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畜牧场环境保护 在畜牧业生产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主的时期,粗放散养的小规模畜牧场饲养家畜头数不多,其粪尿 大多数作肥料就地施用,对周围环境污染不大。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的畜牧业生产一方面大幅度地提高 了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加了畜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畜禽粪尿、污水等畜牧业生产废弃物,不 仅给家畜环境控制、改善以及家畜疫病的预防带来新的困难,而且,这些废弃物如不经处理,还会危害 家畜健康和生产,污染周围环境,形成畜产公害。此外,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交通、居民生活产 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化肥和农药等,使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増加,污染空气、土壤、水源。这 些污染物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因此,畜牧场环境保护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防止畜牧场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粪便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二是避免周围环境污染物对畜禽生产造 成危害,以保证家畜健康和畜牧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一节畜牧场的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环境诸要素(空气、土壤、水体等)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产生的或来自 自然界的污染物的污染,并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而达到一定程度,对人、畜和其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的现象。一方面,家畜生活在各种环境因素之中;另一方面,家畜的生活又影响其所生存的环境。因而, 自然界中各种环境因素本身之间以及各种环境因素与家畜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及互相制约的,它 们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在动态平衡中,各因素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更新和净化。在各种 环境因素的正常动态平衡系统中,如渗入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其数量若不多,即使造成轻度污染,也可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降低其浓度或使其完全消除,因而达到净化,不致对人畜造成危害。只有 当这些有害物质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超过了环境系统的净化能力时,才会造成生态平衡破坏,使环境 受到污染 二、畜牧场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畜牧业经营方式及饲养规模的转变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畜牧业多为分散经营,或者在农村中仅作为一种副业生产,家畜头数不 多,规模小,畜禽粪便可作肥料及时就地处理,恶臭物质可很快自然扩散,对环境的污染不严重。近20~ 30年来,我国畜牧业逐渐由农村副业发展成独立的产业,规模由小变大,头数成千上万,经营方式由分 散到集中,由副业到产业化,饲养管理方式向高密度、集约化、机械化和工厂化方向转变,随之粪尿及 污水量大大增加。因而,由于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饲养规模扩大和家畜生产的集中,使单位土地面
1 第六章 畜牧场环境保护 在畜牧业生产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主的时期,粗放散养的小规模畜牧场饲养家畜头数不多,其粪尿 大多数作肥料就地施用,对周围环境污染不大。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的畜牧业生产一方面大幅度地提高 了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加了畜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畜禽粪尿、污水等畜牧业生产废弃物, 不 仅给家畜环境控制、改善以及家畜疫病的预防带来新的困难,而且,这些废弃物如不经处理,还会危害 家畜健康和生产,污染周围环境,形成畜产公害。此外,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交通、居民生活产 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化肥和农药等,使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污染空气、土壤、水源。这 些污染物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因此,畜牧场环境保护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防止畜牧场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粪便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二是避免周围环境污染物对畜禽生产造 成危害,以保证家畜健康和畜牧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一节 畜牧场的环境污染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环境诸要素(空气、土壤、水体等)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产生的或来自 自然界的污染物的污染,并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而达到一定程度,对人、畜和其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的现象。一方面,家畜生活在各种环境因素之中;另一方面,家畜的生活又影响其所生存的环境。因而, 自然界中各种环境因素本身之间以及各种环境因素与家畜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及互相制约的,它 们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在动态平衡中,各因素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更新和净化。在各种 环境因素的正常动态平衡系统中,如渗入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其数量若不多,即使造成轻度污染,也可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降低其浓度或使其完全消除,因而达到净化,不致对人畜造成危害。只有 当这些有害物质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超过了环境系统的净化能力时,才会造成生态平衡破坏,使环境 受到污染。 二、畜牧场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一) 畜牧业经营方式及饲养规模的转变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畜牧业多为分散经营,或者在农村中仅作为一种副业生产,家畜头数不 多,规模小,畜禽粪便可作肥料及时就地处理,恶臭物质可很快自然扩散,对环境的污染不严重。近 20~ 30 年来,我国畜牧业逐渐由农村副业发展成独立的产业,规模由小变大,头数成千上万,经营方式由分 散到集中,由副业到产业化,饲养管理方式向高密度、集约化、机械化和工厂化方向转变,随之粪尿及 污水量大大增加。因而,由于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饲养规模扩大和家畜生产的集中,使单位土地面
积上载畜量增大,废弃物产量超过了农田的消纳量。这些废弃物如不及时被处理,任意排放或施用不当, 就会污染周围空气、土壤和水源等,形成畜产公害,威胁人畜健康。据上海市调查和估算,1988年全郊 区畜禽粪便流失量为20%以上,超过了8万吨;尿流失量为60%左右,约为170万吨:污水流失量为80% 以上,达500万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机会,降低了畜禽对疾病 的抵抗力,造成了畜禽疾病的蔓延,导致了畜群死亡率上升,种蛋产量和孵化率下降。如北京市畜牧局 对下属六大鸡场鸡死亡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舍内积肥和清扫后对畜禽粪便不作无害化处理 导致肠道传染病原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在环境中扩散,使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提高。其中,因鸡 痢死亡的鸡占37.08%,因马立克氏病死亡的鸡占20.8%,因大肠杆菌病死亡的鸡占10.47%,因法氏囊病 死亡的鸡占13.65%。 (二)畜牧场由农区、牧区转向城镇郊区 过去各国的畜牧业多依赖于农业,就近取得农副产品或牧草作为饲料、饲草。因而,畜牧场多设在 农区和牧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镇与工矿区人口大量集中,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显著增多, 为便于采购饲料原料、对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畜牧场大多设在城市近郊。这样一方面使农牧生产脱 节,粪尿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另一方面畜牧场与居民点过于接近,畜牧业产生的恶臭与噪声对人类生 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农业生产由使用有机肥料逐渐转向使用化学肥料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肥料的生产量越来越大,而价格越来越低,运输、储存、使用也都比较 方便,增产效果显著。相反,家畜粪肥体积大,施用量多,装运不便,劳动工资及运输费用相对较髙 这样就造成家畜粪肥使用量减少,粪肥积压,变为废弃物,难以处理,形成“畜产公害”。本来家畜的粪 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经过处理,将粪肥施入农田,除能供绐农作物养分外,还可改进土壤的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在国内,我国广大农村有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畜粪作肥料的丰富经验和 传统:在国外,也有利用畜禽粪便作肥料生产农产品的实例,以人口和工业化比较集中的英格兰和威尔 士为例,其家畜的粪尿和垫草,几乎全部作肥料,每年每亩平均施用1.6-3.0t,这不但对农业生产有很 大的好处,而且避免了环境污染。但是,如对畜粪不进行科学处理,就会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畜产公害。 (四)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对畜牧场环境的污染 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畜牧场的土壤、饲料和水源, 严重危害家畜的健康,降低畜产品品质,妨碍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污染物也通过畜产品危害人 体健康。因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持环境良好或使环境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五)兽药、饲料添加剂滥用 生产者和经营者无节制过量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使畜禽粪便中的锌、铜、铁、硒含量过高,对环
2 积上载畜量增大,废弃物产量超过了农田的消纳量。这些废弃物如不及时被处理,任意排放或施用不当, 就会污染周围空气、土壤和水源等,形成畜产公害,威胁人畜健康。据上海市调查和估算,1988 年全郊 区畜禽粪便流失量为 20%以上,超过了 82 万吨;尿流失量为 60%左右,约为 170 万吨;污水流失量为 80% 以上,达 500 万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机会,降低了畜禽对疾病 的抵抗力,造成了畜禽疾病的蔓延,导致了畜群死亡率上升,种蛋产量和孵化率下降。如北京市畜牧局 对下属六大鸡场鸡死亡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舍内积肥和清扫后对畜禽粪便不作无害化处理, 导致肠道传染病原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在环境中扩散,使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提高。其中,因鸡 痢死亡的鸡占 37.08%,因马立克氏病死亡的鸡占 20.8%,因大肠杆菌病死亡的鸡占 10.47%,因法氏囊病 死亡的鸡占 13.65%。 (二)畜牧场由农区、牧区转向城镇郊区 过去各国的畜牧业多依赖于农业,就近取得农副产品或牧草作为饲料、饲草。因而,畜牧场多设在 农区和牧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镇与工矿区人口大量集中,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显著增多, 为便于采购饲料原料、对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畜牧场大多设在城市近郊。这样一方面使农牧生产脱 节,粪尿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另一方面畜牧场与居民点过于接近,畜牧业产生的恶臭与噪声对人类生 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农业生产由使用有机肥料逐渐转向使用化学肥料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肥料的生产量越来越大,而价格越来越低,运输、储存、使用也都比较 方便,增产效果显著。相反,家畜粪肥体积大,施用量多,装运不便,劳动工资及运输费用相对较高。 这样就造成家畜粪肥使用量减少,粪肥积压,变为废弃物,难以处理,形成“畜产公害”。本来家畜的粪 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经过处理,将粪肥施入农田,除能供给农作物养分外,还可改进土壤的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在国内,我国广大农村有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畜粪作肥料的丰富经验和 传统;在国外,也有利用畜禽粪便作肥料生产农产品的实例,以人口和工业化比较集中的英格兰和威尔 士为例,其家畜的粪尿和垫草,几乎全部作肥料,每年每亩平均施用 1.6-3.0 t,这不但对农业生产有很 大的好处,而且避免了环境污染。但是,如对畜粪不进行科学处理,就会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畜产公害。 (四) 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对畜牧场环境的污染 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畜牧场的土壤、饲料和水源, 严重危害家畜的健康,降低畜产品品质,妨碍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污染物也通过畜产品危害人 体健康。因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持环境良好或使环境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五) 兽药、饲料添加剂滥用 生产者和经营者无节制过量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使畜禽粪便中的锌、铜、铁、硒含量过高,对环
境造成了新的污染。生产者盲目增加饲料蛋白质含量,使粪尿中氮的含量增加,对土壤、水体构成了新 的污染。生产者为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盲目使用抗生素(例如,四环素、土霉素、黄胺类药物等) 激素类药物(例如,雌激素、孕激素)、镇静剂(例如,氯丙嗪、安定、安眠酮等)、激动剂(如克伦特 斯罗),造成药物在粪便和尿液中残留,污染环境。 畜牧场的环境保护,从总体来说,要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对工农企业和畜牧场统一安排、合 理布局,并使各自的废弃物就地处理。对于一个畜牧场来讲,建场之初,对处理废弃物的设施要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要避免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经验证明,环境污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 而消除这种污染则需较长的时间。如已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再去治理,不仅要付出更大代价,有的还难以 取得良好的效果。畜牧场建成后,则要经常保持畜牧场内的环境整洁,空气淸新,水质洁净。有条件时 可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以增加畜牧场的收入。在注意防止废弃物污染周围环境的同时,还应注意防 止可产生的噪声与大量孳生的蚊蝇对附近居民的骚扰与危害。 畜牧场污染物质 (一)外界环境产生的污染物 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农药 和化肥,以及畜牧生产中产生的粪尿等废弃物,都会对空气、水、土壤以及饲料造成污染,并由此对人 畜健康、自然环境、畜牧生产等造成危害。外界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 1.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如CO2、SO2、CO0、H、H2S、NH、氮氧化物以及畜牧场粪便分解 产生的恶臭气体等,空气尘粒与空气微生物等,有关空气污染物对人和动物危害的相关内容参见第六章 2.土塽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等,土壤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影 响及净化等相关内容参见第七章 3.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包括有机物,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植物营养物 例如,氮、磷、钾、硫等;重金属,例如,汞、镉、砷、锌、铜、钴等;农药、兽药、酚类化合物、氰 化物、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致癌物等。水体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相关 内容参见第八章 二)畜牧场产生的污染物 畜牧场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1)畜禽粪便,为畜牧场主要废弃物,畜禽粪便含有有机物、矿物质、 微生物、寄生虫等,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作为肥料,燃料、饲料,造福人类,如果处理不当,则会造成 严重的环境污染。(2)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在清洁畜舍与设施、冲洗粪便等过程产生的污水以及畜产 品加工厂、屠宰场产生的污水。(3)噪声,动物鸣叫声、机械运转声以及机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声音。(4) 动物尸体,主要为畜牧场内剖检或死亡家畜的尸体以及畜产品加工厂排放的废弃兽毛、蹄角、血液、下
3 境造成了新的污染。生产者盲目增加饲料蛋白质含量,使粪尿中氮的含量增加,对土壤、水体构成了新 的污染。生产者为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盲目使用抗生素(例如,四环素、土霉素、黄胺类药物等)、 激素类药物(例如,雌激素、孕激素)、镇静剂(例如,氯丙嗪、安定、安眠酮等)、激动剂(如克伦特 斯罗),造成药物在粪便和尿液中残留,污染环境。 畜牧场的环境保护,从总体来说,要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对工农企业和畜牧场统一安排、合 理布局,并使各自的废弃物就地处理。对于一个畜牧场来讲,建场之初,对处理废弃物的设施要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要避免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经验证明,环境污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 而消除这种污染则需较长的时间。如已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再去治理,不仅要付出更大代价,有的还难以 取得良好的效果。畜牧场建成后,则要经常保持畜牧场内的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有条件时 可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以增加畜牧场的收入。在注意防止废弃物污染周围环境的同时,还应注意防 止可产生的噪声与大量孳生的蚊蝇对附近居民的骚扰与危害。 三、畜牧场污染物质 (一)外界环境产生的污染物 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农药 和化肥,以及畜牧生产中产生的粪尿等废弃物,都会对空气、水、土壤以及饲料造成污染,并由此对人 畜健康、自然环境、畜牧生产等造成危害。外界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 1.空气污染物 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如 CO2、SO2、CO、HF、H2S、NH3、氮氧化物以及畜牧场粪便分解 产生的恶臭气体等,空气尘粒与空气微生物等,有关空气污染物对人和动物危害的相关内容参见第六章。 2.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等,土壤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影 响及净化等相关内容参见第七章。 3.水体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包括有机物,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植物营养物, 例如, 氮、磷、钾、硫等;重金属,例如,汞、镉、砷、锌、铜、钴等;农药、兽药、酚类化合物、氰 化物、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致癌物等。水体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相关 内容参见第八章。 (二)畜牧场产生的污染物 畜牧场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1)畜禽粪便,为畜牧场主要废弃物,畜禽粪便含有有机物、矿物质、 微生物、寄生虫等,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作为肥料,燃料、饲料,造福人类,如果处理不当,则会造成 严重的环境污染。(2)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在清洁畜舍与设施、冲洗粪便等过程产生的污水以及畜产 品加工厂、屠宰场产生的污水。(3)噪声,动物鸣叫声、机械运转声以及机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声音。(4) 动物尸体,主要为畜牧场内剖检或死亡家畜的尸体以及畜产品加工厂排放的废弃兽毛、蹄角、血液、下
水和孵化厂产生的死胚及蛋壳。(5)畜牧场产生的废气,包括臭气、细菌、病毒和灰尘等。畜牧场在生 产过程中可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和病毒)、有害气体(NH3和H2S气体)、粉尘和有 机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产生污染。如108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15亿个菌 体、15.9kgNH3、14.5kgHS、25.9kg粉尘,污染半径可达45-50km。一个存栏卫2万只鸡的规模化蛋鸡 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41.4kg尘埃、1748亿个菌体、2087mCO2、13.3kgNH3和2148kg总有机物。畜牧 场产生的恶臭气体主要成分是NH3、H2S、硫醇、吲哚、粪臭素。它们分属脂肪酸、醇、酚、醛、酮、酯 类及盐基类、氮杂环类等物质。 第二节畜禽粪便的污染、危害及其资源化处理 畜禽粪便的特性 (一)禽粪便的化学特性 1.矿物质元素包括钙、镁、钾、氯、碘、硫、磷、铜、铁、镁、钠、硒、锌、钴、钼、铅、镉、砷 铬、锶、矾等 2.含氮有机物包括尿素、尿酸、氨胺、含氮脂类、核酸及其降解产物、吲哚和甲基吲哚: 3.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4.无氮浸出物包括多糖(淀粉和果胶)、二糖(蔗糖、麦芽糖、异麦芽糖和乳糖)和单糖。粪中的无 氮浸出物主要来自于消化道食物残渣。 )畜禽粪便的生物学特性 1.微生物粪尿中微生物主要有正常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两类,正常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粪便中含有的病原性微生物包括青霉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和病毒等: 2.寄生虫粪便中含有蝈虫、球虫、血吸虫、钩虫等; 3.毒物粪便中的毒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粪中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的代谢产物,二是在饲料中添 加的药物的残留物,包括重金属、抗生素、激素、镇静剂以及其它违禁药品等 (三)粪便的肥效 粪便的营养价值粪便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重新合成,最后形成腐殖质。腐殖质肥料对 土壤改良、培养地力的作用是任何化肥都无法比拟的。腐殖质具有调节土壤水分、温度、含氧量、促进 植物迅速吸收水分、促进植物发芽和根系发育等作用。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具有典型的亲水胶体性质,有 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各种家畜粪便肥分含量见表12-1 各种家畜的粪尿平均含有约25%的有机质,其中全氮(N)平均0.55%,全磷(P203)0.22%,全钾(K0)0.6% 左右。总的来说,禽类比哺乳动物粪含有较多的氮、磷、钾。各种家畜的粪便由于管理方式、饲料成分、 家畜类型、品种与年龄的不同,其所含的氮、磷、钾量也有很大差异(见表12-1)。禽粪中氮和磷含量几
4 水和孵化厂产生的死胚及蛋壳。(5)畜牧场产生的废气,包括臭气、细菌、病毒和灰尘等。畜牧场在生 产过程中可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和病毒)、有害气体(NH3 和 H2S 气体)、粉尘和有 机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产生污染。如 10.8 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 15 亿个菌 体、15.9kg NH3、14.5kgH2S、25.9kg 粉尘,污染半径可达 4.5~5.0km。一个存栏 72 万只鸡的规模化蛋鸡 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 41.4kg 尘埃、1748 亿个菌体、2087m3CO2、13.3kgNH3 和 2148kg 总有机物。畜牧 场产生的恶臭气体主要成分是 NH3、H2S、硫醇、吲哚、粪臭素。它们分属脂肪酸、醇、酚、醛、酮、酯 类及盐基类、氮杂环类等物质。 第二节 畜禽粪便的污染、危害及其资源化处理 一、畜禽粪便的特性 (一)禽粪便的化学特性 1. 矿物质元素 包括钙、镁、钾、氯、碘、硫、磷、铜、铁、镁、钠、硒、锌、钴、钼、铅、镉、砷、 铬、锶、矾等; 2. 含氮有机物 包括尿素、尿酸、氨胺、含氮脂类、核酸及其降解产物、吲哚和甲基吲哚; 3. 粗纤维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4. 无氮浸出物 包括多糖(淀粉和果胶)、二糖(蔗糖、麦芽糖、异麦芽糖和乳糖)和单糖。粪中的无 氮浸出物主要来自于消化道食物残渣。 (二)畜禽粪便的生物学特性 1. 微生物 粪尿中微生物主要有正常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两类,正常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粪便中含有的病原性微生物包括青霉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和病毒等; 2. 寄生虫 粪便中含有蛔虫、球虫、血吸虫、钩虫等; 3. 毒物 粪便中的毒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粪中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的代谢产物,二是在饲料中添 加的药物的残留物,包括重金属、抗生素、激素、镇静剂以及其它违禁药品等。 (三)粪便的肥效 1.粪便的营养价值 粪便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重新合成,最后形成腐殖质。腐殖质肥料对 土壤改良、培养地力的作用是任何化肥都无法比拟的。腐殖质具有调节土壤水分、温度、含氧量、促进 植物迅速吸收水分、促进植物发芽和根系发育等作用。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具有典型的亲水胶体性质,有 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各种家畜粪便肥分含量见表 12—1。 各种家畜的粪尿平均含有约 25%的有机质,其中全氮(N)平均 0.55%,全磷(P2O5)0.22%,全钾(K2O)0.6% 左右。总的来说,禽类比哺乳动物粪含有较多的氮、磷、钾。各种家畜的粪便由于管理方式、饲料成分、 家畜类型、品种与年龄的不同,其所含的氮、磷、钾量也有很大差异(见表 12-1)。禽粪中氮和磷含量几
乎相等,钾稍偏低。腐熟对禽粪尤为重要,因为禽粪中的氮素以尿酸形态存在,尿酸盐不能直接被作物 吸收利用,因此,禽粪只有经腐熟后才能施用。禽粪中的尿酸盐态氮易分解,如保管不当,经2个月, 氮素几乎损失50%。畜禽粪在堆腐过程中能产生高温,为避免腐熟产生的高温对农作物根系的危害,畜禽 粪只有腐熟后才可用作追肥。猪与牛的粪便中2/3的氮与1/2的磷或家禽粪便中1/5的氮与1/2的磷能 够直接为作物所利用,其余的氮和磷为复杂的有机物,只有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才能逐渐为作物所 利用。因而,畜禽粪肥效长,营养丰富。农田施入7500-9000kg/公顷畜禽粪肥一般不会过量,作物也能 很好地生长,如按作物所需氮肥量计算,种植谷物一般施入氮150kg/公顷即可。如果一个畜牧场饲养的 家畜头数多,产的粪肥多,计划粪肥全部施用,其中折算出的氮量超过150kg/公顷时,则需要将一部分 种植谷物的农田改种禾本科牧草。牧草每年可割3-4次,每割一次,可施氮素120-150kg/公顷,如每年 割三次,可施氮素360-450kg/公顷,可多容纳氮肥2倍。 2.畜禽粪便的肥效(1)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腐殖质活性,使土壤保持较好的通风透气性 (2)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农田施入畜禽粪便,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 的生长增殖,加速了微生物分解土壤和粪肥养分的速度,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更全面更充足的养分;(3) 为土壤补充了养分施入畜禽粪便,可向土壤补充有机态氮(蛋白质、氨基酸和氨基糖)、有机磷(如 DNA、RNA的核酸磷)、钾、锌、锰等,促进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长。 表12—1各种家畜粪的肥分含量(%) 畜粪水分有机质氮(N) 磷酸(P2O3)氧化钾(K20) 猪粪 81.5 15.0 0.60 0.40 马粪 牛粪 14.5 0.32 0.16 0.65 鸡粪 25.5 1.63 1.54 鸭粪 鹅粪 23.4 0.55 1.50 95 鸽粪 (据张景略、徐本生主编,《土壤肥料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粪便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当排入水体中的畜禽粪便总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 水体的组成,使水质变坏。当人畜饮用水受到污染时,有毒有害物质和病原就会危害人畜健康。粪便污 染水体的方式为 (1)恶化水质粪便中大量的含氮有机物和碳水化合物,经微生物作用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
5 乎相等,钾稍偏低。腐熟对禽粪尤为重要,因为禽粪中的氮素以尿酸形态存在,尿酸盐不能直接被作物 吸收利用,因此,禽粪只有经腐熟后才能施用。禽粪中的尿酸盐态氮易分解,如保管不当,经 2 个月, 氮素几乎损失 50%。畜禽粪在堆腐过程中能产生高温,为避免腐熟产生的高温对农作物根系的危害,畜禽 粪只有腐熟后才可用作追肥。猪与牛的粪便中 2/3 的氮与 1/2 的磷或家禽粪便中 1/5 的氮与 1/2 的磷能 够直接为作物所利用,其余的氮和磷为复杂的有机物,只有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才能逐渐为作物所 利用。因而,畜禽粪肥效长,营养丰富。农田施入 7500-9000kg/公顷畜禽粪肥一般不会过量,作物也能 很好地生长,如按作物所需氮肥量计算,种植谷物一般施入氮 150kg/公顷即可。如果一个畜牧场饲养的 家畜头数多,产的粪肥多,计划粪肥全部施用,其中折算出的氮量超过 150kg/公顷时,则需要将一部分 种植谷物的农田改种禾本科牧草。牧草每年可割 3-4 次,每割一次,可施氮素 120-150kg/公顷,如每年 割三次,可施氮素 360-450kg/公顷,可多容纳氮肥 2 倍。 2.畜禽粪便的肥效 (1)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腐殖质活性,使土壤保持较好的通风透气性; (2)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农田施入畜禽粪便,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 的生长增殖,加速了微生物分解土壤和粪肥养分的速度,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更全面更充足的养分;(3) 为土壤补充了养分 施入畜禽粪便,可向土壤补充有机态氮(蛋白质、氨基酸和氨基糖)、有机磷(如 DNA、RNA 的核酸磷)、钾、锌、锰等,促进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长。 表 12—1 各种家畜粪的肥分含量(%) 畜 粪 水 分 有机质 氮(N) 磷酸(P2O5) 氧化钾(K2O) 猪 粪 81.5 15.0 0.60 0.40 0.44 马 粪 75.8 21.0 0.58 0.30 0.24 牛 粪 83.3 14.5 0.32 0.25 0.16 羊 粪 65.5 31.4 0.65 0.47 0.23 鸡 粪 50.5 25.5 1.63 1.54 0.85 鸭 粪 56.5 26.2 1.10 1.40 0.62 鹅 粪 77.1 23.4 0.55 1.50 0.95 鸽 粪 51.0 30.8 1.76 1.78 1.00 (据张景略、徐本生主编,《土壤肥料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二、粪便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1.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当排入水体中的畜禽粪便总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 水体的组成,使水质变坏。当人畜饮用水受到污染时,有毒有害物质和病原就会危害人畜健康。粪便污 染水体的方式为: (1)恶化水质 粪便中大量的含氮有机物和碳水化合物,经微生物作用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