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徐霞客游记 初七日宿店 初八日雇贵州夫行,至崖头宿 初九日新添饭,至杨宝宿 初十日龙里歇。 十一日 十里,至鼓角。三十里,至贵州。 十二日止贵州。游古佛洞 十三日止贵州,寓吴慎所家。 十四日晨饭于吴,遂出司南门,度西溪桥,西南向 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 太子桥。此桥谓因建文帝得名,然何以“太子”云也?桥下水涌流两崖石 间,冲突甚急,南来大溪所不及也。度桥,溯南来大溪又西 南三里,有一山南横,如列屏于前,大溪由其东腋北出,路 从其西腋南进。又南行峡间二里,历东山之嘴,曰岜堰塘,其 西南有双峰骈起,其东即屏列山之侧也。又三里,过双骈东 麓而出其南,渐闻溪声遥沸,东望屏列之山,南迸成峡,溪 形复自南来捣峡去,即出其东北腋之上流矣;第路循西界山 椒山巅,溪沿东界峰麓,溯行而犹未觌面觌音d觑面也即是见面之意 耳。又南二里,始见东溪汪然,有村在东峰之下,曰水边寨。 又南三里,曰大水沟,有一二家在路侧,前有树可憩焉。又 南渐升土阜,遂东与大溪隔。已从岭上平行,五里,北望双 骈,又三分成笔架形矣。南行土山峡中,又一里,出峡。稍 折而东,则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至此东转,抵乐峰下,乃折 而北去。有九巩同“拱”巨石梁,南北架溪上,是为华仡佬桥。 乃饭于桥南铺肆中。遂南向循东峰之西而行,皆从士坂升陟, 路坦而宽。九里,见路出中冈,路东水既东北坠峡下,路西
初 七 日 宿 店 。 初 八 日 雇 贵 州 夫 行 , 至 崖 头 宿 。 初 九 日 新 添 饭 , 至 杨 宝 宿 。 初 十 日 龙 里 歇 。 十 一 日 二 十 里 , 至 鼓 角 。 三 十 里 , 至 贵 州 。 十 二 日 止 贵 州 。 游 古 佛 洞 。 十 三 日 止 贵 州 , 寓 吴 慎 所 家 。 十 四 日 晨 饭 于 吴 , 遂 出 司 南 门 , 度 西 溪 桥 , 西 南 向 行 。 五 里 , 有 溪 自 西 谷 来 , 东 注 入 南 大 溪 ; 有 石 梁 跨 其 上 , 曰 太 子 桥 。 此 桥 谓 因 建 文 帝 得 名 , 然 何 以 “ 太 子 ” 云 也 ? 桥 下 水 涌 流 两 崖 石 间 , 冲 突 甚 急 , 南 来 大 溪 所 不 及 也 。 度 桥 , 溯 南 来 大 溪 又 西 南 三 里 , 有 一 山 南 横 , 如 列 屏 于 前 , 大 溪 由 其 东 腋 北 出 , 路 从 其 西 腋 南 进 。 又 南 行 峡 间 二 里 , 历 东 山 之 嘴 , 曰 岜 堰 塘 , 其 西 南 有 双 峰 骈 起 , 其 东 即 屏 列 山 之 侧 也 。 又 三 里 , 过 双 骈 东 麓 而 出 其 南 , 渐 闻 溪 声 遥 沸 , 东 望 屏 列 之 山 , 南 迸 成 峡 , 溪 形 复 自 南 来 捣 峡 去 , 即 出 其 东 北 腋 之 上 流 矣 ; 第 路 循 西 界 山 椒 山 巅 , 溪 沿 东 界 峰 麓 , 溯 行 而 犹 未 觌 面 觌 音 d í 觌 面 也 即 是 见 面 之 意 耳 。 又 南 二 里 , 始 见 东 溪 汪 然 , 有 村 在 东 峰 之 下 , 曰 水 边 寨 。 又 南 三 里 , 曰 大 水 沟 , 有 一 二 家 在 路 侧 , 前 有 树 可 憩 焉 。 又 南 渐 升 土 阜 , 遂 东 与 大 溪 隔 。 已 从 岭 上 平 行 , 五 里 , 北 望 双 骈 , 又 三 分 成 笔 架 形 矣 。 南 行 土 山 峡 中 , 又 一 里 , 出 峡 。 稍 折 而 东 , 则 大 溪 自 西 南 峡 中 来 , 至 此 东 转 , 抵 乐 峰 下 , 乃 折 而 北 去 。 有 九 巩 同 “ 拱 ” 巨 石 梁 , 南 北 架 溪 上 , 是 为 华 仡 佬 桥 。 乃 饭 于 桥 南 铺 肆 中 。 遂 南 向 循 东 峰 之 西 而 行 , 皆 从 士 坂 升 陟 , 路 坦 而 宽 。 九 里 , 见 路 出 中 冈 , 路 东 水 既 东 北 坠 峡 下 , 路 西 · 1 2 · 徐 霞 客 游 记
黔游日记 13· 水复西北注坑去,心异之。稍下冈头,则路东密箐回环,有 家当其中,其门西临大路,有三四人憩石畔,因倚杖同憩 则此冈已为南北分水之脊矣。盖东西两界,俱层峰排闼ta门, 而此冈中横其间为过脉,不崚而坦,其南即水南下矣,是云 独木岭。或曰头目岭。昔金筑司在西界尖峰下,而此为头目所守处。从岭南 下,依东界石山行。五里,复升土岭,渐转东南,岭头有一 洼中坠。从其东又南向而上,共二里,乃下。一里,则有溪 自西北峡中出,至此东转,石梁跨之,是为青崖桥。水从桥 下东抵东界山,乃东南注壑去,经定番州而南下泗城界,入 都泥江者也,于是又出岭南矣。度桥而南,半里,入青崖城 之北门。其城新建,旧纡而东,今折其东隅而西就尖峰之上, 城中颇有瓦楼圜阓加ahu街市焉。是日晴霁竟日,夜月复皎。 青崖屯属贵州前卫,而地则广顺州所辖。北去省五十里, 南去定番州三十五里,东北去龙里六十里,西南去广顺州五 十里。有溪自西北老龙脊发源,环城北东流南转。是贵省南 鄙要害,今添设总兵常驻武官驻扎其内 十五日昧爽,出青崖南门,由岐四向入山峡。南遵大 路为定番州道。五里,折而南。又西南历坡阜,共五里,有村在 路北山下,曰蓊楼,大树蒙密,小水南流。从其西入山峡,两 山密树深箐,与贵阳四面童山光秃无木的山迴异。自入贵省,山皆童 然无木,而贵阳尤甚。西北入峡三里,遂西上陟岭。一里,逾岭西 下,半里,有泉出路旁土中,其冷彻骨,南下泻壑去。又西 下半里,有涧自北峡来,横木桥于上,其水南流去,路西度 之。复北上岭一里,逾脊西,有泉淙踪,随现随伏。西北行 两山夹中,夹底平洼,犁而为田,而中不见水。又西北半里
水 复 西 北 注 坑 去 , 心 异 之 。 稍 下 冈 头 , 则 路 东 密 箐 回 环 , 有 一 家 当 其 中 , 其 门 西 临 大 路 , 有 三 四 人 憩 石 畔 , 因 倚 杖 同 憩 , 则 此 冈 已 为 南 北 分 水 之 脊 矣 。 盖 东 西 两 界 , 俱 层 峰 排 闼 t ā 门 , 而 此 冈 中 横 其 间 为 过 脉 , 不 崚 而 坦 , 其 南 即 水 南 下 矣 , 是 云 独 木 岭 。 或 曰 头 目 岭 。 昔 金 筑 司 在 西 界 尖 峰 下 , 而 此 为 头 目 所 守 处 。 从 岭 南 下 , 依 东 界 石 山 行 。 五 里 , 复 升 土 岭 , 渐 转 东 南 , 岭 头 有 一 洼 中 坠 。 从 其 东 又 南 向 而 上 , 共 二 里 , 乃 下 。 一 里 , 则 有 溪 自 西 北 峡 中 出 , 至 此 东 转 , 石 梁 跨 之 , 是 为 青 崖 桥 。 水 从 桥 下 东 抵 东 界 山 , 乃 东 南 注 壑 去 , 经 定 番 州 而 南 下 泗 城 界 , 入 都 泥 江 者 也 , 于 是 又 出 岭 南 矣 。 度 桥 而 南 , 半 里 , 入 青 崖 城 之 北 门 。 其 城 新 建 , 旧 纡 而 东 , 今 折 其 东 隅 而 西 就 尖 峰 之 上 , 城 中 颇 有 瓦 楼 阛 阓 h u á n h u ì 街 市 焉 。 是 日 晴 霁 竟 日 , 夜 月 复 皎 。 青 崖 屯 属 贵 州 前 卫 , 而 地 则 广 顺 州 所 辖 。 北 去 省 五 十 里 , 南 去 定 番 州 三 十 五 里 , 东 北 去 龙 里 六 十 里 , 西 南 去 广 顺 州 五 十 里 。 有 溪 自 西 北 老 龙 脊 发 源 , 环 城 北 东 流 南 转 。 是 贵 省 南 鄙 要 害 , 今 添 设 总 兵 常 驻 武 官 驻 扎 其 内 。 十 五 日 昧 爽 , 出 青 崖 南 门 , 由 岐 四 向 入 山 峡 。 南 遵 大 路 为 定 番 州 道 。 五 里 , 折 而 南 。 又 西 南 历 坡 阜 , 共 五 里 , 有 村 在 路 北 山 下 , 曰 蓊 楼 , 大 树 蒙 密 , 小 水 南 流 。 从 其 西 入 山 峡 , 两 山 密 树 深 箐 , 与 贵 阳 四 面 童 山 光 秃 无 木 的 山 迥 异 。 自 入 贵 省 , 山 皆 童 然 无 木 , 而 贵 阳 尤 甚 。 西 北 入 峡 三 里 , 遂 西 上 陟 岭 。 一 里 , 逾 岭 西 下 , 半 里 , 有 泉 出 路 旁 土 中 , 其 冷 彻 骨 , 南 下 泻 壑 去 。 又 西 下 半 里 , 有 涧 自 北 峡 来 , 横 木 桥 于 上 , 其 水 南 流 去 , 路 西 度 之 。 复 北 上 岭 一 里 , 逾 脊 西 , 有 泉 淙 踪 , 随 现 随 伏 。 西 北 行 两 山 夹 中 , 夹 底 平 洼 , 犁 而 为 田 , 而 中 不 见 水 。 又 西 北 半 里 , 黔 游 日 记 一 · 1 3 ·
徐霞客游记 抵西脊,脊东复有泉淙淙,亦随现随隐。盖此中南北两界俱 穹峰,而东西各亘横脊,脊中水皆中坠,不见洼底,放洼底 反燥而不潴积水。越西脊而下,西北二里,路北有悬泉一缕, 自山脊界石而下;路南忽有泉声淙淙成涧,想透穴而出者。半 里,转而西行,又半里,得一村在北山下,曰马铃寨。路由 寨前西向行,忽见路南涧己成大溪,随之西半里,又有大溪 自西峡来,二溪相遇,遂合而东南注壑去。此水经定番州,与 青崖之水合而下都泥者也。于是溯西来大溪之北岸,又西向 行二里,为水车坝。坝北有土司卢姓者,倚庐北峰下;坝南 有场在阜间,川人结茅场侧,为居停焉。坝乃自然石滩横截, 涧水飞突其上,而上流又有巨木桥架溪南北,其溪乃西自广 顺来。广顺即金筑安抚司,乃万历二十五年改为州,添设流官。由溪北岸溯 流入,为广顺州道,由溪南岸逾岭上,为白云山道;随溪东 南下,为定番州道。乃饭于川人旅肆旅店;送火钱,辞不受。 遂西南一里,逾岭。又行岭夹中一里半,乃循山南转,半里, 又东转入峡。半里,峡穷,乃东南攀隘上,其隘萝木蒙密,石 骨逼仄狭窄。半里,逾其上,又东南下,截壑而过。半里,复 东南上,其岭峻石密丛更甚焉。半里,又逾岭南下,随坞南 行,一里,是为八垒。其中东西皆山,南北成壑,亦有深坎, 坠成眢井即枯井,而南北皆高,水不旁泄者也。直抵壑南,则 有峰横截壑口,四骈隘如阈y门褴,东联脊成岭。乃东向陟岭 上,一里,逾其脊,是为永丰庄北岭,即白云山西南度脊也 乃南向下山,又成东西坞,有村在南山下,与北岭对,是为 永丰庄。从坞中东向北二里,得石磴北崖上,遂北向而登。半 里,转而西,半里,又折而北,皆密树深丛,石级迤逦y曲
抵 西 脊 , 脊 东 复 有 泉 淙 淙 , 亦 随 现 随 隐 。 盖 此 中 南 北 两 界 俱 穹 峰 , 而 东 西 各 亘 横 脊 , 脊 中 水 皆 中 坠 , 不 见 洼 底 , 放 洼 底 反 燥 而 不 潴 积 水 。 越 西 脊 而 下 , 西 北 二 里 , 路 北 有 悬 泉 一 缕 , 自 山 脊 界 石 而 下 ; 路 南 忽 有 泉 声 淙 淙 成 涧 , 想 透 穴 而 出 者 。 半 里 , 转 而 西 行 , 又 半 里 , 得 一 村 在 北 山 下 , 曰 马 铃 寨 。 路 由 寨 前 西 向 行 , 忽 见 路 南 涧 己 成 大 溪 , 随 之 西 半 里 , 又 有 大 溪 自 西 峡 来 , 二 溪 相 遇 , 遂 合 而 东 南 注 壑 去 。 此 水 经 定 番 州 , 与 青 崖 之 水 合 而 下 都 泥 者 也 。 于 是 溯 西 来 大 溪 之 北 岸 , 又 西 向 行 二 里 , 为 水 车 坝 。 坝 北 有 土 司 卢 姓 者 , 倚 庐 北 峰 下 ; 坝 南 有 场 在 阜 间 , 川 人 结 茅 场 侧 , 为 居 停 焉 。 坝 乃 自 然 石 滩 横 截 , 涧 水 飞 突 其 上 , 而 上 流 又 有 巨 木 桥 架 溪 南 北 , 其 溪 乃 西 自 广 顺 来 。 广 顺 即 金 筑 安 抚 司 , 乃 万 历 二 十 五 年 改 为 州 , 添 设 流 官 。 由 溪 北 岸 溯 流 入 , 为 广 顺 州 道 , 由 溪 南 岸 逾 岭 上 , 为 白 云 山 道 ; 随 溪 东 南 下 , 为 定 番 州 道 。 乃 饭 于 川 人 旅 肆 旅 店 ; 送 火 钱 , 辞 不 受 。 遂 西 南 一 里 , 逾 岭 。 又 行 岭 夹 中 一 里 半 , 乃 循 山 南 转 , 半 里 , 又 东 转 入 峡 。 半 里 , 峡 穷 , 乃 东 南 攀 隘 上 , 其 隘 萝 木 蒙 密 , 石 骨 逼 仄 狭 窄 。 半 里 , 逾 其 上 , 又 东 南 下 , 截 壑 而 过 。 半 里 , 复 东 南 上 , 其 岭 峻 石 密 丛 更 甚 焉 。 半 里 , 又 逾 岭 南 下 , 随 坞 南 行 , 一 里 , 是 为 八 垒 。 其 中 东 西 皆 山 , 南 北 成 壑 , 亦 有 深 坎 , 坠 成 眢 井 即 枯 井 , 而 南 北 皆 高 , 水 不 旁 泄 者 也 。 直 抵 壑 南 , 则 有 峰 横 截 壑 口 , 四 骈 隘 如 阈 y ù 门 槛 , 东 联 脊 成 岭 。 乃 东 向 陟 岭 上 , 一 里 , 逾 其 脊 , 是 为 永 丰 庄 北 岭 , 即 白 云 山 西 南 度 脊 也 。 乃 南 向 下 山 , 又 成 东 西 坞 , 有 村 在 南 山 下 , 与 北 岭 对 , 是 为 永 丰 庄 。 从 坞 中 东 向 北 二 里 , 得 石 磴 北 崖 上 , 遂 北 向 而 登 。 半 里 , 转 而 西 , 半 里 , 又 折 而 北 , 皆 密 树 深 丛 , 石 级 迤 逦 y l íì 曲 · 1 4 · 徐 霞 客 游 记
黔游日记一 15· 折连綿。有巨杉二株,夹立磴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为火伤 其顶,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为白云寺,则建 文君所开山也;前后架阁两重。有泉一坎,在后阁前楹下,是 为跪勺泉,下北通阁下石窍,个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故 名曰“跪”,乃神龙所供建文君者,中通龙潭,时有双金鲤出 没云。由阁西再北上半里,为流米洞。洞悬山顶危崖间,其 门南向,深仅丈余,后有石龛,可傍为棍;其右有小穴,为 米所从出,流以供帝者,而今无矣;左有峡高迸,而上透明 窗,中架横板。犹云建文帝所遗者,皆神其迹者所托也。洞 前凭临诸峰,翠浪千层,环拥回伏,远近皆出足下。洞左构 阁,祀建文帝遗像,阁名潜龙胜迹。像昔在佛阁,今移置此。乃巡方使 巡按御史胡平运所建,前瞰遥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门,其后 即山之绝顶。逾而北,开坪甚敞,皆层篁耸木指竹木厚皆高耸,亏 蔽日月,列径分区,结静庐数处,而南京井当其中。石脊平 伏岭头,中裂一隙,南北横不及三尺,东西阔约五尺,深尺 许,南北通窍不可测:停水其间,清冽异常,而不减不溢:静 室僧置瓢勺之。余初至,见有巨鱼,戏水面,见人掉入窍去, 波涌纹激,半晌乃定。穴小鱼大,水停峰顶,亦一异边。以 其侧有南京僧结庐住静,故以“南京”名;今易老僧,乃北 京者,而泉名犹仍其旧也 是日下午,抵白云庵。主僧自然供餐后,即导余登潜龙 阁,憩流米洞;命阁中僧导余北逾脊,观南京井。北京老僧 迎客坐。庐前艺地种蔬,有蓬蒿菜,黄花满畦;罂粟花殷红 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药也。四望乔木环翳,如 在深壑,不知为众山之顶。幽旷交擅指相互映衬,各显风致,亦山
折 连 绵 。 有 巨 杉 二 株 , 夹 立 磴 旁 , 大 合 三 人 抱 , 西 一 株 为 火 伤 其 顶 , 乃 建 文 君 所 手 植 也 。 再 折 而 西 半 里 , 为 白 云 寺 , 则 建 文 君 所 开 山 也 ; 前 后 架 阁 两 重 。 有 泉 一 坎 , 在 后 阁 前 楹 下 , 是 为 跪 勺 泉 , 下 北 通 阁 下 石 窍 , 个 盈 不 涸 , 取 者 必 伏 而 勺 , 故 名 曰 “ 跪 ” , 乃 神 龙 所 供 建 文 君 者 , 中 通 龙 潭 , 时 有 双 金 鲤 出 没 云 。 由 阁 西 再 北 上 半 里 , 为 流 米 洞 。 洞 悬 山 顶 危 崖 间 , 其 门 南 向 , 深 仅 丈 余 , 后 有 石 龛 , 可 傍 为 棍 ; 其 右 有 小 穴 , 为 米 所 从 出 , 流 以 供 帝 者 , 而 今 无 矣 ; 左 有 峡 高 迸 , 而 上 透 明 窗 , 中 架 横 板 。 犹 云 建 文 帝 所 遗 者 , 皆 神 其 迹 者 所 托 也 。 洞 前 凭 临 诸 峰 , 翠 浪 千 层 , 环 拥 回 伏 , 远 近 皆 出 足 下 。 洞 左 构 阁 , 祀 建 文 帝 遗 像 , 阁 名 潜 龙 胜 迹 。 像 昔 在 佛 阁 , 今 移 置 此 。 乃 巡 方 使 巡 按 御 史 胡 平 运 所 建 , 前 瞰 遥 山 , 右 翼 米 洞 而 不 掩 洞 门 , 其 后 即 山 之 绝 顶 。 逾 而 北 , 开 坪 甚 敞 , 皆 层 篁 耸 木 指 竹 木 厚 皆 高 耸 , 亏 蔽 日 月 , 列 径 分 区 , 结 静 庐 数 处 , 而 南 京 井 当 其 中 。 石 脊 平 伏 岭 头 , 中 裂 一 隙 , 南 北 横 不 及 三 尺 , 东 西 阔 约 五 尺 , 深 尺 许 , 南 北 通 窍 不 可 测 ; 停 水 其 间 , 清 冽 异 常 , 而 不 减 不 溢 ; 静 室 僧 置 瓢 勺 之 。 余 初 至 , 见 有 巨 鱼 , 戏 水 面 , 见 人 掉 入 窍 去 , 波 涌 纹 激 , 半 晌 乃 定 。 穴 小 鱼 大 , 水 停 峰 顶 , 亦 一 异 边 。 以 其 侧 有 南 京 僧 结 庐 住 静 , 故 以 “ 南 京 ” 名 ; 今 易 老 僧 , 乃 北 京 者 , 而 泉 名 犹 仍 其 旧 也 。 是 日 下 午 , 抵 白 云 庵 。 主 僧 自 然 供 餐 后 , 即 导 余 登 潜 龙 阁 , 憩 流 米 洞 ; 命 阁 中 僧 导 余 北 逾 脊 , 观 南 京 井 。 北 京 老 僧 迎 客 坐 。 庐 前 艺 地 种 蔬 , 有 蓬 蒿 菜 , 黄 花 满 畦 ; 罂 粟 花 殷 红 千 叶 , 簇 朵 甚 巨 而 密 , 丰 艳 不 减 丹 药 也 。 四 望 乔 木 环 翳 , 如 在 深 壑 , 不 知 为 众 山 之 顶 。 幽 旷 交 擅 指 相 互 映 衬 , 各 显 风 致 , 亦 山 黔 游 日 记 一 · 1 5 ·
16 徐霞客游记 中一胜绝处也。对谈久之,薄暮乃返。自然已候于庵西,复 具餐啜茗,移坐庵后石壁下。是日自晨至暮,清朗映彻,无 片翳之滓意即没有一丝云遮蔽无光:至晚阴云四合,不能于群玉峰 头逢瑶池夜月,为之怅然。 十六日夜闻风雨声,抵晓则夙雨霏霏,余为之迟起。 饭后坐小窗待霁,欲往探龙潭,零雨不休,再饭乃行。仍从 潜龙阁北逾岭至南京井,从岐东北入深箐中,耸木重崖,上 下窈渺,穿崿山崖透碧,非复人世。共五里,则西崖自峰顶 下嵌,深坠成峡,中洼停水,渊然深碧,陷石脚而入,不缩 不盈,真万古潜渊,千峰悶b谰壑也。其峡南北约五丈,东西 约丈五,东崖低陷空下者约三丈,西崖耸陷空下者十数丈;水 中深不可测,而南透穴弥深,盖穿山透腹,一峰中涵,直西 南透为南京井,东南透为跪勺泉者也。崖上乔干密枝,漫空 笼翠。又东北攀崖,东南度壑,皆窈渺之极。壑东有遗茅 龛,度木桥而入,为两年前匡庐僧住静处,今茅空人去。将 度木披之,而山雨大作;循旧径返,深霭间,落翠纷纷,衣 履沾透。再过南京井,入北僧龛。僧钥扉往白云,惟雨中莺 粟脉脉对人,空山娇艳,宛然桃花洞口逢也。还逾潜龙阁,自 然已来候阁旁。遂下庵,瀹茗炙衣。晚餐后,雨少霁,复令 徒导,由庵东登岭角。循之而北,一里,出其东隅,近山皆 伏其下,遥山则青崖以来,自龙里南下之支也。稍北,下深 木中,度石隙而上,得一静室。其室三楹,东向寥廓高远空 旷,室前就石为台,缀以野花,室中编竹缭户,明洁可爱。其 处高悬万木之上,下瞰箐篁丛叠,如韭畦沓沓繁多,隔以悬 崖,间以坑堑,可望而不可陟。故取道必迂从白云,盖与潜
中 一 胜 绝 处 也 。 对 谈 久 之 , 薄 暮 乃 返 。 自 然 已 候 于 庵 西 , 复 具 餐 啜 茗 , 移 坐 庵 后 石 壁 下 。 是 日 自 晨 至 暮 , 清 朗 映 彻 , 无 片 翳 之 滓 意 即 没 有 一 丝 云 遮 蔽 无 光 ; 至 晚 阴 云 四 合 , 不 能 于 群 玉 峰 头 逢 瑶 池 夜 月 , 为 之 怅 然 。 十 六 日 夜 闻 风 雨 声 , 抵 晓 则 夙 雨 霏 霏 , 余 为 之 迟 起 。 饭 后 坐 小 窗 待 霁 , 欲 往 探 龙 潭 , 零 雨 不 休 , 再 饭 乃 行 。 仍 从 潜 龙 阁 北 逾 岭 至 南 京 井 , 从 岐 东 北 入 深 箐 中 , 耸 木 重 崖 , 上 下 窈 渺 , 穿 崿 è 山 崖 透 碧 , 非 复 人 世 。 共 五 里 , 则 西 崖 自 峰 顶 下 嵌 , 深 坠 成 峡 , 中 洼 停 水 , 渊 然 深 碧 , 陷 石 脚 而 入 , 不 缩 不 盈 , 真 万 古 潜 渊 , 千 峰 閟 b ì 闭 壑 也 。 其 峡 南 北 约 五 丈 , 东 西 约 丈 五 , 东 崖 低 陷 空 下 者 约 三 丈 , 西 崖 耸 陷 空 下 者 十 数 丈 ; 水 中 深 不 可 测 , 而 南 透 穴 弥 深 , 盖 穿 山 透 腹 , 一 峰 中 涵 , 直 西 南 透 为 南 京 井 , 东 南 透 为 跪 勺 泉 者 也 。 崖 上 乔 干 密 枝 , 漫 空 笼 翠 。 又 东 北 攀 崖 , 东 南 度 壑 , 皆 窈 渺 之 极 。 壑 东 有 遗 茅 一 龛 , 度 木 桥 而 入 , 为 两 年 前 匡 庐 僧 住 静 处 , 今 茅 空 人 去 。 将 度 木 披 之 , 而 山 雨 大 作 ; 循 旧 径 返 , 深 霭 间 , 落 翠 纷 纷 , 衣 履 沾 透 。 再 过 南 京 井 , 入 北 僧 龛 。 僧 钥 扉 往 白 云 , 惟 雨 中 莺 粟 脉 脉 对 人 , 空 山 娇 艳 , 宛 然 桃 花 洞 口 逢 也 。 还 逾 潜 龙 阁 , 自 然 已 来 候 阁 旁 。 遂 下 庵 , 瀹 茗 炙 衣 。 晚 餐 后 , 雨 少 霁 , 复 令 徒 导 , 由 庵 东 登 岭 角 。 循 之 而 北 , 一 里 , 出 其 东 隅 , 近 山 皆 伏 其 下 , 遥 山 则 青 崖 以 来 , 自 龙 里 南 下 之 支 也 。 稍 北 , 下 深 木 中 , 度 石 隙 而 上 , 得 一 静 室 。 其 室 三 楹 , 东 向 寥 廓 高 远 空 旷 , 室 前 就 石 为 台 , 缀 以 野 花 , 室 中 编 竹 缭 户 , 明 洁 可 爱 。 其 处 高 悬 万 木 之 上 , 下 瞰 箐 篁 丛 叠 , 如 韭 畦 沓 沓 繁 多 , 隔 以 悬 崖 , 间 以 坑 堑 , 可 望 而 不 可 陟 。 故 取 道 必 迂 从 白 云 , 盖 与 潜 · 1 6 · 徐 霞 客 游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