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卷
说 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补卷是依照1968年开始出版的《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补卷译出的。 补卷共十一卷,卷次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至三十九卷 相衔接,即第四十至五十卷。补卷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和恩格 斯的早期著作,新发现的著作和书信,没有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一至三十九卷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 本卷收入了青年马克思主要在1835年至1843年期间写的著 作。本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的哲学和政论性著作。第 二部分是他的文学和诗歌习作。第三部分是附录,主要是马克思父 亲给马克思的书信。这些材料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的内容,对于研究马克思世界观的最初形成、他的思想发展以及他 批判地掌握前人哲学思想的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卷第一部分开头一篇文章是马克思1835年写的中学作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看来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 展的起点,反映了他当时的精神面貌,表明了他愿意为全人类服务 的决心。马克思在这里强调一个重要思想:不应局限在狭隘的利己 主义圈子里,而要寻求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整个社会的道路和手段。 他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时
说 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补卷是依照1968年开始出版的《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补卷译出的。 补卷共十一卷,卷次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至三十九卷 相衔接,即第四十至五十卷。补卷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和恩格 斯的早期著作,新发现的著作和书信,没有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一至三十九卷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 本卷收入了青年马克思主要在1835年至1843年期间写的著 作。本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的哲学和政论性著作。第 二部分是他的文学和诗歌习作。第三部分是附录,主要是马克思父 亲给马克思的书信。这些材料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的内容,对于研究马克思世界观的最初形成、他的思想发展以及他 批判地掌握前人哲学思想的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卷第一部分开头一篇文章是马克思1835年写的中学作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看来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 展的起点,反映了他当时的精神面貌,表明了他愿意为全人类服务 的决心。马克思在这里强调一个重要思想:不应局限在狭隘的利己 主义圈子里,而要寻求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整个社会的道路和手段。 他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时
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 属于千百万人……”(见本卷第7页) 马克思1837年《给父亲的信》是仅存的一封给父亲的信。这封 信表明他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也记载了 青年马克思思想演变的重要因素和他追求科学世界观的热忱。 第一部分的很大篇幅是马克思研究古代哲学的笔记和博士论 文。 1839年初,马克思开始研究古代哲学,当时马克思具有无神 论思想,因此伊壁鸠鲁这位古代杰出的思想家的哲学,对他有很大 吸引力。马克思对于那些研究伦理学以及人对周围世界的关系问 题的哲学流派深感兴趣。 这项研究的初步成果就是1839年写的《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 笔记》。《笔记》包括一些古代哲学家有关伊壁鸠鲁的论述的摘要。 马克思还对这些摘要作了评注,对古代和当时的各派哲学家的观 点发表了许多独创的和深刻的见解。 马克思在《笔记》中指出哲学和宗教是势不两立的,从而宣布 了自己的无神论原则。他认为哲学是一种能够影响世界的积极力 量。他写道:“象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天火之后开始在地上盖屋 安家那样,哲学把握了整个世界以后就起来反对现象世界。”(见本 卷第136页) 青年马克思特别注意伊壁鸠鲁关于自由问题的观点,高度赞 扬他关于精神的自由和独立的主张。 马克思在《笔记》中还阐述了关于哲学科学具有广泛的认识的 可能性的思想。他嘲笑那些认为人的精神不能认识事物本质、主张 盲目屈从似乎不可知的现象世界的哲学体系的代表是“无知的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 属于千百万人……”(见本卷第7页) 马克思1837年《给父亲的信》是仅存的一封给父亲的信。这封 信表明他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也记载了 青年马克思思想演变的重要因素和他追求科学世界观的热忱。 第一部分的很大篇幅是马克思研究古代哲学的笔记和博士论 文。 1839年初,马克思开始研究古代哲学,当时马克思具有无神 论思想,因此伊壁鸠鲁这位古代杰出的思想家的哲学,对他有很大 吸引力。马克思对于那些研究伦理学以及人对周围世界的关系问 题的哲学流派深感兴趣。 这项研究的初步成果就是1839年写的《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 笔记》。《笔记》包括一些古代哲学家有关伊壁鸠鲁的论述的摘要。 马克思还对这些摘要作了评注,对古代和当时的各派哲学家的观 点发表了许多独创的和深刻的见解。 马克思在《笔记》中指出哲学和宗教是势不两立的,从而宣布 了自己的无神论原则。他认为哲学是一种能够影响世界的积极力 量。他写道:“象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天火之后开始在地上盖屋 安家那样,哲学把握了整个世界以后就起来反对现象世界。”(见本 卷第136页) 青年马克思特别注意伊壁鸠鲁关于自由问题的观点,高度赞 扬他关于精神的自由和独立的主张。 马克思在《笔记》中还阐述了关于哲学科学具有广泛的认识的 可能性的思想。他嘲笑那些认为人的精神不能认识事物本质、主张 盲目屈从似乎不可知的现象世界的哲学体系的代表是“无知的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业祭司”(见本卷第59页)。 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 学的差别》也收入本卷。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特别强调杰出的希腊 哲学家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对人类精神发 展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了伊壁鸠鲁哲学体系,尤其是伊壁鸠鲁的 原子的自发偏斜学说的辩证因素,他认为伊壁鸠鲁实质上提出了 自我运动的辩证原则。在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两人的自然观点 之间,马克思更倾向于伊壁鸠鲁的观点,因为伊壁鸠鲁哲学给他的 理论观点,特别是他关于自由的学说提供了基础。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时马克思总 的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派,但是他公开表明了无神论的观点,宣布 了哲学应该积极地对待现实的原则。马克思还在博士论文中探讨 了一些对他的世界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第一部分还包括一系列反映青年马克思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初从事政论活动的文章,主要的是他从1842年5月至1843年3 月为进步报刊《莱茵报》撰写的文章,其中包括从1842年10月15 日起作为该报编辑所起草的编辑部声明和按语。马克思在这些文 章中广泛宣传他当时形成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激烈反对普鲁士 和德意志其他各邦的封建君主制。他揭露警察官僚专横暴虐、恣意 践踏公民权利和百般压制进步报刊,坚决维护了民主原则。 在《论普鲁士等级委员会》等文章中,马克思批判了封建君主 制的社会基础—— 贵族统治和等级特权,批判了等级代表制的原 则。在《市政改革和〈科伦日报〉》等一组文章中,马克思对当时社会 舆论所争论的最重要问题—— 市政改革的性质和形式问题发表了 自己的见解。当时围绕这个问题所展开的争论,反映了进步的资产 说 明
业祭司”(见本卷第59页)。 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 学的差别》也收入本卷。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特别强调杰出的希腊 哲学家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对人类精神发 展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了伊壁鸠鲁哲学体系,尤其是伊壁鸠鲁的 原子的自发偏斜学说的辩证因素,他认为伊壁鸠鲁实质上提出了 自我运动的辩证原则。在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两人的自然观点 之间,马克思更倾向于伊壁鸠鲁的观点,因为伊壁鸠鲁哲学给他的 理论观点,特别是他关于自由的学说提供了基础。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时马克思总 的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派,但是他公开表明了无神论的观点,宣布 了哲学应该积极地对待现实的原则。马克思还在博士论文中探讨 了一些对他的世界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第一部分还包括一系列反映青年马克思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初从事政论活动的文章,主要的是他从1842年5月至1843年3 月为进步报刊《莱茵报》撰写的文章,其中包括从1842年10月15 日起作为该报编辑所起草的编辑部声明和按语。马克思在这些文 章中广泛宣传他当时形成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激烈反对普鲁士 和德意志其他各邦的封建君主制。他揭露警察官僚专横暴虐、恣意 践踏公民权利和百般压制进步报刊,坚决维护了民主原则。 在《论普鲁士等级委员会》等文章中,马克思批判了封建君主 制的社会基础—— 贵族统治和等级特权,批判了等级代表制的原 则。在《市政改革和〈科伦日报〉》等一组文章中,马克思对当时社会 舆论所争论的最重要问题—— 市政改革的性质和形式问题发表了 自己的见解。当时围绕这个问题所展开的争论,反映了进步的资产 说 明
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同反动的封建贵族的利益的冲突。马克思 支持激进资产阶级的要求,但是他是从更彻底更坚定的革命民主 主义立场出发的。他维护了“人人平等,市民和农民平等”的基本原 则。 本卷第一部分还收入了马克思为反对反动统治集团对《莱茵 报》的迫害而撰写的文件(《雷纳德致总督冯·沙培尔的信》、《评内 阁训令的指控》)以及关于《勒·勒瓦瑟尔回忆录》的摘要。 马克思的政论文章,表明他在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下十分注 意斗争策略,善于利用表面守法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激进的观点, 善于利用敌人的论据来打击敌人。 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文章,反映马克思不仅为激进的民主要 求,而且为先进的世界观而斗争。尽管马克思在解释物质活动和精 神活动的关系、国家的性质和作用方面还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但 是在许多问题上已经表现出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例 如他对法的问题的解释,虽然还带有黑格尔法哲学的印记,但是已 经开始从黑格尔唯心的、抽象的、超阶级的观点向唯物主义的解释 前进。他在《市政改革和〈科伦日报〉》一文中写道:“法律只能是现 实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反映,只能是实际生命力在理论上的自我独 立的表现。”(见本卷第308页)马克思经常针对具体的现实,提出 尖锐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寻求对社会冲突和人民群众被压迫 的原因的解答。在《勒·勒瓦瑟尔回忆录》一书摘要中,可以看出马 克思特别注意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和他们对革命进程的影响,并 且逐渐意识到社会发展的动因是不同阶级物质利益的冲突。 本卷第二部分是青年马克思在1835年至1837年写的文学和 诗歌习作。这些作品贯穿着他由革命浪漫主义引起的反抗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同反动的封建贵族的利益的冲突。马克思 支持激进资产阶级的要求,但是他是从更彻底更坚定的革命民主 主义立场出发的。他维护了“人人平等,市民和农民平等”的基本原 则。 本卷第一部分还收入了马克思为反对反动统治集团对《莱茵 报》的迫害而撰写的文件(《雷纳德致总督冯·沙培尔的信》、《评内 阁训令的指控》)以及关于《勒·勒瓦瑟尔回忆录》的摘要。 马克思的政论文章,表明他在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下十分注 意斗争策略,善于利用表面守法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激进的观点, 善于利用敌人的论据来打击敌人。 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文章,反映马克思不仅为激进的民主要 求,而且为先进的世界观而斗争。尽管马克思在解释物质活动和精 神活动的关系、国家的性质和作用方面还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但 是在许多问题上已经表现出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例 如他对法的问题的解释,虽然还带有黑格尔法哲学的印记,但是已 经开始从黑格尔唯心的、抽象的、超阶级的观点向唯物主义的解释 前进。他在《市政改革和〈科伦日报〉》一文中写道:“法律只能是现 实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反映,只能是实际生命力在理论上的自我独 立的表现。”(见本卷第308页)马克思经常针对具体的现实,提出 尖锐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寻求对社会冲突和人民群众被压迫 的原因的解答。在《勒·勒瓦瑟尔回忆录》一书摘要中,可以看出马 克思特别注意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和他们对革命进程的影响,并 且逐渐意识到社会发展的动因是不同阶级物质利益的冲突。 本卷第二部分是青年马克思在1835年至1837年写的文学和 诗歌习作。这些作品贯穿着他由革命浪漫主义引起的反抗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