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 §80引言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 △Gr,p≥Wr 等温等压下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少量不 少于体系所作的非膨胀功。 对于可逆反应: △G TP f. max
第八章 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 §8.0 引言 •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 G T,P Wf •等温等压下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少量不 少于体系所作的非膨胀功。 •对于可逆反应: G T,P Wf ,max
△G TP , max 若非膨胀功W仅电功一种,即对于可逆 电池反应: △G TP 电max=nFE (F:法拉第常数) 其中,n:电池反应电子转移mol数 nF:电池反应的电量(单位C) E: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 若非膨胀功 Wf 仅电功一种,即对于可逆 电池反应: G T,P W电,max nFE (F:法拉第常数) G T,P Wf ,max n 其中, n: 电池反应电子转移 mol数; nF:电池反应的电量(单位 C); E: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G TP 电 =nFE g max 对于不可逆电池: △Gr,P>W电=nFE 其中:E为有电流时(不可逆)电池两端的 电压。对于某一电池反应,显然: E<E 即电池的实际输出电压小于其可逆电动势
n 其中:E为有电流时(不可逆)电池两端的 电压。 对于某一电池反应,显然: GT,P W电,max nFE GT,P W nFE 电 n 对于不可逆电池: E E 即电池的实际输出电压小于其可逆电动势
§8.1可逆电池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电池: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产生电流)的装置。 二、特点: 它在空间上把一个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反 应和还原反应隔离开,并分别在两个电极 上完成
§8.1 可逆电池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一 、电池: n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产生电流)的装置。 二、特点: n 它在空间上把一个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反 应和还原反应隔离开,并分别在两个电极 上完成
、“可逆”电池: 须从热力学意义上的可逆概念来理解,有 两层含义: 1.化学(物质)可逆性:电极反应物质在充、 放电过程可逆; 2.能量可逆性:即热力学可逆过程,为反应 速度趋于零时的准静态过程(这一点初学 者易忽视)
三、 “可逆”电池: n 须从热力学意义上的可逆概念来理解,有 两层含义: 1. 化学(物质)可逆性:电极反应物质在充、 放电过程可逆; 2. 能量可逆性:即热力学可逆过程,为反应 速度趋于零时的准静态过程(这一点初学 者易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