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 水温(T水) 1)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2)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 2 盐度(S):养殖水体的盐度是制约水产动物生存与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溶解氧(DO) 1) 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 2) 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 3) 水体中溶解氧与生物的关系: 4) 水体缺氧的防治方法: 5.透明度 1) 反映指标: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 2) 测量方法: 3) 不同水生生物对透明度要求不一: 4) 同一生物在不同时期对透明度要求不一: 6. H2S 1) H2S 存在的形式: 3) H2S 的转化:H2S D HS- + H +、 HS- D S2- + H + 4) H2S 的来源: 5) 水体 H2S 的消除方法 7. NH3 -N 1) NH3 -N 存在的形式: 2) NH3 的来源: 8.余氯 1) 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 2) 补救办法: (三)营养不良 1. 具体表现形式: 1) 饵料的数量不足: 2) 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全: 3. 防治: (四)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 (五)机械损伤 四、病原、宿主和环境的关系 (一) 病原
6 1. 水温(T水) 1)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2)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 2 盐度(S):养殖水体的盐度是制约水产动物生存与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溶解氧(DO) 1) 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 2) 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 3) 水体中溶解氧与生物的关系: 4) 水体缺氧的防治方法: 5.透明度 1) 反映指标: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 2) 测量方法: 3) 不同水生生物对透明度要求不一: 4) 同一生物在不同时期对透明度要求不一: 6. H2S 1) H2S 存在的形式: 3) H2S 的转化:H2S D HS- + H +、 HS- D S2- + H + 4) H2S 的来源: 5) 水体 H2S 的消除方法 7. NH3 -N 1) NH3 -N 存在的形式: 2) NH3 的来源: 8.余氯 1) 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 2) 补救办法: (三)营养不良 1. 具体表现形式: 1) 饵料的数量不足: 2) 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全: 3. 防治: (四)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 (五)机械损伤 四、病原、宿主和环境的关系 (一) 病原
7 1. 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 1) 病原体的毒力大小 2) 存在状态: 3) 数量多少:(许多病原菌都是条件致病菌) 2. 病原体的来源: 1) 原发性来源: 2) 次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 预防:四消 — 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 3. 病原体的传播方式: 1) 经口感染: 2) 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 4.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 机械损伤: 2) 夺取营养: 3) 分泌有害物质: 4) 压迫和阻塞:如:绦虫、孢子虫的胞囊等(影响性腺发育) 5) 其他疾病的媒介:如:鱼蛭、桡足类等 (二)宿主 1. 宿主因素: 1) 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 2) 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 3) 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如缺 Vc、缺钙等 4) 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 2. 宿主对病原体的作用: 1) 组织反应:病原 (侵入)→ 宿主组织反应 (形成)→ 寄生部位胞囊(引起) → 组织增生、发炎 2) 体液反应 (三)环境因素 1. 水温(T 水): 1) T 水不适:生物体抵抗力下降、发生缺样甚至死亡; 2)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如水霉病(20℃)、白斑病? 2. 水质变化: 3. 季节变化: 4. 人为因素:
7 1. 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 1) 病原体的毒力大小 2) 存在状态: 3) 数量多少:(许多病原菌都是条件致病菌) 2. 病原体的来源: 1) 原发性来源: 2) 次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 预防:四消 — 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 3. 病原体的传播方式: 1) 经口感染: 2) 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 4.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 机械损伤: 2) 夺取营养: 3) 分泌有害物质: 4) 压迫和阻塞:如:绦虫、孢子虫的胞囊等(影响性腺发育) 5) 其他疾病的媒介:如:鱼蛭、桡足类等 (二)宿主 1. 宿主因素: 1) 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 2) 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 3) 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如缺 Vc、缺钙等 4) 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 2. 宿主对病原体的作用: 1) 组织反应:病原 (侵入)→ 宿主组织反应 (形成)→ 寄生部位胞囊(引起) → 组织增生、发炎 2) 体液反应 (三)环境因素 1. 水温(T 水): 1) T 水不适:生物体抵抗力下降、发生缺样甚至死亡; 2)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如水霉病(20℃)、白斑病? 2. 水质变化: 3. 季节变化: 4. 人为因素:
8 1) 种苗放养密度不当: 2) 种苗搭配比例不适: 3) 饵料管理不当: 4) 药物使用不当: (五)病原、宿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 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疾病的控制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和治疗 一、疾病的诊断 (一)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 1. 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 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二)疾病的宏观观察诊断 1. 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 2. 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 摄 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 调查水体环境因子: 包括:水源、水温、盐度、DO、pH 值、 H2S、NH3 -N、池塘环境条件等 4. 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避免抗药性 (三) 疾病的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病原分离 → 纯化培养 → 人工感染 → 病原种类鉴定 2.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1) 病毒的特点: 2) 病毒的检测方法: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电镜检查、 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等。 二、疾病的综合预防 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一)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 发现难、诊断难、 治疗难 (二) 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1. 彻底清池:清淤、漂白粉或漂白精清池、茶饼(粕)清池、氨水清池 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养鱼先养水” 1) 水深的调节
8 1) 种苗放养密度不当: 2) 种苗搭配比例不适: 3) 饵料管理不当: 4) 药物使用不当: (五)病原、宿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 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疾病的控制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和治疗 一、疾病的诊断 (一)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 1. 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 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二)疾病的宏观观察诊断 1. 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 2. 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 摄 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 调查水体环境因子: 包括:水源、水温、盐度、DO、pH 值、 H2S、NH3 -N、池塘环境条件等 4. 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避免抗药性 (三) 疾病的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病原分离 → 纯化培养 → 人工感染 → 病原种类鉴定 2.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1) 病毒的特点: 2) 病毒的检测方法: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电镜检查、 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等。 二、疾病的综合预防 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一)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 发现难、诊断难、 治疗难 (二) 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1. 彻底清池:清淤、漂白粉或漂白精清池、茶饼(粕)清池、氨水清池 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养鱼先养水” 1) 水深的调节
9 2) 水色:黄褐色水系、绿色水系、红色水体(原因?)、黑褐色(酱色)水体 (原因?)、白浊色水体(原因?)、澄清色水体(原因?) 3) 水色 的调节方法: 3. 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 4. 饵料应质优量适 5. 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 混合养殖、使用水体改良剂和生物制剂。 6. 操作要细心: 以免受伤 7. 经常进行检查:早晚巡塘、检查饵料台 8. 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止病原传播 1) 四消:种苗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2) 隔离:病池、病体要隔离;死亡个体及时捞出深埋 3) 加强检疫: 患病或带病个体不能外移,以免病原传播 9. 制订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 (举例:福建东山鲍病) 10. 定期药物预防 : 进苗消毒、养殖时消毒 11. 人工免疫 12. 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1) SPR 的选育 2) 杂交育种: 如: 三、疾病的治疗 1. 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 2. 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 why? 第三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 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1. 合理放养:搭配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合适 2. 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3. 不滥用药物 4. 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1)种类:石灰类、EM 制剂 (2)作用:净化水质、分解有害物质、抑杀病原、补充氧气、补充营养。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 1. 培育和放养健壮种苗:(1)SPF 亲本;(2)50ppm PVP-I 洗卵;(3)使用清 洁水;(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5)饵料优 2. 免疫接种: 3. 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SPR;
9 2) 水色:黄褐色水系、绿色水系、红色水体(原因?)、黑褐色(酱色)水体 (原因?)、白浊色水体(原因?)、澄清色水体(原因?) 3) 水色 的调节方法: 3. 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 4. 饵料应质优量适 5. 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 混合养殖、使用水体改良剂和生物制剂。 6. 操作要细心: 以免受伤 7. 经常进行检查:早晚巡塘、检查饵料台 8. 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止病原传播 1) 四消:种苗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2) 隔离:病池、病体要隔离;死亡个体及时捞出深埋 3) 加强检疫: 患病或带病个体不能外移,以免病原传播 9. 制订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 (举例:福建东山鲍病) 10. 定期药物预防 : 进苗消毒、养殖时消毒 11. 人工免疫 12. 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1) SPR 的选育 2) 杂交育种: 如: 三、疾病的治疗 1. 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 2. 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 why? 第三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 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1. 合理放养:搭配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合适 2. 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3. 不滥用药物 4. 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1)种类:石灰类、EM 制剂 (2)作用:净化水质、分解有害物质、抑杀病原、补充氧气、补充营养。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 1. 培育和放养健壮种苗:(1)SPF 亲本;(2)50ppm PVP-I 洗卵;(3)使用清 洁水;(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5)饵料优 2. 免疫接种: 3. 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SPR;
10 4. 降低应激反应: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 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 2. 池塘彻底清淤消毒: 3. 强化疾病检疫; 4. 建立隔离制度; 5. 实施消毒措施 四、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优质饲料 (三)第三章 免疫学原理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1. 本章教学时间:6 学时 2.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海水养殖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 特点,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海 水养殖动物疾病的免疫诊断、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3. 本章教学重点:海水养殖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 性免疫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免疫学方法在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中有哪些应用。 4. 本章教学难点:不同海水养殖动物的免疫特点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海水养殖 动物疾病的免疫检测技术、各种鱼用疫苗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 5. 本章教学方法:由于该章的许多内容比较抽象,主要通过将人体免疫与海水养殖 动物的免疫进行对比讲解来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举例、提问和讨论 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本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7. 本章课程引入方法:为什么正常人可以抵抗大多数疾病而白血病患者因很小的感 染却发生死亡?(因为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统被破坏);水产养殖动物在什么情况 下健康而什么情况下患病?(海水养殖动物在其免疫系统不足以抵抗病原感染或 环境危害时患病) 8. 本章参考文献 (1) Sakai M., 1999.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sh immunostimulants. Aquaculture, 172:63-92. (2) Stolen, J.S., et al. Techniques in Fish Immunology. SOS Publications, NJ, 1990, 81- 86. (3) Takahashi Y, Kondo M, Itami T, et al. Enhancement of disease resistance against penaeid acute viraemia and induction of virus-inactivating activity in oral
10 4. 降低应激反应: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 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 2. 池塘彻底清淤消毒: 3. 强化疾病检疫; 4. 建立隔离制度; 5. 实施消毒措施 四、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优质饲料 (三)第三章 免疫学原理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1. 本章教学时间:6 学时 2.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海水养殖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 特点,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海 水养殖动物疾病的免疫诊断、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3. 本章教学重点:海水养殖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 性免疫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免疫学方法在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中有哪些应用。 4. 本章教学难点:不同海水养殖动物的免疫特点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海水养殖 动物疾病的免疫检测技术、各种鱼用疫苗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 5. 本章教学方法:由于该章的许多内容比较抽象,主要通过将人体免疫与海水养殖 动物的免疫进行对比讲解来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举例、提问和讨论 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本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7. 本章课程引入方法:为什么正常人可以抵抗大多数疾病而白血病患者因很小的感 染却发生死亡?(因为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统被破坏);水产养殖动物在什么情况 下健康而什么情况下患病?(海水养殖动物在其免疫系统不足以抵抗病原感染或 环境危害时患病) 8. 本章参考文献 (1) Sakai M., 1999.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sh immunostimulants. Aquaculture, 172:63-92. (2) Stolen, J.S., et al. Techniques in Fish Immunology. SOS Publications, NJ, 1990, 81- 86. (3) Takahashi Y, Kondo M, Itami T, et al. Enhancement of disease resistance against penaeid acute viraemia and induction of virus-inactivating activity in o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