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什么要行以字文牝研究 ■语言学知识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文 化的载体,语言传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最小 单位是词,词是语言中语义和语音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语言具有语义和语音两个要素
二、为什么要进行汉字文化研究 语言学知识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文 化的载体,语言传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最小 单位是词,词是语言中语义和语音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语言具有语义和语音两个要素
■语义是抽象的,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语 音是表达语义的声音,人的听觉器官能听得 到,但是稍纵即逝。这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 时代,不可能传之异地,留于异时
语义是抽象的,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语 音是表达语义的声音,人的听觉器官能听得 到,但是稍纵即逝。这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 时代,不可能传之异地,留于异时
然而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人们需要将有义有 音的语言传之异地,留于异时,在更加广大 的时空范围内进行交际,以便交流、协调人 们的思想言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变 革发展
然而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人们需要将有义有 音的语言传之异地,留于异时,在更加广大 的时空范围内进行交际,以便交流、协调人 们的思想言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变 革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需要,使得记录语言 的文字符号的产生成为了可能。早在一千多 年前,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就在其《尚书序 疏》中把汉字记录汉语的这个理论总结表述 为:“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需要,使得记录语言 的文字符号的产生成为了可能。早在一千多 年前,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就在其《尚书序 疏》中把汉字记录汉语的这个理论总结表述 为:“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到清代,大学问家陈澧在其《东塾 读书记》中则有这样的闻述:“盖天下 事物之众,人日见之,则心有意;意欲 达之,则口有声。 意者象乎事物而构成之者也;声者, 象乎意而构成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 流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 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到清代,大学问家陈澧在其《东塾 读书记》中则有这样的阐述:“盖天下 事物之众,人日见之,则心有意;意欲 达之,则口有声。 意者象乎事物而构成之者也;声者, 象乎意而构成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 流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 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