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把握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及其产生的原因,全面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历史作用,并能够结合现实科学认识社会主 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学习建议]本章阐述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这是整个教材 中带有总结性的一章,所以真正理解本章的内容应该联系以前几章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同时, 本章所阐述的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并注意对 有关的社会思潮进行正确分析。 [主要知识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 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主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本章小结]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时而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时 而表现出停滞的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竞争的压力迫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的进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进行局 部调整,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延缓:垄断资本主义各 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开展综合国力,特别是军备竞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里经济停滞,除了垄断这个最根本原因外,还有:垄断资本 能够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从而使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减弱了;在 定时候和一定条件下,垄断还会造成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情形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有两重性:既有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起促进作用的 面,又有起阻碍作用的一面。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积累,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带来更加 深刻的负面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进步。随着 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自己又逐渐演变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进入垄断资本主义,资产 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自我调整。这种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和 促进生产力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终究不能解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同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 定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 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 这样那样的曲折,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基本内容 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趋势,即时而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时而表现出“停滞的趋势”。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出现的这两种趋势,都是由垄断及其发展变化引起的。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存在迅速发展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四个 方面:第一,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生产力总是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 中,它有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垄断固然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阻碍作用的一面,但也不可能完 全阻止生产力本身的不断发展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把握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及其产生的原因,全面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历史作用,并能够结合现实科学认识社会主 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学习建议] 本章阐述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这是整个教材 中带有总结性的一章,所以真正理解本章的内容应该联系以前几章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同时, 本章所阐述的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并注意对 有关的社会思潮进行正确分析。 [主要知识点]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资 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主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本章小结]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时而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时 而表现出停滞的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竞争的压力迫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的进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进行局 部调整,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延缓;垄断资本主义各 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开展综合国力,特别是军备竞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里经济停滞,除了垄断这个最根本原因外,还有:垄断资本 能够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从而使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减弱了;在一 定时候和一定条件下,垄断还会造成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情形;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有两重性:既有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起促进作用的一 面,又有起阻碍作用的一面。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积累,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带来更加 深刻的负面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进步。随着 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自己又逐渐演变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进入垄断资本主义,资产 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自我调整。这种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和 促进生产力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终究不能解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同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 定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 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 这样那样的曲折,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基本内容] 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趋势,即时而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时而表现出“停滞的趋势”。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出现的这两种趋势,都是由垄断及其发展变化引起的。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存在迅速发展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四个 方面:第一,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生产力总是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 中,它有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垄断固然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阻碍作用的一面,但也不可能完 全阻止生产力本身的不断发展
第二,垄断时期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竞争,竞争的压力迫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的进步。 从一定意义上讲,垄断时期的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更为突出。这些归根结 底是为了维护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利益,但客观上也必然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 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进行局部调整,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在一定 时期内得以延缓。 第四,垄断资本主义各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开展综合国力,特别是军备竞赛,客 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趋势也不可能掩盖和排除其停滞的一面。垄断统治导致生产和 技术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出现停滞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资本能够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从而使在自由竞争 时期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弱了。 第二,在一定时候和一定条件下,垄断还会造成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情形。当新技术、 新设备的采用,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的时候,垄断组织往往凭借他们的垄断地位和经济实力, 阻碍新设备、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搁置起来。 2、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垄断制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 具体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它在相应的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 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乃至迅速地发展。另一方面,垄断统治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消 极作用。 垄断统治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所谓食利者阶层,是指那些完全脱离 了生产经营活动,专靠“剪息票”(即吃利息)为生的一批剥削者。进入垄断阶段后,食利者 人数大大增加,以致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日益庞大的食利者阶层 所谓食利国,是指靠资本输出来剥削和掠夺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获取大量财富和收人的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庞大的资本输出的收入,使越来越多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 食利国 第二,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进一步加深,从而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更加频繁地爆发。二战后,进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阶段,采取了种种的“反危机措施”,但经济危机并没有被消除,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明显 地出现停滞的趋势,并出现财政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除了经济领域的多种危机外,还有社 会生活的危机也在进一步加落 第三,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有两 手:一方面,他们使用暴力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另一方面,他们推行改良主义,采 取麻痹手法,瓦解工人队伍。 垄断资本家采取改良主义的手法主要有:从自己获取的巨额利润中拿出一小部分,用来 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形成一个工人贵族阶层,并指使他们从工人 队伍内部来分裂和破坏工人运动;又通过极力推行福利政策,举办各种福利事业,来缓和阶 级矛盾:推行“劳资合作”、“工人参加管理”等措施,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打着“资本民 主化”、“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 产者,人人都是企业“主人”。这些做法确实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调和、缓解 阶级矛盾的作用。但是,垄断资本家采取改良主义措施根本没有触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 有制,也丝毫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二,垄断时期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竞争,竞争的压力迫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的进步。 从一定意义上讲,垄断时期的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更为突出。这些归根结 底是为了维护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利益,但客观上也必然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 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进行局部调整,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在一定 时期内得以延缓。 第四,垄断资本主义各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开展综合国力,特别是军备竞赛,客 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趋势也不可能掩盖和排除其停滞的一面。垄断统治导致生产和 技术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出现停滞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资本能够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从而使在自由竞争 时期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弱了。 第二,在一定时候和一定条件下,垄断还会造成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情形。当新技术、 新设备的采用,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的时候,垄断组织往往凭借他们的垄断地位和经济实力, 阻碍新设备、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搁置起来。 2、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垄断制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 具体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它在相应的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 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乃至迅速地发展。另一方面,垄断统治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消 极作用。 垄断统治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所谓食利者阶层,是指那些完全脱离 了生产经营活动,专靠“剪息票”(即吃利息)为生的一批剥削者。进入垄断阶段后,食利者 人数大大增加,以致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日益庞大的食利者阶层。 所谓食利国,是指靠资本输出来剥削和掠夺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获取大量财富和收人的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庞大的资本输出的收入,使越来越多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 食利国。 第二,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进一步加深,从而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更加频繁地爆发。二战后,进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阶段,采取了种种的“反危机措施”,但经济危机并没有被消除,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明显 地出现停滞的趋势,并出现财政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除了经济领域的多种危机外,还有社 会生活的危机也在进一步加深。 第三,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有两 手:一方面,他们使用暴力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另一方面,他们推行改良主义,采 取麻痹手法,瓦解工人队伍。 垄断资本家采取改良主义的手法主要有:从自己获取的巨额利润中拿出一小部分,用来 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形成一个工人贵族阶层,并指使他们从工人 队伍内部来分裂和破坏工人运动;又通过极力推行福利政策,举办各种福利事业,来缓和阶 级矛盾;推行“劳资合作”、“工人参加管理”等措施,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打着“资本民 主化”、“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 产者,人人都是企业“主人”。 这些做法确实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调和、缓解 阶级矛盾的作用。但是,垄断资本家采取改良主义措施根本没有触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 有制,也丝毫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基本内容] 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资产阶级在在资本主义最初的 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自己又逐渐演变为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产阶级再也不是新的先进生产力的 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迟早要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社会经济形态所代替。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关系方面,还是在发展生产力方面,都进行了 自我调整。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垄 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又一次自我“扬弃”。二战后,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进入20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进一步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这种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终究不能解决 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表现出 终将转向新的社会形态,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趋势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 定的:首先,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资 本的不断积累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准备了物质条件。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 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其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与 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之 相适应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 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 化和管理社会化都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 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奏。 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 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首先,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 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 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 其次,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还 有可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调整,从而在较长时期中能够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进 一步发展。再次,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集结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 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才能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最后,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 义制度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要经 过长期、反复的较量和斗争。总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将是一个相当长的 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 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基本内容] 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资产阶级在在资本主义最初的 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自己又逐渐演变为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产阶级再也不是新的先进生产力的 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迟早要为—种新的先进的社会经济形态所代替。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关系方面,还是在发展生产力方面,都进行了 自我调整。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垄 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又一次自我“扬弃”。二战后,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进一步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这种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终究不能解决 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表现出 终将转向新的社会形态,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趋势。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 定的:首先,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资 本的不断积累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准备了物质条件。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 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其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与 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之 相适应。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 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 化和管理社会化都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 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奏。 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 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首先,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 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 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 其次,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还 有可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调整,从而在较长时期中能够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进 一步发展。再次,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集结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 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才能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最后,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 义制度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要经 过长期、反复的较量和斗争。总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将是一个相当长的 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 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表明:资本主义是一种存在着对人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经济制 度,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但它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创造了现代的科学技 术和管理方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应地,我们要从批判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的本质 矛盾和历史局限性,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要从借鉴的角度,研究资 本主义社会中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进 「重点难点分析 1、全面认识垄断资产阶级推行的改良主义 对这个问题理解,首先要了解垄断资产阶级推行的改良主义的措施有哪些,然后分析这 些措施的本质。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把握这个问题应该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 际 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加强垄断地位,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加强其政 治统治。这些手段扬包括:一方面,他们使用暴力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另一方面 他们推行改良主义,采取麻痹手法,瓦解工人队伍 垄断资本家采取改良主义的手法主要有:第一,从自己获取的巨额利润中拿出一小部分, 用来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形成一个工人贵族阶层,并指使他们从 工人队伍内部来分裂和破坏工人运动。第二,又通过极力推行福利政策,举办各种福利事业 来缓和阶级矛盾。第三,推行“劳资合作”、“工人参加管理”等措施,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第四,打着“资本民主化”、“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 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业“主人 这些做法确实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调和、缓解阶级矛盾的作用。但是,垄 断资本家采取改良主义措施根本没有触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也丝毫没有改变工人 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社会化的历程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首先要搞清楚资本社会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哪几阶段。然后 分析这些调整所带来的双重结果。资本社会化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这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 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 (2)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又 次调整,是继股份公司产生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自我“扬弃”。 (3)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 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的结果,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 (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 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进一步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上述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它终究不 能解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资本主义自我调整 表明,它终将转向新的社会形态,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概念辨析 资本民主化 股份资本 产生的背景不同 资本民主化”是垄断资产股份资本是在单个资本没有 阶级所打的旗号。垄断资产力量创建和经营愈益社会化 阶级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的大企业的情况下,资本家 人购买股票,并以此宣扬人将资本联合起来,以克服资
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表明:资本主义是一种存在着对人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经济制 度,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但它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创造了现代的科学技 术和管理方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应地,我们要从批判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的本质、 矛盾和历史局限性,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要从借鉴的角度,研究资 本主义社会中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进。 [重点难点分析] 1、全面认识垄断资产阶级推行的改良主义 对这个问题理解,首先要了解垄断资产阶级推行的改良主义的措施有哪些,然后分析这 些措施的本质。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把握这个问题应该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 际 。 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加强垄断地位,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加强其政 治统治。这些手段扬包括:一方面,他们使用暴力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另一方面, 他们推行改良主义,采取麻痹手法,瓦解工人队伍。 垄断资本家采取改良主义的手法主要有:第一,从自己获取的巨额利润中拿出一小部分, 用来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形成一个工人贵族阶层,并指使他们从 工人队伍内部来分裂和破坏工人运动。第二,又通过极力推行福利政策,举办各种福利事业, 来缓和阶级矛盾。第三,推行“劳资合作”、“工人参加管理”等措施,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第四,打着“资本民主化”、“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 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业“主人”。 这些做法确实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调和、缓解阶级矛盾的作用。但是,垄 断资本家采取改良主义措施根本没有触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也丝毫没有改变工人 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社会化的历程。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首先要搞清楚资本社会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哪几阶段。然后, 分析这些调整所带来的双重结果。资本社会化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这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 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 (2)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又 一次调整,是继股份公司产生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自我“扬弃”。 (3)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 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的结果,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 (4)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 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进一步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上述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它终究不 能解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资本主义自我调整 表明,它终将转向新的社会形态,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概念辨析] “资本民主化” 股份资本 产生的背景不同 “资本民主化”是垄断资产 阶级所打的旗号。垄断资产 阶级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 人购买股票,并以此宣扬人 股份资本是在单个资本没有 力量创建和经营愈益社会化 的大企业的情况下,资本家 将资本联合起来,以克服资
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矛盾的措施。 本质不同 工人手中持有少量股票,并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 不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 料所有权和改变了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 者地位。企业的大权仍由掌范围内的局部调整。但它终 握企业控股权的大资本家所究不能解决高度社会化的生 把持,无论从全社会角度来产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 看,还是从企业内部来看,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 垄断资产阶级都占据着统治 地位。 辅助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形式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列宁在本世纪 初期曾经提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现在资 本主义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 很大的发展。目前,从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 这样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要高得多。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呢? 解答:(1)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 不成立了。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 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 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 (2)自从社会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在世界上出现,并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同社会主义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尽管形式不断变换,但 从未停止过。另一方面,它们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某些环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包括借 鉴社会主义的一些作法,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而且生 产力还在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程度的缓和。具体说来,进 入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它们在税收、福利 政策、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特别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 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还要看到,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 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条件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 甚至军事优势,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这也是它们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恩格斯 在《一八九一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一文中指出:“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 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 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又也没有了无计划 性。”总之,资本主义在自身发展中是会出现变化的。 (3)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上述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 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 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新经济”,加速推动经济全球化,造成了 西方国家的财富不断增加,但这些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资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 最终都不可能违背客观规律。为此,我们一方面绝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具体演进中产生 的一些繁荣现象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论断:另一方面,要科学认识当代资本
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 业的“主人”。 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矛盾的措施。 本质不同 工人手中持有少量股票,并 不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 料所有权和改变了雇佣劳动 者地位。企业的大权仍由掌 握企业控股权的大资本家所 把持,无论从全社会角度来 看,还是从企业内部来看, 垄断资产阶级都占据着统治 地位。 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 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 范围内的局部调整。但它终 究不能解决高度社会化的生 产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 [辅助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形式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列宁在本世纪 初期曾经提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现在资 本主义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 很大的发展。目前,从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 这样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要高得多。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呢? 解答:(1)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 不成立了。1859 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 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 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 (2)自从社会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在世界上出现,并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同社会主义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尽管形式不断变换,但 从未停止过。另一方面,它们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某些环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包括借 鉴社会主义的一些作法,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而且生 产力还在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程度的缓和。具体说来,进 入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它们在税收、福利 政策、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特别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 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还要看到,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 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条件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 甚至军事优势,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这也是它们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恩格斯 在《一八九一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一文中指出:“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 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 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又也没有了无计划 性。”总之,资本主义在自身发展中是会出现变化的。 (3)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上述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 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 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新经济”,加速推动经济全球化,造成了 西方国家的财富不断增加,但这些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资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 最终都不可能违背客观规律。为此,我们一方面绝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具体演进中产生 的一些繁荣现象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论断;另—方面,要科学认识当代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