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共存离子(干扰离子)效应系数 dy(N)= ]_[l+IWY]-1+kw[] V注:[Y]— EDTA与N配合物平衡浓度 和参与配位的Y4平衡浓度之和 [YI 参与配位反应的Y4的平衡浓度 超 结论: aw,个,Y与副反应越严重
(2) 共存离子(干扰离子)效应系数 ✓ 注:[Y’] ——EDTA 与 N 配合物平衡浓度 和参与配位的Y4-平衡浓度之和 [Y] ——参与配位反应的Y4-的平衡浓度 ➢ 结论: K N Y Y NY Y Y Y N = + NY + = = 1 ' ( ) Y (N) ,[Y] 副反应越严重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GY(N) [Y] Y(N) [Y] IYHNY]-HKNI [Y叮 多种共存离子 [Y] [Y]+N1Y]+N2Y]+.+NnY] QY(N) [Y] [Y] 密 =1+KN Y[N ]+KN2Y[N2]+.+KN Y[N -dY(NI)+aY(N2)+.+Y(Nn)-(n-1) 國 陶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Y(N) [Y] Y(N)= = = 1+ KNY[N] [Y] [Y] [Y]+[NY] [Y] Y(N)= = = 1+KN1Y[N1 ]+KN2Y[N2 ]+.+KNnY[Nn ] =Y(N1)+Y(N2)+.+Y(Nn)-(n-1) [Y] [Y] [Y]+[N1Y]+[N2Y]+.+[NnY] 多种共存离子
(3)Y的总副反应系数同时考虑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 [Y][HY24]+[HY]+.+[Y4]+[WY] [Y] [Y4] [H,Y2]+[HsY*]++Y4]+Yy]+[Y4]_Y4] [Y4] [Y4] [Y4] 福 >ay aron ay)-1
(3) Y的总副反应系数[同时考虑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 [ ] [ ] [ ] [ ] [ ] [ ] [ '] 4 4 5 2 6 − + + − + + + + = = Y H Y H Y Y NY Y Y Y [ ] [ ] [ ] [ ] [ ] [ ] [ ] [ ] [ ] 4 4 4 4 4 4 5 2 6 − − − − − + + − − + + + + + = Y Y Y NY Y Y H Y H Y Y Y = Y(H) +Y(N) −1
2、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M的副反应:辅助配位效应 羟基配位效应 配位效应 >M的副反应系数: √辅助配位效应系数 √羟基配位效应系数 配位效应系数 ¥1 M的总副反应系数 1
2、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 M的副反应:辅助配位效应 羟基配位效应 ➢ M的副反应系数: ✓ 辅助配位效应系数 ✓ 羟基配位效应系数 ✓ M的总副反应系数 配位效应 配位效应系数
配位效应:由于其他配位剂存在使金属离子 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M+Y MY 主反应 ML, 辅助配位效应引起的副反应
配位效应:由于其他配位剂存在使金属离子 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M + Y MY 主反应 辅助配位效应引起的副反应 L ML ML2 MLn 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