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教案 一、课程及其教学概况 1. 课程名称: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 2. 学时学分:周 4 学时,4 学分 3.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养殖学,等。 4. 指定教材:战文斌 主编.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年 5 月. 5. 教学参考书: (1) 《科技兴海丛书》编辑委员会. 海水养殖技术.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2) 丛玉隆, 等. 免疫学检验技术与临床.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 江育林, 陈爱平.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图鉴.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 世界卫生组织编.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手册.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5) 陈镜富, 胡玖. 淡水养殖病害诊断与防治.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6) 杨先乐, 等. 特种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7) 张本, 周永灿, 黄勃. 虾类养殖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8) 俞开康, 等. 海水养殖病害诊断与防治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9) 相建海。海水养殖生物病害发生与控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6. 教学方法 (1) 教师课堂讲授,通过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和总结式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 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授课教师在平时学习、科研与生产中收集和总 结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照片、标本和图表,在课堂教学中以幻灯片形式向学生 展示,努力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 每堂课利用约 10 分钟的时间由学生提问或老师提问,并针对学生或教师提出 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以锻炼和提高学生 正确的分析与思维能力; (4) 加强基础知识的讲授,每年查阅与补充最新的相关知识来充实授课内容,使学 生能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同时,尽可能将生产与科研中的 实例引入课堂,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5) 强化实验教学与实习教学,要求所有学生实验和实习后都要按要求完成实验报 告和实习报告;
1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教案 一、课程及其教学概况 1. 课程名称: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 2. 学时学分:周 4 学时,4 学分 3.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养殖学,等。 4. 指定教材:战文斌 主编.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年 5 月. 5. 教学参考书: (1) 《科技兴海丛书》编辑委员会. 海水养殖技术.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2) 丛玉隆, 等. 免疫学检验技术与临床.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 江育林, 陈爱平.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图鉴.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 世界卫生组织编.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手册.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5) 陈镜富, 胡玖. 淡水养殖病害诊断与防治.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6) 杨先乐, 等. 特种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7) 张本, 周永灿, 黄勃. 虾类养殖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8) 俞开康, 等. 海水养殖病害诊断与防治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9) 相建海。海水养殖生物病害发生与控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6. 教学方法 (1) 教师课堂讲授,通过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和总结式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 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授课教师在平时学习、科研与生产中收集和总 结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照片、标本和图表,在课堂教学中以幻灯片形式向学生 展示,努力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 每堂课利用约 10 分钟的时间由学生提问或老师提问,并针对学生或教师提出 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以锻炼和提高学生 正确的分析与思维能力; (4) 加强基础知识的讲授,每年查阅与补充最新的相关知识来充实授课内容,使学 生能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同时,尽可能将生产与科研中的 实例引入课堂,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5) 强化实验教学与实习教学,要求所有学生实验和实习后都要按要求完成实验报 告和实习报告;
2 (6) 教师自己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不仅要努力备课和授课,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 系(对学生提出的所有要求教师首先自己做到),以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在潜 移默化中影响与感染学生,努力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7. 教学手段 理论授课 50 学时,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实验 18 学时,包括 7 个验证性 实验和 1 个综合性实验;课程实习 3 周,在海南各主要水产养殖基地进行。 8.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实验报告、平时作业、课堂综合 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考勤等), 其中,期末和其中考试都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 试占总评成绩的 70%,期中考试、实验报告和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 20%,课堂综 合表现占总评成绩的 10%。 9.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教师在授课前将授课的多媒体材料拷贝或打印给学生,要求学生在 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相关内容提问来检查学生的课 前预习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为主, 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拷贝和打印的 授课课件的基础上补充记录必要的教学内容(专心听讲、少量记笔记); (3) 课后作业: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就该章节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巩固 相关的学习内容;此外,在每堂课结束后,学生也要根据教材、教师指定的教 学参考资料、教学课件以及教师的授课内容整理完善学习笔记; (4) 课堂提问与讨论:每堂课有约 10 分钟的学生提问与讨论时间,学生应积极参 与提问与讨论,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教学:本课程共有 18 学时的课程实验和 3 周的课程实习,课程实验设置 了 7 个验证性实验(共 14 学时)和 1 个综合性实验(4 学时),学生通过实验 课程的学习来增强对理论课程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10. 辅导答疑 每堂课有约 10 分钟的学生提问与讨论时间,学生可以提出各种与课程学习相关 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和教师解答;每堂课的课间及课后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在平 时学习过程中若有任何学习方面的疑问,学生可以到教师办公室或随时拨打教师的电 话与手机询问。此外,若学生有需要教师可以随时召集学生集中辅导,不过,期末考 试前一般不集中辅导,即使集中辅导教师也严格把握不泄露考试内容。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章 概 论
2 (6) 教师自己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不仅要努力备课和授课,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 系(对学生提出的所有要求教师首先自己做到),以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在潜 移默化中影响与感染学生,努力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7. 教学手段 理论授课 50 学时,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实验 18 学时,包括 7 个验证性 实验和 1 个综合性实验;课程实习 3 周,在海南各主要水产养殖基地进行。 8.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实验报告、平时作业、课堂综合 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考勤等), 其中,期末和其中考试都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 试占总评成绩的 70%,期中考试、实验报告和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 20%,课堂综 合表现占总评成绩的 10%。 9.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教师在授课前将授课的多媒体材料拷贝或打印给学生,要求学生在 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相关内容提问来检查学生的课 前预习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为主, 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拷贝和打印的 授课课件的基础上补充记录必要的教学内容(专心听讲、少量记笔记); (3) 课后作业: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就该章节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巩固 相关的学习内容;此外,在每堂课结束后,学生也要根据教材、教师指定的教 学参考资料、教学课件以及教师的授课内容整理完善学习笔记; (4) 课堂提问与讨论:每堂课有约 10 分钟的学生提问与讨论时间,学生应积极参 与提问与讨论,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教学:本课程共有 18 学时的课程实验和 3 周的课程实习,课程实验设置 了 7 个验证性实验(共 14 学时)和 1 个综合性实验(4 学时),学生通过实验 课程的学习来增强对理论课程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10. 辅导答疑 每堂课有约 10 分钟的学生提问与讨论时间,学生可以提出各种与课程学习相关 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和教师解答;每堂课的课间及课后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在平 时学习过程中若有任何学习方面的疑问,学生可以到教师办公室或随时拨打教师的电 话与手机询问。此外,若学生有需要教师可以随时召集学生集中辅导,不过,期末考 试前一般不集中辅导,即使集中辅导教师也严格把握不泄露考试内容。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章 概 论
3 1. 本章教学时间:2 学时 2.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研究发展的历史与 现状,掌握《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该课程学习的基本 要求。 3. 本章教学重点: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 关系。 4. 本章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真正内涵、如何让学生将 其他课程所学知识应用到本课程。 5. 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与本课程 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了掌握情况。 6. 本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7. 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向学生询问制约当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有哪三大因素(病 害、苗种和饵料),让学生明白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再继续询问学生 以他们自身的经历与印象,“病害”以及“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应该包括哪些方 面的内容? 8. 本章参考文献 (1) Kinne . Diseases of Marine Animals. Oxford Univ. Press, 1990. (2) Sakai, M.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sh immunostimulants. Aquaculture, 1999, 172:63-92. (3) 史家梁. 光合细菌(PSB)与日本的水产养殖. 水产科技情报, 1995, 22(5):212- 216. (4) 胡超群、陶宝华. 对虾弧菌病及其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 2000, 19(3):84~94 (5) 周永灿. 海南海水养殖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科学养鱼, 2000, (4):30-31. (6) 俞开康, 战文斌, 周丽等. 我国沿海养殖对虾的疾病及研究现状. 中山大学学报, 39:1-5. 9. 习题与作业 (1)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 (2)水产动物病害研究的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简述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发展过程。 (4)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 10.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 1. 疾病的定义 1)定义一:
3 1. 本章教学时间:2 学时 2.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研究发展的历史与 现状,掌握《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该课程学习的基本 要求。 3. 本章教学重点: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 关系。 4. 本章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真正内涵、如何让学生将 其他课程所学知识应用到本课程。 5. 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与本课程 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了掌握情况。 6. 本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7. 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向学生询问制约当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有哪三大因素(病 害、苗种和饵料),让学生明白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再继续询问学生 以他们自身的经历与印象,“病害”以及“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应该包括哪些方 面的内容? 8. 本章参考文献 (1) Kinne . Diseases of Marine Animals. Oxford Univ. Press, 1990. (2) Sakai, M.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sh immunostimulants. Aquaculture, 1999, 172:63-92. (3) 史家梁. 光合细菌(PSB)与日本的水产养殖. 水产科技情报, 1995, 22(5):212- 216. (4) 胡超群、陶宝华. 对虾弧菌病及其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 2000, 19(3):84~94 (5) 周永灿. 海南海水养殖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科学养鱼, 2000, (4):30-31. (6) 俞开康, 战文斌, 周丽等. 我国沿海养殖对虾的疾病及研究现状. 中山大学学报, 39:1-5. 9. 习题与作业 (1)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 (2)水产动物病害研究的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简述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发展过程。 (4)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 10.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 1. 疾病的定义 1)定义一:
4 2)定义二: 2.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 第二节 水产动物病害研究的发展简史 一、我国淡水鱼病研究的发展概况 1. 我国古代水产病害研究发展概况: 2. 我国近代与现代水产病害研究发展概况:寄生虫病研究 → 细菌性疾病研究→ 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综合研究 → 疾病与水域环境的综合作用,强调养 殖水域的生态平衡提出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 二、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研究发展概况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研究总体落后于淡水养殖病害的研究 (一)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研究 (二)国外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研究 三、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海水养殖动植物病害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许多相关学科关系十分密 切。 1. 与海水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各种海水养殖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 态学等; 2. 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 3. 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 4. 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如生物制片技术、PCR 技术和电镜技术等; 5. 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免疫学等。 (二)第二章 疾病的发生与控制 1. 本章教学时间:6 学时 2.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病 因)、病因的主要类型,掌握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水产养殖现场对疾病发生的原 因进行综合分析,对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全面的 了解。 3. 本章教学重点: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预 防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4. 本章教学难点:病原、宿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的基本原 则与方法;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预防与治疗的综合措施
4 2)定义二: 2.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 第二节 水产动物病害研究的发展简史 一、我国淡水鱼病研究的发展概况 1. 我国古代水产病害研究发展概况: 2. 我国近代与现代水产病害研究发展概况:寄生虫病研究 → 细菌性疾病研究→ 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综合研究 → 疾病与水域环境的综合作用,强调养 殖水域的生态平衡提出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 二、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研究发展概况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研究总体落后于淡水养殖病害的研究 (一)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研究 (二)国外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研究 三、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海水养殖动植物病害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许多相关学科关系十分密 切。 1. 与海水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各种海水养殖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 态学等; 2. 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 3. 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 4. 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如生物制片技术、PCR 技术和电镜技术等; 5. 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免疫学等。 (二)第二章 疾病的发生与控制 1. 本章教学时间:6 学时 2.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病 因)、病因的主要类型,掌握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水产养殖现场对疾病发生的原 因进行综合分析,对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全面的 了解。 3. 本章教学重点: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预 防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4. 本章教学难点:病原、宿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的基本原 则与方法;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预防与治疗的综合措施
5 5. 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和课堂提问与讨论等方 式实现教学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表达、分析与归纳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本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7. 本章课程引入方法:针对病害对海水养殖造成的巨大不利影响,向学生询问我们 该怎么办?(查找原因、预防与治疗) 8. 本章参考文献 (1) Cake, E W. Larval cestode parasites of edible molluscs of the northeastern gulf of Mexico. Gulf Res. Rep., 1997, 6:1-8. (2) Sakai, M.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sh immunostimulants. Aquaculture, 1999, 172:63-92. (3) Savir, M. 1995. A mechanistic study of ultrasonically-enhance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J. Pharm. Sci., 84: 697-706. (4) 史家梁. 光合细菌(PSB)与日本的水产养殖. 水产科技情报, 1995, 22(5):212- 216. (5) 郑爱榕. 光合细菌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学报, 2000. 39:64 – 68. (6) 胡超群、陶宝华. 对虾弧菌病及其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 2000, 19(3):84~94 (7) 赖卫昌, 陈亚敏. 出口养殖水产品的管理亟待加强. 中国检验检疫, 2001, 19(2):23 (8) 周永灿. 海南海水养殖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科学养鱼, 2000, (4):30-31. (9) 陈木, 周宸,等. 斑节对虾防病养殖模式的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39:16-19. (10) 俞开康, 战文斌, 周丽等. 我国沿海养殖对虾的疾病及研究现状. 中山大学学 报, 39:1-5 9.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病因的定义 二、病因的类别 (一)病原的侵害 1.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 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 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 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三)非正常的环境因素
5 5. 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和课堂提问与讨论等方 式实现教学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表达、分析与归纳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本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7. 本章课程引入方法:针对病害对海水养殖造成的巨大不利影响,向学生询问我们 该怎么办?(查找原因、预防与治疗) 8. 本章参考文献 (1) Cake, E W. Larval cestode parasites of edible molluscs of the northeastern gulf of Mexico. Gulf Res. Rep., 1997, 6:1-8. (2) Sakai, M.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sh immunostimulants. Aquaculture, 1999, 172:63-92. (3) Savir, M. 1995. A mechanistic study of ultrasonically-enhance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J. Pharm. Sci., 84: 697-706. (4) 史家梁. 光合细菌(PSB)与日本的水产养殖. 水产科技情报, 1995, 22(5):212- 216. (5) 郑爱榕. 光合细菌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学报, 2000. 39:64 – 68. (6) 胡超群、陶宝华. 对虾弧菌病及其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 2000, 19(3):84~94 (7) 赖卫昌, 陈亚敏. 出口养殖水产品的管理亟待加强. 中国检验检疫, 2001, 19(2):23 (8) 周永灿. 海南海水养殖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科学养鱼, 2000, (4):30-31. (9) 陈木, 周宸,等. 斑节对虾防病养殖模式的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39:16-19. (10) 俞开康, 战文斌, 周丽等. 我国沿海养殖对虾的疾病及研究现状. 中山大学学 报, 39:1-5 9.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病因的定义 二、病因的类别 (一)病原的侵害 1.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 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 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 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三)非正常的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