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任课班级食质2011 任课教师洪成林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系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2013年10月7日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仪器分析 任课班级 食质2011 任课教师 洪成林 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 化学 系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2013年10 月7日
姓名齐誉职称 讲师 总学时 32 使用教材《仪器分析》第四版朱明华胡坪 染 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 程 方法。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较特殊的仪器,故得名“ 举 仪器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 兴 实验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仪器分 析方法不断出现,且其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仪器分析 在分析化学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化学工作者 的 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材 《仪器分析》第四版朱明华胡坪 总学时 8 章次 学时 章 名 第一章 1 仪器分析引言 第二章 6 GC分析法 第三章 4 HPLC分析法 时 第四章 4 电位分析法 第五章 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第六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配 第七章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八章 4 红外光谱 第九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
姓名 齐誉 职称 讲师 总学时 32 使用教材 《仪器分析》第四版 朱明华 胡坪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 方法。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较特殊的仪器,故得名“ 仪器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 实验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仪器分 析方法不断出现,且其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仪器分析 在分析化学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化学工作者 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材 《仪器分析》第四版 朱明华 胡坪 总学时 48 章 次 学时 章 名 第一章 1 仪器分析引言 第二章 6 GC分析法 第三章 4 HPLC分析法 第四章 4 电位分析法 第五章 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第六章 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七章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八章 4 红外光谱 第九章 1 分子发光光谱法 学 时 分 配
2013年月日 教学 1、了解仪器分析的发展、现状,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与特点 目的 2、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1、仪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仪器分析的分类与特点:仪器分析的 发展趋势 2、熟练掌握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 3、掌握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峰)所代表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确含义: 色进洁出曲线 基线、保留值、色谱峰展宽等概念 教 从色流出曲线中,可得询 学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1)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内 (iii)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容 (ⅴ)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 1.教学重点 分析 化学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 2仪器分析的分类 居与各类特点 点、难 3仪器分析的发展 点及教 离方法的原理 数等方法:多蝶休教 学方法 作业、思 作业: 考题、讨 讨论 论题阅读 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课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令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记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页
2013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仪器分析的发展、现状,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与特点 2、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教 学 内 容 1、仪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仪器分析的分类与特点;仪器分析的 发展趋势 2、熟练掌握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 3、掌握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峰)所代表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确含义: 色谱流出曲线、基线、保留值、色谱峰展宽等概念 从色谱流出曲线中,可得许多重要信息: (i)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ii)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iii)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iv) 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v)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 据。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1. 教学重点: 1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2仪器分析的分类依据与各类特点 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4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读 材料 作业: 讨论: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2013年月日 教学 1、掌握色谱分离的理论基础 目的 2、掌握塔板理论 =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s/m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ms/m 塔板理论, 教 当溶质在柱中的平衡次数,即理论塔板数大于50时,可得到基 内 本对称的峰形曲线。 容 第二,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只要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有微小差 异,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后 仍可获得良好的分离 第三,n与半峰宽及峰底宽的关系式为: =5.54(tr /W1/2)2=16(tr/W)2 n=L/H和 n=5.54(tr/W1/2)2=16(tr/)2 教学重点:色谱分离理论及塔板理论的特点及缺点 教学难点:塔析理论的应用 教学重 教学方法:板书及多媒体相合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作业、思 作业: 考题、讨 讨论: 论题阅读 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课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令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记 3.敦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较合适⑧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页
2013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色谱分离的理论基础 2、掌握塔板理论 教 学 内 容 1、 色谱分离的理论基础 K=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s/Cm k =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ms/mm 2、塔板理论,包括流出曲线方程、理论塔板数(n)及有效理论塔板数(n eff)和塔板高度(H)及有效塔板高度(Heff)的计算 塔板理论指出: 第一,当溶质在柱中的平衡次数,即理论塔板数n大于50时,可得到基 本对称的峰形曲线。 第二,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只要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有微小差 异,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后,仍可获得良好的分离。 第三,n与半峰宽及峰底宽的关系式为: n = 5.54(tr / W1/2)2 = 16 (tr / W)2 n = L / H 和 n = 5.54(tr / W1/2)2 = 16 (tr / W)2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色谱分离理论及塔板理论的特点及缺点 教学难点:塔析理论的应用 教学方法:板书及多媒体相合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读 材料 作业: 讨论: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2013年月日 教学 1、掌握速率理论方程 目的 2、掌握分离度和基本分离方程 1、 速率理论-van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 H A B u+C u 式中u为流动相的线速度:A、B、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系 数、分子扩散项系数、传质阻力项系数。 分离度又叫分辨率,它定义为相邻两组分色谱蜂保留值之差与两组 教 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即 R=2(tr2-tr1)/W1+W2 学 分离度R为: 内 R= 色谱条件的 容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方程判断影响色谱分离各种 实验因素 教学重 学难点:速率方程三个系数的影响因素 点、难 学方法:动画与讲授结合 点及教 学方法 作业、思 作业: 考题、讨 讨论 论题阅读 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课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后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记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较合适©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页
2013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速率理论方程 2、掌握分离度和基本分离方程 教 学 内 容 1、速率理论- van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 H = A + B / u + C u 式中u为流动相的线速度;A、B、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系 数、分子扩散项系数、传质阻力项系数。 2、分离度又叫分辨率,它定义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 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即 R = 2 (tr2 - tr1) / W1 +W2 分离度R为: R=( n / 4)(α - 1/α)(k/ 1+ k) 3、色谱条件的选择 固定相的选择、柱温的选择、流动相流速的选择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方程判断影响色谱分离各种 实验因素 教学难点:速率方程三个系数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动画与讲授结合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读 材料 作业: 讨论: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