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 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 B.“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 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 C.“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 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 D.“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听觉上丰富了整个 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 美的收结。 解析:D选项应该是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 9.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主说理 由。(3分) 有道理,“冲”比“飞"好。“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 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 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解析】此题考査对字词的赏析能力。首先要能辨别两字之间不同的表现 力,其次更重要的是要把两个字分别放在上下文中去体味推敲,看哪个字 更能符合全诗豪迈有气势的意境。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A.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 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 B.“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 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 C.“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 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 D.“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听觉上丰富了整个 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 美的收结。 解析:D 选项应该是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 9.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主说理 由。(3 分) 有道理,“冲”比“飞”好。“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 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 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能力。首先要能辨别两字之间不同的表现 力,其次更重要的是要把两个字分别放在上下文中去体味推敲,看哪个字 更能符合全诗豪迈有气势的意境。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 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 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 《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 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0.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三处)(2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解析: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解析:A.均指“这时”之意。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 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 (2)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 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 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 《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 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0.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三处)(2 分) 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 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 解析:使用 4 条以上“/”的,给 0 分;其他情况,对 1 处给 1 分。)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 分) A.是时西边用兵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 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风力虽尚劲 解析:A.均指“这时”之意。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一 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 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 (2)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