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 Chromatography
20世纪中期,大量采用一些经典的分离方法:沉淀、蒸馏 和萃取 现代分析中,大量采用色谱和电泳分离方法。迄今为止,色 谱方法是最为有效的分离手段!其应用涉及每个科学领域。 ■ 历史: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Mikhai.1 Tswett最先发明 他采用填充有固体CaCO细粒子的玻璃柱,将植物色素的混合物 叶绿素和叶黄素 chlorophy11s&xanthophy11s)加于柱顶端, 然后以溶剂淋洗,被分离的组份在柱中显示了不同的色带,他称 之为色谱(希腊语中 “chroma”=color;“graphein”=rite)。 50年代,色谱发展最快(一些新型色谱技术的发展;复杂 组分分析发展的要求。) 1937-1972年,15年中有12个Wobe1奖是有关色谱研究的!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概述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3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 溶剂 层析室 碳酸钙 色谱带 层折虑纸 组份斑点 展开剂 展开剂 层析板 纸层析装置 薄层层析装置
1.概述 俄国植物学家 在1903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 ¨
■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或超 临界流体)通过一固定于柱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 相溶的固定相表面。样品中各组份在两相中进行不同 程度的作用。与固定相作用强的组份随流动相流出的 速度慢,反之,与固定相作用弱的组份随流动相流出 的速度快。由于流出的速度的差异,使得混合组份最 终形成各个单组份的“带band矿”或“区one”,对 依次流出的各个单组份物质可分别进行定性、定量分 析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 组分在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 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 的流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