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州一中2009级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和诗(he)坐镇怦然心动(ping 水火不相融 B抹黑(m6)布署昧同嚼蜡(jue) 旧瓶装新酒 C萃取(cu)安祥金蝉脱壳(qiao) 眼不见为静 D.瞻仰(zhan)报销拈轻怕重n 礼多人不怪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渐渐浮出水面一一珠三角、长株潭纷纷 体化进 程,各区域也开始规划城际轨道网 ②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于1月17月凌晨0时12分成功 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 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 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③进入2010年1月份以来,由于受罕见的 低温气候影响,黄渤海出现 年以来最严重的海冰冰情,其中渤海海域结冰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超过渤海海域40% A启动预订持续 B起动预定连续 C启动预定持续 D起动预订连续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令人感动的是,党中央为舟曲的救灾举行专门会议,胡总书记亲自下指示,温总理亲 临舟曲在泥水中指挥,解放军官兵设身处地在泥里水里救人。 B学术应该处于功利之外,保持特立独行的状态,否则学术思想很难自由,学术成果也 难以创新,只能是不断地复制既有知识的"学术成果"。 C.自7月以来,以京沪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楼市在房价小幅松动后又现回春态势,成 交量反弹明显,房价又有抬头迹象。 D.苏拭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舍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28年前,英国和阿根廷倾全国之力,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大打出手(英 国称福克兰群岛),制造了一场被称为"导弹时代首次战争"。的马岛战争。 B.如何协调解决地区冲突、使非盟在地区事务中扮演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的角色, 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 C我国将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城市,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D连日来,有关这8位中国维和警察的消息,一直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也让人们开
烟台莱州 一 中 2009 级高 三 第 二 次 质 量 检 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和.诗(hè) 坐镇 怦.然心动(pīng) 水火不相融 B.抹.黑(mǒ) 布署 昧同嚼.蜡(jué) 旧瓶装新酒 C.萃.取(cuì) 安祥 金蝉脱壳.(qiào) 眼不见为静 D.瞻.仰(zhān) 报销 拈.轻怕重(niān) 礼多人不怪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渐渐浮出水面一一珠三角、长株潭纷纷 一 体化进 程,各区域也开始规划城际轨道网。 ②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于 1 月 17 月凌晨 0 时 12 分成功 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 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 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③进入 2010 年 1 月份以来,由于受罕见的 低温气候影响,黄渤海出现 30 年以来最严重的海冰冰情,其中渤海海域结冰面积达 3 万平方公里,超过渤海海域 40%. A.启动 预订 持续 B.起动 预定 连续 C.启动 预定 持续 D.起动 预订 连续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令人感动的是,党中央为舟曲的救灾举行专门会议,胡总书记亲自下指示,温总理亲 临舟曲在泥水中指挥,解放军官兵设身处地在 .....泥里水里救人。 B.学术应该处于功利之外,保持特立独行 ....的状态,否则学术思想很难自由,学术成果也 难以创新,只能是不断地复制既有知识的"学术成果"。 C.自 7 月以来,以京沪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楼市在房价小幅松动后又现回春态势 ....,成 交量反弹明显,房价又有抬头迹象。 D.苏拭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舍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4.下列各句中,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28 年前,英国和阿根廷倾全国之力,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大打出手(英 国称福克兰群岛),制造了一场被称为 "导弹时代首次战争"。的马岛战争。 B.如何协调解决地区冲突、使非盟在地区事务中扮演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的角色, 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 C.我国将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选择 1 一 2 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城市,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D.连日来,有关这 8 位中国维和警察的消息,一直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也让人们开
始关心和了解这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中国维和警察。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 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 B.《建国大业》证明,献礼影片坚持正确导向的同时,必须打破政治说教的窠臼,在情 节上丰富戏剧的感染力,在制作上积极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 C.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 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D.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最近宣布行政院改组计划,以吴敦义代替刘兆玄任行政院长 以期挽回了因郑"8:8"台风灾难而一路下滑的支持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炎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 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 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 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 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 同步对接;同时,又"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 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 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达夫所说"。"个人'的发现" 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 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 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 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 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一一心理"反映。 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 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 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 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 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 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 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一一杂文、随笔等走 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 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一一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6.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
始关心和了解这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中国维和警察。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 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 B.《建国大业》证明,献礼影片坚持正确导向的同时,必须打破政治说教的窠臼,在情 节上丰富戏剧的感染力,在制作上积极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 C.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 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D.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最近宣布行政院改组计划,以吴敦义代替刘兆玄任行政院长, 以期挽回了因郑"8:8"台风灾难而一路下滑的支持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 动的最大成 功,第一要算 '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 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 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 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 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 "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 次全新的转换;而且, 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 同步对接;同时,又"文章"上升为 "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 "审美品位"。现代散文 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 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达夫所说"。"'个人'的发现" 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 "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 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 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 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 "自我"。 散文是一种 "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 "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 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一一心理"反映。 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 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 "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 "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 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 "纪实性",是 "文 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 "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 "实",但写 "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 基石 "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 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 "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 的路,主 "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一一杂文、随笔等走 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 "情",重人性开掘, 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一一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6.下列对 "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
个性。 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 接 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 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 精神。 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 虚构 C.散文的用意是表砚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 的真正目的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杜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清感世 界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 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 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 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像的成分。 C.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 特殊的艺术魁力。 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 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 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着不察也,和而倡之_,同然一辞。皇文湜曰:“若不明自,子 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 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儒禹与‘雨′、‘丘与茝'之类是也。”今 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 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 《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谥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 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 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 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 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 稽之以国家支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个性。 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 接。 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 煌。 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 章。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 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 精神。 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 ,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 虚构。 C.散文的用意是表砚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 的真正目的。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 "人与杜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清感世 界。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 没了自我,是没有 "心"的应时之作。 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 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像的成分。 C.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 特殊的艺术魁力。 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 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 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着不察也,和而倡之 ,同然一辞。皇文湜曰:“若不明白,子 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 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 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 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 《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谥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 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 武帝名 "彻"为 "通",不闻又讳 "车辙"之 "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 "雉"为"野鸡",不闻又讳 "治天下"之 "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 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 稽之以国家支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 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 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 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 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 ②不讳嫌名:写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 音同音近。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贺不举进士为是 举:推荐 B稽之以国家之典 稽:查核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止:到达顶点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超过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为犯二名律乎 为宫室之美妻妻妾之奉 B.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微斯人,吾谁与归 D.及比于宦官宫妾 家祭无忘告乃翁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驳斥毁谤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律曰:"二名不偏讳"。 ②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③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④康王刽之孙,实为昭王 ⑤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⑥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渝"及"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2.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打击竞争对手,借口他父亲名晋肃,如果他 参加进士考试,就犯嫌名讳,企图让他放弃考试 B.韩愈曾经鼓励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在李贺遭到恶意毁谤,他本人也因鼓 励李贺应考而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辩驳 C.韩愈认为,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既不违犯"二名律",也不违反“嫌名 律",毁谤者和附和者的言论,在法理上是没有依据的 D韩愈认为,周公、孔子、曾参都不避父母的名讳,而毁谤者和附和者却 想超越这些古圣先贤,过分强调避讳,实在荒谬可笑, 第卷(14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听者不蔡也,和而倡之(3分) 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3分) ③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 见其惑也。(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 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 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 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 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 ②不讳嫌名:写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 音同音近。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贺不举.进士为是 举:推荐 B.稽.之以国家之典 稽:查核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止:到达顶点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超过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犯二名律乎 为.宫室之美妻妻妾之奉 B.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乃.比于宦官宫妾 家祭无忘告乃.翁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驳斥毁谤者观点的一组是( ) ①律曰:"二名不偏讳"。 ②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③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④康王刽之孙,实为昭王。 ⑤不闻又讳 "治天下"之 "治"为某字也。 ⑥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 "渝"及 "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2..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打击竞争对手,借口他父亲名晋肃,如果他 参加进士考试,就犯嫌名讳,企图让他放弃考试。 B.韩愈曾经鼓励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在李贺遭到恶意毁谤,他本人也因鼓 励李贺应考而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辩驳。 C.韩愈认为,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既不违犯 "二名律",也不违反 "嫌名 律",毁谤者和附和者的言论,在法理上是没有依据的。 D.韩愈认为,周公、孔子、曾参都不避父母的名讳,而毁谤者和附和者却 想超越这些古圣先贤,过分强调避讳,实在荒谬可笑。 第 II 卷(114 分) 四、(24 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①听者不蔡也,和而倡之(3 分) 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3 分) ③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 见其惑也。(4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 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三个小题川6分 (1)竹鞋盲杖轻胜马,谁怕?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毛 衣食足则知荣辱 鼎钻玉石,金块珠砾 (4)历览前贤国与家, ,潦倒新停著酒杯 五、(12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印度有个古老的传说鸿蒙之初,虎与人本是手足兄弟 可悲的是世界上并不存在丁古·阿内妮神, 目前8个老虎亚种已经灭绝了3个。每天太阳落山时,这个越来越少的族群,不知道明天是 新希望的升起还是末日的来临。 ①人设计騙虎过河,用毒镖射死了它 ②虎选择住在繁茂森林中,人则筑室而居 ③丁古·阿内妮神发现了它,伏在虎的尸体上暖了十年 ④有一天,人想侵占森林,与虎兄弟展开了一场恶斗 ⑤虎的尸体顺流而下,金色的条纹在水中闪闪发光 ⑥直到几百只虎从尸骨中新生,长啸着跃入森林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4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 素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皑散文集》《人 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描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 《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 《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1分) (2)针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3分) 18.下面是某学生日常表现记录摘抄。请根据这些内容,用第二人称,为该同学写一段评 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促进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字。(4分) (1)10月20日:在校运会上创造一百米和跳高两项校纪录。 (2)11月20日:上午第一节课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报名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训练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 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 分): (1)竹鞋盲杖轻胜马,谁怕? 。 ,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毛; , 。 (3) ,衣食足则知荣辱。 鼎钻玉石,金块珠砾, 。 (4)历览前贤国与家, 。 ,潦倒新停著酒杯。 五、(12 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 分) 印度有个古老的传说:鸿蒙之初,虎与人本是手足兄弟, , , , , , ,可悲的是世界上并不存在丁古·阿内妮神, 目前 8 个老虎亚种已经灭绝了 3 个。每天太阳落山时,这个越来越少的族群,不知道明天是 新希望的升起还是末日的来临。 ①人设计骗虎过河,用毒镖射死了它 ②虎选择住在繁茂森林中,人则筑室而居 ③丁古·阿内妮神发现了它,伏在虎的尸体上暖了十年 ④有一天,人想侵占森林,与虎兄弟展开了一场恶斗 ⑤虎的尸体顺流而下,金色的条纹在水中闪闪发光 ⑥直到几百只虎从尸骨中新生,长啸着跃入森林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4 分)。 材料一 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 素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皑散文集》《人 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描作品选》 材料二 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 《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 《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1 分) (2)针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3 分) 18.下面是某学生日常表现记录摘抄。请根据这些内容,用第二人称,为该同学写一段评 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促进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 60 字。(4 分) (1)10 月 20 日:在校运会上创造一百米和跳高两项校纪录。 (2)11 月 20 日:上午第一节课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报名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