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规制抑制了创新,庇护了低效率, 鼓励了工资一价格的螺旋式上升,同时 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不一致又导致了资源 配置的低效率,推动了以成本扩张、浪 费为主的竞争;第六,政府规制否定了 人们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选择,以致在 技术进步迅速,人们的消费需求多种多 样的现代社会,刻板僵化的行政方式越 来越不受欢迎
◼ 第五,规制抑制了创新,庇护了低效率, 鼓励了工资—价格的螺旋式上升,同时 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不一致又导致了资源 配置的低效率,推动了以成本扩张、浪 费为主的竞争;第六,政府规制否定了 人们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选择,以致在 技术进步迅速,人们的消费需求多种多 样的现代社会,刻板僵化的行政方式越 来越不受欢迎
人们对传统规制方式的不满,迫使政府 规制部门不得不寻找新的规制理论,博 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恰好为激励性 规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 人们对传统规制方式的不满,迫使政府 规制部门不得不寻找新的规制理论,博 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恰好为激励性 规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息不对称与激励性规制理论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引发了传 统规制理论的一场革命,激励性规制理 论由此形成和发展起来
◼ ● 信息不对称与激励性规制理论 ◼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引发了传 统规制理论的一场革命,激励性规制理 论由此形成和发展起来
在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过程中,政府规制部门与被规制企业 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政府规制部门掌握的关于企业的信息 要比企业自身掌握的相关信息少得多。表现在 第一,被规制企业更了解必要的生产技术;被规制企业知道自己 为降低成本做出了多少努力,而政府规制部门对此却无法测量 第二,如果被规制全业是风险规避型的,那么即使政府规制部门 与被规制企业就成本达成共识,后者也会用效率收益来与前者交 换一部分风 第三,政府规制部门常常无法观测到产品或服务供给的产量和 质量等变量,等等 此外,政府规制部门与被规制企业的行为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前者主要关注企业效率和社会福利(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 和)最大化的实现,而后者主要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在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过程中,政府规制部门与被规制企业 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政府规制部门掌握的关于企业的信息 要比企业自身掌握的相关信息少得多。表现在: 第一,被规制企业更了解必要的生产技术;被规制企业知道自己 为降低成本做出了多少努力,而政府规制部门对此却无法测量; 第二,如果被规制企业是风险规避型的,那么即使政府规制部门 与被规制企业就成本达成共识,后者也会用效率收益来与前者交 换一部分风险; 第三,政府规制部门常常无法观测到产品或服务供给的产量和 质量等变量,等等。 此外,政府规制部门与被规制企业的行为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前者主要关注企业效率和社会福利(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 和)最大化的实现,而后者主要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规制双方行为目标的差异,自然垄断行业的规 制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委托代理问题来处理。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 中,政府规制部门是委托人,被规制企业是代理人。采用传统的 规制理论就 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隐藏行动的道德风 险问题,具体说就是:被规制企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隐瞒成 本水平,尽量高报自己的成本;同时 于被规制企业为降低成 本而做的努力很难被政府规制部门观测到,所以前者可以选择 “偷懒”而不被发觉,后者也不知道应该支付或补偿多少才会使 企业愿意提供这种产品或服务。传统规制理论没有认识到这种信 息不对称性的存在,把政府规制部门看成是“无所不知,无所不 能的”,也就不会设计出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规制方法 从而造成规制效率低下。激励规制理论则是以信息不对称作为立 论前提,把规制问题看作是委托代理问题,通过设计诱使企业说 真话的激励规制合同,以提高规制效率。这就使自然垄断行业规 制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规制双方行为目标的差异,自然垄断行业的规 制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委托代理问题来处理。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 中,政府规制部门是委托人,被规制企业是代理人。采用传统的 规制理论就会产生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隐藏行动的道德风 险问题,具体说就是:被规制企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隐瞒成 本水平,尽量高报自己的成本;同时,由于被规制企业为降低成 本而做的努力很难被政府规制部门观测到,所以前者可以选择 “偷懒”而不被发觉,后者也不知道应该支付或补偿多少才会使 企业愿意提供这种产品或服务。传统规制理论没有认识到这种信 息不对称性的存在,把政府规制部门看成是“无所不知,无所不 能的” ,也就不会设计出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规制方法, 从而造成规制效率低下。激励规制理论则是以信息不对称作为立 论前提,把规制问题看作是委托代理问题,通过设计诱使企业说 真话的激励规制合同,以提高规制效率。这就使自然垄断行业规 制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