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大细 课程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0002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80+48学分:7.5 适用对像:本科教学(民、汉)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 (第三版) 王镜岩 、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自编教材,2005 参考书目: (Biochemistry,Reginald H.Garrett&Charles M.Grisham,2nd, 1999(影印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11) 《生物学中的化学》,J.Fisher&J.R.P.Arnold,1999(翻译版:科学出版社,2002) 《生物化学教程》,第二版,张洪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 《生物化学》,Lubert Stryer著,唐有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学科,其目标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及与复杂生命现象的之间的关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是学习生物学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生物学 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都离不开生物化学 的理论与方法。临床医学 、药学与制药工程、食品与营养学等学科也以它为基础 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关系,生物分子在体内的代谢 途径,物质转换,能量转换及其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和调节,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从分子水 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习生命科学的 其它课程打好坚实基础,并不断将生物化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 前沿。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激素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化学结构,理 化性质,生物功能,并掌握大分子物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掌握糖代谢、脂类代谢的途径和生物氧化的机理及它们的调控;熟悉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分解代 谢、核酸降解和核苷酸分解途径;掌握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细胞代谢调节。了解国内外有关生 物化学的最新科技进展和成就。 教师必须依照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对教学内容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由浅入深,重点突 出,难点深入浅出。对要掌握的内容,教师要图文并茂,结合实际,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入体会其 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熟练地联系实际加以应用。对要求理解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能重点的讲 解,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了解"的内容,教师可作概括的讲解,使学生有一般 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要求 绪论(1学时) .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像和任务,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和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及要求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0002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 学 时:80 + 48 学 分:7.5 适用对象:本科教学(民、汉)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自编教材,2005 参考书目: 《Biochemistry》, Reginald H. Garrett & Charles M. Grisham, 2nd,1999(影印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11) 《生物学中的化学》,J. Fisher & J. R. P. Arnold, 1999(翻译版:科学出版社,2002) 《生物化学教程》,第二版,张洪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 《生物化学》,Lubert Stryer著,唐有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学科,其目标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及与复杂生命现象的之间的关 系。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是学习生物学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生物学 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都离不开生物化学 的理论与方法。临床医学、药学与制药工程、食品与营养学等学科也以它为基础。 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关系,生物分子在体内的代谢 途径,物质转换,能量转换及其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和调节,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从分子水 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习生命科学的 其它课程打好坚实基础,并不断将生物化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 前沿。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激素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化学结构,理 化性质,生物功能,并掌握大分子物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掌握糖代谢、脂类代谢的途径和生物氧化的机理及它们的调控;熟悉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分解代 谢、核酸降解和核苷酸分解途径;掌握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细胞代谢调节。了解国内外有关生 物化学的最新科技进展和成就。 教师必须依照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对教学内容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由浅入深,重点突 出,难点深入浅出。对要掌握的内容,教师要图文并茂,结合实际,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入体会其 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熟练地联系实际加以应用。对要求理解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能重点的讲 解,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了解"的内容,教师可作概括的讲解,使学生有一般 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要求 绪论 (1学时) 一. 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和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及要求
第一章蛋白质(14学时 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及重要性,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组成。掌握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及特点、 两性性质知等电点电永熟悉商定曲线.等电点和醒离百分数的十筒了解旋光性和光吸收 要求记住氨基酸的代号和结构。 理醒与亚硝酸反应.与用醛反应.与DNFB反应.与PTC反应.与丹茜跌氯反应.了醒与芒氧琳 氯反应、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成盐反应、成酯反应、成酰氯反应、掌握氨基和羧基共同参加的 反应(与茚三酮反应、成肽反应)。理解与碘乙酸反应、与过甲酸反应、与巯基乙醇反应、了解 与丙定反应、与二流苏糖醇的反应」 了解蛋白质的分类,理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包括肽链的结构和命名,肽的两性性质,pK值和l 值,双缩脲反应,了解天然活性肽,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N-未端和C-未端的氨基酸残基的测定,肽链的拆开和分离,氨基酸 组成的测定,多肽链的部分断裂和肽段的分离,肽段的氨基酸顺序测定,肽段在多肽链中次序的 确定, 二硫键位置的确定 掌握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构象与构型,多肽链的结构分析,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α-螺旋,B-折 叠,B-转角与无规卷曲) ,影响二级结构形成的因素 理解超二级结构,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角蛋白、-角蛋白) 掌握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结构域,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掌握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了解分子伴侣。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肌红蛋白质和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理解蛋白质胶体性质,变性与变性因素,蛋白质的复性,蛋白质的沉淀作用,了解最低分子量法 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掌握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和方法。熟 悉透析和超过滤,密度梯度离心、等电点聚焦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凝胶电泳,了解 亲和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酶(12学时) 了解酶的生物学意义,酶的催化特性,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组成,核酶的概念。了解习惯命名和 系统命名、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掌握酶的反应速度及酶活力,国际活力单位,习惯活力单位,比活力,转换数。掌握底物浓度对 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常数的意义和求法,了解米氏方程的推导。 理解H、温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些重要的知制 掌握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抑制的概念、特点、动力学方程。 理解酶的专一性,酶的活性中心,锁与钥匙的学说,诱导楔合学说 理解与酶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靠近与定向、张变扭曲、共价催化、酸碱催化、微环境的影响。 理解溶菌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的作用机理。理解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活 性中心的结构和专一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了解胰蛋白酶原、胰凝乳蛋白酶原的激活,几种肠道消化酶的激活及相互作用。了解寡聚酶、同 工酶、诱导酶、固定化酶概念。 第三章核酸(8学时) 了解核酸的发展、核酸概念及重要性,掌握核酸的组成,了解碱基、核苷、稀有核苷、核苷酸, 环化核苷酸、多磷酸核苷酸的结构。要求记住核苷酸的代号。 掌握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DNA的重要特性,熟悉双螺旋的不同类型,左旋DNA,DNA的 环状结构 掌握RNA的类型,RNA的碱基组成,tRNA、mRNA、rRNA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章 蛋白质 (14学时) 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及重要性,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组成。掌握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及特点、 两性性质和等电点、电泳、熟悉滴定曲线、等电点和解离百分数的计算。了解旋光性和光吸收。 要求记住氨基酸的代号和结构。 理解与亚硝酸反应、与甲醛反应、与DNFB反应、与PITC反应、与丹磺酰氯反应、了解与苄氧酰 氯反应、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成盐反应、成酯反应、成酰氯反应、掌握氨基和羧基共同参加的 反应(与茚三酮反应、成肽反应)。理解与碘乙酸反应、与过甲酸反应、与巯基乙醇反应、了解 与氮丙啶反应、与二硫苏糖醇的反应。 了解蛋白质的分类,理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包括肽链的结构和命名,肽的两性性质,pK值和pI 值,双缩脲反应,了解天然活性肽,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N-末端和C-末端的氨基酸残基的测定,肽链的拆开和分离,氨基酸 组成的测定,多肽链的部分断裂和肽段的分离,肽段的氨基酸顺序测定,肽段在多肽链中次序的 确定,二硫键位置的确定。 掌握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构象与构型,多肽链的结构分析,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α-螺旋,β-折 叠,β-转角与无规卷曲),影响二级结构形成的因素。 理解超二级结构,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角蛋白、β-角蛋白) 掌握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结构域,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掌握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了解分子伴侣。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肌红蛋白质和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理解蛋白质胶体性质,变性与变性因素,蛋白质的复性,蛋白质的沉淀作用,了解最低分子量法 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掌握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和方法。熟 悉透析和超过滤,密度梯度离心、等电点聚焦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凝胶电泳,了解 亲和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酶 (12学时) 了解酶的生物学意义,酶的催化特性,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组成,核酶的概念。了解习惯命名和 系统命名、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掌握酶的反应速度及酶活力,国际活力单位,习惯活力单位,比活力,转换数。掌握底物浓度对 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常数的意义和求法,了解米氏方程的推导。 理解pH、温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一些重要的抑制剂。 掌握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抑制的概念、特点、动力学方程。 理解酶的专一性,酶的活性中心,锁与钥匙的学说,诱导楔合学说。 理解与酶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靠近与定向、张变扭曲、共价催化、酸碱催化、微环境的影响。 理解溶菌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A的作用机理。理解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活 性中心的结构和专一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了解胰蛋白酶原、胰凝乳蛋白酶原的激活,几种肠道消化酶的激活及相互作用。了解寡聚酶、同 工酶、诱导酶、固定化酶概念。 第三章 核酸 (8学时) 了解核酸的发展、核酸概念及重要性,掌握核酸的组成,了解碱基、核苷、稀有核苷、核苷酸、 环化核苷酸、多磷酸核苷酸的结构。要求记住核苷酸的代号。 掌握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DNA的重要特性,熟悉双螺旋的不同类型,左旋DNA,DNA的 环状结构 掌握RNA的类型,RNA的碱基组成, tRNA、mRNA、rRNA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核酸物理性质(分子大小、形状、溶解度、对酸碱的稳定性),核酸的沉降特性,掌握核酸 紫外吸收(增色效应、减色效应),DNA变性,热变性和Tm值,Tm与DNA的种类、G-C含量、 离子强度的关系;DNA复性,影响复性的因素。 了解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限制性内切酶 第四章维生素和辅酶(4学时) 理解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水溶性维生素和辅酶:维生素B1和TPP,维生素B2和FMN、FAD,维生素PP和NAD+、 NADP+,泛酸和CoA,叶酸和叶酸辅酶,生物素,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维生素 B12和B12辅酶,维生素C,辅酶Q,硫辛酸结构与功能,要求记住名称、代号、作用。 自学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的结构特性与功能 第五章激素(2学时) 理解激素的概念、类别、分泌与化学本质 理解激素的作用原理:激素的受体,激素与受体的结合特点,多肽及蛋白激素的作用原理,甾醇 类激素的作用原理。 第六章糖代谢(12学时) 了解代谢的概念,物质和能量代谢、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关系 .了解生物体内重要的糖类:糖的DL构型,葡萄糖的环状结构,;重要的单糖(甘油醛、二羟丙 酮、核糖、葡萄糖、果糖),低聚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糖原), 糖类的消化吸收 了解糖代谢概况,掌握糖酵解途径(酵解途径的酶类、ATP的生成情况、三步不可逆反应),掌 握三羧酸循环途径(TCA)、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机理,ATP的生成,了解磷酸甘油穿梭途径, 苹果酸穿梭途径,TCA反应速率调节。熟悉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 理解磷酸戊糖途径,转酮酶和转醛酶,反应调控及生理意义。理解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 用。理解糖酵解的调节,三羧酸循环的调节,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 第七章脂类代谢(6学时) 了解脂类的概念、类别、结构、功能、消化吸收及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掌握甘油代谢,B-氧化作用及ATP的生成。了解奇数碳链脂肪酸的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理解酮体的代谢(糖尿病、酮血症、酮尿症)。 掌握16碳以下脂肪酸的合成途径,了解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 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掌握动物和植物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关系。 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 第八章生物氧化(6学时) 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生物氧化反应的类型,了解生物氧化基本公式(氧化还原电势公 式、自由能公式、电势和自由能的关系公式)。了解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类型,ATP的特殊 作用;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 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电子传递链的顺序,了解有关的酶和电子传递体。了解线粒体的结构,掌握 氧化磷酸化作用、P/O比及ATP的形成。理解呼吸链的速度调节和呼吸状态。 掌握电子传递的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概念和特点。 了解氧化磷酸化的场所及ATP酶。了解化学偶联和构象偶联假说,掌握化学渗透学说。 第九章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5学时) 了解氨基酸的营养作用了解蛋白质的水解,理解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掌握氨基酸的转氨基作 用,联合脱氨基作用。了解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 了解氨的来源,掌握尿素循环、转氨合成氨基酸、以Gln和Asn的形式储存,理解a-酮酸的代谢
理解核酸物理性质(分子大小、形状、溶解度、对酸碱的稳定性),核酸的沉降特性,掌握核酸 紫外吸收(增色效应、减色效应),DNA变性,热变性和Tm值,Tm与DNA的种类、G-C含量、 离子强度的关系;DNA复性,影响复性的因素。 了解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限制性内切酶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 (4学时) 理解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水溶性维生素和辅酶:维生素B1和TPP,维生素B2和FMN、FAD,维生素PP和NAD+ 、 NADP+,泛酸和CoA,叶酸和叶酸辅酶,生物素,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维生素 B12和B12辅酶,维生素C,辅酶Q,硫辛酸结构与功能,要求记住名称、代号、作用。 自学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的结构特性与功能 第五章 激素 (2学时) 理解激素的概念、类别、分泌与化学本质 . 理解激素的作用原理:激素的受体,激素与受体的结合特点,多肽及蛋白激素的作用原理,甾醇 类激素的作用原理。 第六章 糖代谢 (12学时) 了解代谢的概念,物质和能量代谢、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关系 . 了解生物体内重要的糖类:糖的DL构型,葡萄糖的环状结构,;重要的单糖(甘油醛、二羟丙 酮、核糖、葡萄糖、果糖),低聚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糖原), 糖类的消化吸收 了解糖代谢概况,掌握糖酵解途径(酵解途径的酶类、ATP的生成情况、三步不可逆反应),掌 握三羧酸循环途径(TCA)、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机理,ATP的生成,了解磷酸甘油穿梭途径, 苹果酸穿梭途径,TCA反应速率调节。熟悉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 理解磷酸戊糖途径,转酮酶和转醛酶,反应调控及生理意义。 理解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 用。理解糖酵解的调节,三羧酸循环的调节,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 第七章 脂类代谢 (6学时) 了解脂类的概念、类别、结构、功能、消化吸收及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掌握甘油代谢,β-氧化作用及ATP的生成。了解奇数碳链脂肪酸的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理解酮体的代谢(糖尿病、酮血症、酮尿症)。 掌握16碳以下脂肪酸的合成途径,了解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 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掌握动物和植物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关系。 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 第八章 生物氧化 (6学时) 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生物氧化反应的类型,了解生物氧化基本公式(氧化还原电势公 式、自由能公式、电势和自由能的关系公式)。了解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类型,ATP的特殊 作用;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 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电子传递链的顺序,了解有关的酶和电子传递体。了解线粒体的结构,掌握 氧化磷酸化作用、P/O比及ATP的形成。理解呼吸链的速度调节和呼吸状态。 掌握电子传递的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概念和特点。 了解氧化磷酸化的场所及ATP酶。了解化学偶联和构象偶联假说,掌握化学渗透学说。 第九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5学时) 了解氨基酸的营养作用了解蛋白质的水解,理解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掌握氨基酸的转氨基作 用,联合脱氨基作用。了解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 了解氨的来源,掌握尿素循环、转氨合成氨基酸、以Gln和Asn的形式储存,理解α-酮酸的代谢
生糖/生酮氨基酸,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了解基酸和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的概念, 一碳单位的转移和四氢叶酸,一碳单位和氨基酸代 谢 掌握糖、脂和蛋白代谢的关系:蛋白质和糖代谢之间的关系,蛋白质和脂代谢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4学时) 了解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碱基的分解。理解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从无到有途径和补救途径途径。 理解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从无到有途径和补救途径。理解核糖核苷酸的还原、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 成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联系及细胞代谢的调控(6学时) 掌握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糖代谢和脂代谢之间的 关系;核酸与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物质代谢的联系;掌握别构调节(反馈、酶分子的解离与聚合、其他形式 的别构调节、别构酶的概念和特点);共价调节(概念 、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合成酶、酰苷酰化 与脱酰化);酶的诱导和阻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物化学教学重点: 蛋白质、酶、核酸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功能。 酶促反应动力学和抑制剂动力学。糖、脂、蛋 白的分解、合成代谢,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转氨及氨基酸的碳骨架的氧化。糖、脂、蛋白代谢 之间的联系。别构调节、共价调节、酶的诱导和阻遏。 牛物比学教学准点: 氨基酸的两性性质,蛋白质、核酸的空间结构。酶促反应动力学和抑制剂动力学。糖代谢的调 节,氧化磷酸化,糖、脂、蛋白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别构调节、共价调节、酶的诱导和阻遏。 各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蛋白质 教学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及代号,两性性质,滴定曲线、等电点和解离百分数的计算。 重要的化学反应:DNFB反应、PITC反应、丹磺酰氯反应、-SH上的反应(碘乙酸反应、过甲酸 反应 巯基乙醇反应)蛋白质 一级结构的测定:N-未端和C-未端的氨基酸残基的测定,重要的蛋 白酶(胰、胰凝、弹性蛋白酶)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影响二级结构形成的因素。超 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和蛋白变性。肌红蛋白质和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 教学难点: 氨基酸的两性性质,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结构 域、四级结构。 第二章酶 敏学重占 酶的催化特性,酶的反应速度及酶活力,活力单位,比活力,转换数。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常 数的意义和求法。影响酶反应速度因素(pH、温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重要的抑制 剂。可逆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竞争性、非竞净性、反竞争性抑制) 酶的专一性和活性中心,诱导楔合学说。酶的作用机理。溶菌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A的作用 机理。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和专一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糖/生酮氨基酸,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了解氨基酸和一碳单位:一碳单位的概念,一碳单位的转移和四氢叶酸,一碳单位和氨基酸代 谢。 掌握糖、脂和蛋白代谢的关系:蛋白质和糖代谢之间的关系,蛋白质和脂代谢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4学时) 了解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碱基的分解。理解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从无到有途径和补救途径途径。 理解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从无到有途径和补救途径。理解核糖核苷酸的还原、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 成。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及细胞代谢的调控 (6学时) 掌握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糖代谢和脂代谢之间的 关系;核酸与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物质代谢的联系;掌握别构调节(反馈、酶分子的解离与聚合、其他形式 的别构调节、别构酶的概念和特点);共价调节(概念、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合成酶、酰苷酰化 与脱酰化);酶的诱导和阻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物化学教学重点: 蛋白质、酶、核酸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功能。酶促反应动力学和抑制剂动力学。糖、脂、蛋 白的分解、合成代谢,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转氨及氨基酸的碳骨架的氧化。糖、脂、蛋白代谢 之间的联系。别构调节、共价调节、酶的诱导和阻遏。 生物化学教学难点: 氨基酸的两性性质,蛋白质、核酸的空间结构。酶促反应动力学和抑制剂动力学。糖代谢的调 节,氧化磷酸化,糖、脂、蛋白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别构调节、共价调节、酶的诱导和阻遏。 各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蛋白质 教学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及代号,两性性质,滴定曲线、等电点和解离百分数的计算。 重要的化学反应: DNFB反应、PITC反应、丹磺酰氯反应、-SH上的反应(碘乙酸反应、过甲酸 反应、巯基乙醇反应)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N-末端和C-末端的氨基酸残基的测定,重要的蛋 白酶(胰、胰凝、弹性蛋白酶)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影响二级结构形成的因素。超 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和蛋白变性。肌红蛋白质和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 教学难点: 氨基酸的两性性质,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结构 域、四级结构。 第二章 酶 教学重点: 酶的催化特性,酶的反应速度及酶活力,活力单位,比活力,转换数。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常 数的意义和求法。影响酶反应速度因素(pH、温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重要的抑制 剂。可逆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抑制) 酶的专一性和活性中心,诱导楔合学说。酶的作用机理。溶菌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A的作用 机理。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和专一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酶活力,酶促反应动力学,可逆抑制作用的动力学 第三章核酸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组成,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重要特性,DNA的环状结构。 tRNA.、mRNA、RNA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物理性质、沉降特性、紫外吸收 DNA热变性和Tm值,Tm与DNA的种类、G-C含量、离子强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DNA的二级结构,核酸的沉降特性,DNA热变性、Tm值和复性 第四章维生素和辅酶 教学重点:水溶性维生素和辅酶 教学推点:NAD+和NADP+的受氨部位」 第五章激素 教学重点: 激素的概念、类别、激素的受体,激素与受体的结合特点。激素的作用原理(多肽及蛋白激素的 作用原理,甾醇类激素的作用原理)。 教学难点: 激素的作用原理 第六章糖代谢(12学时) 教学重点 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EMP),三羧酸循环途径(TCA),,磷酸戊糖途径,乙醛酸循环。 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肾上腺素的调节(共价调节),胰岛素 的调节。 教学难点: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异生作用,2,6-二磷酸果糖对糖代谢的调节,激素对糖代谢的调 节 第七章脂类代谢 教学重点: 甘油代谢,B-氧化作用及ATP的生成。酮体的代谢(糖尿病、酮血症、酮尿症)。 16碳以下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动物和植物体内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关系。 教学难点: B-氧化作用及ATP的生成的计算。动物和植物体内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关系相同和不同点, 第八章生物氧化 教学重点: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生物氧化基本公式,高能类酸化合物。评吸链的概念、电子传弟链的顺 序。氧化磷酸化作用、P1O比及ATP的形成。呼吸链的速度调节和呼吸状态。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化学渗透学说。 教学难点:氧化磷酸化作用,化学渗透学说。 第九章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教学重点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及联合脱复基作用。尿素循环、转氨合成复基酸、以 Gln和Asn的形式储存。a-酮酸的代谢,生糖/生酮氨基酸,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糖、脂和蛋 白代谢的关系 教学难点:糖、脂和蛋白代谢的关系 第十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教学难点: 酶活力,酶促反应动力学,可逆抑制作用的动力学 第三章 核酸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组成,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重要特性,DNA的环状结构。 tRNA、mRNA、rRNA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物理性质、沉降特性、紫外吸收 DNA热变性和Tm值,Tm与DNA的种类、G-C含量、离子强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DNA的二级结构,核酸的沉降特性,DNA热变性、Tm值和复性。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 教学重点:水溶性维生素和辅酶 教学难点:NAD+ 和NADP+的受氢部位。 第五章 激素 教学重点: 激素的概念、类别、激素的受体,激素与受体的结合特点。激素的作用原理(多肽及蛋白激素的 作用原理,甾醇类激素的作用原理)。 教学难点:激素的作用原理 第六章 糖代谢 (12学时) 教学重点: 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EMP),三羧酸循环途径(TCA),磷酸戊糖途径,乙醛酸循环。 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肾上腺素的调节(共价调节),胰岛素 的调节。 教学难点: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异生作用,2,6-二磷酸果糖对糖代谢的调节,激素对糖代谢的调 节。 第七章 脂类代谢 教学重点: 甘油代谢,β-氧化作用及ATP的生成。酮体的代谢(糖尿病、酮血症、酮尿症)。 16碳以下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动物和植物体内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关系。 教学难点: β-氧化作用及ATP的生成的计算。动物和植物体内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关系相同和不同点。 第八章 生物氧化 教学重点: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生物氧化基本公式,高能磷酸化合物。呼吸链的概念、电子传递链的顺 序。氧化磷酸化作用、P/O比及ATP的形成。呼吸链的速度调节和呼吸状态。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化学渗透学说。 教学难点:氧化磷酸化作用,化学渗透学说。 第九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教学重点: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及联合脱氨基作用。尿素循环、转氨合成氨基酸、以 Gln和Asn的形式储存。α-酮酸的代谢,生糖/生酮氨基酸,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糖、脂和蛋 白代谢的关系 教学难点:糖、脂和蛋白代谢的关系 第十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