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級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 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賞;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军中国将军令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D.今齐地方千里/荆之地,方五千里 2.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C.今齐地方千里/有朋自远方来 D.既出军门,群臣皆惊/皆以美于徐公 3.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语文版)九年级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 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寡人之耳者/军中闻将军令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D.今齐地方千里/荆之地,方五千里 2.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C.今齐地方千里/有朋自远方来 D.既出军门,群臣皆惊/皆以美于徐公 3.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金陵人,窒此/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B.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行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们门庭若市 D.而复问其妾/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遂与外人间隔 B.暮寝而思之/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有时朝发白帝/皆朝于齐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熟美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 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王亦受蒙 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C.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年,即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D.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拜见 齐王。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够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有邹忌这样的敢 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和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B、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盲 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不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不能正视自己 C.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
A.是金陵人,客此/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B.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行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 D.而复问其妾/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遂与外人间隔 B.暮寝而思之/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有时朝发白帝/皆朝于齐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2) (3) 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 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王亦受蒙 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C.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年,即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D.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拜见 齐王。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够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有邹忌这样的敢 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和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B、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盲 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不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不能正视自己。 C.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
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D.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 化说明了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纳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B、《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 做国君的更要虛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C、邹忌是一位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的谋士。齐威王是一位心胸宽 广、从谏如流(虚心纳谏)、明智果敢、勇于改革的开明君主。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式直接地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 治的故事,既让我们了解了这一对明君贤臣,又让我们懂得讲话的艺术和宽广的胸襟 的重要性,深受启发 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齐王下令号召“群臣吏民”都来提意见可见平民老百姓是可以参与政治发表看法的 C.齐威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贏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D.邹忌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他要 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细柳营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 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将军约,军中不得 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D.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 化说明了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纳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B、《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 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C、邹忌是一位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的谋士。 齐威王是一位心胸宽 广、从谏如流(虚心纳谏)、明智果敢、勇于改革的开明君主。 D、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式直接地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 治的故事,既让我们了解了这一对明君贤臣,又让我们懂得讲话的艺术和宽广的胸襟 的重要性,深受启发。 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齐王下令号召“群臣吏民”都来提意见可见平民老百姓是可以参与政治发表看法的。 C.齐威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D.邹忌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他要 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细柳营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 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将军约,军中不得 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至霸上及棘门军/天子且至 B.请以军礼见/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C.蒙辞以军中多务/军霸上 D.徐公何能及君也/至霸上及棘门军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军中闺将军令/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闽 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蒙辞以军中多务/军霸上 D.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桓侯故使人问之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B.改容式车,使人称谢/使宣叩头谢主 G.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问:“何以战”/请以军礼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他的地方也很多。 B.文中写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意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 C.文中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 将军”特点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至霸上及棘门军/天子且至 B.请以军礼见/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C.蒙辞以军中多务/军霸上 D.徐公何能及君也/至霸上及棘门军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军中闻将军令/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蒙辞以军中多务/军霸上 D.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桓侯故使人问之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B.改容式车,使人称谢/使宣叩头谢主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问:“何以战”/请以军礼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2)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他的地方也很多。 B.文中写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意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 C.文中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 将军”特点
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直到天子诏书,才进去, 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目无王法,心中没有天子只有将军周亚夫。 B.天子到前两次军营时,“将以下骑送柳”,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 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C.句中的一个“真”字是全句乃至全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含义深刻,令人回味,而且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D.“持兵揖”乃“手持兵器作揖”之意,侧面展现了将军亚夫全副武装的形象。由此可见, 将军亚夫的部队必然军纪严明、英勇善战。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B.“直驰入”表明军霸上及棘门驻军的松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亚夫的回话,简洁有力、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形象 地勾勒出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与前文棘门与霸上唯天子是从的军事 统帅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谨慎善言的“真将军”形象。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 B.及鲁肃过寻阳/就傅读书,过目成诵 C.见往事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直到天子诏书,才进去, 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目无王法,心中没有天子只有将军周亚夫。 B.天子到前两次军营时,“将以下骑送柳”,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 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C.句中的一个“真”字是全句乃至全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含义深刻,令人回味,而且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D.“持兵揖”乃“手持兵器作揖”之意,侧面展现了将军亚夫全副武装的形象。由此可见, 将军亚夫的部队必然军纪严明、英勇善战。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先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B.“直驰入”表明军霸上及棘门驻军的松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亚夫的回话,简洁有力、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形象 地勾勒出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与前文棘门与霸上唯天子是从的军事 统帅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谨慎善言的“真将军”形象。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 B.及鲁肃过寻阳/就傅读书,过目成诵 C.见往事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