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
第8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3.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 1802年被人们发现 1955年以前,一直未用于分析化学,为什么?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Walsh A(瓦尔西)发表了著名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之后迅速发展。特点: (1)检出限低,10-10~10-14g; (2)准确度高,1%5%; (3)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因难、不能同时多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A)
3.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 1802年被人们发现 1955年以前,一直未用于分析化学,为什么?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 Walsh A(瓦尔西)发表了著名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之后迅速发展。特点: (1) 检出限低,10-10~10-14 g; (2) 准确度高,1%~5%; (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多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A)
定义: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物质 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通常 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 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定义: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物质 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通常 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 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共振线与吸收线 共振线: 吸收的辐射能使基态原子跃迁到能量最低 的激发态时,产生的吸收线叫N 原子结构不同对辐射的吸收不同 共振吸收线不同 通常选择元素最灵敏的第一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共振线与吸收线 共振线: 吸收的辐射能使基态原子跃迁到能量最低 的激发态时,产生的吸收线叫~ 原子结构不同 对辐射的吸收不同 共振吸收线不同 通常选择元素最灵敏的第一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原子蒸气在特征频率V。处有吸 收线。由此可见,吸收线具有二 定的宽度,称之为谱线轮廓。 吸收线轮廓可用吸收线的半宽度来表 征,中心频率用V。、中心波长用表 示,半宽度用△V或△表征,峰值吸收 图8-3Iy与v的关系 一半处的频率或波长称吸收线的半宽 度,约为10-3~10-2nm
图8-3 IV与v的关系 原子蒸气在特征频率 v0 处有吸 收线。由此可见,吸收线具有一 定的宽度,称之为谱线轮廓。 吸收线轮廓可用吸收线的半宽度来表 征,中心频率 用ν0 、中心波长用λ0表 示,半宽度用Δν或Δλ表征,峰值吸收 一半处的频率或波长称吸收线的半宽 度,约为10-3~10-2nm 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