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就仍然最小,该行业是自然垄断行业。可见,平均成 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张欣,1993)。总之,不论是规模经济,还 是范围经济,都可能带来自然垄断 四、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现实中常态,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市场要实现充分竞争,必须有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对称会带米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 信息不对称问题常以“柠檬市场”(1 emon market)为例说明。(Akerlof,1970)在英文 中,“柠檬”有次品之意。 假定旧车市场上有两种车 一种是性能良好的好车 一种是使用不了多久的坏车。好车 价值10万元,坏车价值2万元。旧车的主人与车朝夕相处,了解车的性能:但是通常车主 都有实高价的愿望,这样坏车可能目充好车在市场上出售。在这样的市场上,买方只知道好 车和坏车的概率各为5%,那么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由于缺少充分的信息,买方只能采 取折中办法,对车的价值作出“武断”的评判:1旧车价值6万,即10×0.50+2×0.50=6万 元。这样,好车开走了,坏车留下了。买方想到了这一点,也离开了。市场失效了。买方在 市场交易之前 所进行的决策就 逆向 买方的选择与市扬交易所要求的正好相反 再来看保险市场的例子。车上了保险之后,车主可能不会那么小心停放,车丢失的可能 性就会大幅上升,车主的这种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市场也可能因此失效。 以上所分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蕴涵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内容。逆向选择是因为信 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即在答打合同或从事交易之前就存在着信良不对称,某些特征被隐意」 所导致的相关经济主体作出的与交易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道德风险是在合同签订后 发生的, 它所对应的是隐藏行为,即签订合同之后的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同样是合同 另一方所不愿意看到的本来可以避兔的行为。 第三节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一、资源配置 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作用,就是要克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缺陷,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得 到最有效的配置。如图1-6所示,社会资源无非是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进行配置,公 共部门首先应该促讲资源在两个部门之间的右效配置,社会资源配置的点应该位于社会生产 可能性曲能之上这是因为 ,曲线内的点表明社会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曲线之外的点又 是社会所不可及的,是社会在超负荷地使用自己的资源
11 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就仍然最小,该行业是自然垄断行业。可见,平均成 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张欣,1993)。总之,不论是规模经济,还 是范围经济,都可能带来自然垄断。 四、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现实中常态,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市场要实现充分竞争,必须有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 信息不对称问题常以“柠檬市场”( lemon market)为例说明。(Akerlof,1970)在英文 中,“柠檬”有次品之意。 假定旧车市场上有两种车,一种是性能良好的好车,一种是使用不了多久的坏车。好车 价值 10 万元,坏车价值 2 万元。旧车的主人与车朝夕相处,了解车的性能;但是通常车主 都有卖高价的愿望,这样坏车可能冒充好车在市场上出售。在这样的市场上,买方只知道好 车和坏车的概率各为 50%,那么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由于缺少充分的信息,买方只能采 取折中办法,对车的价值作出“武断”的评判:旧车价值 6 万,即 10×0.50+2×0.50=6 万 元。这样,好车开走了,坏车留下了。买方想到了这一点,也离开了。市场失效了。买方在 市场交易之前所进行的决策就是逆向选择。买方的选择与市扬交易所要求的正好相反。 再来看保险市场的例子。车上了保险之后,车主可能不会那么小心停放,车丢失的可能 性就会大幅上升,车主的这种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市场也可能因此失效。 以上所分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蕴涵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内容。逆向选择是因为信 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即在签订合同或从事交易之前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某些特征被隐藏, 所导致的相关经济主体作出的与交易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道德风险是在合同签订后 发生的,它所对应的是隐藏行为,即签订合同之后的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同样是合同 另一方所不愿意看到的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 第三节 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一、资源配置 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作用,就是要克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缺陷,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得 到最有效的配置。如图 1-6 所示,社会资源无非是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进行配置,公 共部门首先应该促进资源在两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置,社会资源配置的点应该位于社会生产 可能性曲线之上。这是因为,曲线内的点表明社会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曲线之外的点又 是社会所不可及的,是社会在超负荷地使用自己的资源
图1-4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至于洗择生产能性曲线上的那一点则取决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公众对资 源配置部门的偏好 资源配置的第二个层次问题,是资源要在公共部门内部进行有效的配置。公共部门资渴 配置领域有许多,资源应该配置到能够给公众带来最大福利的地方。现实中,公共部门内部 的资源配置可通过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来判定。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带来“搭便车”问题,表明私人部门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在公 共产品提供中应负 起主要贵任 ,特别是在国防、国内秩序 ,外交等纯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应 注意的是,我们说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是说私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近几十年里,第三部门(例如慈善组织和各种各样的公益基金会)兴起,它们汇集了私 人的力量,更加推动了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强调公共部门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中起主要的和基 本的作用是因为,私人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整个社会的要求。这表现在两方面:一 是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数量不足,即“搭便车”问题: 二是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可能会存在资 金用途冲突,从而无法有效提供。例如,私人可能同时对某种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捐款,结 果捐款数额超过了所需金额,但私人对资金的用途作了只能用于该项目的限定。与此同时, 其他公共产品可能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提供。 2.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效0.1960年,科斯(R.H.Coase,,1910-,1991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他的《社会成本问题 文中指出:如果交易费用为零, 那么自愿的 市场交易必然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结果。通常思维是,一个人的行为给另一个人带来了伤害 那么害人者应该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科斯的那篇文章石破天惊地表明,也许应该是受害者赔 偿受益者,问题的关键在于受益者是否有权害人。就所谓“外部性”而言,谁补偿谁并不重 要,只要交易费用为零,相关各方的讨价怀价总是可以得到最有效的结果。这就是“科断定 理” 但后来研究发现,科斯定理没有考虑收入分配 因素,可能带来公平问题。 现实中,交易费用并不为零。在这个时候,外部性内部化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关各方如果有共同的利益,通过妥协合作的办法,都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例如不同 企业之间的并购,矛盾冲突双方结成夫妻等。公共部门在促进问题的解决上,也可以采取有 效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部门措施的有效性对信息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较为准确的信 息,课征多少庇古税,提供多少补助,都很难确定。 3.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所带来的定价问题,不一定会长期存在。技术进步导致许多传统上被视为自然 垄渐的行业逐步演变成为具有一定竞争性的行业,例如电信业、自来水行业、电力行业等。 对于那些仍然有着较高自然垄断性的行业,效率损失客观存在。公共部门可以通过限价 政策(公共定价 进入和退出行业规制去 对这些行 业进 1 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 大化。不过,在具体工作中,公共部门应该怎样进行规制,怎样进行定价,都不是很容易解 决的问题。 4。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问顾,有些可以通过市场得到解决,例如,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市场交易 各方的承诺、信号的发布,让交易相关经济主体可以更好地作出选择。但许多信息不对称问 题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仍然需要公共部门的介入,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例如,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虽然市场会提供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 买得起,保险公司也不愿意不分对象地销售保单。 12
12 图 1-4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至于选择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哪一点则取决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公众对资 源配置部门的偏好。 资源配置的第二个层次问题,是资源要在公共部门内部进行有效的配置。公共部门资源 配置领域有许多,资源应该配置到能够给公众带来最大福利的地方。现实中,公共部门内部 的资源配置可通过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来判定。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带来“搭便车”问题,表明私人部门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在公 共产品提供中应负起主要责任,特别是在国防、国内秩序、外交等纯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应 注意的是,我们说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是说私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近几十年里,第三部门(例如慈善组织和各种各样的公益基金会)兴起,它们汇集了私 人的力量,更加推动了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强调公共部门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中起主要的和基 本的作用是因为,私人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整个社会的要求。这表现在两方面:一 是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数量不足,即“搭便车”问题;二是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可能会存在资 金用途冲突,从而无法有效提供。例如,私人可能同时对某种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捐款,结 果捐款数额超过了所需金额,但私人对资金的用途作了只能用于该项目的限定。与此同时, 其他公共产品可能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提供。 2.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效 0。1960 年,科斯(R.H.Coase,1910- ,1991 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他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指出: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自愿的 市场交易必然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结果。通常思维是,一个人的行为给另一个人带来了伤害, 那么害人者应该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科斯的那篇文章石破天惊地表明,也许应该是受害者赔 偿受益者,问题的关键在于受益者是否有权害人。就所谓“外部性”而言,谁补偿谁并不重 要,只要交易费用为零,相关各方的讨价还价总是可以得到最有效的结果。这就是“科斯定 理”。但后来研究发现,科斯定理没有考虑收入分配因素,可能带来公平问题。 现实中,交易费用并不为零。在这个时候,外部性内部化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关各方如果有共同的利益,通过妥协合作的办法,都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例如不同 企业之间的并购,矛盾冲突双方结成夫妻等。公共部门在促进问题的解决上,也可以采取有 效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部门措施的有效性对信息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较为准确的信 息,课征多少庇古税,提供多少补助,都很难确定。 3.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所带来的定价问题,不一定会长期存在。技术进步导致许多传统上被视为自然 垄断的行业逐步演变成为具有一定竞争性的行业,例如电信业、自来水行业、电力行业等。 对于那些仍然有着较高自然垄断性的行业,效率损失客观存在。公共部门可以通过限价 政策(公共定价)、进入和退出行业规制去对这些行业进行管理,以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 大化。不过,在具体工作中,公共部门应该怎样进行规制,怎样进行定价,都不是很容易解 决的问题。 4.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些可以通过市场得到解决,例如,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市场交易 各方的承诺、信号的发布,让交易相关经济主体可以更好地作出选择。但许多信息不对称问 题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仍然需要公共部门的介入,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例如,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虽然市场会提供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 买得起,保险公司也不愿意不分对象地销售保单
二、收入分配 公共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经济作用,是指公共部门按照社会认可的公平标准,通过公共 支出、公共收入或公共规制等方式对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对公 平标准的要求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为公共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福利经济学第一定 理认为,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能通 过价格有效地协调千头万绪的经济活动,配置有限的稀缺资源。那么给定一个帕累托最优配 智,能不能通过完全音争市场机制来法到这一配留?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完全音争市场 能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帕紫托最优配置?经济学家 一般以埃奇沃思方盒来说明这问题。 结论 是,在所有消费者偏好为凸性以及其他一些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通过适 当的初始配置调节之后经由宝全竞争市场来实现。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福利经济学 第二定理所要求的调节初始配置,实际上就是要对收入、财富和福利进行再分配。在埃奇沃 思方盒图上,契约线上的所有的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一个社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公平标准。 选择适合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共部门通过公共支出、公共收入或公共规制等手段,调节收入、财富和福利的初始分 布,仍然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例如,增加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转移性支付,可以增加穷人 收入:开征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可缩小收入差距:公共规制可以限制某些人的行为,从而影响 他们的收入、财富和福利状况。 三、经济稳定 公共部门的经济稳定作,指公共部门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 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这些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 市场越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市场的发展状况越好,则生产相对过利 状态的可能性就越大,出现经济危机的规模就越大,损失就越惨重,对市场经济的威胁就起 大。因此,从理论上说,市场经济在微观上能够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状态,但在宏观上却无能 为力。 公共部门有可能对全国范围内的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施加影响,通过收入制度的设 计和支出总量的调节,调节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两者的平衡,促进经济的稳定 四、公共部门经济作用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上看,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所承担的职能及具体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经历了 个随市场经济变化而逐步演变的过程 自由放任时期,“小政府”理念广为流行,各市场经济国家尽可能限制公共部门活动范 围。公共部门所困行的职能,基本上可归结为“效率”职能。大致来看,它集中在亚当·斯 密等人所指出的那些内容上,包括:维持政府机构运行,提供国防服务:对内维护社会秩序 提冬种其础设施加道路、桥梁、路打、港口、提圳纯.提供诸加、垃圾清理、市镇想母 等。这些职责,是西方社会自中世纪末期现代意义上国家形成伊始,公共部门就天然具有的 也是现代国家所不可或缺的。公共部门规模较小,职责很少,内容也较单纯。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公共部门的服务职责逐步扩大,无论是其规模、内容,还是其具体形式等,都有了 极大变化
13 二、收入分配 公共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经济作用,是指公共部门按照社会认可的公平标准,通过公共 支出、公共收入或公共规制等方式对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对公 平标准的要求。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为公共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福利经济学第一定 理认为,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能通 过价格有效地协调千头万绪的经济活动,配置有限的稀缺资源。那么给定一个帕累托最优配 置,能不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机制来达到这一配置?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 能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经济学家一般以埃奇沃思方盒来说明这问题。结论 是,在所有消费者偏好为凸性以及其他一些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通过适 当的初始配置调节之后经由宝全竞争市场来实现。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福利经济学 第二定理所要求的调节初始配置,实际上就是要对收入、财富和福利进行再分配。在埃奇沃 思方盒图上,契约线上的所有的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一个社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公平标准, 选择适合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共部门通过公共支出、公共收入或公共规制等手段,调节收入、财富和福利的初始分 布,仍然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例如,增加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转移性支付,可以增加穷人 收入;开征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可缩小收入差距;公共规制可以限制某些人的行为,从而影响 他们的收入、财富和福利状况。 三、经济稳定 公共部门的经济稳定作,指公共部门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 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这些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越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市场的发展状况越好,则生产相对过剩 状态的可能性就越大,出现经济危机的规模就越大,损失就越惨重,对市场经济的威胁就越 大。因此,从理论上说,市场经济在微观上能够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状态,但在宏观上却无能 为力。 公共部门有可能对全国范围内的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施加影响,通过收入制度的设 计和支出总量的调节,调节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两者的平衡,促进经济的稳定。 四、公共部门经济作用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上看,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所承担的职能及具体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经历了一个随市场经济变化而逐步演变的过程。 自由放任时期,“小政府”理念广为流行,各市场经济国家尽可能限制公共部门活动范 围。公共部门所履行的职能,基本上可归结为“效率”职能。大致来看,它集中在亚当·斯 密等人所指出的那些内容上,包括:维持政府机构运行,提供国防服务;对内维护社会秩序; 提供各种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路灯、港口、堤坝等;提供诸如、垃圾清理、市镇规划 等。这些职责,是西方社会自中世纪末期现代意义上国家形成伊始,公共部门就天然具有的, 也是现代国家所不可或缺的。公共部门规模较小,职责很少,内容也较单纯。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公共部门的服务职责逐步扩大,无论是其规模、内容,还是其具体形式等,都有了 极大变化
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之后的两百余年中,公共部门职能得到大幅度的扩展。从效 率职能来看,其内容、范围和规模有了很大扩张,例如对环境污染问题从放任不管到全力干 预和管制,就是典型事例 公平职能和稳定职能,是随着市场经济从自由放任向致府干预的转化,即在19世纪末 之后逐步产生的。20世纪30年代之后,这两大职能表现得更为明显。公共部门经济作用范 围的扩大,抛弃了传统的小政府主张和政策,开始了公共部门几乎是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的时期。但不管如何改变,公共部门仍然遵循一些基本准则,即只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 只能在市场失效领域,从事弥补市场失效的活动。 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城起了新公 共管理革命,缩小公共部 ,提高公共部门效率 成为另外一道风景线。与此同时,许多计划经济国家也开始了市场化改革。无论如何,只要 坚持市场经济,那么改革的目标都是为了给政府和市场找到合适的定位。哪怕全球2008年 金融危机,这一基本理念也没有发生改变。 第二章公共品理论 第一节公共品的特征与分类 一、公共品的特征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private 0ods)而言的。我们先来看看苹果和路灯(或 灯塔)的区别。苹果和路灯当然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看似风马牛不相 及的东西放在一起进行论?一个苹果,如果你把它吃了,别人就无法享用。夜里,路灯照亮 了你走的路,但丝毫不妨碍其他过路人的照明。苹果是私人产品,而路灯是公共产品。这里 就引出了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两个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非音争性(非对抗性) 只要有人提供公共产品,那么该产品消费人数多少与该产品的数量和成本变化无关 济学对此的严格界定是,新增消费所引起的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为例,新生儿来 到人世间不会影响国防消费。 2.非排他性 所“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有人提供公共产品,那么不管提供者是否愿意,在公共产 品的有效覆盖范围之内,任何人都能消费该产品。 此时,提供者要想拒绝别人消费该产品 或是技术上做不到,或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过于品贵,不值得去做。 经济学往往强调排他成本过高,以致人们不愿意去排他,即所谓“非不能,不为也"” 最典型的公共产品当属国防。军队保家卫国,为国人提供国防服务,创造和平的生活环 境。每一个公民都能亭受到国防带来的好处。要将某个公民排除在国防这种公共产品的受益 范围之外,从经济 没有必要 公共产品,更多是指无形产品和服务。例如,通常所说蚶国防,不是指军用飞机、碉堡 航空母舰等具体实物,而是指这些有形产品带来的综合服务。 二、公共品的分类 1.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14 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之后的两百余年中,公共部门职能得到大幅度的扩展。从效 率职能来看,其内容、范围和规模有了很大扩张,例如对环境污染问题从放任不管到全力干 预和管制,就是典型事例。 公平职能和稳定职能,是随着市场经济从自由放任向政府干预的转化,即在 l9 世纪末 之后逐步产生的。20 世纪 30 年代之后,这两大职能表现得更为明显。公共部门经济作用范 围的扩大,抛弃了传统的小政府主张和政策,开始了公共部门几乎是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的时期。但不管如何改变,公共部门仍然遵循一些基本准则,即只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 只能在市场失效领域,从事弥补市场失效的活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社会掀起了新公共管理革命,缩小公共部门,提高公共部门效率 成为另外一道风景线。与此同时,许多计划经济国家也开始了市场化改革。无论如何,只要 坚持市场经济,那么改革的目标都是为了给政府和市场找到合适的定位。哪怕全球 2008 年 金融危机,这一基本理念也没有发生改变。 第二章 公共品理论 第一节 公共品的特征与分类 一、公共品的特征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而言的。我们先来看看苹果和路灯(或 灯塔)的区别。苹果和路灯当然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看似风马牛不相 及的东西放在一起进行论?一个苹果,如果你把它吃了,别人就无法享用。夜里,路灯照亮 了你走的路,但丝毫不妨碍其他过路人的照明。苹果是私人产品,而路灯是公共产品。这里 就引出了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两个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非竞争性(非对抗性) 只要有人提供公共产品,那么该产品消费人数多少与该产品的数量和成本变化无关。经 济学对此的严格界定是,新增消费所引起的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为例,新生儿来 到人世间不会影响国防消费。 2.非排他性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有人提供公共产品,那么不管提供者是否愿意,在公共产 品的有效覆盖范围之内,任何人都能消费该产品。此时,提供者要想拒绝别人消费该产品, 或是技术上做不到,或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过于昂贵,不值得去做。 经济学往往强调排他成本过高,以致人们不愿意去排他,即所谓“非不能,不为也”。 最典型的公共产品当属国防。军队保家卫国,为国人提供国防服务,创造和平的生活环 境。每一个公民都能亭受到国防带来的好处。要将某个公民排除在国防这种公共产品的受益 范围之外,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没有必要。 公共产品,更多是指无形产品和服务。例如,通常所说蚶国防,不是指军用飞机、碉堡、 航空母舰等具体实物,而是指这些有形产品带来的综合服务。 二、公共品的分类 1.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按公共物品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纯公共物品(oure pub1 ic goods)和准公共物品。纯公 共物品是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和服务,比如国防、法律、治安、制度安排等。 准公共物品 quas iDmb1icg0ods)是具备两个特征 的物品和服务,包括由私人部门生 产的公共物品和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私人物品,亦称为混合物品(mixed goods)0如果准公共 物品的排他性比较突出,这种准公共物品可称之为排他性公共物品(excludable public gO0s),即具有排他性的非竞争性物品,如有线电视节目,比较适合私人企业来生产。如果 准公共物品的音争性比较明显,牧种准公共物品可称之为拥挤性公共物品(c0 gestih1e 0s),即在没有太多的使用者时具有非竞争性, 但在消费者的人数过多时,额外 一客木上升皮来本的品,大、公路等戏是拥挤 公共物品的很好例子。如果在使用者人数相对较少时就出现拥挤现象的拥挤性公共物品,有 时也称为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像高尔夫球场、游泳馆等。 表2-1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和混合产品 排他性 丰择他性 争 (2)主要由私人企业生产 e.6地以 时 装合产品 纯公共产品 产,取由私人金业根据政腑会网生产 委由私人市场分 以大桥为例说明准公共物品的一些特征。大桥是拥挤性公共物品的典型例子。当一座大 桥不繁忙时,它不具有竞争性,因为多一辆车通过这座大桥,不会减少他人对这座大桥的利 用。可是,当这座桥的行驶车辆发生堵塞时,它几乎就是一种竞争性物品。如果这座大桥堵 塞得很严重,再有一辆车上桥,就会使其他车辆无法上桥。这时,司机要么等待,要么绕行 每位司机至少都要承担等待成本(waiting-time cost)o 大桥也是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例证。如果在桥头设置关卡或持有通行证者才能通行,这匝 大桥就成了排他性公共物品。如果这座大桥具有排他性,就意味着收取通行费是可行的:不 缴费的司机不能通行。当然,收取过桥费也是有成本的,因为要雇用收费人员,还要有不让 拒绝微费的司机通行的手段。所以,大桥是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排他成本 也是很高的。 倘若对这类拥挤性公共物品或排他性公共物品收取费用或价格,经济效率要求要收取 个价格,而该价格取决于当时的使用者数量。当这座大桥不拥挤时,使用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若要对这座大桥收取通行费就是无效率的。因为收费不仅要发生征收成本,而且司机的边际 支付意愿(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MWTP)很低,为了避免缴费而不走这座桥,造成 资源浪费。当这座大桥发生拥挤现象时,经济效率就要求收取通行费,这种收费或价格应当
15 按公共物品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纯公共物品( pure public goods)和准公共物品。纯公 共物品是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和服务,比如国防、法律、治安、制度安排等。 准公共物品( quasi public goods)是具备两个特征之一的物品和服务,包括由私人部门生 产的公共物品和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私人物品,亦称为混合物品( mixed goods)o 如果准公共 物品的排他性比较突出,这种准公共物品可称之为排他性公共物品( excludable public goods),即具有排他性的非竞争性物品,如有线电视节目,比较适合私人企业来生产。如果 准公共物品的竞争性比较明显,这种准公共物品可称之为拥挤性公共物品( congestible public goods),即在没有太多的使用者时具有非竞争性,但在消费者的人数过多时,额外 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上升(或给其他消费者带来成本)的物品。大桥、高速公路等就是拥挤性 公共物品的很好例子。如果在使用者人数相对较少时就出现拥挤现象的拥挤性公共物品,有 时也称为俱乐部物品( club goods),像高尔夫球场、游泳馆等。 表 2-1 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和混合产品 以大桥为例说明准公共物品的一些特征。大桥是拥挤性公共物品的典型例子。当一座大 桥不繁忙时,它不具有竞争性,因为多一辆车通过这座大桥,不会减少他人对这座大桥的利 用。可是,当这座桥的行驶车辆发生堵塞时,它几乎就是一种竞争性物品。如果这座大桥堵 塞得很严重,再有一辆车上桥,就会使其他车辆无法上桥。这时,司机要么等待,要么绕行, 每位司机至少都要承担等待成本( waiting-time cost)o 大桥也是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例证。如果在桥头设置关卡或持有通行证者才能通行,这座 大桥就成了排他性公共物品。如果这座大桥具有排他性,就意味着收取通行费是可行的:不 缴费的司机不能通行。当然,收取过桥费也是有成本的,因为要雇用收费人员,还要有不让 拒绝缴费的司机通行的手段。所以,大桥是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排他成本 也是很高的。 倘若对这类拥挤性公共物品或排他性公共物品收取费用或价格,经济效率要求要收取一 个价格,而该价格取决于当时的使用者数量。当这座大桥不拥挤时,使用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若要对这座大桥收取通行费就是无效率的。因为收费不仅要发生征收成本,而且司机的边际 支付意愿( 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MWTP)很低,为了避免缴费而不走这座桥,造成 资源浪费。当这座大桥发生拥挤现象时,经济效率就要求收取通行费,这种收费或价格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