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聚合方法 36.1引言 362本体聚合 363溶液聚合3.64悬浮聚合 35乳液聚合3.6.6各种聚合方法的比较
3.6 聚合方法 3.6.1 引言 3.6.2 本体聚合 3.6.3 溶液聚合 3.6.4 悬浮聚合 3.6.5 乳液聚合 3.6.6 各种聚合方法的比较
36.1引言 单体本身,加入(或不加)少 本体聚合 量引发剂的聚合 a溶液聚合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 悬浮聚合 中进行的聚合 乳液聚合 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 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 水和分散剂四组分组成 单体在水中以乳液状态进行的 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 剂、水及乳化剂等组成
3.6.1 引 言 ◼ 本体聚合 ◼ 溶液聚合 ◼ 悬浮聚合 ◼ 乳液聚合 单体本身,加入(或不加)少 量引发剂的聚合 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 剂中进行的聚合 单体在水中以乳液状态进行的 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 剂、水及乳化剂等组成 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 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 水和分散剂四组分组成 单体本身,加入(或不加)少 量引发剂的聚合 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 中进行的聚合 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 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 水和分散剂四组分组成
3.62本体聚合 无介质,只有单体本身, 在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作用下聚合。 有时可能加入少量颜料、增塑剂、润滑剂 分子量调节剂等助剂。 ■按聚合物能否溶解于单体, ■均相聚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 乙烯酯等的聚合物能溶于各自单体中, ■非均相聚合,氯乙烯、丙烯腈、乙烯、偏」 氯乙烯等的聚合物不溶于各自单体中
3.6.2 本体聚合 ◼ 无介质,只有单体本身, 在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作用下聚合。 有时可能加入少量颜料、增塑剂、润滑剂、 分子量调节剂等助剂。 ◼ 按聚合物能否溶解于单体, ◼ 均相聚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 乙烯酯等的聚合物能溶于各自单体中, ◼ 非均相聚合,氯乙烯、丙烯腈、乙烯、偏二 氯乙烯等的聚合物不溶于各自单体中
本体聚合的优点 产品杂质少、纯度高、透明性好,尤其适于制 板材、型材等透明制品。 自由基,离子聚合都可选用本体聚合。早期丁 钠橡胶的合成属阴离子本体聚合。在络合 引发剂作用下,丙烯可进行液相本体聚合 气态、液态及固态单体均可进行本体聚合, 其中液态单体的本体聚合最为重要。 本体聚合适于实验室研究。例如单体聚合能力 的鉴定,聚合物的试制、动力学研究及共聚 竞聚率的测定等
本体聚合的优点 ◼ 产品杂质少、纯度高、透明性好,尤其适于制 板材、型材等透明制品。 ◼ 自由基,离子聚合都可选用本体聚合。早期丁 钠橡胶的合成属阴离子本体聚合。在络合 引发剂作用下,丙烯可进行液相本体聚合。 ◼ 气态、液态及固态单体均可进行本体聚合, 其中液态单体的本体聚合最为重要。 ◼ 本体聚合适于实验室研究。例如单体聚合能力 的鉴定,聚合物的试制、动力学研究及共聚 竞聚率的测定等
本体聚合的缺点 关键问题是反应热的排除。烯类单体聚合热约为 55~95kJ/mol。聚合初期,转化率不高,体系 粘度不太大,散热尚不困难。但当转化率提高, 体系粘度增大后,散热困难,加上自加速效应, 放热速率提高。如散热不良,轻则造成局部过热 使分子量分布变宽,;严重的则温度失控,引起 爆聚。 由于此缺点,本法的工业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如悬浮及乳液聚合应用广泛
本体聚合的缺点 ◼ 关键问题是反应热的排除。烯类单体聚合热约为 55~95 kJ/mol。聚合初期,转化率不高,体系 粘度不太大,散热尚不困难。但当转化率提高, 体系粘度增大后,散热困难,加上自加速效应, 放热速率提高。如散热不良,轻则造成局部过热, 使分子量分布变宽,;严重的则温度失控,引起 爆聚。 ◼ 由于此缺点,本法的工业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如悬浮及乳液聚合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