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 仙桃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潜江 高二语文 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培育诗词文化生态 诗词文化生态命题的提出,是在考察中华诗词的生长、发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细细 思之,我们发现中华诗词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一路同行。它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直 接影响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形成。 诗词是时代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民心、民趣是滋养诗的必要条件,也是产生诗词作 品的必要条件。那个叫作“诗词”的文化,与我们的痛痒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的眼睛只能看 到用平仄格律写作的诗人、诗作和专业诗词研究者那么事实上把诗词看小了。诗词是大的, 大到可以承载一个民族的悲欣。诗词的文化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以穿越时空,完成人类 的干秋梦想。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华美篇章。 百多年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在思想文化界长期受西方殖民思想和西方文化霸权话 语的影响下,中华文化遭受到严重破坏,需要重建文化的信心。虽然自1978年以来的三十 多年,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华诗词得以复苏,但诗词的大众影响和社会认知度并没 有形成。我们今天有号称百万诗词创作大军,年诗词创作量有数百万首之多,但“诗词”仍 然只是诗词,是诗人和诗词研究者的事,与他人与社会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与数干年来诗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 二 语 文 本试题卷共 10 页,18 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培育诗词文化生态 诗词文化生态命题的提出,是在考察中华诗词的生长、发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细细 思之,我们发现中华诗词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一路同行。它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直 接影响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形成。 诗词是时代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民心、民趣是滋养诗的必要条件,也是产生诗词作 品的必要条件。那个叫作“诗词”的文化,与我们的痛痒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的眼睛只能看 到用平仄格律写作的诗人、诗作和专业诗词研究者,那么事实上把诗词看小了。诗词是大的, 大到可以承载一个民族的悲欣。诗词的文化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以穿越时空,完成人类 的千秋梦想。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华美篇章。 一百多年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在思想文化界长期受西方殖民思想和西方文化霸权话 语的影响下,中华文化遭受到严重破坏,需要重建文化的信心。虽然自 1978 年以来的三十 多年,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华诗词得以复苏,但诗词的大众影响和社会认知度并没 有形成。我们今天有号称百万诗词创作大军,年诗词创作量有数百万首之多,但“诗词”仍 然只是诗词,是诗人和诗词研究者的事,与他人与社会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与数千年来诗 天门 仙桃 潜江
词与社会的亲密关系、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一方面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加速损耗和透支资源环境,人与 自然的矛盾异常尖锐。在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战争,但甚至制造了比战争更为可怕的 环境污染、环境灾难,致使生态失衡。自然界的有限资源,能否保障子孙后代健康、快乐长 久生存,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当代社会的一个严峻课题。另一方面,由工业文明引导的 新的生活方式冲击和破坏传统文化及其价值体系,致使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道徳沦丧、 人心浮躁,人与社会的矛盾非常突出。而中华诗词的诗性思维、诗性精神与生命智慧,已是 疗救当代自然病象、社会病象的有效药方,做到“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 共生共荣、和谐发屐。今天国家的传统文化热、中华诗词热正反映了这种时代要求。这既是 国家的文化选择,也是民族的心灵渴盼。那么,重视诗词,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就是重 要和必须的。对于诗词,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在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来求新、求变,西化、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应当说看得比较清楚了,思想也趋于成熟,需要从民族长治久安,乃至人类长治久安的时代 高度,来思考诗词、发展诗词。如此,便能恢复中华诗词的民族自信,在全社会形成欣赏诗 词、创作诗词、使用诗词的诗词文化氛围。我们的诗词理论工作者、诗词教育工作者和诗词 文化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运用当代科学成果、教育成果与传播手段,找寻打开传统诗词宝库 的钥匙和发现当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让中华诗词熠熠生辉,温暖社会,智慧人生。对于今天 的诗词创作者,尤其对于诗词初学者要紧的其实不是创作诗词,而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诗 词思维”,即“诗性思維。毕竞“诗词″是作为文学艺术为人们所喜爱的。毕竟诗词就是"诗 词”而不是别的什么。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诗词艺术作品, 恢复诗词的当代声誉。 (摘自蔡世平《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
词与社会的亲密关系、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一方面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加速损耗和透支资源环境,人与 自然的矛盾异常尖锐。在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战争,但甚至制造了比战争更为可怕的 环境污染、环境灾难,致使生态失衡。自然界的有限资源,能否保障子孙后代健康、快乐长 久生存,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当代社会的一个严峻课题。另一方面,由工业文明引导的 新的生活方式冲击和破坏传统文化及其价值体系,致使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道德沦丧、 人心浮躁,人与社会的矛盾非常突出。而中华诗词的诗性思维、诗性精神与生命智慧,已是 疗救当代自然病象、社会病象的有效药方,做到“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 共生共荣、和谐发展。今天国家的传统文化热、中华诗词热正反映了这种时代要求。这既是 国家的文化选择,也是民族的心灵渴盼。那么,重视诗词,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就是重 要和必须的。对于诗词,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在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来求新、求变,西化、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应当说看得比较清楚了,思想也趋于成熟,需要从民族长治久安,乃至人类长治久安的时代 高度,来思考诗词、发展诗词。如此,便能恢复中华诗词的民族自信,在全社会形成欣赏诗 词、创作诗词、使用诗词的诗词文化氛围。我们的诗词理论工作者、诗词教育工作者和诗词 文化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运用当代科学成果、教育成果与传播手段,找寻打开传统诗词宝库 的钥匙和发现当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让中华诗词熠熠生辉,温暖社会,智慧人生。对于今天 的诗词创作者,尤其对于诗词初学者,要紧的其实不是创作诗词,而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诗 词思维”,即“诗性思维”。毕竟“诗词”是作为文学艺术为人们所喜爱的。毕竟诗词就是“诗 词”而不是别的什么。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诗词艺术作品, 恢复诗词的当代声誉。 (摘自蔡世平《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
1.下列有关“诗词文化生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词文化生态,随着中华诗词的生长、发育、发展,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 B.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三十多年来,中华诗词得以复苏,但还没有恢复良好的诗词 文化生态。 C.重视诗词,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是重要和必须的。 D.培育诗词文化生态,诗词理论工作者、诗词教育工作者、诗词文化组织者和领导者 们,都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付出一定的劳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词的文化力量不可低估,它与我们民族的痛痒息息相关,承载一个民族的悲欣。 B.重建中华文化的信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遭受到严重破坏。 C.中华诗词蕴含的生命智慧,足以让我们做到“天人合一”,是疗救当代自然病象、社 会病象的有效药方 D.传统文化热、中华诗词热,其实是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选择和民族的渴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从民族长治久安,乃至人类长治久安的时代高度,来思考诗词、发展诗词,能 恢复中华诗词的民族自信,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诗词文化氛围 B.运用当代科学成果、教育成果与传播手段,诗词工作者们就能找寻打开传统诗词宝库 的钥匙和发现当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C.“毕竟‘诗词’是作为文学艺术为人们所喜爱的。毕竟诗词就是‘诗词’而不是别的 什么”这两话强调“诗性思维”的重要性 D.诗词创作者具有“诗性思维”,才有可能恢复诗词的当代声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 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 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迁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 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 指挥使。遺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 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遺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日
1.下列有关“诗词文化生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词文化生态,随着中华诗词的生长、发育、发展,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 B.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三十多年来,中华诗词得以复苏,但还没有恢复良好的诗词 文化生态。 C.重视诗词,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是重要和必须的。 D.培育诗词文化生态,诗词理论工作者、诗词教育工作者、诗词文化组织者和领导者 们,都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付出一定的劳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诗词的文化力量不可低估,它与我们民族的痛痒息息相关,承载一个民族的悲欣。 B. 重建中华文化的信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遭受到严重破坏。 C. 中华诗词蕴含的生命智慧,足以让我们做到“天人合一”,是疗救当代自然病象、社 会病象的有效药方。 D. 传统文化热、中华诗词热,其实是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选择和民族的渴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从民族长治久安,乃至人类长治久安的时代高度,来思考诗词、发展诗词,能 恢复中华诗词的民族自信,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诗词文化氛围。 B.运用当代科学成果、教育成果与传播手段,诗词工作者们就能找寻打开传统诗词宝库 的钥匙和发现当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C.“毕竟‘诗词’是作为文学艺术为人们所喜爱的。毕竟诗词就是‘诗词’而不是别的 什么”这两话强调“诗性思维”的重要性。 D.诗词创作者具有“诗性思维”,才有可能恢复诗词的当代声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 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 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迁.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 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 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 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曰:
“汝等何遽至此?”崇日:“澶州军变,遺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 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傀首久之。俄而赟所 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赟曰:“汝辈勿草草, 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赟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 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 镇所。 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 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 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 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遺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 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日:“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 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 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 选自《宋史》) 4.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 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B.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 东拒赟/遇于睢阳。 C.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 东拒赟/遇于睢阳 D.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 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 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赟所 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赟曰:“汝辈勿草草, 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赟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 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 镇所。 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 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 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 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 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 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 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 师。 (选自《宋史》) 4.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 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B.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 东拒赟/遇于睢阳。 C.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 东拒赟/遇于睢阳。 D.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 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C.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他的祖父和父 亲都是代北的酋长 B.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 军都校尉, C.湘阴公刘赟由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 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 监军陈思诲向宋太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 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傀首久之。(5分) (2)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②,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 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②非吾土: 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8.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借“声音”来抒发情感的?(5分) 9.“建德非吾土”这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 ”两句,以水天为背景,勾勒出一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C. 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 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他的祖父和父 亲都是代北的酋长。 B.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 军都校尉。 C.湘阴公刘赟由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 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 D.监军陈思诲向宋太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 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5 分) ⑵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②,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 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②非吾土: 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8.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借“声音”来抒发情感的?(5 分) 9.“建德非吾土”这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滕王阁序》中“ , ”两句,以水天为背景,勾勒出一幅