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子发射光谱仪器的发展历史 19世纪50年代发现原子发射现象,20世纪30年 代得到迅速发展. 原子发射光谱法在新元素发现方面作出很 大贡献: Rb Cs Ga In TI Pr Nd Sm Ho Tm Yb Lu He Ne Ar Kr Xe
二、原子发射光谱仪器的发展历史 19世纪50年代发现原子发射现象, 20世纪30年 代得到迅速发展. 原子发射光谱法在新元素发现方面作出很 大贡献: Rb Cs Ga In Tl Pr Nd Sm Ho Tm Yb Lu He Ne Ar Kr Xe
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 1、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能力 2、既可进行定性、也可进行定量分析 3、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ng/ml~pg/ml) 4、仪器较简单(与X射线荧光、ICP质谱法相比) 缺点: 不适于部分非金属元素如卤素、惰性气体元素等的分析 目前原子发射光谱法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环境、 临床等样品中痕量元素的分析
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 1、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能力 2、既可进行定性、也可进行定量分析 3、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ng/ml ~ pg/ml) 4、仪器较简单(与X射线荧光、ICP质谱法相比) 缺点: 不适于部分非金属元素如卤素、惰性气体元素等的分析 目前原子发射光谱法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环境、 临床等样品中痕量元素的分析
7.2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a ■物质的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基态,当受到外界 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基态原子 被激发到激发态,同时还可能电离并进一步激 发。处于各种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是很不稳定 的,在108s时间内,按照光谱选择定则,以光 辐射形式释放出能量,跃迁到较低能级或基态, 就产生原子发射光谱
7.2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a 物质的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基态,当受到外界 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基态原子 被激发到激发态,同时还可能电离并进一步激 发。处于各种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是很不稳定 的,在10-8 s时间内,按照光谱选择定则,以光 辐射形式释放出能量,跃迁到较低能级或基态, 就产生原子发射光谱
激发态与激发态之间跃迁形成的光谱称为非共 振线。 ■以基态为跃迁低能级的光谱线称共振线。当基 态是多重态时,仅跃迁至能量最低的多重态光 谱线称主共振线,是元素强度最大的谱线。 ■原子发射的谱线称:原子线 例:MgI285.1 I表示一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II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Mg:I285.21nm;II280.27nm;
激发态与激发态之间跃迁形成的光谱称为非共 振线。 以基态为跃迁低能级的光谱线称共振线。当基 态是多重态时,仅跃迁至能量最低的多重态光 谱线称主共振线,是元素强度最大的谱线。 原子发射的谱线称:原子线 例: MgⅠ285.1 I 表示一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II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Mg:I 285.21 nm ;II 280.27 nm;
激发电位:将原子中的一个外层电子从 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需的能量,单位: ev ■原子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可有不同的 跃迁,这些跃迁遵循光谱选则定律
激发电位:将原子中的一个外层电子从 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需的能量,单位: ev 原子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可有不同的 跃迁,这些跃迁遵循光谱选则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