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基础化学部 右门,再依次调定百毫克组及十毫克组圈码,每次从折半量开始调节。十毫克圈码组调定 后,完全开启天平,平衡后,从投影屏上读出10mg以下的读数。克组砝码数、指数盘刻 度数及投影屏上读数三者之和即为称量物的质量,及时将称量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6 3 -14 15 16 图2-1双度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 1。横梁2.平淹螺丝3.吊耳4指针5支点刀6.柜龈7.圈码 8指数9.承重刀10.折叶阻尼筒12.投影屏13.释 14.盘托15.螺旋脚16.垫脚17.升降旋钮18.调所拉杆 三、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 (一)称量前先将天平罩取下叠好,放在天平箱上面,检查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用软毛刷清刷天平,检查和调整天平的零点。 (二)旋转升降旋钮时必须缓慢,轻开轻关。取放称量物、加减砝码和图码时,都 必须关闭天平,以免损坏玛瑙刀口。 (三)天平的前门不得随意打开,它主要供安装、调试和维修天平时使用。称量时应 关好侧门。化学试剂和试样都不得直接放在秤盘上,应放在干净的表面皿、称量瓶或坩埚 内:具有腐蚀性的气体或吸湿性物质,必须放在称量瓶或其他适当的密闭容器中称量。 (四)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 严禁手拿。加减砝码和圈码均应遵循“由大到小,折 半加入,逐级试验”的原则。旋转指数盘时,应一档一档地慢慢转动,防止圈码跳落互撞。 试加减砝码和圈码时应慢慢半开天平试验。 (五)天平的载重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负载。在同一次实验中,应尽量使用同一台天 平和同一组砝码,以减少称量误差
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基础化学部 4 右门,再依次调定百毫克组及十毫克组圈码,每次从折半量开始调节。十毫克圈码组调定 后,完全开启天平,平衡后,从投影屏上读出 10mg 以下的读数。克组砝码数、指数盘刻 度数及投影屏上读数三者之和即为称量物的质量,及时将称量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图 2-1 双盘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 1.横梁 2.平衡螺丝 3.吊耳 4.指针 5.支点刀 6.框罩 7.圈码 8.指数盘 9.承重刀 10.折叶 11.阻尼筒 12.投影屏 13.秤盘 14.盘托 15.螺旋脚 16.垫脚 17.升降旋钮 18.调屏拉杆 三、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 (一)称量前先将天平罩取下叠好,放在天平箱上面,检查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用软毛刷清刷天平,检查和调整天平的零点。 (二)旋转升降旋钮时必须缓慢,轻开轻关。取放称量物、加减砝码和圈码时,都 必须关闭天平,以免损坏玛瑙刀口。 (三)天平的前门不得随意打开,它主要供安装、调试和维修天平时使用。称量时应 关好侧门。化学试剂和试样都不得直接放在秤盘上,应放在干净的表面皿、称量瓶或坩埚 内;具有腐蚀性的气体或吸湿性物质,必须放在称量瓶或其他适当的密闭容器中称量。 (四)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严禁手拿。加减砝码和圈码均应遵循“由大到小,折 半加入,逐级试验”的原则。旋转指数盘时,应一档一档地慢慢转动,防止圈码跳落互撞。 试加减砝码和圈码时应慢慢半开天平试验。 (五)天平的载重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负载。在同一次实验中,应尽量使用同一台天 平和同一组砝码,以减少称量误差
武汉科技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六)称量的物体必须与天平箱内的温度一致,不得把热的或冷的物体放进天平称量。 为了防湖,在天平箱内应放置有吸湿作用的干燥剂。 (七)称量完毕,关闭天平,取出称量物和砝码,将指数盘拨回零位。检查砝码是否 全部放回盒内原来的位置和天平内外的清洁,关好侧门。然后检查零点,将使用情况登记 在天平使用登记薄上,再切断电源,最后罩上天平罩,将座凳放回原处 第二节滴定分析的仪器和基本操作 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和吸量管是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量器。通常 体积测量相对误差比称量要大,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误差最大的那项因素所决定。因此, 必须准确测量溶液的体积以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溶液体积测量的准确度不仅取决于所用 量器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准备和使用量器是否正确。现将滴定分析常用器皿及其 基本操作分述如下: 、滴定管 滴定管是滴定时用来准确测量流出标准溶液 体积的量器。它的主要部分管身是用细长而且内 径均匀的玻璃管制成,上面刻有均匀的分度线 下端的流液口为一尖嘴,中间通过玻璃旋塞或乳 胶管连接以控制滴定速度。 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 标称容量为50mL和25mL,最小刻度为0.1mL. 读数可估计到0.01mL。 9 滴定管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酸式滴定管 另一种是碱式滴定管(图2-2)。酸式滴定管的下 端有玻璃活塞,可盛放酸液及氧化剂,不宜盛放 碱液。碱式滴定管的下端连接一橡皮管,内放 玻璃珠,以控制溶液的流出,下面再连一尖嘴玻 管,这种滴定管可盛放碱液,而不能盛放酸或氧 化剂等腐蚀橡皮的溶液 滴定管的使用: (一)洗涤: 使用滴定管前先用自来水洗 再用少量蒸馏水淋洗2-3次,每次56mL,洗净后, 管壁上不应附着有液滴:最后用少量滴定用的待 图2-2滴定管 装溶液洗涤二次,以免加入滴定管的待装溶液被蒸馏水稀释。 (二)装液:将待装溶液加入滴定管中到刻度0以上,开启旋塞或挤压玻璃球,把 滴定管下端的气泡逐出,然后把管内液面的位置调节到刻度0”。排气的方法如下:如果 是酸式滴定管,可使溶液急速下流驱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皮管问上弯曲 并在稍高于玻璃珠所在处用两手指挤压,使溶液从尖嘴口喷出,气泡即可除尽(如图2-3)。 (三)读数:常用滴定管的容量为50mL,每一大格为1mL,每一小格为0.1mL,读 数可读到小数点后两位。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垂直。视线应与管内液体凹面的最低处保 持水平,偏低偏高都会带来误差。(见图2-4)
武汉科技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5 (六)称量的物体必须与天平箱内的温度一致,不得把热的或冷的物体放进天平称量。 为了防潮,在天平箱内应放置有吸湿作用的干燥剂。 (七)称量完毕,关闭天平,取出称量物和砝码,将指数盘拨回零位。检查砝码是否 全部放回盒内原来的位置和天平内外的清洁,关好侧门。然后检查零点,将使用情况登记 在天平使用登记薄上,再切断电源,最后罩上天平罩,将座凳放回原处。 第二节 滴定分析的仪器和基本操作 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和吸量管是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量器。通常 体积测量相对误差比称量要大,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误差最大的那项因素所决定。因此, 必须准确测量溶液的体积以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溶液体积测量的准确度不仅取决于所用 量器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准备和使用量器是否正确。现将滴定分析常用器皿及其 基本操作分述如下: 一、滴定管 滴定管是滴定时用来准确测量流出标准溶液 体积的量器。它的主要部分管身是用细长而且内 径均匀的玻璃管制成,上面刻有均匀的分度线, 下端的流液口为一尖嘴,中间通过玻璃旋塞或乳 胶管连接以控制滴定速度。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 标称容量为 50mL 和 25mL,最小刻度为 0.1mL, 读数可估计到 0.01mL。 滴定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酸式滴定管, 另一种是碱式滴定管(图 2-2)。酸式滴定管的下 端有玻璃活塞,可盛放酸液及氧化剂,不宜盛放 碱液。碱式滴定管的下端连接一橡皮管,内放一 玻璃珠,以控制溶液的流出,下面再连一尖嘴玻 管,这种滴定管可盛放碱液,而不能盛放酸或氧 化剂等腐蚀橡皮的溶液。 滴定管的使用: (一)洗涤:使用滴定管前先用自来水洗, 再用少量蒸馏水淋洗 2-3 次,每次 5-6mL,洗净后, 管壁上不应附着有液滴;最后用少量滴定用的待 图 2-2 滴定管 装溶液洗涤二次,以免加入滴定管的待装溶液被蒸馏水稀释。 (二)装液:将待装溶液加入滴定管中到刻度“0”以上,开启旋塞或挤压玻璃球,把 滴定管下端的气泡逐出,然后把管内液面的位置调节到刻度“0”。排气的方法如下:如果 是酸式滴定管,可使溶液急速下流驱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皮管向上弯曲, 并在稍高于玻璃珠所在处用两手指挤压,使溶液从尖嘴口喷出,气泡即可除尽(如图 2-3)。 (三)读数:常用滴定管的容量为 50mL,每一大格为 1mL,每一小格为 0.1mL,读 数可读到小数点后两位。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垂直。视线应与管内液体凹面的最低处保 持水平,偏低偏高都会带来误差。(见图 2-4)
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基础化学部 25.52 25.59d- 25.734 2 图23碱式滴定管排气 图24日光在不同位置得到的滴定管读数 (四)滴定:滴定开始前, 先把悬挂在滴定管尖端的液滴除 去,滴定时用左手控制阀门,右手 持锥形瓶,并不断旋摇,使溶液均 匀混和。将到滴定终点时,滴定速 度要慢,最后一滴一滴地滴入,防 止过量,并且用洗瓶挤少量水淋洗 瓶壁,以免有残留的液滴未起反 应。最后,必须待滴定管内液面完 全稳定后,方可读数。 图25滴定操作 二、容量瓶 容量瓶主要是用来精确地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量器,如用固体物质配制 溶液,应先将固体物质在烧杯中溶解后,再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转移时,要使玻璃棒 的下瑞靠近瓶颂内壁,使溶液沿玻棒缓缓流入瓶中,再从洗瓶中济出少量水淋洗烧杯及玻 图2-6转移溶液入容量瓶 图2-7混均操作 璃棒2-3次,并将其转移到容量瓶中(见图2-6)。接近标线时,要用滴管慢慢滴加,直至 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用左手食指按住塞子,将容量瓶倒转几次直到 溶液混匀为止(见图27)。容量瓶的瓶塞是磨口的,一般是配套使用。 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它会侵蚀瓶塞使其无法打开。也不能用火直 接加热及烘烤。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洗净。如长时间不用,磨口处应洗净擦干,并用纸片将
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基础化学部 6 图 2-3 碱式滴定管排气 图 2-4 目光在不同位置得到的滴定管读数 (四)滴定:滴定开始前, 先把悬挂在滴定管尖端的液滴除 去,滴定时用左手控制阀门,右手 持锥形瓶,并不断旋摇,使溶液均 匀混和。将到滴定终点时,滴定速 度要慢,最后一滴一滴地滴入,防 止过量,并且用洗瓶挤少量水淋洗 瓶壁,以免有残留的液滴未起反 应。最后,必须待滴定管内液面完 全稳定后,方可读数。 图 2-5 滴定操作 二、容量瓶 容量瓶主要是用来精确地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量器,如用固体物质配制 溶液,应先将固体物质在烧杯中溶解后,再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转移时,要使玻璃棒 的下端靠近瓶颈内壁,使溶液沿玻棒缓缓流入瓶中,再从洗瓶中挤出少量水淋洗烧杯及玻 图 2-6 转移溶液入容量瓶 图 2-7 混均操作 璃棒 2-3 次,并将其转移到容量瓶中(见图 2-6)。接近标线时,要用滴管慢慢滴加,直至 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用左手食指按住塞子,将容量瓶倒转几次直到 溶液混匀为止(见图 2-7)。容量瓶的瓶塞是磨口的,一般是配套使用。 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它会侵蚀瓶塞使其无法打开。也不能用火直 接加热及烘烤。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洗净。如长时间不用,磨口处应洗净檫干,并用纸片将
武汉科技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磨口隔开。 三、移液管 移液管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通常有两种形状,一种移液管中间有膨大部分, 称为胖肚移液管:另一种是直形的,管上有分刻度,称为吸量管。 移液管在使用前应洗净,并用蒸馏水润洗3遍。使用时,洗净的移液管要用被吸取的 溶液润洗3遍,以除去管内残留的水分。吸取溶液时,一般用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把移液 管插入溶液中吸取。当溶液吸至标线以上时,马上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取出,微微移动 食指或用大拇指和中指轻轻转动移液管,使管内液体的弯月面慢慢下降到标线处,立即田 紧管口:把移液管移入另一容器(如锥形瓶)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壁接触,放开食指让液 体自由流出:流完后再等15s左右。残留于管尖内的液体不必吹出,因为在校正移液管时 未把这部分液体体积计算在内。 使用刻度吸管时,应将溶液吸至最上刻度处,然后将溶液放出至适当刻度,两刻度之 差即为放出溶液的体积 第三节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重量分析包括挥发法、萃取法、沉淀法,其中以沉淀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在此仅介绍 沉淀法的基本操作。沉淀法的基本操作包括:沉淀的进行,沉淀的过滤和洗涤,烘干或灼 烧,称重等。为使沉淀完全、纯净,应根据沉淀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对于每步操 作都要细心地进行,以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下面主要介绍沉淀的过滤、洗涤和转移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沉淀的过滤 根据沉淀在灼烧中是否会被纸灰还原及称量形式的性质,选择滤纸或玻璃滤器过滤。 (一)滤纸的选择 定量滤纸又称无灰滤纸(每张灰分在0.1mg以下或准确己知) 由沉淀量和沉淀的性质决定选用大小和致密程度不同的快速、中速和慢速滤纸。晶形沉淀 多用致密滤纸过滤,蓬松的无定形沉淀要用较大的疏松的滤纸。由滤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 漏斗,放入的滤纸应比漏斗沿低约0.5~1cm 图2-8滤纸的折叠和安放 (二)滤纸的折叠和安放如图2-8所示:先将滤纸沿直径对折成半圆(1),再根 据漏斗的角度的大小折叠(可以大于90°,见2)。折好的滤纸, 一个半边为三层,另一个 半边为单层,为使滤纸三层部分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的上角撕下(3),并留做擦拭沉 淀用。将折落好的虑纸放在洁净的洞斗中,用手指按住滤纸,加蒸溜水至满,必要时用手 指小心轻压滤纸,把留在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的气泡赶走,使滤纸紧贴漏斗并使水充满漏斗
武汉科技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7 磨口隔开。 三、移液管 移液管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通常有两种形状,一种移液管中间有膨大部分, 称为胖肚移液管;另一种是直形的,管上有分刻度,称为吸量管。 移液管在使用前应洗净,并用蒸馏水润洗 3 遍。使用时,洗净的移液管要用被吸取的 溶液润洗 3 遍,以除去管内残留的水分。吸取溶液时,一般用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把移液 管插入溶液中吸取。当溶液吸至标线以上时,马上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取出,微微移动 食指或用大拇指和中指轻轻转动移液管,使管内液体的弯月面慢慢下降到标线处,立即压 紧管口;把移液管移入另一容器(如锥形瓶)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壁接触,放开食指让液 体自由流出;流完后再等 15s 左右。残留于管尖内的液体不必吹出,因为在校正移液管时, 未把这部分液体体积计算在内。 使用刻度吸管时,应将溶液吸至最上刻度处,然后将溶液放出至适当刻度,两刻度之 差即为放出溶液的体积。 第三节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重量分析包括挥发法、萃取法、沉淀法,其中以沉淀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在此仅介绍 沉淀法的基本操作。沉淀法的基本操作包括:沉淀的进行,沉淀的过滤和洗涤,烘干或灼 烧,称重等。为使沉淀完全、纯净,应根据沉淀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对于每步操 作都要细心地进行,以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下面主要介绍沉淀的过滤、洗涤和转移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一、沉淀的过滤 根据沉淀在灼烧中是否会被纸灰还原及称量形式的性质,选择滤纸或玻璃滤器过滤。 (一)滤纸的选择 定量滤纸又称无灰滤纸(每张灰分在 0.1mg 以下或准确已知)。 由沉淀量和沉淀的性质决定选用大小和致密程度不同的快速、中速和慢速滤纸。晶形沉淀 多用致密滤纸过滤,蓬松的无定形沉淀要用较大的疏松的滤纸。由滤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 漏斗,放入的滤纸应比漏斗沿低约 0.5~1cm。 图 2-8 滤纸的折叠和安放 (二)滤纸的折叠和安放 如图 2-8 所示:先将滤纸沿直径对折成半圆(1),再根 据漏斗的角度的大小折叠(可以大于 90°,见 2)。折好的滤纸,一个半边为三层,另一个 半边为单层,为使滤纸三层部分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的上角撕下(3),并留做檫拭沉 淀用。将折叠好的滤纸放在洁净的漏斗中,用手指按住滤纸,加蒸馏水至满,必要时用手 指小心轻压滤纸,把留在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的气泡赶走,使滤纸紧贴漏斗并使水充满漏斗
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基础化学副 颈形成水柱,以加快过滤速度。 (三)沉淀的过滤 一般多采用倾泻法”过滤。操作如图2-9所示:将漏斗置于漏 斗之上,接受滤液的洁净烧杯放在漏斗下面,使漏斗颈下端在烧杯边沿以下3~4cm处, 并与烧杯内壁靠紧。先将沉淀倾斜静置,然后将上层清液小心倾入漏斗滤纸中,使清液先 通过滤纸,而沉淀尽可能地留在烧杯中,尽量不 搅动沉淀,操作时一手拿住玻璃棒,使与滤纸近 于垂直,玻璃棒位于三层滤纸上方,但不和滤纸 接触。另一只手拿住盛沉淀的烧杯,烧杯嘴靠住 玻璃棒,慢慢将烧杯倾斜,使上层清液沿着玻璃 棒流入滤纸中,随着滤液的流注,漏斗中液体的 体积增加,至滤纸高度的23处,停止倾注(切勿 注满),停止倾注时,可沿玻璃棒将烧杯嘴往上 一小段,扶正烧杯:在扶正烧杯以前不可将烧杯 嘴离开玻璃棒,并注意不让沾在玻璃棒上的液滴 或沉淀损失,把玻璃棒放会烧杯内,但勿把玻璃 棒靠在烧杯嘴部。 图2-9倾泻法过滤操作和倾斜静置 二、沉淀的洗涤和转移 (一)洗涤沉淀 一般也采用倾泻法,为提高洗涤效率,按“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即加入少量洗涤液,充分搅拌后静置,待沉淀下沉后,倾泻上层清液,再重复操作数次后, 将沉淀转移到滤纸上。 (二)转移沉淀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洗涤液,将沉淀充分搅起,立即将悬浊液一次 转移到滤纸中。然后用洗瓶吹洗烧杯内壁、玻璃棒,再重复以上操作数次:这时在烧杯内 壁和玻璃棒上可能仍残留少量沉淀,这时可用撕下的滤纸角擦拭,放入漏斗中。然后如图 2-10进行最后冲洗。 沉淀全部转移完全后,再在滤纸上进行洗涤,以除尽全部杂质。注意在用洗瓶冲洗时 是自上而下螺旋式冲洗(如图2-1),以使沉淀集中在滤纸锥体最下部,重复多次,直至 检查无杂质为止。 图2-10沉淀转移操作 图2-11在滤纸上洗涤沉
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基础化学部 8 颈形成水柱,以加快过滤速度。 (三)沉淀的过滤 一般多采用“倾泻法”过滤。操作如图 2-9 所示:将漏斗置于漏 斗之上,接受滤液的洁净烧杯放在漏斗下面,使漏斗颈下端在烧杯边沿以下 3~4cm 处, 并与烧杯内壁靠紧。先将沉淀倾斜静置,然后将上层清液小心倾入漏斗滤纸中,使清液先 通过滤纸,而沉淀尽可能地留在烧杯中,尽量不 搅动沉淀,操作时一手拿住玻璃棒,使与滤纸近 于垂直,玻璃棒位于三层滤纸上方,但不和滤纸 接触。另一只手拿住盛沉淀的烧杯,烧杯嘴靠住 玻璃棒,慢慢将烧杯倾斜,使上层清液沿着玻璃 棒流入滤纸中,随着滤液的流注,漏斗中液体的 体积增加,至滤纸高度的 2/3 处,停止倾注(切勿 注满),停止倾注时,可沿玻璃棒将烧杯嘴往上提 一小段,扶正烧杯;在扶正烧杯以前不可将烧杯 嘴离开玻璃棒,并注意不让沾在玻璃棒上的液滴 或沉淀损失,把玻璃棒放会烧杯内,但勿把玻璃 棒靠在烧杯嘴部。 图 2-9 倾泻法过滤操作和倾斜静置 二、沉淀的洗涤和转移 (一)洗涤沉淀 一般也采用倾泻法,为提高洗涤效率,按“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即加入少量洗涤液,充分搅拌后静置,待沉淀下沉后,倾泻上层清液,再重复操作数次后, 将沉淀转移到滤纸上。 (二)转移沉淀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洗涤液,将沉淀充分搅起,立即将悬浊液一次 转移到滤纸中。然后用洗瓶吹洗烧杯内壁、玻璃棒,再重复以上操作数次;这时在烧杯内 壁和玻璃棒上可能仍残留少量沉淀,这时可用撕下的滤纸角檫拭,放入漏斗中。然后如图 2-10 进行最后冲洗。 沉淀全部转移完全后,再在滤纸上进行洗涤,以除尽全部杂质。注意在用洗瓶冲洗时 是自上而下螺旋式冲洗(如图 2-11),以使沉淀集中在滤纸锥体最下部,重复多次,直至 检查无杂质为止。 图 2-10 沉淀转移操作 图 2-11 在滤纸上洗涤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