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把第一个老子重点写。把后面两个老子一笔带过。说明司 马迁是把老聃看成是正宗的老子,关于老子的生平和《老子》这 本书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在上个世纪初,北京大学两个大学者 打擂台,一个很厉害是胡适,另外一个也很了不得,是梁启超, 胡适说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老子》一书也诞生于春秋时代, 梁启超说太史儋才是老子,双方都拥有大批的粉丝,而且是超级 粉丝、超级玉米。支持胡适观点的有任继念、郭沫若等。支持梁 启超的观点有范文澜、冯友兰等。很遗憾当时没有电视,要是有 电视,肯定比现在的易中天、余秋雨还要红火。 《道德经》的理论体系 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叫做5000字的文化,老 子《道德经》是5000个字,《孙子兵法》也是5000多字。《周 易》也是5000字左右,《论语》稍微多一点,但同样不过1500 0字而已。这5000个字相当于我们今天一篇很短的文章,论文 都算不上,更比不上我们那些领导人做的报告,5000字做报告 肯定连总结成绩都不够用的。起码得3万个字。这说明什么问题? 几部五千字的书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根所在。它显示了一种现象, 先秦时期书写在简帛上,材料珍贵,所以作者斟字酌句,惜墨如 金,写出来的东西非常的精彩,到了宋代的时候,由于印刷术的 发明,东西就差一个层次了。到了郭沫若鲁迅用毛笔写作的时代, 又比苏东坡时代差很多。像我这个时代用圆珠笔钢笔写作,东西
但是他把第一个老子重点写。把后面两个老子一笔带过。说明司 马迁是把老聃看成是正宗的老子,关于老子的生平和《老子》这 本书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在上个世纪初,北京大学两个大学者 打擂台,一个很厉害是胡适,另外一个也很了不得,是梁启超, 胡适说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老子》一书也诞生于春秋时代, 梁启超说太史儋才是老子,双方都拥有大批的粉丝,而且是超级 粉丝、超级玉米。支持胡适观点的有任继愈、郭沫若等。支持梁 启超的观点有范文澜、冯友兰等。很遗憾当时没有电视,要是有 电视,肯定比现在的易中天、余秋雨还要红火。 《道德经》的理论体系 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叫做 5000 字的文化,老 子《道德经》是 5000 个字,《孙子兵法》也是 5000 多字。《周 易》也是 5000 字左右,《论语》稍微多一点,但同样不过 1500 0 字而已。这 5000 个字相当于我们今天一篇很短的文章,论文 都算不上,更比不上我们那些领导人做的报告,5000 字做报告 肯定连总结成绩都不够用的。起码得 3 万个字。这说明什么问题? 几部五千字的书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根所在。它显示了一种现象, 先秦时期书写在简帛上,材料珍贵,所以作者斟字酌句,惜墨如 金,写出来的东西非常的精彩,到了宋代的时候,由于印刷术的 发明,东西就差一个层次了。到了郭沫若鲁迅用毛笔写作的时代, 又比苏东坡时代差很多。像我这个时代用圆珠笔钢笔写作,东西
就更加的差了,现在的人用电脑,快是快了,水平似乎更提不上 台面。也就是说,书写工具越进步,人的智商越退化,写出来的 东西越水。现在的文章很多,你抄我,我抄你,没有什么原创性。 但是这5000字可了不得,而想要读懂也很不容易。 比如说老子讲了句很有名的话:“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什么意思?这是形容词意动的用法,就是“以.为.”, 不管穿什么衣服你都觉得好,你穿西装觉得舒服,穿牛仔裤也觉 得很好,不管穿什么都好,这是“美其服”。不管吃什么,是肯 德基还是麦当劳,还是吃面都好。这就是“甘其食”。可有位先 生却理解为吃可口的饭菜,穿漂亮的衣服,这位先生说的正好和 老子的思想相反。另外老子不同的观点也会有不同的解释。例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般解释为:能够讲 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能够说出来的名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但也可以标点和理解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道有正的一面,道又有非的一面。合起来才是永恒的道(常 道)。名的正面、加名的反面,才是常名,应该说这样解释也通。 5000字,怎么读都能读出自己的味道和自己的理解,但是也不 能乱读。 1,道的主体性 第一板块就是道的问题,也就是说以道为主宰,和天下 万物所生本源的宇宙生成论,道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老子认为
就更加的差了,现在的人用电脑,快是快了,水平似乎更提不上 台面。也就是说,书写工具越进步,人的智商越退化,写出来的 东西越水。现在的文章很多,你抄我,我抄你,没有什么原创性。 但是这 5000 字可了不得,而想要读懂也很不容易。 比如说老子讲了句很有名的话:“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什么意思?这是形容词意动的用法,就是“以.为.”, 不管穿什么衣服你都觉得好,你穿西装觉得舒服,穿牛仔裤也觉 得很好,不管穿什么都好,这是“美其服”。不管吃什么,是肯 德基还是麦当劳,还是吃面都好。这就是“甘其食”。可有位先 生却理解为吃可口的饭菜,穿漂亮的衣服,这位先生说的正好和 老子的思想相反。另外老子不同的观点也会有不同的解释。例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般解释为:能够讲 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能够说出来的名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但也可以标点和理解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道有正的一面,道又有非的一面。合起来才是永恒的道(常 道)。名的正面、加名的反面,才是常名,应该说这样解释也通。 5000 字,怎么读都能读出自己的味道和自己的理解,但是也不 能乱读。 1,道的主体性 第一板块就是道的问题,也就是说以道为主宰,和天下 万物所生本源的宇宙生成论,道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老子认为
道是天下万物的总源头,也是天下事物发展的一个总规律、总动 力。所以他的思想里面非常多的内容就是论述这个问题的。老子 强调道是永恒的、无限的。同时也是不可言说的。我们的感官是 无法感受的。因为老子讲的很明确,道是人们硬想出来的名字加 上去的,他是讲不清楚的。但是为了讲解方便,我给他起个名叫 道,这个道是勉强说的。但是这个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谈道来历,说“有 物混成,先天地生”,它比天地还早。可以为天下母。即是天下 事物的根本。道小到承载在每一个灰尘当中,道又大到承载在天 地宇宙之间。大可以无限,小也可以到非常的微观。自然界那种 沧海桑田的变化,社会上国家的兴衰存亡、个体的生老病死,在 这里起作用的都是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他描绘道是什么样的东西,人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春秋战国是我们中国哲学的高峰时期,思想发展最辉煌 的时期。假如说孔子讲仁义是人的发现。法家的出现,标志着中 国政治术的成熟,就像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对西方政治学术 完善的影响一样,那么,道的提出在中国历史上标志着哲学的突 破,也就是说中国在这之前是没有哲学的,就算有哲学,都是带 有神学的东西,比如说天人感应,只有道把中国真正的哲学概括 出来,这是标志
道是天下万物的总源头,也是天下事物发展的一个总规律、总动 力。所以他的思想里面非常多的内容就是论述这个问题的。老子 强调道是永恒的、无限的。同时也是不可言说的。我们的感官是 无法感受的。因为老子讲的很明确,道是人们硬想出来的名字加 上去的,他是讲不清楚的。但是为了讲解方便,我给他起个名叫 道,这个道是勉强说的。但是这个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谈道来历,说“有 物混成,先天地生”,它比天地还早。可以为天下母。即是天下 事物的根本。道小到承载在每一个灰尘当中,道又大到承载在天 地宇宙之间。大可以无限,小也可以到非常的微观。自然界那种 沧海桑田的变化,社会上国家的兴衰存亡、个体的生老病死,在 这里起作用的都是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他描绘道是什么样的东西,人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春秋战国是我们中国哲学的高峰时期,思想发展最辉煌 的时期。假如说孔子讲仁义是人的发现。法家的出现,标志着中 国政治术的成熟,就像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对西方政治学术 完善的影响一样,那么,道的提出在中国历史上标志着哲学的突 破,也就是说中国在这之前是没有哲学的,就算有哲学,都是带 有神学的东西,比如说天人感应,只有道把中国真正的哲学概括 出来,这是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