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微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莴博量至目 :行學整誡 课程名称: 统计学 课程代码 开课单位: 经济学院 授课教师:胡本田、龙莹、程建华、徐晓红、 魏峰、苏飞、张世年 开课时间:二O一一至二O一二年
1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统计学 课程代码: 开课单位: 经济学院 授课教师: 胡本田、龙莹、程建华、徐晓红、 魏峰、苏飞、张世年 开课时间:二○一一至 二○一二年
课程基本情况 母 器 统计学 圈 经济学院 考核 方式 回考试口考查口其他方式: 课程 口公共基础课 回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口专业选修课 类别口人文与科技素质教有课 口其他课程_ 学时 数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胡本田 职称 副散授 教师回本校教师 教师 来源口外聘教师 回统编教材 口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散材 统计学(第四版) 贾俊平、何晓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 金勇进 统计学(第二版) 黄良文、朱建平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年 统计学(第二版) 袁卫、庞皓、曾五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贾俊平 教学 应用统计学(第二版) 张梅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参考 用书 统计学 孙允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统计学 罗伯特R强森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 著,夏国风等译
2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统计学 教学 单位 经济学院 课程 学分 3 考核 方式 □√考试 □ 考查 □ 其他方式: 课程 类别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 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54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胡本田 职称 副教授 教师 来源 □√本校教师 □ 外聘教师 使用 教材 □√统编教材 □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统计学(第四版) 贾俊平、何晓群、 金勇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教学 参考 用书 统计学(第二版) 黄良文、朱建平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年 统计学(第二版) 袁卫、庞皓、曾五 一、贾俊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应用统计学(第二版) 张梅琳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统计学 孙允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统计学 罗伯特 R. 强 森等 著,夏国风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年
第一、二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一、二周 课时数 教学 章节 第一章导论 目标: 1:理解统计学的含义 教学 理解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目标3.了解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和要4.了解数据的类型 求 5.理解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要求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数据的分类 重 教学参数与统计量的区别,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难店 主要 回课堂讲授 口小组活动 学 口实验演示 口难点答疑 回提问 方式 口作业讲评 口实践教学 口考试测验 回其他活动案例过论 使用 煤体 口文字教材 回电子教案 口录像材料 口录音材料 口直播课堂 资源 口CAI课件 口P课件 口其他资源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涵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作业2.简述统计学的学科体系。 3.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中有什么用?并举例说明 第一章导论 1.1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关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统计学的含义 板 统计学的定义 书 1.2统计数据的类型 设 统计数据的分类 1.3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和样本:总体与总体单位: 样本与样本单位 参数和统计量 变量及分类 指标与标志
3 第 一、二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一、二周 课时数 6 教学 章节 第一章 导论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目标: 1. 理解统计学的含义 2.理解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3.了解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4.了解数据的类型 5.理解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要求: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 重点 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数据的分类 教学 难点 参数与统计量的区别,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案例讨论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1. “统计”一词有哪几种涵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 简述统计学的学科体系。 3. 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4. 统计在经济、管理中有什么用?并举例说明。 其他习题见教材。 板 书 设 计 第 一 章 导 论 1.1 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关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统计学的含义 统计学的定义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 统计数据的分类 1.3 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和样本:总体与总体单位;样本与样本单位 参数和统计量 变 量及分类 指标与标志
第二、二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第一次课是学生新学期的开始,本次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导入案 介绍课程的总体在统计学科中的地位、作用等,利用引言内容对学生提出学习本 例,让学 导入新 课程的要求及方法和在本课程中的创新的方法。本次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统 生讨论 课、 计学的基本思想,通过对统计学的学习和了解,在提升用数据说话的科学观点的 有什么反 基础上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应,这些 反应是否 第一资导论 正确,如 讲授讨论 1,1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何木有科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关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统计学的含义 统计学的定义 统计的观 1.2统计数据的类型 念来看待 统计数据的分类 问题 1.3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和样本 总体与总体单位:样本与样本单位 参数和统计量 变量及分类 指标与标志 案例 大连电视台某年对市内眼镜店的配镜质量进行调查。方法:由同一记者以顾客身 份在八家眼镜店配了相同材料的眼镜各一副,编号密封后交市质量监督局检验。 整个过程由大连市公证处予以公证。 拾查结果:大明、三院盼配中心合格,其余六家不合格 各人的反应: 认为检验过程不一定严密公正,不相信这个检验结果。 认为这个结果相当权威,以后只到合格的那两家店去配镜。 认为这个结果具有偶然性,只能起参考作用
4 第一、二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导入新 课、 讲授讨论 第一次课是学生新学期的开始,本次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介绍课程的总体在统计学科中的地位、作用等,利用引言内容对学生提出学习本 课程的要求及方法和在本课程中的创新的方法。本次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统 计学的基本思想,通过对统计学的学习和了解,在提升用数据说话的科学观点的 基础上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第 一 章 导 论 1.1 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关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统计学的含义 统计学的定义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 统计数据的分类 1.3 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和样本:总体与总体单位;样本与样本单位 参数和统计量 变 量及分类 指标与标志 案例 大连电视台某年对市内眼镜店的配镜质量进行调查。方法:由同一记者以顾客身 份在八家眼镜店配了相同材料的眼镜各一副,编号密封后交市质量监督局检验。 整个过程由大连市公证处予以公证。 检查结果:大明、三院验配中心 合格,其余六家不合格。 各人的反应: 认为检验过程不一定严密公正,不相信这个检验结果。 认为这个结果相当权威,以后只到合格的那两家店去配镜。 认为这个结果具有偶然性,只能起参考作用。 导入案 例,让学 生讨论, 有什么反 应,这些 反应是否 正确,如 何才有科 学的判 断,要用 统计的观 念来看待 问题
第三、四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三、四周 课时数 教学 章节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和直接来源。 学 .掌握一些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 目标 3.了解一些非概率抽样方法。 和要 4.了解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5.了解实验数据。 6.掌握数据的误差。 要求 掌握如何搜集数据,以及数据的误差问题。 学搜集数据的调查方法,概率抽样方法,调查问卷设计,抽样误差 重点 散学 概率抽样方法,抽样误差 难点 主要 教学 回误堂讲授 口小组活动 口实验演示 口难点答疑 回提问 方式 口作业讲评 口实践数学 口考试测验 回其他活动案例过论 使用 电子教案 口录像材料 口录音材料 口直播课堂 媒体 口文字教材 资源 口CAI课件 口P课件 口其他资源: 】。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 业 简述概率剂 样的方法与特点 或 简述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习4如何控制数据的误差。 其他习题见教材。 第三章数据的搜集 2.1 数据的来源 2.11数据的间接来源 2.1.2数据的直接来源 2.2调查数据 板 2.2.1统计调查的种类 问卷的设计 22.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计 2.2.3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 2.3实验数据 2.4数据的误差 241 抽样误差 2.42 非抽样误差 2.4.3误差的控制
5 第 三、四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三、四周 课时数 6 教学 章节 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和直接来源。 2.掌握一些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 3.了解一些非概率抽样方法。 4.了解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5.了解实验数据。 6.掌握数据的误差。 要求: 掌握如何搜集数据,以及数据的误差问题。 教学 重点 搜集数据的调查方法,概率抽样方法,调查问卷设计,抽样误差 教学 难点 概率抽样方法,抽样误差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案例讨论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1. 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 2. 简述概率抽样的方法与特点。 3. 简述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4. 如何控制数据的误差。 其他习题见教材。 板 书 设 计 第 二 章 数据的搜集 2.1 数据的来源 2.1.1 数据的间接来源 2.1.2 数据的直接来源 2.2 调查数据 2.2.1 统计调查的种类 问卷的设计 2.2.2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2.2.3 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 2.3 实验数据 2.4 数据的误差 2.4.1 抽样误差 2.4.2 非抽样误差 2.4.3 误差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