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V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1、滴定体系(1)EDTA滴定Cu:(2)AgNO,滴定Br,可选择的指示电极是 A.汞电极: B.Pt电极 C.pH玻璃电极: D.银电极 2、用「-选择电极做指示电极,用标准加入法测定F-试样,所得结果是: A.F-的活度: B.F-有效浓度: C.游离F的浓度: D.F总浓度 3、用0.10molL-1Na0州标准溶液,电位滴定某有机酸溶液数据如下。滴定终点的电位(单 位:ml)是 VNa0H/mL 13.3013.40 E/mV 233316 42E 400-590 42 A.316: B.289: 0.267: D.233: 4、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位决定于溶液中: A.Ag+浓度: B.AgCI浓度: C.Ag+和AgCl浓度总和: D.C活度 5、以下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敏化电极的是: A.氟电极: B.氨电极: C.氯电极: D.酶电极 6、各厂生产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指标不同,均以不,c「表示如下。若C1的活度为F 的100倍,要使C1-对F-测定的干扰小于0.1%,下.Cr应为: A.10-2 B.10-3 C.104: D.10-5 7、两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21等于: 8、试样中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离,首先决定于: A.有效塔板数多少: B.柱长: C.组分分配系数的差别:D.流速的快慢 9、色谱分析中,衡量柱效率的参数是: A.分配系数: B.相对保留值
仪器分析Ⅴ 一: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1、滴定体系(1)EDTA 滴定 Cu2+;(2)AgNO3 滴定 Br−,可选择的指示电极是: A.汞电极; B.Pt 电极; C.pH 玻璃电极; D.银电极 2、用 F−选择电极做指示电极,用标准加入法测定 F−试样,所得结果是: A.F−的活度; B.F−有效浓度; C.游离 F −的浓度; D.F−总浓度 3、用 0.10molL−1NaOH 标准溶液,电位滴定某有机酸溶液数据如下。滴定终点的电位(单 位:mL)是 VNaOHmL 13.3013.40 EmV 233316 2 2 E V 400−590 A.316; B.289; C.267; D.233; 4、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位决定于溶液中: A.Ag+浓度; B.AgCl 浓度; C.Ag+和 AgCl 浓度总和; D.Cl−活度 5、以下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敏化电极的是: A.氟电极; B.氨电极; C.氯电极; D.酶电极 6、各厂生产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指标不同,均以 KF Cl − − , 表示如下。若 Cl−的活度为 F − 的 100 倍,要使 Cl−对 F−测定的干扰小于 0.1%, KF Cl − − , 应为: A.10−2 ; B.10−3 ; C.10−4 ; D.10−5 7、两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 r21 等于: A. t t R R 2 1 ; B. t t R R 2 1 ' ' ; C. t t R M 2 ; D. t t R M 2 ' 8、试样中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离,首先决定于: A.有效塔板数多少; B.柱长; C.组分分配系数的差别; D.流速的快慢 9、色谱分析中,衡量柱效率的参数是: A.分配系数; B.相对保留值;
C.理论塔板数或塔板高度: D.分离度 10、在下列色谱图中,分离度大的是: L 11、下述不符合色谱中对担体的要求是: A.表面应是化学活性的:B.多孔性: C.热稳定性好: D.粒度均匀而细小 12、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一般选用H2或He作载气,这是因为它们: A扩散系数大:B.热导系数大 C.电阻小: D.流量大 13、用色谱法分析防空洞的空气内的氧和氮气含量,宜采用: A.热导池检测器: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14、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吸收曲线的最大吸收峰: A上移: B.下移: C.左移: D.右移 15、有色物质溶液对光吸收的摩尔吸光系数ε的大小,除与该有色物质的结构特性有关外 还与下列情况有关的是: A.入时光强度: B.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 C入射光波长: D.有色物质溶液层厚度 16、浓度为3.52×10moL-KMn0溶液,当液层厚度为1.00cm时,在波长525nm处的吸光 度A为0.855。Mn0,的摩尔吸光系数g(单位:Lmol-'.cm-)为: A.0.855×1.00x3.52×10-: B.3.52×10-×1.00/0.855 0.855 C 1.00×3.52×10-4 D.0.855×5.25/3.52×10-
C.理论塔板数或塔板高度; D.分离度 10、在下列色谱图中,分离度大的是: 11、下述不符合色谱中对担体的要求是: A.表面应是化学活性的; B.多孔性; C.热稳定性好; D.粒度均匀而细小 12、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一般选用 H2 或 He 作载气,这是因为它们: A.扩散系数大; B.热导系数大; C.电阻小; D.流量大 13、用色谱法分析防空洞的空气内的氧和氮气含量,宜采用: A.热导池检测器;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14、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吸收曲线的最大吸收峰: A.上移; B.下移; C.左移; D.右移 15、有色物质溶液对光吸收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大小,除与该有色物质的结构特性有关外, 还与下列情况有关的是: A.入射光强度; B.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 C.入射光波长; D.有色物质溶液层厚度 16、浓度为 3.5210−4 molL −1 KMnO4 溶液,当液层厚度为 1.00cm 时,在波长 525nm 处的吸光 度 A 为 0.855。MnO4 −的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1 cm− 1 )为: A.0.8551.003.5210−4 ; B.3.5210−4 1.000.855; C. 4 1.00 3.52 10 0.855 − ; D.0.8555.253.5210−4
17、用双硫踪光度法测定P%+(其摩尔质量为207.2gmo-)。若50mL溶液中含有0.1mgP%2+ 用1cm比色皿在520nm下测得透光度为10%,则此有色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cm) 为: A.1.0x102: B.1.0×103 C.1.0×10°: D.1.0×105 18、光度测定中使用复合光时,曲线发生偏离,其原因是: A.光强太弱: B.光强太强: C.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ε相析! D.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ε值相差较大 19、下列配合物中,属于有色三元配合物的是 A.[Cu-EDTA]之 B.[Fe(CNS)2]+; C.[Cr (OH)]CI]: D.[H,0,-Ti-EDTA] 20、分光光度法中,选用ma×进行比色测定原因是: A.与被测溶液的pH有关: B.可随意选用参比溶液: C.浓度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吸光度的较大变化,测定的灵敏度高: D.使吸光度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是基于: A.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 B.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到所容许的较高的激发态的跃迁: C.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第一激发态返回基态的跃迁 D.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较高的激发态返回较低的或基态的跃迁 22 .Walsh峰值法的局限性要求吸收仅取决于: A.热变宽: B.碰撞变宽: c.自然变宽: D.场变宽 23、在导出吸光度A与待测元素浓度c呈线性关系时,曾作过一些假定。正确的是: A.吸收线的宽度主要取决于谱线的自然宽度: B.通过吸收层的辐射强度在整个吸收光程内是稍有变化的: C.在△v频率范围内,吸收系数可近似地认为是常数: D.基态原子数NO近似地等于总原子数N 24、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A.灯电流: B.灯电压: c.阴极温度: D.内充气体压力 25、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A.便于采用最大的狭宽度 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允许采用较小的光谱通带: 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26、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的干扰是:
17、用双硫腙光度法测定 Pb2+(其摩尔质量为 207.2gmol−1 )。若 50mL 溶液中含有 0.1mgPb2+, 用1cm比色皿在520nm下测得透光度为10%,则此有色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1 cm−1 ) 为: A.1.0102 ; B.1.0103 ; C.1.0104 ; D.1.0105 18、光度测定中使用复合光时,曲线发生偏离,其原因是: A.光强太弱; B.光强太强; C.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相近; D.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值相差较大 19、下列配合物中,属于有色三元配合物的是: A.[Cu−EDTA]2−; B.[Fe(CNS)2] +; C.[Cr(OH)]2Cl]; D.[H2O2−Ti−EDTA] 20、分光光度法中,选用max 进行比色测定原因是: A.与被测溶液的 pH 有关; B.可随意选用参比溶液; C.浓度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吸光度的较大变化,测定的灵敏度高; D.使吸光度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是基于: A.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 B.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到所容许的较高的激发态的跃迁; C.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第一激发态返回基态的跃迁; D.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较高的激发态返回较低的或基态的跃迁 22 .Walsh 峰值法的局限性要求吸收仅取决于: A.热变宽; B.碰撞变宽; C.自然变宽; D.场变宽 23、在导出吸光度 A 与待测元素浓度 c 呈线性关系时,曾作过一些假定。正确的是: A.吸收线的宽度主要取决于谱线的自然宽度; B.通过吸收层的辐射强度在整个吸收光程内是稍有变化的; C.在频率范围内,吸收系数可近似地认为是常数; D.基态原子数 N0 近似地等于总原子数 N 24、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A.灯电流; B.灯电压; C.阴极温度; D.内充气体压力 25、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A.便于采用最大的狭宽度; 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允许采用较小的光谱通带; 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26、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的干扰是:
A.分子吸收: B.背景吸收: C.光散射:D.基体效应 二、填空(分) 1、己知某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0.05.溶液中干扰离子j的活度为0.1molL- 被测离子i的活度为0.2mo1L-,测定中由j所引起的误差E=%。 2、常用的参比电极有 ,这些电极的特点是其电 极电位值在一定条件下 3、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值的理论依据是膜电位与测定溶液的p州值呈 关系, 但测量p州值太大时将产生偏离,称之为 4、电极选择系数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产生 的待测离子活度与干扰离子活 度的比值。其值越 ,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好。电位选择系数可用来估量干扰离子 存在时产生的 的大小。 5、电位分析法多用于 离子测定。离子电荷数越大,测定灵敏度越 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的数值,称为 6、在相同条件下,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 ,亦称 7、在气相色谱中,用有效塔板数衡量色谱柱的 而用相对保留值衡量色谱柱 的 8、随气相色谱分离柱温度升高,组分保留时间,色谱峰宽变,色谱峰面积。 9、分离度表达式中,分子部分决定于」 _:分母部分决定于 10、一般说来,当固定液的种类和用量已经确定后,担体(或载体)粒度越 液膜越薄,柱效越 11、分离非极性组分 一般选用 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 次序流出色谱柱。 12、对于形成氢键的组分,如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它们的沸点顺序依次增大,而它们 形成氢键的能力依次减小,选三乙醇胺作固定液的柱上,三者按 大小次 序出峰:最先出峰的是 13、使用热导检测器时,载气热导系数越大,桥电流可以适当」 。在常用气体 中,热导系数最大的是 14、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15、在朗伯-比耳定律中,摩尔吸光系数是衡量分光度分析 的主要参数, 对同种物质,入射光波长不同,6 16、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可用硫氰酸盐法(s=×10Lmo1cm),也可用邻菲罗啉法 (=1.1×10Lmo-,cm)。如果测定较低含量的铁则以 _法为好,因为该法 17、某有色溶液当液层厚度为1cm时,透过光的强度为入射光强度的80%。若通过5cm的
A.分子吸收; B.背景吸收; C.光散射; D.基体效应 二、填空(分) 1、已知某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 Ki,j =0.05,溶液中干扰离子 j 的活度为 0.1molL −1, 被测离子 i 的活度为 0.2molL −1 ,测定中由 j 所引起的误差 Er=_%。 2、常用的参比电极有_、_,这些电极的特点是其电 极电位值在一定条件下_。 3、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 pH 值的理论依据是膜电位与测定溶液的 pH 值呈_关系, 但测量 pH 值太大时将产生偏离,称之为_。 4、电极选择系数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产生_的待测离子活度与干扰离子活 度的比值。其值越_,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好。电位选择系数可用来估量干扰离子 存在时产生的_的大小。 5、电位分析法多用于_离子测定。离子电荷数越大,测定灵敏度越_。 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的数值,称为_。 6 、在相同条件下,组分 1 的调 整 保 留 值 与 组 分 2 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 _,亦称_。 7、在气相色谱中,用有效塔板数衡量色谱柱的_,而用相对保留值衡量色谱柱 的_。 8、随气相色谱分离柱温度升高,组分保留时间,色谱峰宽变,色谱峰面积。 9、分离度 表达式中 ,分子 部分决定 于_;分 母部分决 定于 _。 10、一般说来,当固定液的种类和用量已经确定后,担体(或载体)粒度越_, 液膜越薄,柱效越_。 11 、 分离 非极 性组 分, 一般 选 用 _ 固定 液, 这时 试样 中 各组 分 按 _次序流出色谱柱。 12、对于形成氢键的组分,如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它们的沸点顺序依次增大,而它们 形成氢键的能力依次减小,选三乙醇胺作固定液的柱上,三者按_大小次 序出峰;最先出峰的是_。 13、使用热导检测器时,载气热导系数越大,桥电流可以适当_。在常用气体 中,热导系数最大的是_。 14、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_。 15、在朗伯−比耳定律中,摩尔吸光系数是衡量分光度分析_的主要参数, 对同种物质,入射光波长不同,_。 16、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可用硫氰酸盐法(=7103 Lmol−1 cm−1 ),也可用邻菲罗啉法 (=1.1104 Lmol−1 cm−1 )。如果测定较低含量的铁则以_法为好,因为该法 _。 17、某有色溶液当液层厚度为 1cm 时,透过光的强度为入射光强度的 80%。若通过 5cm 的
液层时,光强度减弱 18、在分光光度法中,入射光波一般以选择被测溶液的 波长为宜,这是因为在该波长下」 最大,测定的 高。 19、分光光度分析中,选择显色反应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生成的有色化合物 ,化学性质稳定: (2)生成的有色化合物颜色和 颜色有明显差异: 20、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对光源要求辐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 得多。 使申子从基态跃千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 由于原子 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吸收的能量不 同,所以这种吸收线称为 21、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实现测量峰值吸收0的条件是 (1)发射线的半宽度 吸收线的半宽度: (2)】 22、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峰值吸收系数们是指在」 处的 系数。 23、火焰原子化法中,妨碍灵敏度进一步提高的原因是试样的雾化效率低(约10)和火焰 高速燃烧的稀释作用降低了 和 24、在原子吸收分析的标准加入法中,只有」 之后,才能得到被 测元素的真实含量。 25、同一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变化时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在 光谱区 三、计算题(分) 1、电池:Ca24(液膜电极)ca4(a=1.35x10-molL-1)scE 电动势为0.272V。当已知活度的钙溶液换成某一未知钙溶液时, 其电动势为0.230v.则未知液的p[ca4]为多少? (已知5=0.059/2) 2、某五元混合物的色善分析数据如下。计算混合物中C的含量。 组分 ABCDE A/cm2 32.520.760.130.218.3 0.700.720.750.730.78
液层时,光强度减弱_。 18、在分光光度法中,入射光波一般以选择被测溶液的_ 波长为宜,这是因为在该波长下_最大,测定的 _高。 19、分光光度分析中,选择显色反应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生成的有色化合物_,化学性质稳定; (2)生成的有色化合物颜色和_颜色有明显差异; 20、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对光源要求辐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_得多。 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_。由于原子 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吸收的能量不 同,所以这种吸收线称为_。 21、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实现测量峰值吸收 K0 的条件是 (1)发射线的半宽度_吸收线的半宽度; (2)_。 22、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峰值吸收系数 K0 是指在_处的_ 系数。 23、火焰原子化法中,妨碍灵敏度进一步提高的原因是试样的雾化效率低(约 10%)和火焰 高 速 燃 烧 的 稀 释 作 用 降 低 了 _ 和 _。 24、在原子吸收分析的标准加入法中,只有_之后,才能得到被 测元素的真实含量。 25、同一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变化时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在_光谱区。 三、计算题(分) 1、 电 池 : Ca2+ ( 液 膜 电 极 ) Ca2+ ( a = 1.3510−2 molL −1 ) SCE 电 动 势 为 0.272V。当 已 知 活 度 的 钙 溶 液 换 成 某 一 未 知 钙 溶 液 时, 其 电 动 势 为 0.230V, 则 未 知 液 的 p [Ca2+ ] 为 多 少 ? ( 已 知 S = 0.059 2 ) 2、某五元混合物的色谱分析数据如下。计算混合物中 C 的含量。 组分 ABCDE Acm2 32.520.760.130.218.3 Si ' 0.700.720.750.7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