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教材 [1山《固体物理基础》,阎守胜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给出不完善的模型、定律 >这个定律能够说明某些实验现象,但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 >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更准确的定律、模型 主要参考书目: [1山】《凝聚态物理学》(上、下卷),冯端、金国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固体理论》,李正中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现代固体物理学导论》,阎守胜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Advanced Solid State Physics),2nd edition,Philip W.Phillips,Cambridge,2012 [5]Condensed Matter in a Nutshell,Gerald D.Mahan,Princeton,2011 [6]Basic notions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P.W.Anderson, Benjamin/Cummings,Menlo Park,1984 [7]Principles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P.M.Chaikin T.C.Lubensky, Cambridge,1995 材料与能源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讲课内容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无序 第三章 尺度 第四章 维度 第五章 关联 + (专题研讨:低维碳材料、扫描隧道显微学、 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拓扑量子材料……) 材料与能源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关于专题研讨: 1.分组讨论每组成员为34人,其中1人为报告者,遇特殊情况由课程指导教师 和助教负责具体协调。 2.分组讨论的小组成员及报告者由课程指导教师与助教随机指定,有特殊情况 不能作报告者需提前请假并在组内自行协商安排替讲者。 3.调研内容及报告制作分工由各小组自行协商,报告长度不限,时间30分钟。 4.报告者负责汇总递交各组调研报告及演讲ppt至教师(或本课程助教)。 5.该互评记录表由各评议人独立填写,受评者小组(即报告者全组)无需填写 6.小组互动研讨部分的问题及回复内容由评议人自行记录(请勿记录与学术无 关问答)。 7.教师与同学互动研讨内容由老师(或助教)负责记录。 8.研讨环节不仅限于报告者与参与者之间,可由报告者小组任意成员有针对性 回答相关问题,记录评议对象为小组非个人。 9.评分仅针对报告工作总体完成质量,学术水平不作为评分参考。 材料与能源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学习成绩 过程考核(50%)+考试成绩(50%) 过程考核: 1.特别习题(提交方式:电子版) 2.研讨论文及报告(基于阅读多篇文献后的 阅读总结及学术报告,必须附文献) 提交方式:电子版(Word+PPT格式) 独立完成 期末考试:开卷 材料与能源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第一章概论 1.1范式 1.2固体物理的范式 1.3凝聚态物理的范式 1.4凝聚态物理概念介绍 材料与能源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