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2017届高三期末质量检测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 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 来。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 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亲家长制直接演变而 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 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 关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 封。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 长,也不能作为继承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前者是针对 嫡子而言,后者是针对众子而言。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 作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 承封号,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 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 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 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在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 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大宗和小宗 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周代有“同姓不婚”的约束,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而异姓贵族娶 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寻找。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 法制的重要补充。 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 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 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西周时期政 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的形成基础是原始社会,血缘关系使得早期国家实际上 带有部族特点。 B.宗法制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家长在宗族内的地位, 保证王权的稳定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天子、诸侯、卿大夫之位必须由嫡子中的长 子继承,对其余的嫡子和庶子进行分封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 2017 届高三期末质量检测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 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 来。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 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亲家长制直接演变而 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 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 关。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 封。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 长,也不能作为继承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前者是针对 嫡子而言,后者是针对众子而言。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 作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 承封号,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 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 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 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在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 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大宗和小宗 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周代有“同姓不婚”的约束,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而异姓贵族娶 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寻找。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 法制的重要补充。 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 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 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西周时期政 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的形成基础是原始社会,血缘关系使得早期国家实际上 带有部族特点。 B.宗法制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家长在宗族内的地位, 保证王权的稳定。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天子、诸侯、卿大夫之位必须由嫡子中的长 子继承,对其余的嫡子和庶子进行分封
D.分封制有大宗小宗之别,它的实质是确立了一种政治隶属关系。即下级贵族 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周天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宗法制是对分封制的完善和巩固,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 使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始终保持稳定和团结。 B.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体系与父系家长制密切相关,部族色彩浓厚。从这个意义 上说,周天子相当于一个“大家长”。 C.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他们与周天子有双重关系,即血缘关系与君臣关 系 D.宗法制讲究尊卑有序,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成为当时国 家政权的“稳定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主体 它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等级森严 B.周天子位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他嫡子和庶子必须分封到地方作诸侯。由此可 知,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C.宗法制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贵族阶级把它作为自己合法继承权力的“保护 伞”,以防他人凯觎贵族特权,也避免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D.异姓贵族之间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构成关系网。这种密切关系成为宗法 制的重要补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袁隆平出生在战乱年代,1930年的北平。“隆”字辈,于是被起名“隆平” 父亲是国民政府铁路局官员,他从小便与父母、兄弟颠沛流离:北平、江西、湖 南、重庆。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他 没有政治身份,家庭历史又“成分”不佳,偏居乡下小城,多的是土地,少的是 机遇。 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国务院组织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 意识到这是让自己发挥长处的机会,他带领学生科研小组做试验,希望能研究出 种高产的作物。当时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在中国 流行,袁隆平就尝试无性嫁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无性杂交不能改变植物的遗 传性。1960年全国大饥荒,填肚子只能用双蒸法(米饭蒸两次,看起来更多)。 袁隆平曾在路边、桥底、田埂上看见5具饿死的尸体,走出校门就是狼藉一片。 湖南农民对他说“施肥不如勤换种”,他就开始用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硏究 育种,最后在茫茫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 的杂交水稻研究。整个60年代,他经历过“文革”的动荡、海南的烈日、云南 的地震,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不断实验,寻找最佳的雄蕊败育野生稻。1970年 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沼泽里发现了一株完美的雄性不育野稻,40岁的袁隆平惊喜 发现这就是他寻找10年之久的目标,并为它起名“野败”。野生败育的稻子成 了成功的先锋。“野败”成为杂交稻的第一个母本,从此杂交水稻登上了中国农 业舞台的中心。到今天,那一株幸运之稻,已经演化为覆盖全国农田近60%的后 “野败”之后,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华国锋在1970年的湖南省农业科技大 会上将袁隆平请上主席台,他说:“一些人囿于认识的局限和世俗的眼光,对袁
D.分封制有大宗小宗之别,它的实质是确立了一种政治隶属关系。即下级贵族 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周天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宗法制是对分封制的完善和巩固,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 使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始终保持稳定和团结。 B.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体系与父系家长制密切相关,部族色彩浓厚。从这个意义 上说,周天子相当于一个“大家长”。 C.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他们与周天子有双重关系,即血缘关系与君臣关 系。 D.宗法制讲究尊卑有序,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成为当时国 家政权的“稳定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主体, 它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等级森严。 B.周天子位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他嫡子和庶子必须分封到地方作诸侯。由此可 知,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C.宗法制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贵族阶级把它作为自己合法继承权力的“保护 伞”,以防他人凯觎贵族特权,也避免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D.异姓贵族之间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构成关系网。这种密切关系成为宗法 制的重要补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袁隆平出生在战乱年代,1930 年的北平。“隆”字辈,于是被起名“隆平”。 父亲是国民政府铁路局官员,他从小便与父母、兄弟颠沛流离:北平、江西、湖 南、重庆。1953 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他 没有政治身份,家庭历史又“成分”不佳,偏居乡下小城,多的是土地,少的是 机遇。 1956 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国务院组织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 意识到这是让自己发挥长处的机会,他带领学生科研小组做试验,希望能研究出 一种高产的作物。当时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在中国 流行,袁隆平就尝试无性嫁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无性杂交不能改变植物的遗 传性。1960 年全国大饥荒,填肚子只能用双蒸法(米饭蒸两次,看起来更多)。 袁隆平曾在路边、桥底、田埂上看见 5 具饿死的尸体,走出校门就是狼藉一片。 湖南农民对他说“施肥不如勤换种”,他就开始用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研究 育种,最后在茫茫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 的杂交水稻研究。整个 60 年代,他经历过“文革”的动荡、海南的烈日、云南 的地震,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不断实验,寻找最佳的雄蕊败育野生稻。1970 年, 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沼泽里发现了一株完美的雄性不育野稻,40 岁的袁隆平惊喜 发现这就是他寻找 10 年之久的目标,并为它起名“野败”。野生败育的稻子成 了成功的先锋。“野败”成为杂交稻的第一个母本,从此杂交水稻登上了中国农 业舞台的中心。到今天,那一株幸运之稻,已经演化为覆盖全国农田近 60%的后 代。 “野败”之后,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华国锋在 1970 年的湖南省农业科技大 会上将袁隆平请上主席台,他说:“一些人囿于认识的局限和世俗的眼光,对袁
隆平这样一个安江农校的普通教员及其杂交水稻研究,还抱有种种成见,袁隆平 面临着仅仅靠他们自身努力根本无法克服的困难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几万株“野败”;1975年,升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 国锋,提出在南方13个省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决定:第二年,多事之秋的中国 在粮食上却迎来了丰收——这一年全国试种208万亩杂交水稻,增产幅度在20% 以上。跨入80年代,杂交水稻迎来了最辉煌的10年,袁隆平在1981年菲律宾 召开的国际水稻研究科研会议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96年,在成功突破“两系法”后,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4 年后,他的稻种已经能在每亩土地上收获700公斤的粮食,轰动世界。2006年, 在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十年,联合国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标志着中国26 年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 “失败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时间,究竟是什么支撑你?”记者问道。他说:“讲 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 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 这便是科学家的本心,他们天然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为了这种渴望,袁隆 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 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10天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 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继 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 科学家、富豪,袁隆平对这些称呼都不太满意,他喜欢说自己是“种田人”。为 了那亩田,他其实愿意放弃很多东西。80年代他最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 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 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 他说:“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 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秉持科学家的本心,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的渴望。为此,无法尽到孝 敬父母、关爱儿子,照顾妻子的义务,没因家事耽误工作一分钟。 B.袁隆平之所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是因为他受到1960年全国大饥荒的巨 大震撼。他曾在路边、田梗上看到5具饿死的尸体,心情沉痛 C.袁隆平一生守望自己的目标,拒绝浮躁,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水稻研究, 称自己为“种田人”,连高官之位也断然拒绝 D.袁隆平1996年成功突破“两系法”后,主动承担“超级杂交稻”的研究项目。 4年后取得轰动世界的成就,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6.袁隆平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说说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无声记 田洪波 1967年初夏的早春,古城芙蓉街筒子楼28户人家惊讶地发现,闲置多时的206 室,悄然搬来了一户新邻 像树叶被劲风扫过,新邻搬迁基本未留痕迹。早晨撞见外出买豆浆回来的女人, 才知新邻在不同时间里,肩扛手拎,加上几次自行车驮运,简单家居就搬置齐了
隆平这样一个安江农校的普通教员及其杂交水稻研究,还抱有种种成见,袁隆平 面临着仅仅靠他们自身努力根本无法克服的困难。”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几万株“野败”;1975 年,升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 国锋,提出在南方 13 个省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决定;第二年,多事之秋的中国 在粮食上却迎来了丰收——这一年全国试种 208 万亩杂交水稻,增产幅度在 20% 以上。跨入 80 年代,杂交水稻迎来了最辉煌的 10 年,袁隆平在 1981 年菲律宾 召开的国际水稻研究科研会议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96 年,在成功突破“两系法”后,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4 年后,他的稻种已经能在每亩土地上收获 700 公斤的粮食,轰动世界。2006 年, 在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十年,联合国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标志着中国 26 年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 “失败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时间,究竟是什么支撑你?”记者问道。他说:“讲 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 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 这便是科学家的本心,他们天然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为了这种渴望,袁隆 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70 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 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 10 天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 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继 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 科学家、富豪,袁隆平对这些称呼都不太满意,他喜欢说自己是“种田人”。为 了那亩田,他其实愿意放弃很多东西。80 年代他最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 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 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 他说:“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 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袁隆平秉持科学家的本心,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的渴望。为此,无法尽到孝 敬父母、关爱儿子,照顾妻子的义务,没因家事耽误工作一分钟。 B.袁隆平之所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是因为他受到 1960 年全国大饥荒的巨 大震撼。他曾在路边、田梗上看到 5 具饿死的尸体,心情沉痛。 C.袁隆平一生守望自己的目标,拒绝浮躁,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水稻研究, 称自己为“种田人”,连高官之位也断然拒绝。 D.袁隆平 1996 年成功突破“两系法”后,主动承担“超级杂交稻”的研究项目。 4 年后取得轰动世界的成就,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6.袁隆平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说说你的看法。(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无声记 田洪波 1967 年初夏的早春,古城芙蓉街筒子楼 28 户人家惊讶地发现,闲置多时的 206 室,悄然搬来了一户新邻。 像树叶被劲风扫过,新邻搬迁基本未留痕迹。早晨撞见外出买豆浆回来的女人, 才知新邻在不同时间里,肩扛手拎,加上几次自行车驮运,简单家居就搬置齐了
邻居叹息他们的无视,很快打探出男人是翻译家,女人原是某髙校副教授,现在 做丈夫助手。 上下楼之间,很少能见到夫妻两人。他们二楼的家,门也很少开,静,不是一般 的静,即使炒个菜,也好像羞答答的,很少弄出动静。有人好奇扒窗户,望见屋 里各角落堆满了书,翻译家在书桌前写写画画,女人则要么端杯水过去,要么帮 着査找什么资料,再或者手中摇着一把莆扇。有时两人也互动一下,女人给翻译 家擦汗,翻译家腾出手爱抚一下女人的脸。 筒子楼里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哪见过这样的阵势。芝麻谷子类的信息悄然传播开 来,再怎么忙,有时也会下意识朝206室瞭上一眼,似乎不这样,心里就不踏实。 翻译家经常收到一些信件和稿费,信件大家不感兴趣,稿费明显夺人眼球,女人 们更是啧啧有声。在一个黄昏,女人挨家挨户送去豆腐,每家一斤,说是用稿费 聊表一点心意。 当晚有人家飘出豆腐的清香,翻译家两口子却躲在屋里。他们似乎不需要人们的 感谢。有人炸了豆腐丸子,端了一小盘送上门去,翻译家两口子半天才开门。他 们好像早忘记了送豆腐的事,对邻居的热情,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这样的温馨一幕转瞬即逝,不知从哪天起,吹起一股邪风,一帮人上门将翻译家 反剪双手,押出筒子楼,继尔将他推上批斗台。有邻居这才真切注意到,翻译家 戴着一副深度眼镜,清瘦,身髙在1.8米左右。他的眼睛很有神,属于宁死不屈 那种,面对指控,决不妥协,决不低头,决不认罪。 此后的日子,天空似乎整个都是黑的,人们看不到什么希望,只看到更多的人被 批斗。翻译家有时回来得很晚,身上常伤痕累累。 翻译家回屋之后就再无动静。女人有时会外出买药品,也是匆匆忙忙,脚步轻盈 邻居关切询问,女人下意识叹口气,并不解释什么,冲人点下头,就怕得什么似 的走开。有邻居上门送去慰问品,女人眼含泪花,说什么也不肯收。 糟糕的还在后面。女人也很快被牵连批斗了。女人微胖,头发半白,时间不长, 整个人瘦弱下去,头发全白了。两人有时搀扶着回来,有时则几天不见人影。 叹息和同情萦绕于筒子楼,人们束手无策,有几次看着夫妻俩回屋,人们长久注 视,默不作声。 古城愈加死气沉沉 冬天来临,下起了清新的小雪,人们却并无惊喜,多是行色匆匆,满腹心事。 声惊叫打破沉静,筒子楼的邻居,疯了一般奔向206室。 人们从窗外看到,翻译家夫妇双双吊死在居所。 警察来了,有关领导也迅速赶到了。人们发现,夫妻俩脚下的凳子,倒在一条上 好的苏联毛毯上,据说那是他们夫妻新婚时一个苏联朋友送的。 桌子上留有遗书,一看就知出自翻译家之手。毛笔小楷,还散发着墨香,言明不 想惊扰大家,对邻居平日里的关照表示感谢 有人哽咽说,他们肯定是半夜寻的短见,怕凳子倒在地板上有动静,惊到邻居, 才辅上了那条心爱的毛毯啊 更多的人啜泣起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翻译家夫妇悄然搬进筒子楼206室,是因为羞羞答答怕见人。 B.翻译家工作勤奋,成果颇丰,因而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C.文中将筒子楼的“平民百姓”和“一帮人”进行对比,表现了“平民百姓 的善良和“一帮人”的恶毒
邻居叹息他们的无视,很快打探出男人是翻译家,女人原是某高校副教授,现在 做丈夫助手。 上下楼之间,很少能见到夫妻两人。他们二楼的家,门也很少开,静,不是一般 的静,即使炒个菜,也好像羞答答的,很少弄出动静。有人好奇扒窗户,望见屋 里各角落堆满了书,翻译家在书桌前写写画画,女人则要么端杯水过去,要么帮 着查找什么资料,再或者手中摇着一把莆扇。有时两人也互动一下,女人给翻译 家擦汗,翻译家腾出手爱抚一下女人的脸。 筒子楼里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哪见过这样的阵势。芝麻谷子类的信息悄然传播开 来,再怎么忙,有时也会下意识朝 206 室瞭上一眼,似乎不这样,心里就不踏实。 翻译家经常收到一些信件和稿费,信件大家不感兴趣,稿费明显夺人眼球,女人 们更是啧啧有声。在一个黄昏,女人挨家挨户送去豆腐,每家一斤,说是用稿费 聊表一点心意。 当晚有人家飘出豆腐的清香,翻译家两口子却躲在屋里。他们似乎不需要人们的 感谢。有人炸了豆腐丸子,端了一小盘送上门去,翻译家两口子半天才开门。他 们好像早忘记了送豆腐的事,对邻居的热情,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这样的温馨一幕转瞬即逝,不知从哪天起,吹起一股邪风,一帮人上门将翻译家 反剪双手,押出筒子楼,继尔将他推上批斗台。有邻居这才真切注意到,翻译家 戴着一副深度眼镜,清瘦,身高在 1.8 米左右。他的眼睛很有神,属于宁死不屈 那种,面对指控,决不妥协,决不低头,决不认罪。 此后的日子,天空似乎整个都是黑的,人们看不到什么希望,只看到更多的人被 批斗。翻译家有时回来得很晚,身上常伤痕累累。 翻译家回屋之后就再无动静。女人有时会外出买药品,也是匆匆忙忙,脚步轻盈。 邻居关切询问,女人下意识叹口气,并不解释什么,冲人点下头,就怕得什么似 的走开。有邻居上门送去慰问品,女人眼含泪花,说什么也不肯收。 糟糕的还在后面。女人也很快被牵连批斗了。女人微胖,头发半白,时间不长, 整个人瘦弱下去,头发全白了。两人有时搀扶着回来,有时则几天不见人影。 叹息和同情萦绕于筒子楼,人们束手无策,有几次看着夫妻俩回屋,人们长久注 视,默不作声。 古城愈加死气沉沉。 冬天来临,下起了清新的小雪,人们却并无惊喜,多是行色匆匆,满腹心事。 一声惊叫打破沉静,筒子楼的邻居,疯了 一般奔向 206 室。 人们从窗外看到,翻译家夫妇双双吊死在居所。 警察来了,有关领导也迅速赶到了。人们发现,夫妻俩脚下的凳子,倒在一条上 好的苏联毛毯上,据说那是他们夫妻新婚时一个苏联朋友送的。 桌子上留有遗书,一看就知出自翻译家之手。毛笔小楷,还散发着墨香,言明不 想惊扰大家,对邻居平日里的关照表示感谢。 有人哽咽说,他们肯定是半夜寻的短见,怕凳子倒在地板上有动静,惊到邻居, 才辅上了那条心爱的毛毯啊! 更多的人啜泣起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是(5 分) A.翻译家夫妇悄然搬进筒子楼 206 室,是因为羞羞答答怕见人。 B.翻译家工作勤奋,成果颇丰,因而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C.文中将筒子楼的“平民百姓”和“一帮人”进行对比,表现了“平民百姓” 的善良和“一帮人”的恶毒
D.翻译家夫妇死后,警察和有关领导迅速赶到现场,表现出警察和有关领导对 翻译家死亡的高度重视和极同情。 E.“更多的人啜泣起来”,表达了“平民百姓”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暗示“平 民百姓”更多地想起了翻译家夫妇曾经送给自己的豆腐 8.小说中主要写了三种环境:筒子楼周围的社会环境、吹起一股邪风的政治 环境、冬天下雪的自然环境,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 析。(4分) 9.小说为什么以“无声记”为题?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进行探究。(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 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 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 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 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 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 埽①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 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 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 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 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 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 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 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 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 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 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 致仕归。卒,赠兵部尚书。隆庆初,谥庄敏 《明史·陶谐传》 【注】①埽(sdo):用树枝、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护堤材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 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B.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 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C.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 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D.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 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D.翻译家夫妇死后,警察和有关领导迅速赶到现场,表现出警察和有关领导对 翻译家死亡的高度重视和极同情。 E.“更多的人啜泣起来”,表达了“平民百姓”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暗示“平 民百姓”更多地想起了翻译家夫妇曾经送给自己的豆腐。 8.小说中主要写了三种环境:筒子楼周围的社会环境、吹起一股邪风的政治 环境、冬天下雪的自然环境,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 析。(4 分) 9.小说为什么以“无声记”为题?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进行探究。(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 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 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 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 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 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 埽①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 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 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 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 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 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 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 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 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 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 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 致仕归。卒,赠兵部尚书。隆庆初,谥庄敏。 《明史• 陶谐传》 【注】①埽(sào):用树枝、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护堤材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 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B.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 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C.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 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D.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 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