 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 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 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 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
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 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 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 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 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 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 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选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2017年6月15日《人民 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 出的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 主义。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 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 发展。 B.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并因此要求人们承认现 实并直面现实。 C.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特点以及对 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 内涵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但是人类利益格局相互依 2
2 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 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 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 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 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 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 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选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2017 年 6 月 15 日《人民 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 出的方案。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 主义。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 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 发展。 B.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并因此要求人们承认现 实并直面现实。 C.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特点以及对 策。 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 内涵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但是人类利益格局相互依
赖感还不是很强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上都很难独善其身,如果荷兰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了危机,甚 至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C.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只有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 谐美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 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 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 何做人的反思。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 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 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 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 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 子之学”。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 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 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 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 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 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辞, 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 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
3 赖感还不是很强。 B.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上都很难独善其身,如果荷兰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了危机,甚 至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C.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只有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 谐美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9 分)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 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 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 何做人的反思。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 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 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 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 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 子之学”。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 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 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 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 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 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辞, 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 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
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激活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理念,有必 要通过挖掘、整理、阐发和弘扬,让君子文化这颗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气神”的 种子在新时代春风吹拂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一词在中华文化中出现甚早,孔子将许多优秀道德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崇德向善 的人格范式。B.冯友兰认为,如何做人是孔子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做人要做君子正是他 思考的结果 C.修己是成为君子的途径,而成为君子又是治人的前提,这说明儒学“修已”与“治人”的 核心观念是一致的 D.《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著作,很能体现儒学不追求系统的理论构建,而是直接告诉人们 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特点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肯定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这一观点,并指出了儒学在当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比分析,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指出了各自的优 缺点。 C.文章引用《论语》中有关君子“言”与“行”的论述,体现了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观 念和“实用理性”精神。 D.文章从“君子之学”和“实用理性”精神两方面展开论述,彰显了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和 当代意义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人格具有现实和平凡的特点,这是它能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践行的重要原因 B.是不是热衷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理论系统,可作为观察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一个视 C.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所以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 D若想让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蔚然成风,也离不开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的身体力行与引
4 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激活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理念,有必 要通过挖掘、整理、阐发和弘扬,让君子文化这颗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气神”的 种子在新时代春风吹拂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一词在中华文化中出现甚早,孔子将许多优秀道德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崇德向善 的人格范式。B.冯友兰认为,如何做人是孔子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做人要做君子正是他 思考的结果。 C.修己是成为君子的途径,而成为君子又是治人的前提,这说明儒学“修已”与“治人”的 核心观念是一致的。 D.《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著作,很能体现儒学不追求系统的理论构建,而是直接告诉人们 “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特点。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肯定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这一观点,并指出了儒学在当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比分析,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指出了各自的优 缺点。 C.文章引用《论语》中有关君子“言”与“行”的论述,体现了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观 念和“实用理性”精神。 D.文章从“君子之学”和“实用理性”精神两方面展开论述,彰显了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和 当代意义。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人格具有现实和平凡的特点,这是它能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践行的重要原因 之一。 B.是不是热衷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理论系统,可作为观察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一个视 角。 C.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所以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 么”。 D.若想让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蔚然成风,也离不开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的身体力行与引
导带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 吃饭,读书,外出旅行。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 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 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 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 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 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 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这份长情的 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 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前一晚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 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更多的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 房间,等待它的归来。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 得怎样,现在何方。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 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 “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 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 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 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 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一一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于是寒暄和问候中, 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 景,让我们感到愉悦和安心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让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的人生 (取材于文紫啸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5 导带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 吃饭,读书,外出旅行。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 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 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 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 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 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 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这份长情的 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 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前一晚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 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更多的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 房间,等待它的归来。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 得怎样,现在何方。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 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 “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 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 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 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 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于是寒暄和问候中, 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 景,让我们感到愉悦和安心。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让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的人生。 (取材于文紫啸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