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b2 (2)思文化因素:儒释道的兼容 南北文化的合流—中土与异域文化的融 汇个体之间的亲和与勾通漫游、隐 逸与贬谕物书法,参、音乐的影响 3(3)文学自身的因素:风骚传统商 华文章建安风骨—陶谢诗风—永明 新体
(2)思想文化因素:儒释道的兼容—— 南北文化的合流——中土与异域文化的融 汇——个体之间的亲和与勾通——漫游、隐 逸与贬谪现象——书法、绘画、音乐的影响 (3)文学自身的因素:风骚传统——南 华文章——建安风骨——陶谢诗风——永明 新体
中b2 第一章隋代与初唐文学 隋代文学 1、卢思道(532583):《从军行》 (文学史P217)以歌行体写这寥军旅生活 深婉而又有苍劲之气。 2、杨素(?—606):《出寥》二首、 《赠薛播州》十四首、《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转似出世 高人”(沈德潜)
第一章 隋代与初唐文学 一 、隋代文学 1、卢思道(532—583):《从军行》 (文学史P217)以歌行体写边塞军旅生活, 深婉而又有苍劲之气。 2、杨素(?——606):《出塞》二首、 《赠薛播州》十四首、《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 “转似出世 高人”(沈德潜)
丰 or esTers 3、薛道衡(540609):《昔昔盐》为写闺 怨的抒憤长诗,“暗牖是蛛网。空粱落燕泥 的名旬历来传诵。《人日思归》:“入春才 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甩发在花 前。”亦属名作。 4、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批判魏以來 “竞骋文华”的创作倾向和“连篇累牍。不 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 文风,主张《公私文輸,并宜实录”。 5、题村和诗风的过渡以及文学思的变革, 标庀隋代文学上承六朝文学之汆绪,下开唐 代文学之先路
3、薛道衡(540—609):《昔昔盐》为写闺 怨的抒情长诗,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的名句历来传诵。《人日思归》:“入春才 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前。 ”亦属名作。 4、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批判魏以来 “竞骋文华”的创作倾向和“连篇累牍,不 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 文风,主张“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 5、题材和诗风的过渡以及文学思想的变革, 标志隋代文学上承六朝文学之余绪,下开唐 代文学之先路
丰 or esTers 6、由隋入唐的诗人王绩 王绩(585644)为王通之弟,王 勃叔祖。其山水田园诗上承陶、谢,下 启王、孟,《野望》为代表作。此诗是 最早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沈褒潜曰 “五言律,前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 9
6、由隋入唐的诗人王绩 王绩(585—644)为王通之弟,王 勃叔祖。其山水田园诗上承陶、谢,下 启王、孟,《野望》为代表作。此诗是 最早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沈德潜曰: “五言律,前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 首。
丰 or esTers 《野望》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旬中平仄相间, 两旬间平仄相对)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三旬平仄相粘, “唯”旧读入声)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犊”旧读入声)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识”、“怀”旧读入 声)
《野望》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句中平仄相间, 两句间平仄相对)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三句平仄相粘, “唯”旧读入声)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犊”旧读入声)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识” 、 “怀”旧读入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