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出发,通过对资本和剩余价值各种具 体形式的分析,揭示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主义各个剥削集团之间分割的,从而在总体上揭示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全貌,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加 剧 【学习建议】本章着重分析的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剩余价 值的具体转化形式,揭示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土地所有者等剥削集团如何参与瓜 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学习本章要注意掌握各个概念的基本内容,理解马克思在 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分析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本质 【主要知识点】商业资本商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 商业流通费用借贷资本利息的来源和本质利息率资本主义银行银行资本银行利润 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功能股票和股息股票价格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 土地价格 【本章小结】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 本形式,其职能就是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商业利润从表面上看,来源于商品的销售价格 高于商品的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但实际上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由雇佣工 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工 人的关系。商业利润必须等于平均利润。由于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所以,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十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了 获取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其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 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着 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借贷资 本量的比率,它总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摆动。 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的企业。银行资本由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构 成。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扣除银行经营管理费用以后的余额。相对于银行自有资 本,银行利润在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它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 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息是股票持有者凭票面金额从企业盈利中获得的收入,是剩余 价值的一部分。股票价格是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经营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 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 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地租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 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交纳的地租。其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的等级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其源泉是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级差地租又 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l。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 地,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其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 机构成,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其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土地 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 第一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六章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出发,通过对资本和剩余价值各种具 体形式的分析,揭示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主义各个剥削集团之间分割的,从而在总体上揭示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全貌,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加 剧。 【学习建议】 本章着重分析的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剩余价 值的具体转化形式,揭示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土地所有者等剥削集团如何参与瓜 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学习本章要注意掌握各个概念的基本内容,理解马克思在 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分析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本质。 【主要知识点】 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 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 商业流通费用 借贷资本 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利息率 资本主义银行 银行资本 银行利润 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的功能 股票和股息 股票价格 资本主义地租 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土地价格 【本章小结】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 本形式,其职能就是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商业利润从表面上看,来源于商品的销售价格 高于商品的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但实际上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由雇佣工 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工 人的关系。商业利润必须等于平均利润。由于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所以,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了 获取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其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 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着 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借贷资 本量的比率,它总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摆动。 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的企业。银行资本由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构 成。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扣除银行经营管理费用以后的余额。相对于银行自有资 本,银行利润在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它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 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息是股票持有者凭票面金额从企业盈利中获得的收入,是剩余 价值的一部分。股票价格是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经营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 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 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地租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 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交纳的地租。其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的等级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其源泉是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级差地租又 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 地,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其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 机构成,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其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土地 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 第一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基本内容】 1.商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 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 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 商业资本执行着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转 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第一,商品的销售成为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的独 立业务。第二,商人有自己独立的投资。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对于产业资本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 通资本。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 流通时间。但要指出的是,只有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的限度时,才能对生产 资本起到有利的作用 商业资本的存在,还有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方面。当产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商 业资本家以后,商品并未最终进入消费领域,而是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有的商人还把商品囤 积居奇或转手倒卖,因而形成虚假的市场需求,促使产业资本家更加盲目地扩大生产,从而导 致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加深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当这个矛盾发展到异常尖锐的地步时,便 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在商业活动中,除了生产过程在 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是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所以,商业利润不能来源于纯粹的商品买 商业资本家之所以能获得商业利润,其具体途径是由于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商品的购买价 格,即通过价格差额,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 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样,就造成商业利润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假象 事实上,商业利润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真正来 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等于平均利润 3.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商业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 运动所引起的费用,这些费用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 可以使商品的价值增加,通过商品的销售,可以使这部分费用得到补偿,并给商业资本家带来 相应的利润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即在单纯的商品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 用。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其实物的补偿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拿出一部分物质资料 供商业部门用作商业设备、办公用品、店员的生活用品等:其价值的补偿是从剩余价值总额中 扣除相应的部分 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是非生产性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却为商 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店员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 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用来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可变 资本: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除其中一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商业资本家的各 种费用开支外,其余的部分则被商业资本家作为商业利润无偿占有。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是商 业利润的直接源泉 【重点难点分析】 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
【基本内容】 1.商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 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 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 商业资本执行着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转 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第一,商品的销售成为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的独 立业务。第二,商人有自己独立的投资。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对于产业资本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 通资本。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 流通时间。但要指出的是,只有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的限度时,才能对生产 资本起到有利的作用。 商业资本的存在,还有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方面。当产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商 业资本家以后,商品并未最终进入消费领域,而是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有的商人还把商品囤 积居奇或转手倒卖,因而形成虚假的市场需求,促使产业资本家更加盲目地扩大生产,从而导 致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加深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当这个矛盾发展到异常尖锐的地步时,便 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在商业活动中,除了生产过程在 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是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所以,商业利润不能来源于纯粹的商品买 卖。 商业资本家之所以能获得商业利润,其具体途径是由于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商品的购买价 格,即通过价格差额,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 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样,就造成商业利润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假象。 事实上,商业利润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真正来 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等于平均利润。 3.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商业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 运动所引起的费用,这些费用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 可以使商品的价值增加,通过商品的销售,可以使这部分费用得到补偿,并给商业资本家带来 相应的利润。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即在单纯的商品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 用。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其实物的补偿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拿出一部分物质资料 供商业部门用作商业设备、办公用品、店员的生活用品等;其价值的补偿是从剩余价值总额中 扣除相应的部分。 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是非生产性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却为商 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店员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 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用来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可变 资本;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除其中一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商业资本家的各 种费用开支外,其余的部分则被商业资本家作为商业利润无偿占有。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是商 业利润的直接源泉。 【重点难点分析】 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
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应从产业资本循环入手,抓住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必要 性和可能性。这种必要性表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范围狭小, 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产业资本家既从事商品的生产活动,又从事商品的销 售活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市场范围不断扩大,流通过程中的商品资本数量逐渐增 大,产业资本家要求由专门从事商品销售业务的商业资本家来为其推销商品服务。这样,商品 资本的职能就逐渐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成为由商业资本专门执行的职能。可见,商业资本 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本形式。商品 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可能性表现在:一方面,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 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这就为各种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工创造 了条件。另一方面,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商品资本的职能 就有可能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2.商业利润的源泉和本质 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应从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这一基本原 理入手。在商业活动中,除了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是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 所以,商业利润不能来源于纯粹的商品买卖。商业利润从表面上看,来源于商品的销售价格高 于商品的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即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 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事实上,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 门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过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由雇佣工人创 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本质上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 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概念辨析】 1.商品资本与商业资本 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区别在于:第一,商品资本是生产资本循环的一种职能形式,商业 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独立的职能资本。第二,商品资本的运动公式是W′ 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 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联系在于: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职能 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2.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生产性流通费用与纯粹流通费用的区别在于:第一,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 运动所引起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第二,生产性流通费用 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在单纯的商品买卖过程中所支 出的费用。第三,生产性流通费用可以使商品的价值增加,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增加商品的价 值。第四,生产性流通费用通过商品的销售得到补偿,并给商业资本家带来相应的利润,纯粹 流通费用的实物补偿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物质资料的扣除,价值补偿是剩余价值总额的一部 分扣除 【辅助阅读】 商业利润表现为商品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因而商品只能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是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解答:在现实的商品流通中,商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从产业资本家那里买 进商品,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从而通过价格差额来取得利润。但这种商业加价 仅仅表明商业资本家取得商业利润的方法,并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加价也不是商品 价值以上的加价
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应从产业资本循环入手,抓住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必要 性和可能性。这种必要性表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范围狭小,产 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产业资本家既从事商品的生产活动,又从事商品的销 售活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市场范围不断扩大,流通过程中的商品资本数量逐渐增 大,产业资本家要求由专门从事商品销售业务的商业资本家来为其推销商品服务。这样,商品 资本的职能就逐渐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成为由商业资本专门执行的职能。可见,商业资本 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本形式。商品 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可能性表现在:一方面,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 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这就为各种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工创造 了条件。另一方面,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商品资本的职能 就有可能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2.商业利润的源泉和本质 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应从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这一基本原 理入手。在商业活动中,除了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是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 所以,商业利润不能来源于纯粹的商品买卖。商业利润从表面上看,来源于商品的销售价格高 于商品的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即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 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事实上,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 门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过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由雇佣工人创 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本质上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 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概念辨析】 1.商品资本与商业资本 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区别在于:第一,商品资本是生产资本循环的一种职能形式,商业 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独立的职能资本。第二,商品资本的运动公式是 W'—G', 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 G—W—G′。 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联系在于: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职能 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2.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生产性流通费用与纯粹流通费用的区别在于:第一,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 运动所引起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第二,生产性流通费用 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在单纯的商品买卖过程中所支 出的费用。第三,生产性流通费用可以使商品的价值增加,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增加商品的价 值。第四,生产性流通费用通过商品的销售得到补偿,并给商业资本家带来相应的利润,纯粹 流通费用的实物补偿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物质资料的扣除,价值补偿是剩余价值总额的一部 分扣除。 【辅助阅读】 商业利润表现为商品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因而商品只能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是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解答:在现实的商品流通中,商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从产业资本家那里买 进商品,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从而通过价格差额来取得利润。但这种商业加价 仅仅表明商业资本家取得商业利润的方法,并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加价也不是商品 价值以上的加价
资本在流通领域内不能自行增殖,商品的买卖只能使价值形式发生变化,使价值和剩余价 值得以实现。商业利润不是来源于流通过程,而是来源于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 值,只不过这种剩余价值由商业店员在流通中予以实现。 此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要求考生正确说明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是不能 自行增殖的道理。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分析商业利润的来源入手,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的雇佣工人 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过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由雇佣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 余价值 第二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基本内容】 1.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包括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 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的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 方面会发生大量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又会产生对货币资本的补充需要。于是形成 了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循环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是:第一,暂时闲 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第二,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第三,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 值。由于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相互交错进行的,某些资本家在资本循环过程中有暂时闲置的 货币资本时,另一些资本家在资本循环中却对货币资本有需求。因此,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本 的资本家,就可以把这些货币资本贷给需要补充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所以,从职能资本运 动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借贷出去时,就转化为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产生出 来,并服务于职能资本的独立资本形式。借贷资本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 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 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2.利息和利息率 随着借贷资本的产生,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借贷资本只有在职能资本家使用 它时,才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挥资本职能。借贷资本家凭借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在收回货 币资本时取得利息收入。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 职能资本家在使用借到的货币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能获得平均利润。这个平均利润 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出让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获得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 本家所获得的企业利润。企业利润是指存在着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 数量上就是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 形式。因此,利息就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实质上是 剩余价值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利息的来源,归根结底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 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 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关系。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 息量/借贷资本总额。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的高低,用公式表示:利息量=借 贷资本总额×利息率。 利息率的高低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平均利润率,更不能高于 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利息率总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浮动。在一般 情况下,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决定利息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资本在流通领域内不能自行增殖,商品的买卖只能使价值形式发生变化,使价值和剩余价 值得以实现。商业利润不是来源于流通过程,而是来源于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 值,只不过这种剩余价值由商业店员在流通中予以实现。 此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要求考生正确说明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是不能 自行增殖的道理。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分析商业利润的来源入手,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的雇佣工人 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过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由雇佣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 余价值。 第二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基本内容】 1.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包括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 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的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一 方面会发生大量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又会产生对货币资本的补充需要。于是形成 了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循环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是:第一,暂时闲 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第二,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第三,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 值。由于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相互交错进行的,某些资本家在资本循环过程中有暂时闲置的 货币资本时,另一些资本家在资本循环中却对货币资本有需求。因此,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本 的资本家,就可以把这些货币资本贷给需要补充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所以,从职能资本运 动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借贷出去时,就转化为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产生出 来,并服务于职能资本的独立资本形式。借贷资本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 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 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2.利息和利息率 随着借贷资本的产生,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借贷资本只有在职能资本家使用 它时,才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挥资本职能。借贷资本家凭借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在收回货 币资本时取得利息收入。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 值。 职能资本家在使用借到的货币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能获得平均利润。这个平均利润 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出让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获得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 本家所获得的企业利润。企业利润是指存在着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 数量上就是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 形式。因此,利息就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实质上是 剩余价值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利息的来源,归根结底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 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 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关系。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 息量/借贷资本总额。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的高低,用公式表示:利息量=借 贷资本总额×利息率。 利息率的高低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平均利润率,更不能高于 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利息率总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浮动。在一般 情况下,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决定利息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同方向变化。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就 上升:反之,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就下降 在一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来 决定。此外,利息率的高低还受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借贷资本风险、借贷时 间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个国家的既定时期内,利息率是确定的,在每次借贷行为中,都预先确 定了利息率的高低 3.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 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银行的主要职能:一是吸收存款,即把社会上 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集中到银行:二是发放贷款,即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银行充 当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信用中介和资本家相互之间的支付中介。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的信用业务有负 债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就是以吸收存款方式借入资金,资产业务就是通过发放贷款贷出 资 银行资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银行资本家自己投入的资本,即自有资本,它只占银行资 本的一小部分:二是银行吸收的存款,即借入资本,它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 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应相当于平均 利润。银行利润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所构成的。银行向外贷款所收取的贷款利息, 大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两者的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就形成银行利润 它在数量上相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银行利润的来源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由向银行借款的职能资本 家将其剥削雇佣工人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银行而形成的。银行资本家能以 银行利润形式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依靠银行雇员的劳动实现的。银行雇员的劳动并不创 造价值与剩余价值,但他们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并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银行资 本家实现银行利润。所以,银行资本家也参与了剩余价值的瓜分,银行资本家既剥削生产部门 的雇佣工人,又直接剥削银行雇员的剩余劳动 4.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股票的持有者是向股份公司投资的股 东。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中型企业,大都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经营。股份公司的典型和成熟 的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所设立的企业法人组织,企 业以其经营的法人财产为限,股东以其投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第一,生产社会化程度 的提高,生产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要求通过集资的方式,把单个资本及社会上的闲散资 本联合起来组成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单个资本经营方式转为联合资本经营方式,是在不改变 资本主义企业私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第二,资本主义信 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股份公司是以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相分离为前提的,股东可以凭借股票参与股份公司的利润分配,其资本由股份公司在生产经营 中加以使用。另一方面,股份公司股票的发行,一般是通过作为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来进行 的,有时银行也成为购买股票的投资者 股份公司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对 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第 二,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第三,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 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它是股份资本所有权 的凭证,是股份资本分配收益的权利证书,属于有价证券中的资本证券。股票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不返还性。股票被股东认购之后,股东不能退股索回本金。股东如不想继续持股,只能 到证券市场上出售股票。第二,流动性。股票不是劳动产品,本身没有价值,但它能给持有者 带来股息收入,因而可以在股票市场买卖、抵押或转让。第三,风险性。投资入股者持有股票
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同方向变化。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就 上升;反之,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就下降。 在一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来 决定。此外,利息率的高低还受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借贷资本风险、借贷时 间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个国家的既定时期内,利息率是确定的,在每次借贷行为中,都预先确 定了利息率的高低。 3.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 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银行的主要职能:一是吸收存款,即把社会上 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集中到银行;二是发放贷款,即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银行充 当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信用中介和资本家相互之间的支付中介。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的信用业务有负 债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就是以吸收存款方式借入资金,资产业务就是通过发放贷款贷出 资金。 银行资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银行资本家自己投入的资本,即自有资本,它只占银行资 本的一小部分;二是银行吸收的存款,即借入资本,它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 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应相当于平均 利润。银行利润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所构成的。银行向外贷款所收取的贷款利息, 大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两者的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就形成银行利润。 它在数量上相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银行利润的来源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由向银行借款的职能资本 家将其剥削雇佣工人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银行而形成的。银行资本家能以 银行利润形式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依靠银行雇员的劳动实现的。银行雇员的劳动并不创 造价值与剩余价值,但他们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并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银行资 本家实现银行利润。所以,银行资本家也参与了剩余价值的瓜分,银行资本家既剥削生产部门 的雇佣工人,又直接剥削银行雇员的剩余劳动。 4.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股票的持有者是向股份公司投资的股 东。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中型企业,大都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经营。股份公司的典型和成熟 的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所设立的企业法人组织,企 业以其经营的法人财产为限,股东以其投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第一,生产社会化程度 的提高,生产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要求通过集资的方式,把单个资本及社会上的闲散资 本联合起来组成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单个资本经营方式转为联合资本经营方式,是在不改变 资本主义企业私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第二,资本主义信 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股份公司是以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相分离为前提的,股东可以凭借股票参与股份公司的利润分配,其资本由股份公司在生产经营 中加以使用。另一方面,股份公司股票的发行,一般是通过作为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来进行 的,有时银行也成为购买股票的投资者。 股份公司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对 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第 二,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第三,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 定。 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它是股份资本所有权 的凭证,是股份资本分配收益的权利证书,属于有价证券中的资本证券。股票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不返还性。股票被股东认购之后,股东不能退股索回本金。股东如不想继续持股,只能 到证券市场上出售股票。第二,流动性。股票不是劳动产品,本身没有价值,但它能给持有者 带来股息收入,因而可以在股票市场买卖、抵押或转让。第三,风险性。投资入股者持有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