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他的游历具有了科学考察的性质,记中可见他对地貌、岩溶 江河、水文、气象等都作了详尽的考备和记录,其中以对岩 溶及江河的考察最为详尽和科学,以对气象的关注而特异于 其他游记。举他对岩溶的考察为例,他系统地考察了从湖南 到滇东磅礴数千里的石灰岩溶蚀地貌,对其分布状况、形成 原因、由于发育不同而出现的地区差异等,作了科学的说明。 他深入考察了100多个岩洞,对每个岩洞的考察都力求全面 准确。如他深入观察和描述了桂林七星岩的大小、深浅、洞 内的复杂结构以及洞的外部情况等,其描述记录与近代科学 技术实测的结果相当接近。他比欧洲最早描述和考察石灰岩 地貌的爱士培尔早158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 统分类的罗曼要早200多年。从这个角度说,《徐霞客游记》 的科学文献价值也是不容低估的。其二是对社会历史的广泛 描摩。徐霞客在明亡前夕的社会大动荡的岁月,举步遐征,广 泛接触社会各阶层,使他更多地了解了社会底层生活状况,对 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在他描绘一幅风俗长卷的同时,也反 映了人民生活的困苦挣扎。作为一个旅游家,他虽不可能完 全认清社会的本质,但作为一个有着博大同情心的社会观察 者,他所关心的问题自然地与普遍的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所 以他的游记总是记录下了各地农业、水利、手工业、商业贸 易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由于他的旅迹遍涉于边陲大 山,故对生活于此的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民族 语言等等都有记述。他也非常注重我国宗教的发展,而且并 不孤立地看待宗教,特别是在记述不少人遁入空门的原因时, 更联系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一方面他流露出对佛教的好感
他 的 游 历 具 有 了 科 学 考 察 的 性 质 , 记 中 可 见 他 对 地 貌 、 岩 溶 、 江 河 、 水 文 、 气 象 等 都 作 了 详 尽 的 考 备 和 记 录 , 其 中 以 对 岩 溶 及 江 河 的 考 察 最 为 详 尽 和 科 学 , 以 对 气 象 的 关 注 而 特 异 于 其 他 游 记 。 举 他 对 岩 溶 的 考 察 为 例 , 他 系 统 地 考 察 了 从 湖 南 到 滇 东 磅 礴 数 千 里 的 石 灰 岩 溶 蚀 地 貌 , 对 其 分 布 状 况 、 形 成 原 因 、 由 于 发 育 不 同 而 出 现 的 地 区 差 异 等 , 作 了 科 学 的 说 明 。 他 深 入 考 察 了 1 0 0 多 个 岩 洞 , 对 每 个 岩 洞 的 考 察 都 力 求 全 面 准 确 。 如 他 深 入 观 察 和 描 述 了 桂 林 七 星 岩 的 大 小 、 深 浅 、 洞 内 的 复 杂 结 构 以 及 洞 的 外 部 情 况 等 , 其 描 述 记 录 与 近 代 科 学 技 术 实 测 的 结 果 相 当 接 近 。 他 比 欧 洲 最 早 描 述 和 考 察 石 灰 岩 地 貌 的 爱 士 培 尔 早 1 5 8 年 , 比 欧 洲 最 早 对 石 灰 岩 地 貌 进 行 系 统 分 类 的 罗 曼 要 早 2 0 0 多 年 。 从 这 个 角 度 说 , 《 徐 霞 客 游 记 》 的 科 学 文 献 价 值 也 是 不 容 低 估 的 。 其 二 是 对 社 会 历 史 的 广 泛 描 摩 。 徐 霞 客 在 明 亡 前 夕 的 社 会 大 动 荡 的 岁 月 , 举 步 遐 征 , 广 泛 接 触 社 会 各 阶 层 , 使 他 更 多 地 了 解 了 社 会 底 层 生 活 状 况 , 对 人 民 的 疾 苦 感 同 身 受 , 在 他 描 绘 一 幅 风 俗 长 卷 的 同 时 , 也 反 映 了 人 民 生 活 的 困 苦 挣 扎 。 作 为 一 个 旅 游 家 , 他 虽 不 可 能 完 全 认 清 社 会 的 本 质 , 但 作 为 一 个 有 着 博 大 同 情 心 的 社 会 观 察 者 , 他 所 关 心 的 问 题 自 然 地 与 普 遍 的 百 姓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 所 以 他 的 游 记 总 是 记 录 下 了 各 地 农 业 、 水 利 、 手 工 业 、 商 业 贸 易 等 多 方 面 的 实 际 情 况 , 同 时 , 由 于 他 的 旅 迹 遍 涉 于 边 陲 大 山 , 故 对 生 活 于 此 的 少 数 民 族 的 衣 食 住 行 、 风 俗 习 惯 、 民 族 语 言 等 等 都 有 记 述 。 他 也 非 常 注 重 我 国 宗 教 的 发 展 , 而 且 并 不 孤 立 地 看 待 宗 教 , 特 别 是 在 记 述 不 少 人 遁 入 空 门 的 原 因 时 , 更 联 系 了 广 阔 的 社 会 背 景 。 一 方 面 他 流 露 出 对 佛 教 的 好 感 , 一 — 4 — 代 序
代序 方面也毫不避讳地真实刻划了那些身披袈裟、趋炎附势、趁 人之危的丑恶嘴脸,并由此展开对社会政治黑暗现实的描绘 使其《游记》又具有了社会批判意义 《徐霞客游记》的文学艺术成就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 超出了前人的小品或规范而成宏篇巨制,显示了徐霞客的文 学造诣的高超和笔力的雄健。可以这样说,他的游记既忠实 于所记对象,有逼真的描绘,又充溢着大胆的想象和色彩瑰 丽的渲染。他记游,其初衷可能并非追求文学效果,但出于 对山川的热爱,激情难以抑制,因而其记中许多地方都充满 感情,文字间充满诗情画意。它既弃绝了文人雅士的矫揉造 作和虚拟滥情,使语言质朴可感,流畅清新,又曲尽自然之 妙,温文细腻。他的白描手法极其髙妙,几段线条勾勒使得 文章条理分明,极有分寸感,同时简炼干净明澈透底。一般 说来,像这样的长篇游记,其文章的剪裁处理是很难把握的, 但徐霞客笔下既有精细描述又并不显得庞杂拖沓,特别是在 记录重复游览之地时,更见其详略苦心和谋篇技巧,其《游 黄山记》可作典型代表。他善于穿插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增 添了名山胜水的历史文化色彩,文笔也因而显得神采飞动气 度不凡。最为独特的是,在他的笔下,万物皆有生命,自然 山水等等都是以独特的生命形式显示出来的,这既是文章修 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更是徐霞客把自然作为宇宙主体的正常 反映,足见他自己与自然万物相通相融的浩然之气,也反映 出一代大旅游家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敏感心灵。 读《徐霞客游记》,不可让人忽略的是他本人的形象。可 以这样说,他在完成他的游历的同时,“游历”也在完成着他
方 面 也 毫 不 避 讳 地 真 实 刻 划 了 那 些 身 披 袈 裟 、 趋 炎 附 势 、 趁 人 之 危 的 丑 恶 嘴 脸 , 并 由 此 展 开 对 社 会 政 治 黑 暗 现 实 的 描 绘 , 使 其 《 游 记 》 又 具 有 了 社 会 批 判 意 义 。 《 徐 霞 客 游 记 》 的 文 学 艺 术 成 就 也 达 到 了 相 当 的 高 度 , 其 超 出 了 前 人 的 小 品 或 规 范 而 成 宏 篇 巨 制 , 显 示 了 徐 霞 客 的 文 学 造 诣 的 高 超 和 笔 力 的 雄 健 。 可 以 这 样 说 , 他 的 游 记 既 忠 实 于 所 记 对 象 , 有 逼 真 的 描 绘 , 又 充 溢 着 大 胆 的 想 象 和 色 彩 瑰 丽 的 渲 染 。 他 记 游 , 其 初 衷 可 能 并 非 追 求 文 学 效 果 , 但 出 于 对 山 川 的 热 爱 , 激 情 难 以 抑 制 , 因 而 其 记 中 许 多 地 方 都 充 满 感 情 , 文 字 间 充 满 诗 情 画 意 。 它 既 弃 绝 了 文 人 雅 士 的 矫 揉 造 作 和 虚 拟 滥 情 , 使 语 言 质 朴 可 感 , 流 畅 清 新 , 又 曲 尽 自 然 之 妙 , 温 文 细 腻 。 他 的 白 描 手 法 极 其 高 妙 , 几 段 线 条 勾 勒 使 得 文 章 条 理 分 明 , 极 有 分 寸 感 , 同 时 简 炼 干 净 明 澈 透 底 。 一 般 说 来 , 像 这 样 的 长 篇 游 记 , 其 文 章 的 剪 裁 处 理 是 很 难 把 握 的 , 但 徐 霞 客 笔 下 既 有 精 细 描 述 又 并 不 显 得 庞 杂 拖 沓 , 特 别 是 在 记 录 重 复 游 览 之 地 时 , 更 见 其 详 略 苦 心 和 谋 篇 技 巧 , 其 《 游 黄 山 记 》 可 作 典 型 代 表 。 他 善 于 穿 插 民 间 传 说 或 神 话 故 事 , 增 添 了 名 山 胜 水 的 历 史 文 化 色 彩 , 文 笔 也 因 而 显 得 神 采 飞 动 气 度 不 凡 。 最 为 独 特 的 是 , 在 他 的 笔 下 , 万 物 皆 有 生 命 , 自 然 山 水 等 等 都 是 以 独 特 的 生 命 形 式 显 示 出 来 的 , 这 既 是 文 章 修 辞 手 法 的 成 功 运 用 , 更 是 徐 霞 客 把 自 然 作 为 宇 宙 主 体 的 正 常 反 映 , 足 见 他 自 己 与 自 然 万 物 相 通 相 融 的 浩 然 之 气 , 也 反 映 出 一 代 大 旅 游 家 热 爱 自 然 、 崇 尚 自 由 的 敏 感 心 灵 。 读 《 徐 霞 客 游 记 》 , 不 可 让 人 忽 略 的 是 他 本 人 的 形 象 。 可 以 这 样 说 , 他 在 完 成 他 的 游 历 的 同 时 , “ 游 历 ” 也 在 完 成 着 他 。 代 序 — 5 —
代序 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有很多,但他们各有自己的目的, 而这些目的是不是真正的旅游尚值得探讨。他们或出于政治 原因,或为国家朝政,或为求法朝山,或为追名逐利不一而 足,而对徐霞客来说,没有国家资助也并非国家派遣,绝无 政治和宗教目的,是最为单纯的旅游,只出于一种热情一种 毅力。他一路游程非常辛苦,靠变卖家产、沿途求友而获取 游资。有时身无分文,被迫卖掉身上所穿衣服以获一餐饭食 路顶风冒雪,卧石宿洞,曾三次被盗,多次历险,为寻幽 访胜他日夜兼程,常于深山老林间迷路困顿,但这一切都未 能动摇他的意志。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他开始了一生中 最后一次也是最光辉的一次游历,此时他已50多岁。他远游 南方各省,但由于长期的野外生活和痒毒湿气损害了他的健 康,崇祯十二年(公元1641年)八月重返云南鸡足山时,全 身俱发疹块,以致两足俱废,他再也不能游览名川大山,也 因此,他未能入游四川剑阁、峨嵋胜境,成为他永远的遗憾。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3年)他与世长辞,只活了56岁 他的一生不算长,但他的一生极其辉煌,他留下的六、七 十万字的游记既是祖国山河的画卷,是他生命的写真,也是 他旷世才情的显露。但愿这部花尽一代旅游大家心血的《游 记》能长流永世,与青山同在。 唐云 九九五年八月于歌乐山下
我 国 古 代 著 名 的 旅 行 家 有 很 多 , 但 他 们 各 有 自 己 的 目 的 , 而 这 些 目 的 是 不 是 真 正 的 旅 游 尚 值 得 探 讨 。 他 们 或 出 于 政 治 原 因 , 或 为 国 家 朝 政 , 或 为 求 法 朝 山 , 或 为 追 名 逐 利 不 一 而 足 , 而 对 徐 霞 客 来 说 , 没 有 国 家 资 助 也 并 非 国 家 派 遣 , 绝 无 政 治 和 宗 教 目 的 , 是 最 为 单 纯 的 旅 游 , 只 出 于 一 种 热 情 一 种 毅 力 。 他 一 路 游 程 非 常 辛 苦 , 靠 变 卖 家 产 、 沿 途 求 友 而 获 取 游 资 。 有 时 身 无 分 文 , 被 迫 卖 掉 身 上 所 穿 衣 服 以 获 一 餐 饭 食 。 一 路 顶 风 冒 雪 , 卧 石 宿 洞 , 曾 三 次 被 盗 , 多 次 历 险 , 为 寻 幽 访 胜 他 日 夜 兼 程 , 常 于 深 山 老 林 间 迷 路 困 顿 , 但 这 一 切 都 未 能 动 摇 他 的 意 志 。 崇 祯 九 年 ( 公 元 1 6 3 6 年 ) 他 开 始 了 一 生 中 最 后 一 次 也 是 最 光 辉 的 一 次 游 历 , 此 时 他 已 5 0 多 岁 。 他 远 游 南 方 各 省 , 但 由 于 长 期 的 野 外 生 活 和 痒 毒 湿 气 损 害 了 他 的 健 康 , 崇 祯 十 二 年 ( 公 元 1 6 4 1 年 ) 八 月 重 返 云 南 鸡 足 山 时 , 全 身 俱 发 疹 块 , 以 致 两 足 俱 废 , 他 再 也 不 能 游 览 名 川 大 山 , 也 因 此 , 他 未 能 入 游 四 川 剑 阁 、 峨 嵋 胜 境 , 成 为 他 永 远 的 遗 憾 。 崇 祯 十 四 年 ( 公 元 1 6 4 3 年 ) 他 与 世 长 辞 , 只 活 了 5 6 岁 。 他 的 一 生 不 算 长 , 但 他 的 一 生 极 其 辉 煌 , 他 留 下 的 六 、 七 十 万 字 的 游 记 既 是 祖 国 山 河 的 画 卷 , 是 他 生 命 的 写 真 , 也 是 他 旷 世 才 情 的 显 露 。 但 愿 这 部 花 尽 一 代 旅 游 大 家 心 血 的 《 游 记 》 能 长 流 永 世 , 与 青 山 同 在 。 唐 云 一 九 九 五 年 八 月 于 歌 乐 山 下 — 6 — 代 序
目 录 目录 游天台山日记……………………… ………(1) 游雁宕山日记 G 游白岳山日记 (10 游黄山日记…… ……………………………(14 游武彝山日记 20 游庐山日记…………………………………② 游黄山日记后 游九鲤湖日记……………………(刀 游嵩山日记 游太华山日记 游太和山日记……………………………(3 闽游日记前……… 闽游日记后 游天台山日记后 游雁宕山日记后 游五台山日记 …………………⑧刀 游恒山日记 ……1) 浙游日记……………… 江右游日记………………………(113 楚游日记 …(1∈3
目 录 游 天 台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 1 ) 游 雁 宕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 6 ) 游 白 岳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1 0 ) 游 黄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 1 4 ) 游 武 彝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2 0 ) 游 庐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 2 7 ) 游 黄 山 日 记 后 … … … … … … … … … … … … … … … … … ( 3 3 ) 游 九 鲤 湖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3 7 ) 游 嵩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 4 2 ) 游 太 华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4 9 ) 游 太 和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5 3 ) 闽 游 日 记 前 … … … … … … … … … … … … … … … … … … ( 5 8 ) 闽 游 日 记 后 … … … … … … … … … … … … … … … … … … ( 6 5 ) 游 天 台 山 日 记 后 … … … … … … … … … … … … … … … … ( 7 3 ) 游 雁 宕 山 日 记 后 … … … … … … … … … … … … … … … … ( 7 9 ) 游 五 台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8 7 ) 游 恒 山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 9 1 ) 浙 游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 ( 9 5 ) 江 右 游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 1 1 3 ) 楚 游 日 记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8 ) 目 录 1
目 录 粤西游日记一… 粤西游日记二 粤西游日记三………………………………(13 粤西游日记四……………
粤 西 游 日 记 一 … … … … … … … … … … … … … … … … … ( 2 5 5 ) 粤 西 游 日 记 二 … … … … … … … … … … … … … … … … … ( 3 3 6 ) 粤 西 游 日 记 三 … … … … … … … … … … … … … … … … … ( 4 1 3 ) 粤 西 游 日 记 四 … … … … … … … … … … … … … … … … … ( 4 8 4 ) 2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