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任课教师 曹红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分析化学课程组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任课教师 曹 红 化学化工 学院 化学 系 分析化学 课程组
姓名曹红职称副教授总学时32 使用教材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学握分析化学中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方法,重点是四大滴定方法(酸碱 彩 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注意培养学生严 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 米 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的 周次 章名 学时 1 第1章概论 3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 2 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4 3~4第5章酸碱滴定法 7 4~6 第6章络合滴定法 6 78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 8一9第8章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3 9 第9章重量分析法 3 时 分
1 姓 名 曹 红 职 称 副教授 总学时 32 使用教材 分 析 化 学 (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掌握分析化学中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方法,重点是四大滴定方法(酸碱 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注意培养学生严 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 时 分 配 周 次 章 名 学 时 1 第 1 章 概论 3 1 第 2 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 2 第 3 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4 3~4 第 5 章 酸碱滴定法 7 4~6 第 6 章 络合滴定法 6 7~8 第 7 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 8~9 第 8 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3 9 第 9 章 重量分析法 3
第一周周 教学目的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化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3.掌握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第1章概论 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一、定义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 三、分析化学的特点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五、分析化学的应用 1.2分析方法的分类 教 按分析对象分类 二、按测定原理和方法分类 学 三、按试样用量分类 四、按生产部门的要求分类 行 1.3分析化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史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容 1.5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一、分析化学过程 二、分析结果的表示 1.6滴定分析法概述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二、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教学重点、 重点:滴定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难点及教难点:四种滴定方式的实际应用 学方法 方法:讲解,讲述、讨论。 作业思考题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讨论题) 阅读材料 2.预习下节课内容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令 2.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 第一周 周一 教 学 目 的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化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3.掌握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教 学 内 容 第 1 章 概论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一、定义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 三、分析化学的特点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 五、分析化学的应用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按分析对象分类 二、按测定原理和方法分类 三、按试样用量分类 四、按生产部门的要求分类 1.3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史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1.5 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一、分析化学过程 二、分析结果的表示 1.6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教学重点、 难 点 及 教 学方法 重点:滴定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难点:四种滴定方式的实际应用 方法:讲解,讲述、讨论。 作业思考题 (讨论题) 阅读材料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预习下节课内容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一周周三 1.学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表示方法以及滴定分析中的计 目的 算: 2.了解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第1章概论 1.7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 基准物质:1.定义2.基准物质具备的条件 :、标准溶液的配制:1.直接配制法2.间接配制法(标定 法) 1.8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2.滴定度 学 、滴定剂与被测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四、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容 2.1试样的采集 2.2试样的制备 ·、破碎与过筛 二、混合与缩分 2.3试样的分解 一、溶解法 二、熔融法 三、半熔法 四、干式灰化法五、湿式消化法六、微波辅助消解法 2.4测定前的预处理试样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 重点: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难点及教难点:滴定度的相关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学方法 方法:讲解,讲述、讨论。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材 2.P如思考题:4P:习题:2、4、16、18 料 3.预习下节课内容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课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后 2.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教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常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祝及教学体会等。 3
3 第一周 周三 教 学 目 的 1.掌 握 标 准 溶 液 的 配 制 和 浓 度 表 示 方 法 以 及 滴 定 分 析 中 的 计 算 ; 2.了解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教 学 内 容 第 1 章 概 论 1.7 基 准 物 质 和 标 准 溶 液 一 、 基 准 物 质 :1.定 义 2.基 准 物 质 具 备 的 条 件 二、标 准 溶 液 的 配 制:1.直 接 配 制 法 2.间 接 配 制 法( 标 定 法 ) 1.8 滴 定 分 析 中 的 计 算 一 、 标 准 溶 液 浓 度 的 表 示 方 法 1.物 质 的 量 浓 度 2.滴 定 度 二 、 滴 定 剂 与 被 测 物 质 之 间 的 计 量 关 系 三 、 标 准 溶 液 浓 度 的 计 算 四 、 待 测 组 分 含 量 的 计 算 第 2 章 分 析 试 样 的 采 集 与 制 备 2.1 试 样 的 采 集 2.2 试 样 的 制 备 一、破碎与过筛 二、混合与缩分 2.3 试 样 的 分 解 一、溶解法 二、熔融法 三、半熔法 四、干式灰化法 五、湿式消化法 六、微波辅助消解法 2.4 测 定 前 的 预 处 理 试样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 难 点 及 教 学方法 重 点: 标 准 溶 液 浓 度 的 表 示 方 法 、 滴 定 分 析 中 的 计 算 难 点: 滴 定 度 的 相 关 计 算 ; 待 测 组 分 含 量 的 计 算 方 法: 讲 解,讲述、讨论。 作 业 思 考 题 ( 讨 论 题)阅读材 料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P20 思考题:4 P21 习题:2、4、16、18 3.预习下节课内容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二周 周 教学目的 1.理解误差与偏差的定义,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 2.学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3.了解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3.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误差与偏差 1.准确度与误差:1)准确度定义 2)准确度表示方法 2.精密度与偏差:1)精密度定义 2)精密度表示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关系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学 (一)系统误差:1.定义 2.特点3.分类 (二)随机误差:1定义 2.特点 内 四、公差 1.完义 2.公差范围的确定 五、误差的传递:1.系统误差的传递2.随机误差的传递 容 3.极值误差的传递 3.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1.定义2.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加减运算 2.乘除运算 教学重 重点:误差与偏差的定义、表示方法及相应的计算:准确度与 点、难点 精密度的关系:有效数字位数、修约规则、计算规则: 及散学 难点: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的含义及精密度和准确度 方法 的关系以及表示方法。 方法:讲解,讲述、讨论。 作业思 考题(讨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P习题:1、4 论题)阅 读材料 3.预习下节课内容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课后记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常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4
4 第二周 周一 教 学 目 的 1.理解误差与偏差的定义,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 2.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3.了解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教 学 内 容 第 3 章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与 数 据 处 理 3.1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一 、 误 差 与 偏 差 1.准 确 度 与 误 差 :1)准 确 度 定 义 2)准 确 度 表 示 方 法 2.精 密 度 与 偏 差 :1)精 密 度 定 义 2)精 密 度 表 示 方 法 二 、 准 确 度 与 精 密 度 关 系 三 、 系 统 误 差 与 随 机 误 差 (一 )系 统 误 差 :1.定 义 2.特 点 3.分 类 (二 )随 机 误 差 :1.定 义 2.特 点 四 、 公 差 : 1.定 义 2.公 差 范 围 的 确 定 五 、 误 差 的 传 递 :1.系 统 误 差 的 传 递 2.随 机 误 差 的 传 递 3.极 值 误 差 的 传 递 3.2 有 效 数 字 及 其 运 算 规 则 一 、 有 效 数 字 :1.定 义 2.有 效 数 字 位 数 的 确 定 二 、 有 效 数 字 的 修 约 规 则 三 、 有 效 数 字 的 运 算 规 则 : 1.加 减 运 算 2.乘 除 运 算 教 学 重 点、难点 及 教 学 方法 重 点 :误 差 与 偏 差 的 定 义、 表 示 方 法 及 相 应 的 计 算;准 确 度 与 精 密 度 的 关 系 ; 有 效 数 字 位 数 、 修 约 规 则 、 计 算 规 则 ; 难 点 : 准 确 度 与 误 差、精 密 度 与 偏 差 的 含 义 及 精 密 度 和 准 确 度 的 关 系 以 及 表 示 方 法 。 方 法: 讲 解 , 讲 述 、 讨 论 。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P75 习题:1、4 3.预习下节课内容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