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介 古代汉语介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 1.古汉语少数介词的宾语因为表达的需要 可以放在介词的前边。 ·2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 古汉语中“以”、“为”、“与”、等 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于”字 的宾语不能省略。)
第二节 介词 • 古代汉语介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 • 1.古汉语少数介词的宾语因为表达的需要 可以放在介词的前边。 • 2.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 古汉语中“以”、“为”、“与”、等 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于”字 的宾语不能省略。)
3现代汉语中介宾结构一般作状语,古代 汉语中的介宾结构则多作补语 ·此外,现代汉语的介宾结构还可以作定 ,古代汉语中则不能
3.现代汉语中介宾结构一般作状语,古代 汉语中的介宾结构则多作补语。 • 此外,现代汉语的介宾结构还可以作定 语,古代汉语中则不能
、于(於、乎) 于”的主要用法有: 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例如: (1)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秋水》)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论 语·季氏》)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 子·逍遥游》) (4)子於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 而》)
一、于(於、乎) • “于”的主要用法有: • 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例如: • (1)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秋水》) •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论 语·季氏》) •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 子·逍遥游》) • (4)子於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 而》)
2.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或范围。如: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 元年》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对(对 于)”等意义
2.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或范围。如: •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 元年》) •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对(对 于)”等意义
3.引进比较对象 这种用法多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比”。例如: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季氏富于周公。(《论语·季氏》) (3)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3.引进比较对象 • 这种用法多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比”。例如: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 (2)季氏富于周公。(《论语·季氏》) • (3)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