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中 国 古祖 代经典名 著 见『游 闻千记 唐 级所古》 著奇是 学的人中 霞客游 全校 』国 风部徐古 本注 果水『弘代 教、千祖最 下
涂弘祖著,唐云校注 徐霞客游记·全本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
涂 弘 祖 著 · 唐 云 校 注 徐 霞 客 游 记 · 全 本 · 中 国 古 代 经 典 名 著
目录 目录 黔游日记 黔游日记二…………… 滇游日记 游太华山记 …56 滇中花木记 游颜洞记 …60 随笔两则 滇游日记二· 滇游日记三…………………………………………91 盘江考 127 滇游日记四… 132 滇游日记五 滇游日记六… 滇游日记七 滇游日记八…… 270 滇游日记九 滇游日记十………………………35 滇游日记十 382 永昌志略 近腾诸彝说略……………………………………4O9 滇游日记十 410
目 录 黔 游 日 记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1 黔 游 日 记 二 … … … … … … … … … … … … … … … … … … … 3 3 滇 游 日 记 一 … … … … … … … … … … … … … … … … … … … 5 3 游 太 华 山 记 … … … … … … … … … … … … … … … … … … … 5 6 滇 中 花 木 记 … … … … … … … … … … … … … … … … … … … 6 0 游 颜 洞 记 … … … … … … … … … … … … … … … … … … … … 6 0 随 笔 两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6 3 滇 游 日 记 二 … … … … … … … … … … … … … … … … … … … 6 6 滇 游 日 记 三 … … … … … … … … … … … … … … … … … … … 9 1 盘 江 考 … … … … … … … … … … … … … … … … … … … 1 2 7 滇 游 日 记 四 … … … … … … … … … … … … … … … … … … … 1 3 2 滇 游 日 记 五 … … … … … … … … … … … … … … … … … … … 1 7 4 滇 游 日 记 六 … … … … … … … … … … … … … … … … … … … 2 0 2 滇 游 日 记 七 … … … … … … … … … … … … … … … … … … … 2 3 8 滇 游 日 记 八 … … … … … … … … … … … … … … … … … … … 2 7 0 滇 游 日 记 九 … … … … … … … … … … … … … … … … … … … 3 1 2 滇 游 日 记 十 … … … … … … … … … … … … … … … … … … … 3 5 1 滇 游 日 记 十 一 … … … … … … … … … … … … … … … … … … 3 8 2 永 昌 志 略 … … … … … … … … … … … … … … … … … … 4 0 8 近 腾 诸 彝 说 略 … … … … … … … … … … … … … … … … 4 0 9 滇 游 日 记 十 二 … … … … … … … … … … … … … … … … … … 4 1 0 目 录 1
滇游日记十三 447 鸡山志目 鸡山志略一…… 鸡山志略二 丽江纪略 法王缘起· 溯江纪源(一作《江源考》)
滇 游 日 记 十 三 … … … … … … … … … … … … … … … … … … 4 4 7 鸡 山 志 目 … … … … … … … … … … … … … … … … … … 4 5 7 鸡 山 志 略 一 … … … … … … … … … … … … … … … … … 4 5 8 鸡 山 志 略 二 … … … … … … … … … … … … … … … … … 4 6 1 丽 江 纪 略 … … … … … … … … … … … … … … … … … … 4 6 4 法 王 缘 起 … … … … … … … … … … … … … … … … … … 4 6 4 溯 江 纪 源 ( 一 作 《 江 源 考 》 ) … … … … … … … … … 4 6 6 2
黔游日记 黔游日记 黔:贵州省的简称。因省境东北部在战国、秦代属黔中郡,为贵 州设治之始。今贵州大部地区在唐代又属黔中道,自成区域,故名黔。 《黔游日记》共分两篇。 徐霞客入黔,路线大致由南丹开始,南丹—一独山—一都匀 平越卫(今福泉)一新添卫(今贵定)一龙里卫一一贵阳—一平 坝——一安顺—一镇宁—一永宁——一新兴所(今普安),然后西进云南曲 靖。 记一记初入黔路线。在南丹与独山之间无甚特奇之处,而独山至 都匀,则山显奇峻,水亦多聚而成流。此间对其溪流、泉水所记较多。 特别是对大马尾、小马尾二河之记述。在都匀,对《郡志》所记甚不 满,特别是对《郡志》所载“都匀八景”进行了批评,认为“八景”之 说是“八寸三分帽子”,实际上所记之景并非此地特别突出的景致。到 贵阳后,曾游太子桥(今名态慈桥)。当时尚未发现小东河之白龙洞, 故而徐霞客未有对白龙洞之记载。该洞自19石5年发现后,已辟为白龙 洞地下公园。过青崖屯,寻探跪勺泉和龙潭,对龙潭及周围景色描绘 细致且颇为赞赏,称其为“万古潜渊,千峰悶壑”。又记白云山胜景, 对其山色、山中猿猴成行的奇观以及山中所产蘑菇均有美笔记载。至 此,对青崖地区水系、山脉进行全面归纳,较具科学性。其后途中,徐 霞客记录了遇奸人欺骗,游资被窃的经历,担夫离去,只好亲自负担 而行,况衣食俱无着落,困顿异常 由平坝至安顺,着重记游双明洞。《嘉庆重修一统志·安顺府山 川》载:“双明洞,在镇宁州西五里,又名紫云洞,俗名观音洞。轩敞 高朗,东西相通如堿阙,中有流水,有桥可渡”。近数十年,在其附近
黔 游 日 记 一 黔 : 贵 州 省 的 简 称 。 因 省 境 东 北 部 在 战 国 、 秦 代 属 黔 中 郡 , 为 贵 州 设 治 之 始 。 今 贵 州 大 部 地 区 在 唐 代 又 属 黔 中 道 , 自 成 区 域 , 故 名 黔 。 《 黔 游 日 记 》 共 分 两 篇 。 徐 霞 客 入 黔 , 路 线 大 致 由 南 丹 开 始 , 南 丹 — — 独 山 — — 都 匀 — — 平 越 卫 ( 今 福 泉 ) — — 新 添 卫 ( 今 贵 定 ) — — 龙 里 卫 — — 贵 阳 — — 平 坝 — — 安 顺 — — 镇 宁 — — 永 宁 — — 新 兴 所 ( 今 普 安 ) , 然 后 西 进 云 南 曲 靖 。 记 一 记 初 入 黔 路 线 。 在 南 丹 与 独 山 之 间 无 甚 特 奇 之 处 , 而 独 山 至 都 匀 , 则 山 显 奇 峻 , 水 亦 多 聚 而 成 流 。 此 间 对 其 溪 流 、 泉 水 所 记 较 多 。 特 别 是 对 大 马 尾 、 小 马 尾 二 河 之 记 述 。 在 都 匀 , 对 《 郡 志 》 所 记 甚 不 满 , 特 别 是 对 《 郡 志 》 所 载 “ 都 匀 八 景 ” 进 行 了 批 评 , 认 为 “ 八 景 ” 之 说 是 “ 八 寸 三 分 帽 子 ” , 实 际 上 所 记 之 景 并 非 此 地 特 别 突 出 的 景 致 。 到 贵 阳 后 , 曾 游 太 子 桥 ( 今 名 态 慈 桥 ) 。 当 时 尚 未 发 现 小 东 河 之 白 龙 洞 , 故 而 徐 霞 客 未 有 对 白 龙 洞 之 记 载 。 该 洞 自 1 9 6 5 年 发 现 后 , 已 辟 为 白 龙 洞 地 下 公 园 。 过 青 崖 屯 , 寻 探 跪 勺 泉 和 龙 潭 , 对 龙 潭 及 周 围 景 色 描 绘 细 致 且 颇 为 赞 赏 , 称 其 为 “ 万 古 潜 渊 , 千 峰 閟 壑 ” 。 又 记 白 云 山 胜 景 , 对 其 山 色 、 山 中 猿 猴 成 行 的 奇 观 以 及 山 中 所 产 蘑 菇 均 有 美 笔 记 载 。 至 此 , 对 青 崖 地 区 水 系 、 山 脉 进 行 全 面 归 纳 , 较 具 科 学 性 。 其 后 途 中 , 徐 霞 客 记 录 了 遇 奸 人 欺 骗 , 游 资 被 窃 的 经 历 , 担 夫 离 去 , 只 好 亲 自 负 担 而 行 , 况 衣 食 俱 无 着 落 , 困 顿 异 常 。 由 平 坝 至 安 顺 , 着 重 记 游 双 明 洞 。 《 嘉 庆 重 修 一 统 志 · 安 顺 府 山 川 》 载 : “ 双 明 洞 , 在 镇 宁 州 西 五 里 , 又 名 紫 云 洞 , 俗 名 观 音 洞 。 轩 敞 高 朗 , 东 西 相 通 如 城 阙 , 中 有 流 水 , 有 桥 可 渡 ” 。 近 数 十 年 , 在 其 附 近 黔 游 日 记 一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