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游日记 恩者。历石壑而渡其北。又缘西界支陇北行五里,为羊用寨。 乃蒙氏之砦也(ha,山成所设防守栅栏),在西山麓。又北三里,有小水 自西坡东注,涉之。又北二里,入独山州之南隘门。其州无 城,一土知州,一明知州。土官蒙姓,所属皆土人。即茴仲(布 依族)明官多缺,以经历管出纳文书的官署篆菜管代理,所属皆客户。 余所主者,江西南昌人黄南溪也,其人忠厚长者,家有楼可 栖。盖是州虽无城,而夹街楼房连属,俱用瓦盖,无复茅栏 牛圈之陋矣 独山土官昔为蒙诏,四年前观灯,为其子所弑讵臣杀君或 子女杀死父母。母趋救,亦弑之。乃托言杀一头目,误伤其父,竟 无问者。今现为土官,可恨也! 十日平明饭,出独山州北隘门,西北向循西界山 行。六里,有小水亦自西坡东注,涉之。又北二里,北坞渐 穷,山脊自东界西度南转,乃路转东北,涧中小水北流。渡 涧,循东界山腋间东北上,又二里,有水溢路旁石穴间,甚 冽寒冷。其侧有蒙氏修路碑。从此攀石磴东北上岭,雨大至。一里 半,北登岭隘。是岭由东南度西北,乃祖山,从其东北分裂 众枝:其直东而去者,为黎平、平崖之脊;东南分枝而下者, 为荔波、罗城之派;西北分枝而下者,度此稍北,即西转南 走而环于独山之西,度鸡公岭而南,为蛮王、多灵之派。独山 州南二十里,有山尖起,立于众山之中,是名独山,州之所以得名也。又东北 行山峡间,乃下。共二里,有涧自东谷走深崖中,两崖石壁 甚逼,涧嵌其间甚深,架石梁其上,为深河桥。过桥,复跻 崖而上。登岭而北,有小水自东北泻石崖而下,涉之,复升 岭,共一里,遂由峡中北行。又二里,乃下,东北行壑中。有 村在东山下,由其前少转西北,共二里,有溪自东北来,渡
恩 者 。 历 石 壑 而 渡 其 北 。 又 缘 西 界 支 陇 北 行 五 里 , 为 羊 用 寨 。 乃 蒙 氏 之 砦 也 ( z h à i , 山 成 所 设 防 守 栅 栏 ) , 在 西 山 麓 。 又 北 三 里 , 有 小 水 自 西 坡 东 注 , 涉 之 。 又 北 二 里 , 入 独 山 州 之 南 隘 门 。 其 州 无 城 , 一 土 知 州 , 一 明 知 州 。 土 官 蒙 姓 , 所 属 皆 土 人 。 即 苗 仲 ( 布 依 族 ) 。 明 官 多 缺 , 以 经 历 管 出 纳 文 书 的 官 署 篆 某 管 代 理 , 所 属 皆 客 户 。 余 所 主 者 , 江 西 南 昌 人 黄 南 溪 也 , 其 人 忠 厚 长 者 , 家 有 楼 可 栖 。 盖 是 州 虽 无 城 , 而 夹 街 楼 房 连 属 , 俱 用 瓦 盖 , 无 复 茅 栏 牛 圈 之 陋 矣 。 独 山 土 官 昔 为 蒙 诏 , 四 年 前 观 灯 , 为 其 子 所 弑 s h ì 臣 杀 君 或 子 女 杀 死 父 母 。 母 趋 救 , 亦 弑 之 。 乃 托 言 杀 一 头 目 , 误 伤 其 父 , 竟 无 问 者 。 今 现 为 土 官 , 可 恨 也 ! 三 十 日 平 明 饭 , 出 独 山 州 北 隘 门 , 西 北 向 循 西 界 山 行 。 六 里 , 有 小 水 亦 自 西 坡 东 注 , 涉 之 。 又 北 二 里 , 北 坞 渐 穷 , 山 脊 自 东 界 西 度 南 转 , 乃 路 转 东 北 , 涧 中 小 水 北 流 。 渡 涧 , 循 东 界 山 腋 间 东 北 上 , 又 二 里 , 有 水 溢 路 旁 石 穴 间 , 甚 冽 寒 冷 。 其 侧 有 蒙 氏 修 路 碑 。 从 此 攀 石 磴 东 北 上 岭 , 雨 大 至 。 一 里 半 , 北 登 岭 隘 。 是 岭 由 东 南 度 西 北 , 乃 祖 山 , 从 其 东 北 分 裂 众 枝 : 其 直 东 而 去 者 , 为 黎 平 、 平 崖 之 脊 ; 东 南 分 枝 而 下 者 , 为 荔 波 、 罗 城 之 派 ; 西 北 分 枝 而 下 者 , 度 此 稍 北 , 即 西 转 南 走 而 环 于 独 山 之 西 , 度 鸡 公 岭 而 南 , 为 蛮 王 、 多 灵 之 派 。 独 山 州 南 二 十 里 , 有 山 尖 起 , 立 于 众 山 之 中 , 是 名 独 山 , 州 之 所 以 得 名 也 。 又 东 北 行 山 峡 间 , 乃 下 。 共 二 里 , 有 涧 自 东 谷 走 深 崖 中 , 两 崖 石 壁 甚 逼 , 涧 嵌 其 间 甚 深 , 架 石 梁 其 上 , 为 深 河 桥 。 过 桥 , 复 跻 崖 而 上 。 登 岭 而 北 , 有 小 水 自 东 北 泻 石 崖 而 下 , 涉 之 , 复 升 岭 , 共 一 里 , 遂 由 峡 中 北 行 。 又 二 里 , 乃 下 , 东 北 行 壑 中 。 有 村 在 东 山 下 , 由 其 前 少 转 西 北 , 共 二 里 , 有 溪 自 东 北 来 , 渡 黔 游 日 记 一 · 7 ·
徐霞客游记 之。溯其西岸,东北逾岭二里,一水自东北来,一水自西北 来,东北者较大。于是涉西北水,缘中支山而上,东北三里 而登其冈。饭于冈上。乃稍下,又北逾岭而下夹坞中。共三 里,又上,有溪自南峡北向下坠深潭,潭小而高,此西北小 溪之源也。又北逾岭下一里半,下度深壑中,有涧自西南峡 中来,至此东向四转,此东北个溪之源也。涉之,西南登岭 半里而上,循岭半西南行。二里,过兔场,西出嘉坑关。随 小水西下,由夹中行五里,两夹山多石崖突兀独立高耸,路侧有 泉涌穴出。又西二里,水坠南峡去,路逾北坳上,有寨在东 冈之巅。由其西北度脊,南北俱有洼中坠,环塍为田,直抵 其底,水皆自底西向透石穴者也。又西逾岭一里,出隘口,其 上石骨棱峭,皆作嘘云裂萼e即花萼,嘘云裂萼形容石头既高耸又分裂 的花萼之势。又西北下峡中,一里,转而西,半里,西出峡,是 为独山州与胡家司分界。胡家司即都幻长官司。从姓呼之,以别郡名也。 于是山开南北洋,中有大溪自北而南,是为横梁。循溪东转 南半里,抵南崖。崖下有卖粉指当地常见的米粉一类食品为饷者,以 盐少许易而餐之。随溪南岸西行,道路开整,不复以蜀道为 苦。溪北有崇庙在高树间,人家田陇,屡屡从断岸而出。共 六里,过坞里村。又西一里,其水南曲,乃西渡之。从溪西 岸南行,半里,为邛母村。从村前西转,坞复东西开。而其 村重缀冈阜,瓦舍高耸,想亦胡家司之族目也。西二里,其 水北曲,复西渡之。又西北一里,其水西曲,又北渡之。从 北岸悬崖西行一里半,有水自西来会,乃麦冲河也。即溯河 西行二里,入麦冲堡南隘门而宿。是晚雷雨大作,彻夜不止 四月初一日平明起,雨渐止。饭间,闻其西有桃源
之 。 溯 其 西 岸 , 东 北 逾 岭 二 里 , 一 水 自 东 北 来 , 一 水 自 西 北 来 , 东 北 者 较 大 。 于 是 涉 西 北 水 , 缘 中 支 山 而 上 , 东 北 三 里 而 登 其 冈 。 饭 于 冈 上 。 乃 稍 下 , 又 北 逾 岭 而 下 夹 坞 中 。 共 三 里 , 又 上 , 有 溪 自 南 峡 北 向 下 坠 深 潭 , 潭 小 而 高 , 此 西 北 小 溪 之 源 也 。 又 北 逾 岭 下 一 里 半 , 下 度 深 壑 中 , 有 涧 自 西 南 峡 中 来 , 至 此 东 向 四 转 , 此 东 北 个 溪 之 源 也 。 涉 之 , 西 南 登 岭 。 半 里 而 上 , 循 岭 半 西 南 行 。 二 里 , 过 兔 场 , 西 出 嘉 坑 关 。 随 小 水 西 下 , 由 夹 中 行 五 里 , 两 夹 山 多 石 崖 突 兀 独 立 高 耸 , 路 侧 有 泉 涌 穴 出 。 又 西 二 里 , 水 坠 南 峡 去 , 路 逾 北 坳 上 , 有 寨 在 东 冈 之 巅 。 由 其 西 北 度 脊 , 南 北 俱 有 洼 中 坠 , 环 塍 为 田 , 直 抵 其 底 , 水 皆 自 底 西 向 透 石 穴 者 也 。 又 西 逾 岭 一 里 , 出 隘 口 , 其 上 石 骨 棱 峭 , 皆 作 嘘 云 裂 萼 è 即 花 萼 , 嘘 云 裂 萼 形 容 石 头 既 高 耸 又 分 裂 的 花 萼 之 势 。 又 西 北 下 峡 中 , 一 里 , 转 而 西 , 半 里 , 西 出 峡 , 是 为 独 山 州 与 胡 家 司 分 界 。 胡 家 司 即 都 匀 长 官 司 。 从 姓 呼 之 , 以 别 郡 名 也 。 于 是 山 开 南 北 洋 , 中 有 大 溪 自 北 而 南 , 是 为 横 梁 。 循 溪 东 转 南 半 里 , 抵 南 崖 。 崖 下 有 卖 粉 指 当 地 常 见 的 米 粉 一 类 食 品 为 饷 者 , 以 盐 少 许 易 而 餐 之 。 随 溪 南 岸 西 行 , 道 路 开 整 , 不 复 以 蜀 道 为 苦 。 溪 北 有 崇 庙 在 高 树 间 , 人 家 田 陇 , 屡 屡 从 断 岸 而 出 。 共 六 里 , 过 坞 里 村 。 又 西 一 里 , 其 水 南 曲 , 乃 西 渡 之 。 从 溪 西 岸 南 行 , 半 里 , 为 邛 母 村 。 从 村 前 西 转 , 坞 复 东 西 开 。 而 其 村 重 缀 冈 阜 , 瓦 舍 高 耸 , 想 亦 胡 家 司 之 族 目 也 。 西 二 里 , 其 水 北 曲 , 复 西 渡 之 。 又 西 北 一 里 , 其 水 西 曲 , 又 北 渡 之 。 从 北 岸 悬 崖 西 行 一 里 半 , 有 水 自 西 来 会 , 乃 麦 冲 河 也 。 即 溯 河 西 行 二 里 , 入 麦 冲 堡 南 隘 门 而 宿 。 是 晚 雷 雨 大 作 , 彻 夜 不 止 。 四 月 初 一 日 平 明 起 , 雨 渐 止 。 饭 间 , 闻 其 西 有 桃 源 · 8 · 徐 霞 客 游 记
黔游日记 洞,相去五里,须秉炬深入,中多幡盖缨络布幔与丝带之物。觅 主人导之不得,曰:“第往关上,可西往也。”遂北向出隘门, 溯溪东岸行。忽石壁涌起岸东,势极危削,溪漱之南,路溯 之北,咫尺间,上倚穹崖,下循迅派指激流,神骨俱竦s如g恐惧 三里,转入东坞,其北有小峰立路隅,当麦冲河南下之冲,有 岩北向,日观音洞。又北半里,曰麦冲关。问所谓桃源洞者, 正在其直西大峰之半,相望不出四里外。关之东有真武阁,南 向正与观音洞门对。乃停行李于阁中,觅火炬于僧,将往探 之。途遇一老者,曰:“此洞相去不远。但溪水方涨,湍急不 可渡,虽有导者不能为力,而况漫试乎?”余乃废然而返,取 行李西南越而下,抵河东岸。溯之北,共一里,有溪自西北 山腋来,路从东北山腋上,遂与麦冲河别。当坡路潦小水塘迹 间,有泉泛泛从下溢起,孔大如指,以指探之,皆沙土随指 而溷hi混浊,指去而复溢成孔,乃气机所动,而水随之,非有 定穴也。一里,转上后峡,遂向东入。又一里,峡更东去,路 复从北峡上。其处石峰嶙峋,度脊甚隘。越隘北下坞中,被 垄盈坞,小麦青青荞麦熟,粉花翠浪,从此遂不作粤西芜态。 粤西独不艺麦(不种麦)。脊东西乱水交流,犹俱下麦冲者,又东 里,转而北,有坞南北开洋,其底甚平,犁而为田,此处已用牛 耕,不若六寨以南之用概橇矣。波耕水耨na,盈盈其间,水皆从崖坡 泻下,而不见有浍浚人工挖的田间沟渠之迹。二里,有村颇 盛,倚西峰下,曰普林堡。又北一里,逾岭而上石峰,复度 峡而下,转而东,平行石岭间。一里东下,盘窝中有小石峰 如阜,盘托而出,路从之,经窝东入峡。一里,复北向升岭, 里,遂逾土脊之上。此脊当为老龙之干,西自大、小平伐
洞 , 相 去 五 里 , 须 秉 炬 深 入 , 中 多 幡 盖 缨 络 布 幔 与 丝 带 之 物 。 觅 主 人 导 之 不 得 , 曰 : “ 第 往 关 上 , 可 西 往 也 。 ” 遂 北 向 出 隘 门 , 溯 溪 东 岸 行 。 忽 石 壁 涌 起 岸 东 , 势 极 危 削 , 溪 漱 之 南 , 路 溯 之 北 , 咫 尺 间 , 上 倚 穹 崖 , 下 循 迅 派 指 激 流 , 神 骨 俱 竦 s ǒ n g 恐 惧 。 三 里 , 转 入 东 坞 , 其 北 有 小 峰 立 路 隅 , 当 麦 冲 河 南 下 之 冲 , 有 岩 北 向 , 日 观 音 洞 。 又 北 半 里 , 曰 麦 冲 关 。 问 所 谓 桃 源 洞 者 , 正 在 其 直 西 大 峰 之 半 , 相 望 不 出 四 里 外 。 关 之 东 有 真 武 阁 , 南 向 正 与 观 音 洞 门 对 。 乃 停 行 李 于 阁 中 , 觅 火 炬 于 僧 , 将 往 探 之 。 途 遇 一 老 者 , 曰 : “ 此 洞 相 去 不 远 。 但 溪 水 方 涨 , 湍 急 不 可 渡 , 虽 有 导 者 不 能 为 力 , 而 况 漫 试 乎 ? ” 余 乃 废 然 而 返 , 取 行 李 西 南 越 而 下 , 抵 河 东 岸 。 溯 之 北 , 共 一 里 , 有 溪 自 西 北 山 腋 来 , 路 从 东 北 山 腋 上 , 遂 与 麦 冲 河 别 。 当 坡 路 潦 小 水 塘 迹 间 , 有 泉 泛 泛 从 下 溢 起 , 孔 大 如 指 , 以 指 探 之 , 皆 沙 土 随 指 而 溷 h ù n 混 浊 , 指 去 而 复 溢 成 孔 , 乃 气 机 所 动 , 而 水 随 之 , 非 有 定 穴 也 。 一 里 , 转 上 后 峡 , 遂 向 东 入 。 又 一 里 , 峡 更 东 去 , 路 复 从 北 峡 上 。 其 处 石 峰 嶙 峋 , 度 脊 甚 隘 。 越 隘 北 下 坞 中 , 被 垄 盈 坞 , 小 麦 青 青 荞 麦 熟 , 粉 花 翠 浪 , 从 此 遂 不 作 粤 西 芜 态 。 粤 西 独 不 艺 麦 ( 不 种 麦 ) 。 脊 东 西 乱 水 交 流 , 犹 俱 下 麦 冲 者 , 又 东 一 里 , 转 而 北 , 有 坞 南 北 开 洋 , 其 底 甚 平 , 犁 而 为 田 , 此 处 已 用 牛 耕 , 不 若 六 寨 以 南 之 用 概 橇 矣 。 波 耕 水 耨 n ò u , 盈 盈 其 间 , 水 皆 从 崖 坡 泻 下 , 而 不 见 有 浍 浚 人 工 挖 的 田 间 沟 渠 之 迹 。 二 里 , 有 村 颇 盛 , 倚 西 峰 下 , 曰 普 林 堡 。 又 北 一 里 , 逾 岭 而 上 石 峰 , 复 度 峡 而 下 , 转 而 东 , 平 行 石 岭 间 。 一 里 东 下 , 盘 窝 中 有 小 石 峰 如 阜 , 盘 托 而 出 , 路 从 之 , 经 窝 东 入 峡 。 一 里 , 复 北 向 升 岭 , 一 里 , 遂 逾 土 脊 之 上 。 此 脊 当 为 老 龙 之 干 , 西 自 大 、 小 平 伐 黔 游 日 记 一 · 9 ·
10 徐霞客游记 来,东过谷蒙、包阳之间,又东过此,东南抵独山州北,又 东为黎平、平崖之脊,而东抵兴安,南转分水龙王庙者也。越 脊北下,峡壁甚隘。一里,下行峡中,有水透西南峡来入,北 随峡去,渡之,傍涧西涯行。有岐路溯水西南峡,则包阳道, 通平浪、平洲六洞者也。随水东北行峡中,又三里,转而东, 其峡渐开,有村在南山间,曰下石堡。又北二里,过一巨石 桥,涧从桥下西北坠深峡中而去;路别之,东北逾岭。升降 二重,又二里,越岭下,则东南山坞大开,大溪自西北破峡 出,汤汤东去,是曰大马尾河。以暴涨难渡,由溪南循山崖 东行,溪流直捣崖足。一里,东抵堡前,观诸渡者,水涌平 胸,不胜望洋之恐。坐久之,乃解衣泅水而渡,从北岸东向 行。水从东南峡去,别之,乃东北逾岭而下,共三里,东渡 小马尾河。复东北升岭,一里半,越岭脊东下。一里半,出 山峡,山乃大开,成南北坞,东西两界,列山环之,大河汤 汤流其间,自北而南。溯溪西岸,循西界山北行一里,路旁 即有水自西峡东向入溪,涉之。又北二里,有石梁跨一西来 溪上,度之。从梁端循峡西入,是为胡家司,即都匀长官司 也,以名同本郡,故别以姓称。又北一里,有村在西山崖上, 曰黄家司,乃其副也。又北行田塍间五里,度西桥。又北半 里,入小西门,是为都匀郡城。宿逆旅,主人家为沈姓,亦 江西人。 初二日晨起,作书投都匀司尊张,勉行,四川人,乃散 步东入郡堂,堂乃西向蟒山者。又东上东山麓,谒圣庙。见 有读书庑东者,问南皋邹总宪戍都时遗迹。曰:“有书院在东 门内。”问《郡志》。其友归取以示甚略而不详,即大、小
来 , 东 过 谷 蒙 、 包 阳 之 间 , 又 东 过 此 , 东 南 抵 独 山 州 北 , 又 东 为 黎 平 、 平 崖 之 脊 , 而 东 抵 兴 安 , 南 转 分 水 龙 王 庙 者 也 。 越 脊 北 下 , 峡 壁 甚 隘 。 一 里 , 下 行 峡 中 , 有 水 透 西 南 峡 来 入 , 北 随 峡 去 , 渡 之 , 傍 涧 西 涯 行 。 有 岐 路 溯 水 西 南 峡 , 则 包 阳 道 , 通 平 浪 、 平 洲 六 洞 者 也 。 随 水 东 北 行 峡 中 , 又 三 里 , 转 而 东 , 其 峡 渐 开 , 有 村 在 南 山 间 , 曰 下 石 堡 。 又 北 二 里 , 过 一 巨 石 桥 , 涧 从 桥 下 西 北 坠 深 峡 中 而 去 ; 路 别 之 , 东 北 逾 岭 。 升 降 二 重 , 又 二 里 , 越 岭 下 , 则 东 南 山 坞 大 开 , 大 溪 自 西 北 破 峡 出 , 汤 汤 东 去 , 是 曰 大 马 尾 河 。 以 暴 涨 难 渡 , 由 溪 南 循 山 崖 东 行 , 溪 流 直 捣 崖 足 。 一 里 , 东 抵 堡 前 , 观 诸 渡 者 , 水 涌 平 胸 , 不 胜 望 洋 之 恐 。 坐 久 之 , 乃 解 衣 泅 水 而 渡 , 从 北 岸 东 向 行 。 水 从 东 南 峡 去 , 别 之 , 乃 东 北 逾 岭 而 下 , 共 三 里 , 东 渡 小 马 尾 河 。 复 东 北 升 岭 , 一 里 半 , 越 岭 脊 东 下 。 一 里 半 , 出 山 峡 , 山 乃 大 开 , 成 南 北 坞 , 东 西 两 界 , 列 山 环 之 , 大 河 汤 汤 流 其 间 , 自 北 而 南 。 溯 溪 西 岸 , 循 西 界 山 北 行 一 里 , 路 旁 即 有 水 自 西 峡 东 向 入 溪 , 涉 之 。 又 北 二 里 , 有 石 梁 跨 一 西 来 溪 上 , 度 之 。 从 梁 端 循 峡 西 入 , 是 为 胡 家 司 , 即 都 匀 长 官 司 也 , 以 名 同 本 郡 , 故 别 以 姓 称 。 又 北 一 里 , 有 村 在 西 山 崖 上 , 曰 黄 家 司 , 乃 其 副 也 。 又 北 行 田 塍 间 五 里 , 度 西 桥 。 又 北 半 里 , 入 小 西 门 , 是 为 都 匀 郡 城 。 宿 逆 旅 , 主 人 家 为 沈 姓 , 亦 江 西 人 。 初 二 日 晨 起 , 作 书 投 都 匀 司 尊 张 , 勉 行 , 四 川 人 , 乃 散 步 东 入 郡 堂 , 堂 乃 西 向 蟒 山 者 。 又 东 上 东 山 麓 , 谒 圣 庙 。 见 有 读 书 庑 东 者 , 问 南 皋 邹 总 宪 戍 都 时 遗 迹 。 曰 : “ 有 书 院 在 东 门 内 。 ” 问 《 郡 志 》 。 其 友 归 取 以 示 甚 略 而 不 详 , 即 大 、 小 · 1 0 · 徐 霞 客 游 记
黔游日记· 11 马尾之水,不书其发源,并不书其所注,其他可知。载都八 景,俱八寸三分帽子,非此地确然特出之奇也。此地西门大 溪有新架石梁,垒石为九门甚整,横跨洪流,乃不取此,何 都匀郡城东倚东山,西瞰大溪。有高冈自东山西盘,而 下临溪堑;溪自北来,西转而环其东。城圆亘冈上,南北各 门,西有大小二门,东门偏于山之南。城后环东山之巅,其 上有楼,可以舒眺。 郡西对蟒山,为一郡最高之案,郡治、文庙俱向之。其 南峰旁耸,有梵宇在其上,须拾级五里而上,以饭后雨作不 及登。谓之“蟒”者,以峰头有石脊,蜿蜒如巨蛇。今志改 为龙山。 九龙洞,在城东十里。按《一统志》有都匀洞,在都匀 长官司东十里,前门北向,后门南向,当即此洞。今志称为 仙人洞二,下注云:“一在城东,一在城西。”殊觉愦愦kl混 水府庙,在城北梦遇山,大溪南下横其前,一小溪西自 蟒山北直东来注。下有白衣阁,倚崖悬危壁上,凭临不测。上 有梵音洞,西向为门。洞无他致,止云其中有石佛自土中出 者为异耳。 初三日下午自都匀起身,二十里,文德宿 初四日三十里,麻哈州。又十里,干溪宿。 初五日十里,麻哈大堡。又十里,于坝哨。又十五 里,平越卫。 初六日歇平越
马 尾 之 水 , 不 书 其 发 源 , 并 不 书 其 所 注 , 其 他 可 知 。 载 都 八 景 , 俱 八 寸 三 分 帽 子 , 非 此 地 确 然 特 出 之 奇 也 。 此 地 西 门 大 溪 有 新 架 石 梁 , 垒 石 为 九 门 甚 整 , 横 跨 洪 流 , 乃 不 取 此 , 何 耶 ? 都 匀 郡 城 东 倚 东 山 , 西 瞰 大 溪 。 有 高 冈 自 东 山 西 盘 , 而 下 临 溪 堑 ; 溪 自 北 来 , 西 转 而 环 其 东 。 城 圆 亘 冈 上 , 南 北 各 一 门 , 西 有 大 小 二 门 , 东 门 偏 于 山 之 南 。 城 后 环 东 山 之 巅 , 其 上 有 楼 , 可 以 舒 眺 。 郡 西 对 蟒 山 , 为 一 郡 最 高 之 案 , 郡 治 、 文 庙 俱 向 之 。 其 南 峰 旁 耸 , 有 梵 宇 在 其 上 , 须 拾 级 五 里 而 上 , 以 饭 后 雨 作 不 及 登 。 谓 之 “ 蟒 ” 者 , 以 峰 头 有 石 脊 , 蜿 蜒 如 巨 蛇 。 今 志 改 为 龙 山 。 九 龙 洞 , 在 城 东 十 里 。 按 《 一 统 志 》 有 都 匀 洞 , 在 都 匀 长 官 司 东 十 里 , 前 门 北 向 , 后 门 南 向 , 当 即 此 洞 。 今 志 称 为 仙 人 洞 二 , 下 注 云 : “ 一 在 城 东 , 一 在 城 西 。 ” 殊 觉 愦 愦 k u ì 混 乱 。 水 府 庙 , 在 城 北 梦 遇 山 , 大 溪 南 下 横 其 前 , 一 小 溪 西 自 蟒 山 北 直 东 来 注 。 下 有 白 衣 阁 , 倚 崖 悬 危 壁 上 , 凭 临 不 测 。 上 有 梵 音 洞 , 西 向 为 门 。 洞 无 他 致 , 止 云 其 中 有 石 佛 自 土 中 出 者 为 异 耳 。 初 三 日 下 午 自 都 匀 起 身 , 二 十 里 , 文 德 宿 。 初 四 日 三 十 里 , 麻 哈 州 。 又 十 里 , 干 溪 宿 。 初 五 日 十 里 , 麻 哈 大 堡 。 又 十 里 , 于 坝 哨 。 又 十 五 里 , 平 越 卫 。 初 六 日 歇 平 越 。 黔 游 日 记 一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