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教学大纲(本科) 编制说明 行政法是按照重庆警察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开设 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包括行政法的概念和一般原则;行政 主体的基本原理;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分类;行政许 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的性质、 功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和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赔 偿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力求使学生全面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熟悉行 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实体规定、程序规范等,养成依法行政 的法治意识。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作业训练法、模拟演练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 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色。 本大纲由重庆警察学院法学系行政法教研室起草,法学 系审核,经重庆警察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于2012年9月 实施
《行政法》教学大纲(本科) 编制说明 行政法是按照重庆警察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开设 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包括行政法的概念和一般原则;行政 主体的基本原理;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分类;行政许 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的性质、 功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和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赔 偿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力求使学生全面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熟悉行 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实体规定、程序规范等,养成依法行政 的法治意识。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作业训练法、模拟演练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 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色。 本大纲由重庆警察学院法学系行政法教研室起草,法学 系审核,经重庆警察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于 2012 年 9 月 实施
一、课程代码:08102102 二、课程名称:《行政法》 三、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四、适用对象:重庆警察学院各专业 五、课程学时:34,讲授学时:22,实训学时:12。 六、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行政法概述 教学目的明确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行政法的渊源与分类; 熟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与运用;了解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明晰 行政法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 一、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 二、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重点 一、行政与行政权 二、行政法的概念 三、行政法关系 四、行政法的渊源 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实验项目 行政合法性、比例原侧案例实验 目的:使学生加深对行政合法性、行政比例的概念、特征等理论 知识的理解,能够利用行政合法性原愈侧、比例原则来分析社会热点案 例,逐步养成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的法治意识 内容:行政合法性、比例原侧的案例讨论 条件:多媒体教室、案例、学生 组织: 1.教师通过PPT播放多个不同性质的典型案例:
一、课程代码:08102102 二、课程名称:《行政法》 三、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四、适用对象:重庆警察学院各专业 五、课程学时:34,讲授学时:22,实训学时:12。 六、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行政法概述 教学目的:明确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行政法的渊源与分类; 熟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与运用;了解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明晰 行政法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 一、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 二、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 一、行政与行政权 二、行政法的概念 三、行政法关系 四、行政法的渊源 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 实验项目 行政合法性、比例原则案例实验 目的:使学生加深对行政合法性、行政比例的概念、特征等理论 知识的理解,能够利用行政合法性原则、比例原则来分析社会热点案 例,逐步养成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的法治意识。 内容:行政合法性、比例原则的案例讨论 条件:多媒体教室、案例、学生 组织: 1.教师通过 PPT 播放多个不同性质的典型案例;
2.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提问并启发学生; 4.教师点评。 作业:每个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第四部分思考与练习 1.结合案例,谈谈什么是行政?公共行政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有哪些种类? 3.行政法有哪些渊源? 4.如何认识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5.结合案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行政与法的关系? 6.结合案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行政法基本原侧及其作用? 第二单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教学目的:明确行政主体的概念和行政主体的分类,理解行政机 关和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 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二、行政主体的特征 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区别 四、行政主体的种类 五、行政机关的概念与种类 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重点 一、国务院的组织结构 二、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的区别 三、法定授权组织的概念与类型 四、国家公务员的概念、职务关系以及职权 五、行政相对人及其权利 第三部分实验项目 一、行政法主体案例实验 目的:使学生加深对行政法主体的概念与特征的认识,掌握鉴别
2. 学生分组讨论; 3. 教师提问并启发学生; 4. 教师点评。 作业:每个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第四部分 思考与练习 1.结合案例,谈谈什么是行政?公共行政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有哪些种类? 3.行政法有哪些渊源? 4.如何认识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5.结合案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行政与法的关系? 6.结合案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行政法基本原则及其作用? 第二单元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教学目的:明确行政主体的概念和行政主体的分类,理解行政机 关和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 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二、行政主体的特征 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区别 四、行政主体的种类 五、行政机关的概念与种类 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 一、国务院的组织结构 二、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的区别 三、法定授权组织的概念与类型 四、国家公务员的概念、职务关系以及职权 五、行政相对人及其权利 第三部分 实验项目 一、行政法主体案例实验 目的:使学生加深对行政法主体的概念与特征的认识,掌握鉴别
行政法主体的能力,提升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内容:行政法主体案例讨论 条件:案例、多媒体教室 组织: 1.学生分组,结合行政法主体的概念、特征,认真讨论案例, 鉴别该案例中的行政法主体。 2.各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 3.各组互评,教师评析。 作业:各组提交案例分析、实训报告 第四部分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包括哪些社会组织? 2.行政机关具有哪些特征?行政机关有哪些分类? 3.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有什么不同? 4.公务员有哪几种法律身份? 5.简述行政优益权? 6.行政相对人的概念与鉴别? 第三单元行政行为概述 教学目的明确行政行为的涵义、特征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形式, 掌握行政行为的分类和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了解行政行为的 无效、撤销与废止。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重点 一、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为的区分 二、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的区分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区分 四、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性要件
行政法主体的能力,提升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内容:行政法主体案例讨论 条件:案例、多媒体教室 组织: 1.学生分组,结合行政法主体的概念、特征,认真讨论案例, 鉴别该案例中的行政法主体。 2.各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 3.各组互评,教师评析。 作业:各组提交案例分析、实训报告 第四部分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包括哪些社会组织? 2.行政机关具有哪些特征?行政机关有哪些分类? 3.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有什么不同? 4.公务员有哪几种法律身份? 5.简述行政优益权? 6.行政相对人的概念与鉴别? 第三单元 行政行为概述 教学目的:明确行政行为的涵义、特征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形式, 掌握行政行为的分类和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了解行政行为的 无效、撤销与废止。 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 一、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为的区分 二、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的区分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区分 四、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性要件
五、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第三部分实验项目 一、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区分实验 目的:使学生加深对惧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概念及特征的 认识,能够熟练区分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可深刻理解两者 区分之意义。 内容:具体行政行为与抽像行政行为区分实验 条件:案例、多媒体教室 组织: 1.讲解有关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为的概念、特征; 2.通过ppt介绍相关案例: 3.学生分组及进行思考; 4.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5.教师点评。 作业:布置相关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学生提交作业。 第四部分思考与练习 1、结合案例,思考什么是行政行为?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合法要件、生效规侧又是什么? 3、行政行为有那些基本分类? 4、行政行为无效、撤销以及废止的条件是什么? 第四单元抽象行政行为 教学目的:掌握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分类,明确行政立法的主 体、权限和规则,了解行政立法的原愈测、程序和改变或者撤销行政立 法的事由与权限;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程序。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重点 一、行政立法的主体与权限
五、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第三部分 实验项目 一、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区分实验 目的:使学生加深对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概念及特征的 认识,能够熟练区分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可深刻理解两者 区分之意义。 内容: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区分实验 条件:案例、多媒体教室 组织: 1.讲解有关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为的概念、特征; 2.通过 ppt 介绍相关案例; 3.学生分组及进行思考; 4.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5.教师点评。 作业:布置相关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学生提交作业。 第四部分 思考与练习 1、结合案例,思考什么是行政行为?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合法要件、生效规则又是什么? 3、行政行为有那些基本分类? 4、行政行为无效、撤销以及废止的条件是什么? 第四单元 抽象行政行为 教学目的:掌握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分类,明确行政立法的主 体、权限和规则,了解行政立法的原则、程序和改变或者撤销行政立 法的事由与权限;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程序。 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知识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二部分 教师讲授重点 一、行政立法的主体与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