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副词 、概念及特点 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从语法功能来 看,副词主要是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 语或补语。但在古汉语判断句中,副词可 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共同充当谓语, 也可直接作谓语。如: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安刘氏者,必勃也。《史记·高祖本纪》
第四节 副词 • 一、概念及特点 • 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从语法功能来 看,副词主要是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 语或补语。但在古汉语判断句中,副词可 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共同充当谓语, 也可直接作谓语。如: •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 安刘氏者,必勃也。《史记·高祖本纪》
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破操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副词的分类及其用法 (一)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 态的程度。 1、表示极度的:最、极、至、甚、太、绝、 殊 水至清则无鱼。(东方朔《答客难》)
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 破操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 二、副词的分类及其用法 • (一)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 态的程度。 • 1、表示极度的:最、极、至、甚、太、绝、 殊 • 水至清则无鱼。(东方朔《答客难》)
谢太傅绝重楮公。《世说新语》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2、表示比较的:益、弥、愈、兹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韩非子·喻 老》 ·退而修《诗》、《书》、《礼》、《乐》, 弟子弥众。《史记·孔子世家》 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 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墨 子·尚同》
谢太傅绝重楮公。《世说新语》 •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 2、表示比较的:益、弥、愈、兹 •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韩非子·喻 老》 • 退而修《诗》、《书》、《礼》、《乐》, 弟子弥众。《史记·孔子世家》 • 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 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墨 子·尚同》
3、表示程度轻微的:少(音烧)、略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贾谊《治安策》 于是项梁乃教项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 意,又不肯竞学。《史记·项羽本纪》
3、表示程度轻微的:少(音烧)、略 •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贾谊《治安策》) • 于是项梁乃教项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 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要注意的是: 上古汉语中副词“少”和“稍”意义不同 “稍”的本乂是“庄稼、植物渐长” 《说文》:“稍,出物有渐也。”后来泛 指“逐渐、渐渐、慢慢地”之意。是时间 副词。如 吏稍侵侮之。《汉书·周勃传》 ·娟娟云月稍侵轩。(苏轼诗句)
要注意的是: • 上古汉语中副词“少”和“稍”意义不同。 “稍”的本义是“庄稼、植物渐长”, 《说文》:“稍,出物有渐也。”后来泛 指“逐渐、渐渐、慢慢地”之意。是时间 副词。如: • 吏稍侵侮之。《汉书·周勃传》 • 娟娟云月稍侵轩。(苏轼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