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 二00七年春季教学反馈检测(一) 、积累运用。(16分) 1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 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缜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 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 铮的弦响! ①上段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为 改正为 。(1分) ②给上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一。(1分) 2默写古诗。(4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 ④,杨花愁杀渡江人。,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3请对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 分) 4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约定俗成的短语。它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请写出带有十 二生肖(不能带有其他动物名称)名称的四个成语。(2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座谈会上,两个学校的老师作了重要讲话 C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北京奥申委向世人宣布,中国有能力举办有史以来科技含量最高的奥运会。 6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氵蒙氵蒙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②身后原本静谧 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还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 了。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2分) 忆读书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 母亲交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 木”……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A,……”的《三国演义》。 ②那时我的舅父扬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 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 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 促下,含泪上床。 ③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 懂,虽然字音都读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
九年级语文 二 ○ ○ 七 年 春 季 教 学 反 馈 检 测 (一) 一、积累运用。(16 分) 1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 分)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 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缜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 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 铮的弦响! ①上段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为:——、——;改正为——、——。(1 分) ②给上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1 分) 2 默写古诗。(4 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 ④,杨花愁杀渡江人。,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3 请对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 分) 答: 4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约定俗成的短语。它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请写出带有十 二生肖(不能带有其他动物名称)名称的四个成语。(2 分)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 座谈会上,两个学校的老师作了重要讲话。 C 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 北京奥申委向世人宣布,中国有能力举办有史以来科技含量最高的奥运会。 6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氵蒙氵蒙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 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 ③眼前的湖面刚才还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 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 ①③②④B ①②③④C ④③①②D ③④①② 二、阅读理解。(44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12 分) 忆读书 冰心 ①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 母亲交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 木”……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A,,……”的《三国演义》。 ② 那时我的舅父扬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 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 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 促下,含泪上床。 ③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 懂,虽然字音都读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
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④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 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 合”的结局。 ⑤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 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B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义愤填 膺!一一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 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 强多了。 ⑥《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 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 荒唐言,C”、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⑦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 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道理,这都是 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⑧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 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⑩7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水浒传》 ②《荡寇志》 8在上文空格处填空。(2分。填正确一处得2分,每多填正确一处另加1分。) C 9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三部著作中任选一部填表。(3分)作品作者朝代 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 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1)作者喜欢,喜欢的理由是 (2)作者不喜欢,不喜欢的理由是 l1阅读上文后,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9分) 如何给地球降温(龙学峰)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C~6°C,海平面将升高 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 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2)美国氢弹之父、 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 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 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 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 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 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
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④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 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 合”的结局。 ⑤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 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B 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义愤填 膺!——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 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 强多了。 ⑥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 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 荒唐言,C”、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⑦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 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道理,这都是 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⑧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 了九个字,就是: ⑨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⑩ 7 解释加点的字。(2 分) ①《水浒传》 ②《荡寇志》 8 在上文空格处填空。(2 分。填正确一处得 2 分,每多填正确一处另加 1 分。) A B C 9 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三部著作中任选一部填表。(3 分)作品作者朝代 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 10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 分) (1)作者喜欢,喜欢的理由是; (2)作者不喜欢,不喜欢的理由是。 11 阅读上文后,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3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题。(9 分) 如何给地球降温(龙学峰)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 100 年,全球气温将升高 1.5°C~6°C,海平面将升高 154.5 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 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2)美国氢弹之父、 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 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 100 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 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 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 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 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 0.4°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 13 千 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 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
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 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 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 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 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 且能充当地球的空洞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 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 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冋海洋;将地球 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 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 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 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 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 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 使海水酸化。12文中第(1)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13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答:(1) (3) 14文中第(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15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 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1分)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新的 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 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完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 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 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弟弟刘交的四 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 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的意义的。刘向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 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 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 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 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 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 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 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 “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 实起来。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
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 5 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 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 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 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 一面直径为 2000 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 且能充当地球的空洞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 支付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 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 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 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 10%。这样, 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 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 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 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 使海水酸化。12 文中第(1)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2 分) 答: 13 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 分) 答:(1) (2) (3) 14 文中第(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 分) 答: 15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 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2 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11 分)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新的 “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 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完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 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 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弟弟刘交的四 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 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的意义的。刘向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 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 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 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 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 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 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 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 “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 实起来。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
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 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从一个 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 法律方面的知识才犯罪的。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 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 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摘自2006年4月22 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6本文显然不是一篇驳论文,但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 的说法,其目的是。(2分) 17请写出一条能够证明“开卷有益”这一观点的名言(文中的除外)。(2分) 18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请说说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3 分) 19作者将“善读”和“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但从论述的重点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 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2分) 20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扬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 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 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等物,所享者惟薪米 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 “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老人引杨氏入山()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忘路之远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生于忧患 23解释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24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 内生活情况的。(2分) 25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
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 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从一个 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 法律方面的知识才犯罪的。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 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 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摘自 2006 年 4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6 本文显然不是一篇驳论文,但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 的说法,其目的是。(2 分) 17 请写出一条能够证明“开卷有益”这一观点的名言(文中的除外)。(2 分) 18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请说说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3 分) 19 作者将“善读”和“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但从论述的重点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 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2 分) 20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1-25 题。(12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扬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 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 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等物,所享者惟薪米 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 “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2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 分)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老人引杨氏入山()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忘路之远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 以耕以蚕以塞忠谏之路也 C 杨氏谢而从之水落而石出者 D 不可取食于人也生于忧患 23 解释下面文言句子。(4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24 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 内生活情况的。(2 分) 25 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
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2分) 三、作文。(60分) 26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题一: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个。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 的校名、人名。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绿色代表春天,象征生命,寓示和谐,蕴含诗意。绿色的环境美好,绿色的心情美丽,绿色 的人生健康,绿色的 你呢,你对绿色有哪些体会、思考、感悟或幻想? 请以“绿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内容要与“绿色”相关;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③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论述有理有据),严禁抄袭;④不少于600字,不用续卷纸,卷面 整洁,书写规范: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二OO七年春季教学 反馈检测(二) 九年级语文 积累运用。(16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学习洪战辉,重( z hong)点是学习他面对重重( c hong c hong)困难永不言 弃的精神 B他这个人经常丢三落(1a)四,每天总是一副失魂落(1u)魄的样子 C小明最大的爱好(hao)就是读书,而且读的都是老师推荐的好(hao)书 D当地老百姓自发地给(j1)参加野营拉练的解放军官兵送给(gei)养 2默写古诗文。(4分) ,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送友人》) 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 ③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 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书愤》) 3请对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起草、修改和讨论,“十一五”规划纲要被终于批准实施了。 B2006年一季度我国GDP为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 C这本刊物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无论课内、课外,我们都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5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今年农历正月廿九即3月9日,福 州市民将迎来首届“孝顺节”,这是福州人独有的节日。正月廿九是福州的传统民俗节日一 “拗九节”,又称“孝顺节”、“送穷节”,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祖,出嫁的女儿还要送 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明办、共青团福州市委等单位主办。首届“孝 顺节”活动包括:为老劳模、孤寡老人送拗九粥;资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向市民推出拗 九粥、拗九宴:老年人闽剧专场演出等
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2 分) 三、作文。(60 分) 26 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 分) 题一: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 600 个。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 的校名、人名。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绿色代表春天,象征生命,寓示和谐,蕴含诗意。绿色的环境美好,绿色的心情美丽,绿色 的人生健康,绿色的…… 你呢,你对绿色有哪些体会、思考、感悟或幻想? 请以“绿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内容要与“绿色”相关;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③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论述有理有据),严禁抄袭;④不少于 600 字,不用续卷纸,卷面 整洁,书写规范;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二 ○ ○ 七 年 春 季 教 学 反 馈 检 测 (二) 九 年 级 语 文 一、积累运用。(16 分) 1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学习洪战辉,重(zhònɡ)点是学习他面对重重(chónɡ chónɡ)困难永不言 弃的精神 B 他这个人经常丢三落(là)四,每天总是一副失魂落(luò)魄的样子 C 小明最大的爱好(hào)就是读书,而且读的都是老师推荐的好(hǎo)书 D 当地老百姓自发地给(jǐ)参加野营拉练的解放军官兵送给(ɡěi)养 2 默写古诗文。(4 分) ①,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送友人》) 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 ③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 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3 请对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 分) 答: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A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起草、修改和讨论,“十一五”规划纲要被终于批准实施了。 B 2006 年一季度我国 GDP 为 43313 亿元,同比增长 10.2%,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 C 这本刊物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 无论课内、课外,我们都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5 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2 分)今年农历正月廿九即 3 月 9 日,福 州市民将迎来首届“孝顺节”,这是福州人独有的节日。正月廿九是福州的传统民俗节日— —“拗九节”,又称“孝顺节”、“送穷节”,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祖,出嫁的女儿还要送 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明办、共青团福州市委等单位主办。首届“孝 顺节”活动包括:为老劳模、孤寡老人送拗九粥;资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向市民推出拗 九粥、拗九宴;老年人闽剧专场演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