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习题答案参考 第一章导论 温为什么说从地理太发现给大形成真正育义的“出浆贸易”? 求 廷加广泛的贸易往 以及亚欧而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 系列 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 现了专门从中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 什么主要的 思路: 1)加大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 (3)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 而使贸易建立在各田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勿依存发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 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 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 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第三次科技苹 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济增长 的收人增长促进 对的而求 易 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 业制战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为士流 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白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都不及西欧? 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 1给白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 的攻 无特别到了 实行闭 限制中国 外扩米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千是在技术苹命的背下对外资易迅延发 ,总需对
《国际贸易》习题容案参考 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 达 麦哲伦等远洋 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思路 四 国家的交往 但是并 至经济有中国 是白给白足的农业经 外易而获利 政府禁止仁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快 的海外贸易 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 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 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打张。 7.本管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过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思路: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带切关系,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国 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 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WT0将大大提高我 国的经济实力, 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思路: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帝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 论:赫克尔一俄林的资游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 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仆么发生贸易,士要从偏好 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9.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思路:有关牛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品 (1)古典学派假设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周定的,所 以规榄报酬不变。 (2)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 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训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问变动。 10.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 来分析国际贸易? 思路 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局部均衡分析士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 利变动情况,而总休均衡分析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 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 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参考 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 为什么? 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田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 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 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 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 “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 本 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案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 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 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 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 较优势? 思路给得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电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 棉花 240 A国 100B国 大米 8001200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 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思路: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白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 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 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 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草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 说明。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 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 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3
《闲际贸易》习题容案参考 计算机小麦 中国 100小时 4小时 加拿大60小时 3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 执2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 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 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 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 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思路 1)中产+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 加空大为6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 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 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单位小麦本要用3小时,但生 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另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 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3小 22单 了360/ 3/11小时的劳动时向 进 单 了1008 们里乳价格是1单位计 交换 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 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 省了360/24=1/2小 的步动时由用进 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州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 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问, (4)在白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 国应专业生产小表,数量为800/4=200单位, 计算机 o 2 U 20 20 。小麦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上升到,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上升到,整个世界 的栖利水平上升了。 6.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 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2。 (1)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参考 (3)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思路: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2Y=300X,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 函数知每一条效州曲线上大米付锅铁的边际替代率为式 (1)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 2X-7或XY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得X=10,L0-=10102=106 (2) 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Y=30-X,福利最大化必有 大米的边际特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2处,代入交换线 得X=100,Y=200,U=100*40000-4*106 (3)交换所得:假设 1200x。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与贸号条件相等处,即=1政 Y=2X处。代入交换曲线得X=200/3, Y=400/3, ,.200160000=3.20,交换所得为U,-U。=30 3 9 27 分工所得为U-U=4*10_32*10-76*10 27 27 7.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 出口的福利水平变动。 思路:假设小国情形 出口品市场 进口品市场 p S 0 (1)出口品市场上 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 的提高使消费者利余减少PPE,但生产者利余增加PP,EB,社会总休福利 (2) 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 价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剩余增加 PPEA,社会总休福利 增加ABE。 8. 一个小国和 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 些?曲图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