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第一节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一、效率 帕累托定义了现代经济学常说的“效率”一一一帕累托效率。该定义显示:如果一种变动 至少能够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那么这种变动就是有刘 率的: 个有效率的经济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发生了的 经济。 理解一个经济体是否达到帕紫托有效状态,需要区分一组概念: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 善。所谓“帕累托最优”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重新配置已 无法做到在让任何一个人的处境改善的同时,而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状态。所谓“帕累托改 善”,是指如果 个社会能通过资源的 新配置,在 使某个人(或某些人)处境变好的同的 也不导致让任何其他人的处境变差的状 一般认为,在完全竟争条件下,生产运行的结果 可以自动让社会资源的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中,即实现市场的有效运行。 现代经济学中还使用其他效率概念,如卡尔多效率。现实中,常见有人受益,就有人受 损。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的匈牙利人卡尔多Nicholas ka1dor),1939年提出“补偿准则”」 收益能够弥补损失,就是有效率的表现 “卡尔多效率”概念对应的就是这种效率 。与“卡 尔多效率 ”密切相关的 个概念 卡尔多改善 是指如果 一个人的处境由于变革而餐 到改善,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人的损失且还有刘余,那么整体效率就得到改善。卡尔多效率 是卡尔多改善已无法再进行下去的状态。 二、市场效率条件 在市场经济下,帕累托效率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为了分析市场机制对资原配置的作用能力,首先假设一种纯粹的市场运行状态。假设不 存在政府经济及其计划机制和行政手段,且整个社会处于完全的私人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之 下。这一分析, 以 要素投入数量和 人偏好等已定以及价格机制能够充分 挥作用等为假设前提,以一个高度抽象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对象。在这一社会中,只有两个人 A和B,两种产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 市场效率条件的获得可分为三步进行分析: 第一步,求出交换效率条件。所谓交换效率。指的是将既定的产品X和y分配给A和B 两个人后,形成 纯状 即要重新分配X和Y,使一人处境改善,只能让另 人处境恶 化。当MRSm-RSa时,社会达到交换效率状态。其中,MRS(n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为边际替代率,即消费上的边际替代率。MS表示某个消费者为了获得一个新增的X,而愿 意放弃的Y的数量,即RS-△Y/△X(等式右边加上负号,以保证该值为正)。MRS也 可以视为最后一单位X和最后一单位Y的相对价格之比,即RS=P/P 第二步,求出生产效率条件,所谓生产效率条件,是指生产要素L和K的配置,已达到 种状态,即要增加 ~种产品的产出,就只能以减少另一种产出为代价。当MRTSX=RTSY 时,社会达到生产效率状态。其中,MRTS(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为
6 第一章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第一节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一、效率 帕累托定义了现代经济学常说的“效率”---帕累托效率。该定义显示:如果一种变动 至少能够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那么这种变动就是有效 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经济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发生了的 经济。 理解一个经济体是否达到帕累托有效状态,需要区分一组概念: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 善。所谓“帕累托最优”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重新配置已 无法做到在让任何一个人的处境改善的同时,而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状态。所谓“帕累托改 善”,是指如果一个社会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使某个人(或某些人)处境变好的同时, 也不导致让任何其他人的处境变差的状态。一般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运行的结果 可以自动让社会资源的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中,即实现市场的有效运行。 现代经济学中还使用其他效率概念,如卡尔多效率。现实中,常见有人受益,就有人受 损。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的匈牙利人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39 年提出“补偿准则”, 收益能够弥补损失,就是有效率的表现。“卡尔多效率”概念对应的就是这种效率。与“卡 尔多效率”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卡尔多改善”,是指如果一个人的处境由于变革而得 到改善,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人的损失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效率就得到改善。卡尔多效率 是卡尔多改善已无法再进行下去的状态。 二、市场效率条件 在市场经济下,帕累托效率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为了分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能力,首先假设一种纯粹的市场运行状态。假设不 存在政府经济及其计划机制和行政手段,且整个社会处于完全的私人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之 下。这一分析,以生产技术水平、要素投入数量和个人偏好等已定以及价格机制能够充分发 挥作用等为假设前提,以一个高度抽象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对象。在这一社会中,只有两个人 A 和 B,两种产品 X 和 Y,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 L 和资本 K)。 市场效率条件的获得可分为三步进行分析: 第一步,求出交换效率条件。所谓交换效率,指的是将既定的产品 X 和 Y 分配给 A 和 B 两个人后,形成了一种状态,即要重新分配 X 和 Y,使一人处境改善,只能让另一人处境恶 化。当 MRSXY=MRSXY时,社会达到交换效率状态。其中,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为边际替代率,即消费上的边际替代率。MRSXY表示某个消费者为了获得一个新增的 X,而愿 意放弃的 Y 的数量,即 MRSXY= -△Y/△X(等式右边加上负号,以保证该值为正)。MRSXY也 可以视为最后一单位 X 和最后一单位 Y 的相对价格之比,即 MRSXY=PX/PY。 第二步,求出生产效率条件。所谓生产效率条件,是指生产要素 L 和 K 的配置,已达到 一种状态,即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只能以减少另一种产出为代价。当 MRTSX= MRTSYL 时,社会达到生产效率状态。其中,MRTS(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为
边际技术替代率。RTS表示在既定的产出水平下,生产者为了获得一个新增K,而辱意放 弃的L的数量,也可以视为K的边际增量MP,和L的边际增量P,之比,即MRTSw=P/P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 点的斜率,称为X对Y的边际转换率RT(arginal rateo transformation)。RTxy表示在L和K投入量既定的前提下,生产者为了获得新增的X而 愿意放弃的Y的数量。它可以视为X的边际产量与Y的边际产量的价格之比,即△Y/△X。 第三步,求出组合效率条件。上述效率条件分别从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得出,都不能单 独代表整个社会的资源最优配置状态。这就需要将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才能获得整 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组合效率条件S-R 满足该条件的点有无数个,它们所形成的曲线,称为总效用曲线(grand utility possibility curve)。在埃奇沃思方盒图(Edgeworth'sBox)中,这些点的轨迹就形成了一 条契约线(contract curve)。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在其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市场价格和 有关产品的购买数量,能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偏好和欲望。这样,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市 场自身就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 三、社会福利和公平 社会福利的判断,涉及“公平”标准的选择。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中,对“公平” 概念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1.功利主义标准 功利主义标准是英国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提出来的。该标准认为, 整个社会福利是每个人的效用之和,因此,社会福利最大化是总福利最大化或平均福利的最 ,边沁假定,社会中的每个人的边际效用曲线同 且边际效用递减。这样, 富人最后 人,那么从总福利提高的角度看,富人应该把边际效用 较低的收入转移给穷人,以增进社会福利。边心的结论是,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个人的收入 应该一样,即相应的公平含义表现为平均丰义。 如图1-1所示,言人A的初始收入为0H,穷人B的初始收入为0L,A的边际效用为0M: B的边际效用为OM,0>OM。如果A将部分收入转移给B,假定转移后,A的收入为0州 B的收入为0L 两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O。显然,已经无法通过两人间的收入转移提高 两个人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M M MA H H A的收入 L B的收入 图1一1功利主义的公平标准 2.罗尔斯标准
7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KL表示在既定的产出水平下,生产者为了获得一个新增 K,而愿意放 弃的 L 的数量,也可以视为 K 的边际增量 MPK和 L 的边际增量 MPL之比,即 MRTSKL=MPL/MPK。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 X 对 Y 的边际转换率 MRT(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MRTxy 表示在 L 和 K 投入量既定的前提下,生产者为了获得新增的 X 而 愿意放弃的 Y 的数量。它可以视为 X 的边际产量与 Y 的边际产量的价格之比,即△Y/△X。 第三步,求出组合效率条件。上述效率条件分别从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得出,都不能单 独代表整个社会的资源最优配置状态。这就需要将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才能获得整 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组合效率条件 MRS=MRT。 满足该条件的点有无数个,它们所形成的曲线,称为总效用曲线(grand utility possibility curve)。在埃奇沃思方盒图(Edgeworth's Box)中,这些点的轨迹就形成了一 条契约线(contract curve)。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在其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市场价格和 有关产品的购买数量,能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偏好和欲望。这样,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市 场自身就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 三、社会福利和公平 社会福利的判断,涉及“公平”标准的选择。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中,对“公平” 概念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1.功利主义标准 功利主义标准是英国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提出来的。该标准认为, 整个社会福利是每个人的效用之和,因此,社会福利最大化是总福利最大化或平均福利的最 大化。边沁假定,社会中的每个人的边际效用曲线同,且边际效用递减。这样,富人最后一 个单位收入所带来的效用肯定低于穷人,那么从总福利提高的角度看,富人应该把边际效用 较低的收入转移给穷人,以增进社会福利。边沁的结论是,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个人的收入 应该一样,即相应的公平含义表现为平均主义。 如图 1-1 所示,富人 A 的初始收入为 OH,穷人 B 的初始收入为 OL,A 的边际效用为 OMA, B 的边际效用为 OMB,OMB>OMA。如果 A 将部分收入转移给 B,假定转移后,A 的收入为 OH’, B 的收入为 OL’,两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 OM。显然,已经无法通过两人间的收入转移提高 两个人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2.罗尔斯标准 O A的 收 入 O B的 收 入 边 际 效 用 边 际 效 用 H L MA MB MB MA 图 1- 1功 利 主 义 的 公 平 标 准 H ' L ' M M
罗尔斯(John Raw1s,1921-2002)在《正义论》(1971)中提出了罗尔斯标准。他认为, 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该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那个人。服定两个国家A和B,A国 的人均年收入10000美元,但最低收入者仅为1000美元:B国人均年收入为1200美元 但最低收入者为1100美元。那么,根据罗尔斯标准,B国比A国更公平。显然,罗尔斯标 准要求政府干预,帮助社会中处境最差的人。 同是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的诺齐克(Robert No2ick,1938-2002)三年之后在《无政府 国家与乌托邦》(1974)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个人财产取得途径合法那么 国家就不应该干预。 罗尔斯提出的标准是基于“无知面纱”的假设,即每个人都无法准确预计自己的未来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未来处境中变得很差,这样,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未来,所选择的公平标准 就应该是这个标准。 3。从机会的角度看公平 还有从机会公平等角度探讨公平问题的。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如果是在机会公平的前 提之下实现的,那么,结果就是合理的。这也有问题,因为每一个结果都是新的机会的开始, 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之间势必存在矛盾 4.从社会福利函数角度看公平 从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还必须结合公平准则来进行考虑。为此, 在得出契约线之后,还需引入社会福利函数,构建社会无差异曲线。一般情况下,社会无差 异曲线凸向原点,因此,总效用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既符合效率条件,又最大 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公平准则的要求, 该切点就是极 (b1 iss point))。如图1-2所示的 W1,2, …这组曲线,代表的是社会无差异曲线:心是总效用曲线,或称效用可能性曲 线:B为极乐点。 UB个人A的序数效用函数U 图12杜会理利函量 第二节市场失效 现实中,完全竞争条件常常无法满足,市场可能存在失效。本节分析几种主要的市场失 效现象。 一、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pub1icgO0ds),又称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共用品”、“公共 财产”等。在英文中,公共产品常常等同于集体产品、社会产品等。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
8 罗尔斯(John Rawls,1921-2002)在《正义论》(1971)中提出了罗尔斯标准。他认为, 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该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那个人。假定两个国家 A 和 B,A 国 的人均年收入 1 0 000 美元,但最低收入者仅为 l 000 美元;B 国人均年收入为 1 200 美元, 但最低收入者为 1 100 美元。那么,根据罗尔斯标准,B 国比 A 国更公平。显然,罗尔斯标 准要求政府干预,帮助社会中处境最差的人。 同是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的诺齐克( Robert Nozick,1938-2002)三年之后在《无政府、 国家与乌托邦》(1974)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个人财产取得途径合法那么 国家就不应该干预。 罗尔斯提出的标准是基于“无知面纱”的假设,即每个人都无法准确预计自己的未来,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未来处境中变得很差,这样,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未来,所选择的公平标准 就应该是这个标准。 3.从机会的角度看公平 还有从机会公平等角度探讨公平问题的。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如果是在机会公平的前 提之下实现的,那么,结果就是合理的。这也有问题,因为每一个结果都是新的机会的开始, 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之间势必存在矛盾。 4.从社会福利函数角度看公平 从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还必须结合公平准则来进行考虑。为此, 在得出契约线之后,还需引入社会福利函数,构建社会无差异曲线。一般情况下,社会无差 异曲线凸向原点,因此,总效用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既符合效率条件,又最大 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公平准则的要求,该切点就是极乐点(bliss point)。如图 1-2 所示的 W1,W2,„„这组曲线,代表的是社会无差异曲线;UAUB是总效用曲线,或称效用可能性曲 线;B 为极乐点。 第二节 市场失效 现实中,完全竞争条件常常无法满足,市场可能存在失效。本节分析几种主要的市场失 效现象。 一、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又称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共用品”、“公共 财产”等。在英文中,公共产品常常等同于集体产品、社会产品等。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 O 个 人 A的 序 数 效 用 函 数 UA UB UB W2 B 个 人 B的 序 数 效 用 函 数 UB 图 1-2 社 会 福 利 函 数 W1 W3
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尔森(Paul A.Samue1son 1915-2009)1954年的一篇文章给“公共产品”下了定义,即公共产品是一个人的消费不会 影响其他人消费的产品(Samuelson 1954 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容易导致“搭便车”(free riding)问题。据说, “搭便车” 起源于早期美国西部。当时,盗马贼横行,牧主自发出钱组织骑队巡逻。盗马贼因此失业。 于是,部分牧主开始不愿意出钱养骑队。接着,更多牧主不愿意出钱,骑队解散。结果盗马 或归来。在茧文中,“ride工”旺可以作“嗑士”解,也可以怪为“搭车”。部分牧主不原 意出钱的行为,是想要享受免费的骑士服务( ,这就是“freeriding”行为 该行为实是坐享其成心理在作崇。 “搭便车 “免费搭车 搭油 “白搭车 语,形容的正是这种坐享其成的心理和行为。后来,人们就用“搭便车”问题来概括人人都 不想出钱,而又要享受公其产品的好处,结果导致公共产品不能充分有效提供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产品不是指公家生产的产品,它与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也不是等同 的概念。一种产品之所以是公共产品,只是困为它在消费上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 二、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 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或他捞到了好处,却没有 为此付出代价。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又叫外部经济,或正的外部效应。负外部性 又称负外部经济,或负的外部效益。正外部性又可以分为生产上的正外部性和消费上的正外 部性。加表1-1所示 表1-1外部性事例 生产 正外部性 年产格雄人在苹果园附适将组,始苹果因主人茶来 。企业在地办厂近民来的地价上布 热器 外性 7 ,声鲁过大,给正在体息的人带未的 外部性可分为技术性外部性和金钱性外部性。二者区别在于后者强调通过市场价格体系 进行。例如,某企业扩大产量,引起投入要素的价格上涨,给其他企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技术性外部性。 外部性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 益的不一致所带来的。如果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那么生产或消费水平会高于最 优水平。负外部性 导致坏东西过量,正外部性会导致好东西提供过少。这是因为,企业和 个人的生产经营决策是依据私人成本和收益而制定的。 三、自然垄断 在某些产品生产过程中,规模报酬递增情形可能出现。所谓规模报酬递增,是指某一产 品或行业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生产规模扩大速度的现象。即生产经营规模越大,市 9
9 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197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1915-2009)1954 年的一篇文章给“公共产品”下了定义,即公共产品是一个人的消费不会 影响其他人消费的产品( Samuelson,1954)。 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容易导致“搭便车”(free riding)问题。据说,“搭便车” 起源于早期美国西部。当时,盗马贼横行,牧主自发出钱组织骑队巡逻。盗马贼因此失业。 于是,部分牧主开始不愿意出钱养骑队。接着,更多牧主不愿意出钱,骑队解散。结果盗马 贼归来。在英文中,“rider”既可以作“骑士”解,也可以译为“搭车”。部分牧主不愿 意出钱的行为,是想要享受免费的骑士服务(free riders),这就是“free riding”行为。 该行为实是坐享其成心理在作祟。“搭便车”、“免费搭车”、“揩油”、“白搭车”等词 语,形容的正是这种坐享其成的心理和行为。后来,人们就用“搭便车”问题来概括人人都 不想出钱,而又要享受公其产品的好处,结果导致公共产品不能充分有效提供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产品不是指公家生产的产品,它与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也不是等同 的概念。一种产品之所以是公共产品,只是困为它在消费上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 二、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 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或他捞到了好处,却没有 为此付出代价。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又叫外部经济,或正的外部效应。负外部性 又称负外部经济,或负的外部效益。正外部性又可以分为生产上的正外部性和消费上的正外 部性。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外部性事例 外部性可分为技术性外部性和金钱性外部性。二者区别在于后者强调通过市场价格体系 进行。例如,某企业扩大产量,引起投入要素的价格上涨,给其他企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技术性外部性。 外部性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 益的不一致所带来的。如果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那么生产或消费水平会高于最 优水平。负外部性会导致坏东西过量,正外部性会导致好东西提供过少。这是因为,企业和 个人的生产经营决策是依据私人成本和收益而制定的。 三、自然垄断 在某些产品生产过程中,规模报酬递增情形可能出现。所谓规模报酬递增,是指某一产 品或行业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生产规模扩大速度的现象。即生产经营规模越大,市
场收益率越高。这样,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不断地迫使小企业退出该领域, 或阴止其他小资本的讲入」 下文以一假想例子加以说明。假设某城市人口有100万,每个人的用水量相同,最初有 三家不同规模的自来水厂A、B和C,分别供应10万人、30万人和60万人用水,所供应的 水遍及整个城市。为了供水,A、B和C都要铺设几乎相同数量的管道。明显地,在供水过 程中,C的成本最低。如果水价一直下降,A和B最终将退出供水市场,最后C将垄断供水 市场。这种垒断是自然形成的。但由于C最终可能提高水价,给城市用水带来诸多麻顷,导 致市场失效。可以想象,如果有新的水厂建立,C可以在短期内采取降价策略,让新厂重蹈 A和B的覆辙。C所形成的 断是规模报磷递增状态下为 生的丝 ,即所谓自 然垄断。但是,如果对C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么社会将因此遭受经济损失(效率损失) 我们用如图1-3所示来说明。自然垄断行业边际成本一直低于平均成本。自然垄断企业 根据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所选择的产量必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所对应的产 量,这样,也就有了对应的市场价格P*。这个市场价格会给企业带来垄断利润(如图1-4 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但此时社会本来可以获得更多利益,需求曲线高于边际成本部分 所对应的面积,都是定价为P*的损失。如果企业根据平均成本定价,即价格为P,那么 企业将无法获得垄断利润。如果企业根据边际成本定价,即价格为P,虽然这是一 个经济效 率所要求的定价,但由于边际成本总是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将因此而亏损。总之,纯粹由市 场决定的结果必然带来效率损失 价格 边际收入 平均成 P 边际成本 0102 一产出 图1-3自然垄断 传统上,自来水、煤气、电力、邮政、电信和城市公磐交通等行业,都是自然垄断行业。 大削弱了。 国电信业的发展可以看做是 型 列 市场上至少已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参与竞争。 以上所说的自然垄断现象的出现是从规模经济带来的报酬递增角度进行分析的,这样的 理论是建立在单一产品假设基础之上的。在实践中,许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近期 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自然垄断的恰当定义必须建立在部分可加性(subadditivity),而不 是规模经济的基础之上。假定有种不同的产品,k个企业,任一企业可以生产任何 一功 多种产品。如果单 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 企业分别 产这些 品的时 本之和,企业的成本方程就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也就是说,即使规模 经济不存在或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成本
10 场收益率越高。这样,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不断地迫使小企业退出该领域, 或阻止其他小资本的进入。 下文以一假想例子加以说明。假设某城市人口有 100 万,每个人的用水量相同,最初有 三家不同规模的自来水厂 A、B 和 C,分别供应 10 万人、30 万人和 60 万人用水,所供应的 水遍及整个城市。为了供水,A、B 和 C 都要铺设几乎相同数量的管道。明显地,在供水过 程中,C 的成本最低。如果水价一直下降,A 和 B 最终将退出供水市场,最后 C 将垄断供水 市场。这种垄断是自然形成的。但由于 C 最终可能提高水价,给城市用水带来诸多麻烦,导 致市场失效。可以想象,如果有新的水厂建立,C 可以在短期内采取降价策略,让新厂重蹈 A 和 B 的覆辙。C 所形成的垄断是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下充分竞争自然产生的结果,即所谓自 然垄断。但是,如果对 C 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么社会将因此遭受经济损失(效率损失)。 我们用如图 1-3 所示来说明。自然垄断行业边际成本一直低于平均成本。自然垄断企业 根据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所选择的产量必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所对应的产 量,这样,也就有了对应的市场价格 P*。这个市场价格会给企业带来垄断利润(如图 1-4 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但此时社会本来可以获得更多利益,需求曲线高于边际成本部分 所对应的面积,都是定价为 P*的损失。如果企业根据平均成本定价,即价格为 P1,那么, 企业将无法获得垄断利润。如果企业根据边际成本定价,即价格为 P2,虽然这是一个经济效 率所要求的定价,但由于边际成本总是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将因此而亏损。总之,纯粹由市 场决定的结果必然带来效率损失。 传统上,自来水、煤气、电力、邮政、电信和城市公磐交通等行业,都是自然垄断行业。 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有些行业已经不再被看做自然垄断行业了,或者它们的垄断程度被 大大削弱了。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可以看做是典型。例,原先电信业务是独家经营,如今电信 市场上至少已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参与竞争。 以上所说的自然垄断现象的出现是从规模经济带来的报酬递增角度进行分析的。这样的 理论是建立在单一产品假设基础之上的。在实践中,许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近期 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自然垄断的恰当定义必须建立在部分可加性(subadditivity),而不 是规模经济的基础之上。假定有 n 种不同的产品,k 个企业,任一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 多种产品。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 本之和,企业的成本方程就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也就是说,即使规模 经济不存在或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成本 平 均 成 本 边 际 成 本 O Q* Q 1 Q 2 P2 P1 P × 价 格 产 出 图 1- 4 自 然 垄 断 边 际 收 入 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