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被动句 于字式 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 者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 子·滕文公上》) (2)郤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 介词“乎”也可以用在被动句中引出主 动者,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第四节 被动句 • 一、于字式 • 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 者。 •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 子·滕文公上》) • (2)郤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 • 介词“乎”也可以用在被动句中引出主 动者,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二、“为”字式 这种句式是用介词“为”放在动词前引 进行为的主动者,使主语的被动性质明 显地表现出来。 例如: (1)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二、“为”字式 • 这种句式是用介词“为”放在动词前引 进行为的主动者,使主语的被动性质明 显地表现出来。 • 例如: • (1)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为”字后面所引进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 不出现。例如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 策三》) (2)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 为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为”字后面所引进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 不出现。例如: •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 策三》) • (2)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 为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后来,“为”字句发展出一种新格式,即 在动词前用“为”引出主动者后,再在谓 语动词前加上“所”字起强调作用。这种 格式称为“为.所”式。这种格式中主 动者也可以省略。 例如: (1)否,必为二子所禽矣!(《史记淮阴 侯列传》)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史记项 羽本纪》)
后来,“为”字句发展出一种新格式,即 在动词前用“为”引出主动者后,再在谓 语动词前加上“所”字起强调作用。这种 格式称为“为……所”式。这种格式中主 动者也可以省略。 • 例如: • (1)否,必为二子所禽矣!(《史记·淮阴 侯列传》) •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史记·项 羽本纪》)
、“见”字式 这类被动句在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 动。例如: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2)随之见伐,不量力也。(《左传僖公 二十年》) 这类句子中“见”字不能引出主动者, 只是表示被动意味的助动词
三、“见”字式 • 这类被动句在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 动。例如: •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 (2)随之见伐,不量力也。(《左传·僖公 二十年》) • 这类句子中“见”字不能引出主动者, 只是表示被动意味的助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